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广西崇左江州木榄山智人洞古人类遗址及其地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现代智人起源的争论一直是国际古人类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 最近, 在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发现了具有现代人解剖特征初始状态的人类下颌骨化石及大量与之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 木榄山智人洞哺乳动物群以江南象与初现的亚洲象及巨獏等组合为其特征, 截然不同于华南早更新世的巨猿动物群和中更新世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是典型亚洲象动物群的早期代表. 依动物群性质、地层对比及铀系年代测定木榄山化石智人和伴生的哺乳动物群的时代为距今约11万年的晚更新世早期. 该动物群主要由热带-亚热带型动物组成, 但木榄山动物群中森林型动物种类单调, 草地类型的动物相当多, 这表明当时的气候可能比以前干燥. 木榄山智人的发现对研究现代人起源及其环境背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研究了湖北建始龙骨洞和广西柳城巨猿洞8枚巨猿牙齿及9种伴生哺乳动物24枚牙齿的釉质稳定碳同位素比例,δ13C值(PDB)为-18.8‰~-14.1‰,其中建始4个巨猿牙齿的釉质δ13C值为-18.2‰~-14.2‰,柳城4个巨猿牙齿釉质的δ13C值为-17.5‰~-16.8‰.数据结果表明巨猿及伴生动物群的食性均为纯C3食性.依据C3植物的分布规律、相关地区植被的C3/C4植物组成、巨猿动物群和古植物孢粉等综合分析,推测巨猿生活于C3植物占优势的植被环境,应该是森林环境,而非开阔环境.巨猿的绝灭可能与栖息环境退缩恶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广西布兵盆地么会洞新发现的早更新世人类化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么会洞出土的人类牙齿化石, 形态上与非洲南方古猿牙齿存在差别而与中国境内的直立人牙齿比较接近, 可暂定为直立人(Homo erectus). 共生的哺乳动物群中存在巨猿、爪兽、小猪、裴氏猪和小种大熊猫等华南早更新世巨猿动物群的代表性成员, 明确显示么会洞人类化石的时代为早更新世. 同时, 么会洞动物群的总体面貌与2 Ma的巫山龙骨坡动物群相似, 表明两者的年代相近. 目前, 亚洲发现的早更新世人类化石不如非洲的多, 而且在层位、年代和分类位置等方面仍有诸多争议. 此种状况显然不利于探讨至今仍未有满意答案的人类起源与进化之谜. 现在, 么会洞所提供的层位清楚、时代可靠和特征明显的人类化石无疑有助于改善上述状况.  相似文献   

4.
广西武鸣新发现的巨猿牙齿化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银运 《科学通报》1973,18(3):130-130
自1935年三枚巨猿牙化石在香港中药铺中被检出以来,这种巨大的灵长类化石出产的地点和地质年代只是被估计为中国南部和可能是更新世。 1956年,在广西大新县黑洞首次在地层里发现了巨猿牙(三枚)。1957年,发现了柳城巨猿洞,进行了几年的发掘工作,先后获  相似文献   

5.
云南元谋盆地古猿的系统位置、时代及生存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谋盆地的古猿自发现以来在其系统位置与时代以及生存环境方面存在较大的争议, 为此进行了新的野外考察和发掘工作. 根据对新出土的化石材料及考察中采集的相关资料所做的研究, 文中认为产于元谋盆地的古猿及所谓“上新世人科”化石属于禄丰古猿的一个种, 它与禄丰禄丰古猿(Lufengpithecus lufengensis)及开远禄丰古猿(Lufengpithecus keiyuanensis)为同一属的不同种, 它的有效学名为蝴蝶禄丰古猿(Lufengpithecus hudienensis). 动物群的分析及古地磁的测定表明, 元谋盆地产古猿的地层在年代上早于禄丰石灰坝产禄丰古猿的地层而晚于小龙潭煤矿产开远古猿的地层, 为晚中新世. 蝴蝶古猿生活的环境总体属于亚热带山地森林景观, 有茂密的森林和局部过渡型灌丛, 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6.
董为  傅仁义  黄慰文 《科学通报》2010,55(14):1376-1380
1981~2007年在辽宁省海城小孤山遗址进行了5次考古发掘,共出土哺乳动物化石40个种.对小孤山动物群组成成分的分析及与其他相关动物群的比较显示,小孤山动物群与山城子、古龙山和榆树动物群最相似,是典型的北方区系的动物群.根据小孤山动物群的组成、所含绝灭种类与古老种类的比例等方面综合判断,其生存的时代范围应在晚更新世的中-晚期之内,其中包括MIS4阶段.小孤山动物群生存的时代以温带气候为主,但受末次冰期的影响气温偏低.当时的环境整体偏潮湿,有较多的森林以及局部的水域、沼泽和草原.这种环境具备足够的食物与水的资源,适宜史前人类在温暖季节来到这里栖息.而寒冷期的MIS4阶段或可以驱使史前人类南迁,或激发他们发展用火技术.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万州区盐井沟是我国最早被报道且最为知名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产地之一.此地区出土的哺乳动物群经常被作为我国南方第四纪古生物年代对比的标准,但该动物群的时代却因确切地点不明、层位不清等原因而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依据最近的调查结果和新发现,对这一区域哺乳动物化石群的分布和时代状况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解释.新发现的大垭口裂隙动物群含Rhizomys troglodytes,Homotherium sp.,Panthera pardus,Stegodon orientalis,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Hesperotherium sinense,Sussp.,Cervavitus fenqii,Cervus sp.和Muntiacus sp.等,其时代为早更新世中期,证实了盐井沟地区存在早更新世的动物群.在否定"万县动物群"或"盐井沟动物群"作为盐井沟地区更新世中晚期的生物地层学层位的同时,建议将大垭口动物群和平坝上洞动物群分别视为该地区早更新世中期和中更新世早期可资对比的生物地层学层位.  相似文献   

8.
傅君亮 《科学通报》1965,10(8):751-751
本世纪三十年代,在我国南方发现了一些名为“巨猿”(后又有人改称为“巨人”)的高等灵长类化石,这些化石,似猿似人,又非猿非人,因而引起学术界长期的争论。解放后,为了解决究竟是“猿”或“人”的问题,以及解决它出产的确实地点和产状等问题,从1955年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派遣工作队在广西开展了探查山洞和采集、发掘化石的工作,曾先后在大新、柳城等地发现了出产巨猿的山洞并调查了其他山洞三百余个,其中以柳城“巨猿洞”采掘的化石最为丰富,设有三个完整的下颚骨和数以千计的牙齿,以及相当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已引起世界科学界的注意。本书  相似文献   

9.
薛祥煦 《科学通报》1988,33(6):449-449
王永焱1947—1948年在甘肃省武都县龙家沟地区进行地质考察时,在紫红色砂质泥岩中采到一批哺乳动物和龟化石。经本文前一作者整理鉴定,提出了该动物群属种名单。其中以三趾马、大唇犀和始柱鹿等为最多,其他有麒麟鹿类、剑齿虎、爪兽等,反映了以森林为主,同时也有草地和湖沼的环境。邱铸鼎补充了一些化石,并认为其时代为晚中新世。龙家沟动物群是华北晚中新世常见的动物群之一,其时代可与欧洲的吐洛里期、印度-巴基斯坦西瓦立克的那格里“带”或中国云南禄丰古猿层的时代相比。  相似文献   

10.
张睿  岳乐平  王建其 《科学通报》2006,51(7):842-847
对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的连续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古地磁年代学研究. 厚约192 m的铁尔斯哈巴合剖面位于乌伦古河北岸, 富含哺乳动物化石. 岩石磁学的实验表明, 该套河湖相沉积物特征剩磁的载体主要为磁铁矿和赤铁矿. 磁性地层分析确定的极性序列可与标准古地磁年表(GPTS)清晰对比. 此外, 铁尔斯哈巴合动物群的层位位于古近系和新近系的界线之下, 而索索泉动物群层位恰位于此界线之上, 由沉积速率推算得到的铁尔斯哈巴合动物群和索索泉动物群的大致年代分别为25.2和22.5 Ma.  相似文献   

11.
华北晚更新世马兰期气候地层划分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安芷生 《科学通报》1984,29(4):228-228
自从1930年德日进、杨钟健将华北广泛分布的晚更新世黄土归为马兰期堆积以来,马兰黄土被视为华北晚更新世的标准层位之一。陕北萨拉乌苏动物群则作为华北晚更新世典型哺乳动物群。近来,华北晚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孢粉,海侵地层、磁性地层及C~(14)年代等  相似文献   

12.
张云翔  李永项  王薇  弓虎军 《科学通报》2009,54(21):3352-3356
在中国古北界的东北区、华北区及蒙新区三区交汇地带的秦皇岛地区洞穴堆积中发现具有明显的过渡区特征的山羊寨动物群, 动物群以小哺乳动物化石为主, 包含3个动物地理区的代表成分, 可与中更新世周口店动物群(华北区)、金牛山动物群(东北区)等进行对比. 在已鉴定的53种哺乳动物中, 有38种在中更新世周口店或金牛山动物群名单之列, 与周口店动物群相同的有29种, 与金牛山动物群相同的有25种, 与萨拉乌苏动物群相同的有7种, 分别占总数的76%, 66%和18%, 动物群组成特点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 可能暗示着中国古北区的3个亚区在中更新世期间就已经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3.
猩猩是濒危的大型类人猿, 目前仅生存于印尼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密林. 更新世时猩猩类动物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及东南亚. 研究了最近发现于广西崇左木榄山洞古人类遗址中的大型类人猿牙齿化石, 并与现代猩猩、亚化石猩猩及相关古猿进行比较分析, 认为这批类人猿牙齿化石可归入猩猩类, 但区别于印尼猩猩, 表现在牙齿较大, 颊齿咬合面釉质皱纹较简单, 暂归入猩猩魏氏亚种Pongo pygmaeus weidenreichi. 与此同时, 分析讨论了华南及近邻越南地区猩猩类动物牙齿变异与分类的复杂性, 为探讨华南地区大型类人猿的分类及系统演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09~2011年在陕西蓝田灞河右岸新发现8处旷野旧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770件.研究表明,蓝田地区除存在以前认识比较充分的早更新世晚期到中更新世阶段的古人类旧石器地点之外,在灞河流域河流阶地黄土地层中还普遍埋藏有晚更新世阶段的旧石器遗存,这些遗址采取硬锤直接打击法和砸击法技术剥取石片;加工石制品的原料以来自于河流沉积物中的石英岩、石英、石英砂岩和火山岩砾石为主;石制品中既包含直接由砾石和大型石片加工而成的重型工具,如砍砸器、重型刮削器、手斧、手镐、薄刃斧和石球等,同时也含有一些小型石片和由小型石片修理而成的刮削器和尖状器等小型工具.蓝田地区新发现的旧石器产出层位既有灞河第三级阶地以上的中更新世黄土地层,也有第二级阶地上的晚更新世黄土地层,这一发现首次从地层和年代关系上证明蓝田地区阿舍利(Acheulian)类型旧石器工业遗址的时代最晚可延续到距今3~7万年间,它不仅使这一出土早-中更新世人类化石地区的古人类活动时间延续到晚更新世,而且显示在年代学上东亚地区与非洲和欧亚大陆西侧同类旧石器工业之间存在较大的鸿沟.  相似文献   

15.
芮氏线周期是研究牙齿生长发育特征的一个关键变量.本文通过制作牙齿切片和显微观察方法,研究了华南化石猩猩牙齿芮氏线周期,所研究的15枚牙齿芮氏线生长周期均为9d.将华南化石猩猩与现生灵长类、相关古猿以及早期人类的芮氏线周期进行比较,发现华南化石猩猩具有相对较长的芮氏线周期,位于现生猩猩、大猩猩和现代人的变异范围内,长于黑猩猩和其他现生灵长类的芮氏线周期;华南化石猩猩芮氏线周期与禄丰古猿、西瓦古猿的相当或相近,短于步氏巨猿,长于欧洲和非洲目前研究过的所有古猿及大多数早期人类,现有数据显示亚洲地区的大型古猿似乎较非洲和欧洲的中新世大型古猿的芮氏线周期要长些.分析讨论了灵长类芮氏线周期的类别差异及时代演化趋势.此外,对6种现生类人猿和5种化石人类的芮氏线周期与体重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芮氏线周期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水洞沟遗址地层划分与年代测定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水洞沟遗址地层划分与年代测定(光释光测年和加速质谱碳14测年)结果表明, 水洞沟遗址SDG1, SDG2和SDG7地点含有丰富石制品的文化层主要埋藏于边沟河Ⅱ级阶地, 沉积物以河流-浅湖-湖滨相堆积为主. 旧石器文化层时代集中在距今3.5~2万年之间, 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 分析认为SDG1的旧石器文化层时代略早于SDG2文化层, 而SDG2文化层时代和SDG7的相当. 边沟河Ⅱ级阶地粉砂质地层堆积时代跨度为72~18 ka, 基本上对应于末次冰期地层堆积. SDG2地层发育连续稳定, 沉积厚度大, 环境与文化信息丰富, 可视为水洞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生存环境研究的典型剖面.  相似文献   

17.
辽西四合屯脊椎动物生存时代: 锆石U-Pb年龄证据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36  
辽西北票市四合屯及其周边地区赋存长毛恐龙及早期鸟类化石的地层时代,存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侏罗~早白垩世多种观点.近年发表的同位素年龄数据也存在较大分岐.四合屯含脊椎动物化石层位的凝灰岩中锆石U-Pb法定年结果为(125.2±0.9)Ma,锆石强的抗热扰动性及高的U-Pb体系封闭温度,决定了这一年龄值更客观地反映出四合屯脊椎动物生存时代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8.
葛肖虹  王敏沛 《自然杂志》2010,32(5):294-298
燕山山脉何时隆升?中国古人类何时出现?古黄河故道从何处入海?都是地学界、人类学界长期关注的科学问题。作者在考察泥河湾剖面的过程中,发现北京西山坡脚和延庆盆地都出露着上更新统马兰组的湖相地层,说明延庆涿鹿盆地是晚更新世之后大约2万年才抬升成海拔1km的高台,永定河、潮白河的上源白河在山区都呈深切河曲的特征也佐证了北京西山的快速隆升。考察途中所见下花园鸡鸣山推覆构造和盆山间隔地貌,是晚中生代燕山运动形成的推覆褶皱造山带遗留的痕迹。阳原附近的"泥河湾盆地",因1923年英国地质学家巴尔博发现相当于欧洲早更新世"维拉弗朗动物群"的"泥河湾动物群"而闻名于世。所考察的阳原化稍营郝家台台儿沟剖面包含了从上新世到第四纪晚更新世的全套地层,是全球最好的第四纪剖面之一,剖面岩性和生物化石表明这里从上新世到第四纪晚更新世一直保持着湖盆沉积的环境,有利于古人类生存繁衍。近年闵隆瑞等在小长梁下更新统泥河湾组中发现了古人类化石(腿骨),使距今40万年的"北京猿人"向前推进到距今150多万年的"泥河湾人",是古人类研究的重大突破。从上新世到第四纪晚更新世,由大同蔚县阳原和涿鹿延庆盆地组成的"泥河湾盆地"一直和华北冲积平原保持着近于同一水准面,古黄河北支故道很可能自西向东从大青山南古河套盆地经上述盆地群沿白河向东注入渤海,它们现在的千米海拔是晚更新世末快速隆升造成的,这次快速隆升也同时造成了燕山山脉的整体隆升,以致成为现今分隔辽河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9.
邓涛  梁忠  王世骐  侯素宽  李强 《科学通报》2010,55(34):3302-3309
乌兰花哺乳动物群发现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晚中新世红土剖面底部.中国的红黏土堆积相当广泛,其中富含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在山西、陕西、河南和甘肃都有众多化石地点.蒙古高原也是新近纪沉积非常发育的地区,尤其是在内蒙古中部,已建立起哺乳动物群序列.乌兰花动物群的发现进一步完善了这个序列,并且对于三趾马动物群的地理分布和红黏土的气候环境背景也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乌兰花动物群中的化石种类大多数与保德动物群相同或很接近,也有一些与保德动物群相比在系统演化水平上稍高,可能代表比后者略晚的地质时代,其年龄约为距今7Ma.乌兰花动物群的组成表明,当时该地区周围可能是典型的温带稀树草原环境,为确定中国北方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东西分区的界线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块南部皖豫交界地区发育一套原认为属于新元古代的地层,在其下段新发现了布尔顿蜓(未定种)(Boultonia?sp.)、床板珊瑚(Tabulata)、光面石燕贝类群等化石和丰富的生物碎屑,如海百合茎骨片、海绵个体碎屑等,以及晚奥陶世似针牙形石(Belodina sp.).含宏体化石组合的地层为晚石炭世,它们属于碎屑流沉积,形成于碳酸盐斜坡沉积环境.牙形石化石可能为碎屑沉积.这一发现重新厘定了该区的地层时代及构造属性,它们属于北淮阳构造带,限定了寿县断裂为大别造山带和华北地块的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