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我国的本草学是世界上最完整的传统药学体系之一.经著录的本草古籍达1000余种,存世者达400多种.历代本草学家都非常重视文献考证,尤其是现代植物分类学的引入,使本草文献考证日益成熟.但是仅仅依据文献考证所得结论存在争议,期待古代实物的印证.中医药学注重传承与创新并重,推崇"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本草学研究也需与时俱进,应积极吸纳考古学成果,甚至应主动积极参与考古,推动本草考古的发展.考古学的天然局限性也要求必须与文献资料相结合.本草文献考证与本草考古,分别是对本草学的间接史料与直接史料开展研究,两者交叉互补,可谓本草学研究的二重证据法.本草考古与本草文献考证的研究将相得益彰,共同推动本草学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代考古学在创建之初就被赋予了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被誉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的考古学的两大基本理论和方法——地层学和类型学,前者源于自然科学,后者源于人文社会科学.可以说,科技与人文生来就镌刻在考古学的基因之中,也是其发展过程中最有力的生长点. 考古学的每一次革命性变化,几乎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成功应用.今天,考古学已经逐渐成为一门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目的、广泛采用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学科.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得科学技术日益深入考古学,由此产生出许多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其中科技考古最为引人注目.科技考古的出现,给考古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促进了考古学的繁荣和发展.它不仅帮助我们深化了许多已有的传统认知,更带领我们进入了许多传统考古学研究不曾涉足的领域,探寻新知.  相似文献   

3.
<正>水下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它以人类水下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淹没于江河湖海的古代遗迹和遗物进行调查、勘测和发掘,将考古学所特有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作为认识问题的手段,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南海一号”是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标志之一,它的发现与中国水下考古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从3个方面,论述了以考古发掘中的木质遗存实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考古木材解剖学,正在发展成为一门新的文理交叉新学科:1 定义与范畴;2 内容与方法;3 研究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5.
夏鼐 《科学通报》1959,4(21):722-722
解放以后,中国的考古学工作,同其他科学一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領导下,进入了一个嶄新的时代,蓬勃地发展起来了。十年来我国空前的經济建設工作,到处发現了古代居住遺址和古墓,出土了許多重要的古物。这样便推动了考古学的发展。而更重要的是:考古工作者接受了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认識到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有机构成部分。我們不是“为挖宝而考古”,也不是“为考古而考古”,而是为了要闡明古代社会經济发展的过程而进行考古研究工作。不象解放以前那样只注意有丰富随葬品的墓葬,我們已經更多地注意居住址的发掘,因为它能够更全面地提供关于古代劳动人  相似文献   

6.
带着机器人     
水下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它以人类水下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淹没于江河湖海下面的古代遗迹和遗物进行调查、勘测和发掘。水下考古涉及海洋学、水声学和仿生学等诸多学科,是一个充满高新科技含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的基础,也是考古学的生命线,没有田野考古,考古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并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全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考古学领域也不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考古学和科技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如何运用现代科技进行田野考古,已成了当前考古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更是现代社会、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石.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代表,中医药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盛世考古、考古盛世",传承中医药首先是要了解中医药发展的历史与来踪去迹."神农尝百草",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大量关于中医药起源与应用的传说,中医药迫切需要回答"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重要科学与哲学问题.明晰了"从哪里来"可以指导我们"到哪里去".近代出土  相似文献   

9.
<正>考古,难道只是拿着洛阳铲在坑洞里翻来挖去吗?当然不是!除了陆地上,水下也有考古活动,要不然,那些古时的沉船都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水下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它以人类水下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淹没于江河湖海下面的古代遗迹和遗物进行调查、勘测和发掘。水下考古涉及海洋学、水声学和仿生学等诸多学科,是一个充满高新科技含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从广富林遗址中的植硅体组合特征看先民农耕发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集了上海广富林遗址生土层和各文化层的样品, 通过考古遗存和植硅体化石的系统研究, 划分了4个植硅体组合带, 并根据同层位出现的水稻扇形植硅体、稻壳植硅体、硅藻化石组合以及考古学证据, 讨论了广富林先人稻作农业的发展及生活环境, 初步认为广富林遗址是在5000多年前一次高海面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并且同时发展了广泛的稻作农业. 这为上海地区古人类和古代文明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家牦牛在史前人类定居青藏高原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但牦牛的驯化过程仍存在诸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梳理了牦牛驯化的考古学和遗传学研究进展,展望了开展牦牛驯化与人类定居青藏高原过程研究的未来方向.家牦牛最早的考古学证据来自距今3750年前的青藏高原南部拉萨河谷,但现代遗传学研究显示,牦牛的驯化可追溯至全新世中期,驯化地点最有可能位于西藏东南部的昌都地区,其种群数量增长与人类大规模长年定居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历史高度相关,且黄牛的基因渗入对牦牛的驯化过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基于现有研究进展,本文建议:(1)针对青藏高原考古遗址开展系统性的动物考古学研究;(2)应用ZooMS和古DNA技术筛选和鉴定牦牛骨骼遗存,结合古环境DNA进行遗传学研究,追溯牦牛驯化的时间和地点;(3)开展野牦牛与黄牛的杂交驯化模式研究,理解牦牛驯化及其扩散对史前人类在青藏高原生存和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植硅体分析与炭化植物种子形态分析, 对汉阳陵外藏坑DK15出土的距今2000多年前的农作物遗存进行了分析鉴定. 分析结果表明, 此外藏坑粮仓中的农作物包含了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稻(Oryza saliva)以及藜属(初步鉴定为杖藜Chenopodium giganteum)的大量种子. 这些农作物反映了当时西汉早中期陕西关中地区主要的农作物(谷物与蔬菜). 以前从考古遗址中获得的藜属种子都是零星的, 归为伴人杂草. 此次汉阳陵出土的大量藜属种子, 是考古中的首次发现, 也第一次用实物资料证明了藜属作为经济作物的悠久历史. 由于西汉从汉武帝时才开始在关中大力推广小麦种植, 所以外藏坑中缺少小麦遗存有可能至少反映了汉景帝离世(141 cal a BC)前, 小麦在关中地区民众日常生活与农业经济中的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13.
袁媛  黄璐琦 《科学通报》2020,65(12):1093-1102
分子生药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中药的鉴定、质量的形成及活性成分生产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和探索性,其发展推动了中药学、分子生物学、农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等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道地药材是最具中医药特色的研究对象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明确规定:道地中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道地药材分子生药学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中药资源分类与鉴定、活性成分生物合成与调控、道地药材生物学成因等方面获得了一系列新发现和新认识,深刻改变了人们对中药材质量及其形成过程的理解. 2019年中药领域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药道地性研究"立项,其中有关中药道地性的遗传成因研究旨在系统解读道地性的遗传属性,为建立道地药材科学评价体系和质量标准、科学指导我国道地药材生产发展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这给分子生药学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综述了道地药材分子生药学的研究现状、主要方向、关键科学问题和研究进展等,并着眼于现代生物学发展前沿技术对该领域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有助于推动分子生药学学科发展和道地药材现代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药炮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医用药特点.有关炮制药物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但是古代对炮制工艺的记载文字简短,使复原传统技艺、实现"遵古炮制"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古代炮制药物的考古发现将为中药炮制的起源研究提供有力的实证.西汉海昏侯墓园主墓(M1)中出土了由木质漆盒盛装的样品,通过核磁及三维重建、显微分析,发现该样品是由外部辅料层和内部植物层构成.结合显微特征、质谱分析,推测该样品中为玄参科地黄属Rehmannia植物的根,且可能经过了热水等处理.《神农本草经》记载地黄具有"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等功效,这与古代文史资料记载墓主生前患有严重的风湿病相符.样品的辅料层内含有淀粉粒与蔗糖,这可能与炮制"矫味矫臭、利于服用"的作用有关. M1木质漆盒内遗存样品是迄今报道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中药辅料炮制品,其发现和鉴定为深入了解我国古代药物炮制与应用历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地磁场起源于地球外核流体运动,携带了地球内部的重要信息,是认识地球深部过程的窗口.同时地磁场又是地球最重要的物理场之一,保护地球免受过多宇宙射线的干扰,地磁场的变化可能与宇宙射线通量、气候变化等存在某种相关性.研究地磁场的演化历史对探索地球内部动力机制、认识地球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考古磁学主要对遗址出土的高温烘烤过的遗存进行磁学研究,从而获得全新世以来地磁场方向和强度百年或千年尺度的精细变化信息,在完善地磁场模型、探索地球动力学过程、考古遗址定年和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变化相关性等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一个新的遗址,我们经常想要问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它是什么年代的?考古学在一定意义上是"时间"的科学,获取考古资料后,判断遗迹和遗物的年代,是研究的重要一步.时空框架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知道一处遗址的时间与年代,才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寻找到它的位置和坐标,才能对比不同遗迹和遗物出现的先后顺序.那么,考古学研究是如何判断一处遗址的年代的呢?  相似文献   

17.
千百年自然力侵蚀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扩张和人为破坏,大量古代人类活动遗存遗迹正以不可逆方式快速消亡。简要介绍了大范围空间遥感科技考古研究现状和发展进程;从激光雷达遥感机理和特点出发,阐述了基于机载激光雷达遥感植被滤波获取近地标微地形,从而发现古代人类活动遗迹遗存的方法和技术;以中国不同区域、不同遗迹类型的考古发现为例,阐明了激光雷达遥感科技考古方法在发现、研究、保护和展示中华文明科学价值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科学通报》1977,22(12):547-547
古地磁学的研究成果为大陆漂移说的复活以及板块构造说的创建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追溯人类历史时期和史前时期的地磁场强度及方向的变化特征,是古地磁学的一门分支——考古地磁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它对认识地磁场的演化特点、解答地磁场起源问题,以及考古学诸方面的研究,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报道我们实验室于1975年对拉萨大昭寺古砖的测定结果,提供考古地磁学的一些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19.
千百年自然力侵蚀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扩张和人为破坏,大量古代人类活动遗存遗迹正以不可逆方式快速消亡。简要介绍了大范围空间遥感科技考古研究现状和发展进程;从激光雷达遥感机理和特点出发,阐述了基于机载激光雷达遥感植被滤波获取近地标微地形,从而发现古代人类活动遗迹遗存的方法和技术;以中国不同区域、不同遗迹类型的考古发现为例,阐明了激光雷达遥感科技考古方法在发现、研究、保护和展示中华文明科学价值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许康  劳汉生 《科学》2002,54(3):43-46
所谓工业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简言之,是应用于工业领域中的心理学.它以工业企业和其他组织中涉及员工绩效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架构和研究方法上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可以说是一门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