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说起"电子人",人们可能会想到不少科幻电影,可是英国的一位科学家却通过身体力行,将幻想逐步变为现实。原本由人类设计、制造,用以服务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最终反戈一击,控制了人类,这不仅已经成了科幻电影惯用的情节,也反映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所产生的忧虑。然而现在就出现了这么一个"电子人",他靠自己的意志控制了机器——他就是前不久《新西兰先驱报》所报道的现年57岁的英国雷丁大学科学家凯文·沃里克,他是英国颇具争议的控制论专家和思想家,现在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人",即一部分是人,一部分是机器。在沃里克看来,"电子人"将是电子时代人类发展的趋势,也是科学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我们人类感知外界事物主要靠视觉,也就是通过我们的眼睛去了解和观察世界。那动物通过什么感觉器官去感知世界呢?研究证明,和人类一样,许多动物也主要凭借视觉来观察世界,但同时,它们还拥有某些比我们人类更敏锐、或者我们人类不具备的感知世界的器官,因此它们"看"到的世界比我们人类看到的更复杂、更丰富多彩。而这一切都是它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正心修德""有益健康",人类从走出蛮荒起,素食就一直在这两种理念影响下发展变化着。如今,国人的餐桌过于"荤腻",肉食由配角转型当起了主角,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发,恶性肿瘤也在人群中肆虐,很多人为"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以至于有人这样总结道:"粗茶淡饭,才能长寿;吃得越好,‘走’得越早"。因此,崇尚素食理当成为一种寻常不过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4.
<正>海孕育了生命,也汇通着世界,更是一片蕴藏"宝藏"的深蓝。在这颗21世纪的蓝色星球上,人类正不遗余力地探索、开发以及争夺着海洋资源。而当前中国的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我们对这片深蓝有着无比的渴求。2012年12月,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我们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而在这一战略提出的前一年,我们启动了"南海深部计划"。  相似文献   

5.
<正>在你的体内,存在着几千万甚至数十亿年前就已存在的物质也许它们在其他地方,只能被视为"废物",但它们却已成为人体的组成部分。你可能会认为,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类是世界上最完美、最高级的生物,是的,这没错。但你可能无法想象——在你的身体里充满了被遗弃的,或是将被当作废物回收的原子和元素。不过,你大可不必为此担心。不管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亦或是世界上的各种东西,其实都处于"废物"的回收和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6.
<正>英国作家狄更斯在长篇小说《双城记》里,曾这样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世界:"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其实,小说中还有几组相似结构的句子,如"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把当时急剧变革、矛盾迷惘、混乱的社会现状进行了生动描绘。处在互联网时代的今日,不论好坏,无论智愚,应接不暇的变化,让人感到无所适从。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人类突破了地理空间的束缚,实现了"地球村"的理想,并正在向万物互联的物联网  相似文献   

7.
<正>在地球上,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万物生灵,除了能够从事劳动创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想象力。也正是有了人类丰富和奇妙的想象力,才有丰裕和繁荣的物质世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想象力是整个人类世界最原始的根基。人类的想象力,不但囊括了大千世界的林林总总,还涉及到人类的替身——机器人。而人类对于机器人的想象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制作纯粹由机械和信息技术所构成的机器人;另一种是开  相似文献   

8.
《科学24小时》2013,(12):1-1
<正>生命现象多姿多彩,历来是人类探究的焦点之一。当人们对人类基因组计划耳熟能详,并领略了其后的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和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后,一个新的生命科学庞大计划也开始规划并将很快动工,这就是"人脑活动图计划"。虽然只有1.5千克左右,由100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大脑却是人体中最复杂的部分,也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复杂的组织结构。大脑是人体的神经中枢,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大脑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是一个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有许多科技热点,而最引人注目的就要属"信息高速公路"了。1993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正式提出要建设全国性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宏伟设想,并由现任副总统戈尔亲自主持这一跨世纪工程,以表明政府的重视和决心,白宫此举立即在世界范围引  相似文献   

10.
<正>从笨拙的"小木桶"到名扬天下的海战"大鲨鱼",看我如何七十二变!世界上第一艘军用潜水艇的首度出征失利,并没有影响人类对潜水艇的再探索、再发明和再创造。因为靠一只"小木桶"般的原始潜水艇去作战,显然是不可行的,至多也只能偶然搞些偷袭,而且成功的几率极小,风险却极大。于是,人们开始研制现代潜水艇(也称常规潜水艇)和核动力潜艇,这让潜水艇成了后来海战中的"大鲨鱼"。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卡介苗、胸片普查、抗生素和各种化疗药物的相继问世,人类在与被称为"白色瘟疫"的一种古老的结核病斗争中不断取得辉煌战绩,但是迄今世界上每年仍有约300万人被这种疾病夺去生命。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结核病纪念日"。权威匆忙发论文学者感悟制疫苗根据考古学家们的研究,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肺结核就已经在北非和欧洲地区流行。1972年,我国医学工作者对湖南长沙郊区马王堆西汉古墓中的一具保存完整的女尸进行了病理解剖,发现她左  相似文献   

12.
冈子 《科学之友》2007,(8A):24-25
说起“电子人”,人们可能会想到不少科幻电影,可是英国的一位科学家却通过身体力行,将幻想逐步变为现实。原本由人类设计、制造,用以服务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最终反戈一击,控制了人类,这不仅已经成了科幻电影惯用的情节,也反映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所产生的忧虑。然而现在就出现了这么一个“电子人”,他靠自己的意志控制了机器--他就是前不久《新西兰先驱报》所报道的现年57岁的英国雷丁大学科学家凯文·沃里克,他是英国颇具争议的控制论专家和思想家,现在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人”,即一部分是人,一部分是机器。 在沃里克看来,“电子人”将是电子时代人类发展的趋势,也是科学价值的体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佚名 《科学之友》2010,(4):79-79
<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1/5,因而在"地球变暖"这个全球热门的话题中,中国自然就成为最令人瞩目的对象。2009年10月22日,英国政府发布了一张气候地图,该图揭示中国面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地图表明,若人类无法将  相似文献   

14.
2013年7月2日晚,计算机鼠标的发明者道格拉斯·恩格巴特在美国逝世.1964年,恩格巴特在斯坦福研究院工作时制造出第一只鼠标.在后来的近50年中,他的发明帮助人类更便捷地操作计算机,也让人类更好地了解了世界. 相比计算机键盘,鼠标"年轻"得多.键盘由打字机演变而来,鼠标是在20世纪60年代才初现雏形,直到80年代中后期才慢慢定型.鼠标的发展正好伴随着计算机的快速成长、微芯片的发展进步、人体工程学的逐步运用和设备厂商的百花齐放,是见证整个时代发展的典型.  相似文献   

15.
从最巨大的建筑到最小的零件,从最坚硬到最柔软的材料,人类一直致力于超越各种"之最"。现在,"最轻材料"这一纪录又被科学家超越了。日前,中国刷新了世界新材料领域的一项纪录——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的课题组制备出的一种超轻气凝胶创造了目前世界上"最轻材料"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6.
《科学24小时》2013,(10):1-1
<正>海洋是人类生命的摇篮,蕴藏着巨量的资源和能源。很早以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在海洋上航行、捕鱼,对海洋进行探索,但时至今日,坦率地讲,我们对深海还所知甚少。1960年1月,美国"迪里雅斯特"号潜水器首次潜入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此次下潜最大潜水深度为10916米,就在这条温度只有几摄氏度、水压相当于1000个大气压、永远笼罩在黑暗中的海沟底部,科学家们竟然看到一条鱼和一只小红虾在游动!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名单公布后,对这位鲜少在媒体上露面的科学家,不少人都发出了好奇的一问。一辈子与病毒打交道,作为我国分子病毒学和基因工程药物的开拓者,侯云德说:"认识世界的目的应当是要改变世界,学习病毒学、研究病毒学,目的应当是预防和控制病毒,为人类作出更加切身的贡献。"集毕生精力编织传染病防控网络2008年,侯云德79岁。这一年,他被国务院任命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侯云德又忙碌起来,担  相似文献   

18.
<正>"我要把我的资金都投给太阳和太阳能事业。这是多么棒的能源啊!我希望不要等到石油和煤炭资源枯竭了,我们才去攻克利用太阳能的难题。"——托马斯·爱迪生,于1931年人类处于危境气候变化使得出现旱灾、洪灾和暴风雨的风险大增,引发人类的大规模迁徙和相互冲突,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假如工业革命前时期以来的全球气温上升低于2℃,那么上述风险能得到限制。2010年时,世界各国领袖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同意一起努力达成这一目标。然而,从那时起达成的种种约定并无望达成目标。即使各国履行了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会继续增加。到  相似文献   

19.
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也是全世界的"宠儿",那么,地球上的熊猫现在还有多少只呢?目前尚存不到1000只,且总数仍在下降。199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布了世界上十大濒危物种中,我国大熊猫名列榜首。这一自然界赐予全人类的宝贵遗产目前已向人类发出"SOS"呼救信号,恐龙已灭绝了,我们不希望看到被称为动物"活化石"的大熊猫和恐龙一样从地球上消失,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将是人类最大的耻辱,将会受到后人的谴责,值得庆幸的是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已和我国政府达成了为使大熊猫免于灭绝而进行国际募捐活动和执行保护大熊猫计划的协议,国际大熊猫保护组织以及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在保护和拯救大熊猫方面已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大熊猫,也称"大猫熊",是现生动物中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属于哺乳纲,猫熊科,其神态和形态有点像熊,皮毛黑白相映。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由于人类对荒野山区的开垦以及对大片森林的采伐,使大熊猫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威胁,再加上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致使其分布范围日益缩  相似文献   

20.
《科学之友》2008,(6):95-96
5088年,人类已生活在超发达的科技世界里。一天早晨,天才蒙特尔7岁的儿子沙特在电脑里看到了一只飞翔的鸟,接着是一群飞翔的鸟,色彩斑斓,十分好看,于是非常惊奇地喊叫起来:"爸爸,快来看,人类又发明出新飞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