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靖  卢大儒 《自然杂志》2010,32(6):338-343
 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试管婴儿技术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重要技术,为人类辅助生育技术带来了重大变革。试管婴儿技术主要是融合了体外受精技术与胚胎移植技术,旨在帮助各种不孕不育症夫妇繁育后代。30多年来,在原有基础上,试管婴儿技术还发展演变出了胞内单精子注射以及胚胎移植前遗传诊断等其他方法,使得其功能大幅扩展。本文将对试管婴儿技术,发展历程和引发的伦理社会问题作一个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一份来自澳大利亚的报告指出:将近一半的妇女在接受“试管婴儿”的实验中是失败的,大约10%的妇女却分娩双胎或三胞眙。这份刊登在星期六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的研究报告还指出,试管婴儿母亲的早产为普通孕妇的三倍。而另一家澳大利亚刊物也谈及由于早产和多胎比例高,试管婴儿平均出生重量比普通婴儿相对低。然而研究者认为,至今并无证据显示采用这项生育新技术会导致畸形胎儿的产生。他们说大部分妇女在怀孕期间流产是由于她们自身生殖系统的问题。自从1978年第一名试管婴儿L.J.Brown在英国Oldham问世以来,估计已有1000名试管婴儿相继产生。这项新技术特别适用于输卵管发育不全的妇女。培育试管婴儿,首先是用外科方法把母体里的卵取出,使它与实验盘里的父体精子结合,几天后,把这个已受精的胚胎放置于母体子宫内,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手术。  相似文献   

3.
科学信息     
·Nature Vol 319 No 60551.挑战者号事件的疑点:火箭助推器右侧固体燃料O-环密封失灵2.爱滋病:日木献血者进行甄审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药物问题争吵中退却4.体外受精印度接受试管婴儿技术5.印度科学拉·甘地对重要科技的  相似文献   

4.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位“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在英国的诞生,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一下子成了全球尽知的新闻人物。这项技术被称为医学史上的一大奇迹.开创了生殖医学领域的新纪元。这位“试管婴儿之父”荣获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相似文献   

5.
“试管婴儿”,从字面上看,似乎与温室中用试管培养农作物一样,是从试管中培育出来的,其实并非如此。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它是将女性的卵子与男性的精子置于试管内使其受精,发育成为早期胚胎,再移植于女性的子宫内生长发育直到分娩。1978年7月,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在英国,这一消息立刻惊动了全世界。从那时起,英国至今已有近3万名试管婴儿出生,全世界已诞生了20多万名试管婴儿。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自1988年在北京医科大学诞生以来,迄今总数已近2000人。 试管中的“蜜月” 当女子性成熟后,生…  相似文献   

6.
关于国外试管婴儿的一再诞生,报刊上已作了不少报道,但有关试管婴儿的具体实验工作情况,则还甚少介绍.现特刊出卢雪生同志《试管婴儿——受精卵的培养与移植》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科学之友》2013,(7):14-15
如果把试管婴儿和转基因这两个尖端技术结合起来会怎样?我们这里所说的"转基因试管婴儿",是指为了避免线粒体遗传疾病,利用转基因技术,把母亲卵细胞中"坏"的DNA片段切除,换作另一位女性的"好"的DNA片段。从理论上讲,转基因试管婴儿至少拥有3个人的基因。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人类将进入"自由设计"婴儿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1988年3月10日,中国内地第一例试管婴儿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诞生。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利用先进的体外授精技术,使这位39岁的母亲成功受孕。新生试管婴儿为一女婴,出生时体重3900克,身长52厘米,身体健康。中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的诞生,表明中国内地现代医学技术完成了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生殖医学和辅助生育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第一个在体外受精、体内成长的试管婴儿,于1978年7月25日晚在英国兰开夏奥德姆医院诞生后不久,印度加尔各答又诞生了世界上第二名婴儿。据外国报载,第三名试管婴儿将于1979年2月在英国问世。自从英国妇产科名医斯特普托(C.Steptoe)和剑桥大学生理学家爱德华(G.Edwardg)博士成功地为英国布朗夫妇解决了多年不育的问题之后,试管婴儿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的英国生理学家、医生、诺贝尔奖得主、剑桥大学教授罗伯特·G·爱德华兹(Robert G.Edwards)爵士在与疾病进行了长期的抗争之后,于2013年4月10日在睡眠中安详逝世,享年87岁. 罗伯特·爱德华兹爵士因为给那些不能自然怀孕的夫妇开发出"试管婴儿"技术而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并因此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于1950年代开始研究受孕问题,1955年起着手研究体外试管受精(IVF)技术,该项研究随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Louise Brown)的降生而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1.
<正>1978年7月25日,世界首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奧德海姆总医院诞生。2010年,85岁高龄的"试管婴儿之父"——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那么,这件在人类生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到底是怎样发生的?爱德华电话求助腹腔镜巧取"熟卵"1967年的一天,英国奥德海姆总医院妇产科专家斯特普托,接到了英国剑桥大学的爱德华博士的电话。爱德华,这位专门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学家,对斯特普托发表在权威刊物《柳叶刀》上的论文《镜检查法和排卵》深感兴趣,并希望进一步请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在人类的自然生殖中,约有10%的夫妇不能正常生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女方  相似文献   

12.
自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出生以来,目前全世界已有15万来自试管的孩子。这些孩子的身体发育怎样?与普通少年儿童相比,他们的智商是否高一些?对此一些科学家在进行研究并试图找出答案。 法国一个医学小组对大约370名成长中的试管婴儿进行了跟踪调查。这些孩子的年龄为6~13岁,  相似文献   

13.
试管婴儿的诞生,引起了很大反响,有的认为是科学上的伟大胜利,有的则认为是伦理学上的巨大牺牲。本文的见解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澳大利亚,试管婴儿研究正面临挑战。由于对“非道义”的试管婴儿技术的责难,一个一直倡导冰冻贮存胚胎组的负责人辞职了,她说她怕医生们会开始把妇女的身体当作“活的实验室”。Robyn Rowland博士是墨尔本离体授精组协调研究委员会负责人,她攻击这个组另一负责人Carl Wood博士的主张:按计划出生的儿童平均智力高,运动协调、身体发育好。Carl Wood博士有创立超常儿童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奇云 《科学之友》2003,(11):7-9
25年前,路易丝·布朗的一声啼哭震撼了整个世界。首例试管婴儿的诞生,奠定了生殖医学发展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开创了人类“制造”人类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龚静 《世界科学》2000,(9):34-35
有一个人的生日标志着自人类在地球生存以来第一次不同寻常的出生。 有一个人的生日意味着人类已经能够主动掌握生命的创生。 它,就是路易丝·布朗的生日——1978年7月25日。 路易丝·布朗的生命最最早期——一个受精卵——是在试管中度过的,然后才被植入她母亲的子宫。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的诞生给全世界许多无法正常生育的夫妇带来了希望。 路易丝·布朗的出生既是她的父母约翰和莱斯莉一生难以忘怀的骄傲,更是英国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和罗伯特·爱德华组成的研究小组20年研究的结晶,同时,在人类生物医学…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个试图想弄清楚有关克隆或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但却从学校教育课程中没受到什么启迪的人肯定乐于听到这样的消息 :中学课程将彻底改革 ,使之与日常生活挂起钩来。而教师们认为 ,让 1 4岁到 1 6岁的孩子们学习科学课程几乎没有任何用处 ,不论是对那些倾心于到大学继续学习、还是对现在就打算尽早弃之不学的都是如此。人类首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出生时的情景科学课作为国家课程在英国于 1 988年得以推介以来 ,其在学校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成了 5到 1 6岁儿童的一门必修课。在小学阶段 ,这门课被视为是一大成功 ,但在中学阶段 ,科学课因…  相似文献   

18.
龚静 《世界科学》1997,(6):33-35
“一石激起千重浪”.用来形容“多利”绵羊的问世在人们心中的各种反应真是一点都不过分,在生物技术和医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试管婴儿、人工授精,还是体外受精、代理母亲等一系列生殖技术的成果在世界上引起的反应,也许都稍逊于“克隆”。这或许是有理由的,试管婴儿也好.体外受精也好,代理母亲也好,它们当然会产生诸如“谁是父母(生育的还是养育的)”的问题,以及无节制使用这些生殖技术所带来的破坏家庭和社会稳定性等等一系列与伦理道德有关的问题。但是,人们似乎还是可以堪慰的,因为生命的产生毕竟还是基于精子和卵子…  相似文献   

19.
今年85岁高龄的英国生理学家、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的罗伯特?爱德华兹,因其在试管受精科学领域中所获得的重大成就,于今年10月4日摘下了此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桂冠。  相似文献   

20.
方陵生 《世界科学》2014,(10):24-25
<正>最近,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CGS)一项新的调查显示,连续两年来,中国学生申请在美国攻读研究生的数量和被接受申请的数量都在下降,这种情况是近十年来首次发生。近年来,美国大学管理层一直在关注,中国针对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投资,最终意味着想来美国大学寻求获得科学和工程学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将越来越少。最近,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CGS)一项新的调查显示了这种变化趋势,连续两年来,中国学生申请在美国攻读研究生的数量和被接受申请的数量都在下降,这种情况是近十年来首次发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