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蔡华 《科学之友》2009,(4):158-159
对山西省目前的高速公路边坡绿化进行了系统评价,分别从绿化配置技术、绿化植物的选择、绿化植物的养护、边坡生态绿化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对高速公路边坡绿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对山西省目前的高速公路边坡绿化进行了系统评价,分别从绿化配置技术、绿化植物的选择、绿化植物的养护、边坡生态绿化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对高速公路边坡绿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高速公路绿化的组成、绿化原则、绿化设计,并对此绿化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南方地区某物资储备基地的屋面作为绿化屋顶的改造设计为切入点,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绿化屋顶的不同形式、绿化屋顶对建筑室外热环境的影响、绿化屋顶对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和国内外城市绿化屋顶的发展及现状5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南方地区城市建筑绿化屋顶的节能设计.  相似文献   

5.
屋顶绿化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屋顶绿化成为拓展空间绿化的重要形式,屋顶绿化对改善城市的环境有着生态的、经济的重要意义.现在屋顶绿化工程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承重、防水等技术问题,而是成本问题与植物的选择、配置.  相似文献   

6.
杨向东 《科学之友》2009,(9):140-141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屋顶绿化成为拓展空间绿化的重要形式,屋顶绿化对改善城市的环境有着生态的、经济的重要意义。现在屋顶绿化工程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承重、防水等技术问题,而是成本问题与植物的选择、配置。  相似文献   

7.
文章概括了城市园林绿化的绿化施工管理现状,并深入地探讨了绿化施工管理及质量管理等城市园林绿化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高速公路绿化的特点和功能,以及树种配置优化和绿化的布局,特别是中间带的绿化布局.  相似文献   

9.
依据大量的实堪资料,采用类比调查、综合分析等方法,对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二期工程的绿化工程规划设计进行了论证分析;并从绿化规划设计原则、功能分区、种植设计等角度,突出了绿化设计的4个景点、5个节点等独具特色的景观区设计。  相似文献   

10.
邱启明 《科学之友》2007,(20):96-97
文章主要针对山西省气候、土质等自然条件的特点,对高速公路绿化的理念、生态绿化模式以及相应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于霞 《科学之友》2007,(9B):165-165,167
介绍了垣曲县的自然状况,造林模式及方法等,详细地阐释目前垣曲县造林工程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垣曲县的自然状况,造林模式及方法等,详细地阐释目前垣曲县造林工程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浅议侧柏直播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林地选择、播种季节、造林方法、幼苗管理等方面阐述了侧柏直播造林技术,并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其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陈小梅 《科学之友》2007,(9B):162-162,164
从林地选择、播种季节、造林方法、幼苗管理等方面阐述了侧柏直播造林技术,并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其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山地水土要素耦合效应及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已有水土要素的耦合研究多强调水土资源的匹配及其对资源开发的影响,而较少关注水分的有效性和土壤养分对生态过程的影响,论文提出了“格局-效应-土地利用优化”的水土耦合研究框架,以水、土要素和其他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为基础,在同时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因素的约束下,对土地利用优化配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进行评估,并考虑土壤、坡度、土壤水、温度等约束因子,协调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关系,对山地垂直带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优化,提出 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途径,为变化环境下的生态功能保育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对水土要素耦合的生态与环境效应及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优先研究方向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影响及原因分析入手,探寻有效控制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措施,以期更好地保障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植物物候的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物候是植物生活史的周期性循环事件。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青藏高原植物物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近年来,青藏高原的物候初始期变化总体表现为返青期和初花期提前、枯黄期推迟的趋势,而果实期则保持相对稳定;增温延长了生长季,主要是通过延长开花等繁殖物候而实现的。青藏高原的物候变化主要受温度、水分和放牧的驱动,暖湿化和适度放牧有利于植物提前或延长物候期,而暖干化则延迟或缩短物候期。物候变化对植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农牧区生产以及旅游业(如赏花节)等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然而,目前青藏高原植物物候研究仍然十分缺乏,尤其是物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更少。针对当前青藏高原物候研究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尽可能从生理尺度到生态系统尺度的不同视角来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物候的影响,以及物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反馈。  相似文献   

19.
在“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以氢代碳的氢冶金成为钢铁企业优化能源结构和工艺流程、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通过为时间节点,梳理和追溯了氢冶金的发展历程。从“以煤代焦、以气代焦”到“以氢代碳、以氢减碳”,铁矿石冶炼工艺由以减少焦炭和焦煤依赖为初衷,转变为以降低碳排放为重心,再到以净零碳排放为最终目标,逐渐形成高炉富氢冶炼和全氢直接还原工艺两大技术路线。从目前中国钢铁生产结构以及降碳目标来看,长流程产钢量占90%,高炉炼铁碳排放占比大、基数大。高炉低碳冶炼是规模化实现中国钢铁工业低碳的重要路径,而高炉富氢冶炼对“双碳”过渡时期的炼铁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从未来钢铁行业发展及能源结构转变来看,全氢直接还原工艺是实现钢铁行业净零碳排放的重要路线。发展氢冶金的关键问题包括如何解决绿色经济化制氢和安全规模化用氢。  相似文献   

20.
水土流失对人类生存环境极为不利,它是人类诸多灾害的根源。全世界约有2500万平方公里土地遭受水土流失。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1949年以来,中国已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万平方公里,建设基本农田11.3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科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进入21世纪,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在系统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今后10~15年的发展战略、任务、目标重点研究领域和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