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逻辑是一个多义词.泛系生态逻辑除指泛系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外,更主要是指按泛系生态观来研究思维规律,它是泛系方法论、广义系统的泛环境关系与逻辑学的一种三结合研究.人的认识、实践或思维过程受内环境、外环境与泛环境的影响,同时又可能改变内环境、外环境与泛环境.广义的主体、客体、观测、控制、观控模式与功能、泛环境等形成一种动态的以至多层结构的广义因果生克网,这就是泛系方法论所说的观控相对性概念,它所发展的具体研究则是泛系生态逻辑的重要内容,与之有关的是理论物理的Bohr互补原理.  相似文献   

2.
正生态文明,是人类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必经阶段,是当前人类社会面对的共同话题。通过践行生态文明.才能实现绿色中国、低碳中国、优美中国与幸福中国,也就是说生态文明是美丽中国的实现路径。生态文明源于环保,又高于环保,环保是生态文明的主阵地。生态文明是美丽中国的实现路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最后,在“科技史”栏里,《科学与历史:文明辩证观的一些理论问题》是英国剑桥远东科学史图书馆G·布普寄交本刊发表的.在这份为联合国大学“文明的探索.讲座准备的报告里,作者认为必须辨证地认识科学史中的一些理论观念。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学是西方人文主义者通过对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反思、质疑及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环境污染和人类生存状况的忧思而展开的课题.它在文艺学领域引起强烈的反响,生态文学、生态美学、生态批评观念相继提出,并迅速发展为一门显学.文章拟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观为背景,阐释了生态文学的概念,探讨了生态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崔昕平 《科学之友》2008,(5):119-120
生态文学是西方人文主义者通过对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反思、质疑及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环境污染和人类生存状况的忧思而展开的课题。它在文艺学领域引起强烈的反响,生态文学、生态美学、生态批评观念相继提出,并迅速发展为一门显学。文章拟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观为背景,阐释了生态文学的概念,探讨了生态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鹏 《科学之友》2010,(7):111-112
国情和世情决定中国最迫切的任务仍是发展和改善民生,科技能很好地解决能源、资源供需矛盾,但以破坏生态环境换取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这就要求科技以更生态、更文明的方式与自然相处,帮助人类文明向生态文明发展。以科学思维和人文思维作指导,奠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激发绿色技术的发展,实现技术的生态转向,让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走向实践。技术的生态转向首先要将生态环境纳入到技术使用的考量之中,技术完全参与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循环过程,其次还要专门发展绿色生态技术。  相似文献   

7.
国情和世情决定中国最迫切的任务仍是发展和改善民生,科技能很好地解决能源、资源供需矛盾,但以破坏生态环境换取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这就要求科技以更生态、更文明的方式与自然相处,帮助人类文明向生态文明发展.以科学思维和人文思维作指导,奠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激发绿色技术的发展,实现技术的生态转向,让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走向实践.技术的生态转向首先要将生态环境纳入到技术使用的考量之中,技术完全参与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循环过程,其次还要专门发展绿色生态技术.  相似文献   

8.
洪湖湿地行     
洪湖-湿地教育2008年5月下旬,我曾应武汉图书馆“名家论坛”邀请,赴江城作“生态文明”演讲。讲课之后与自然之友武汉小组负责人徐大鹏谈到湿地保护,徐老师建议我将生态文明讲座中的湿地文化内容拓展,形成一个专题讲座.共同开展一个湿地文化与环境教育的系列巡讲项目。  相似文献   

9.
正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10月获得批准建设,其前身为198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植被数量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实验室围绕植被与环境变化的国际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创新性研究,重点研究植被格局与演变、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育、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以及草业生态与可持续性.其发展目标旨在植被与环境变化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植被及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及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培养和造就该领域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关键区域土地覆被变化及生态建设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独特而敏感的生态系统,是中国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载体,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基础。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的需求,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由于青藏高原内部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各区生态功能及区域问题也不尽相同,生态建设亟需因地制宜地提出建设与保护的对策和措施。本文从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脆弱程度、变化趋势及面临风险等特征,辨识出阿里西部、那曲中南部、三江源地区和三江并流区等4 个生态建设的关键区;并在分析各区环境和生态特征与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稳定和提升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措施与建议,对于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马赫的知识进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概述了马赫的知识进化观的主要内容,接着分析了这一思想的科学基础以及与他的方法论现象主义的关系,指出马赫的知识进化观中含有很强的工具主义倾向,而且在马赫本人的科学实践中,他从知识进化的立场出发,批判了牛顿的时空观,并否认原子的实在性。  相似文献   

12.
卡尔·皮尔逊是19和20世纪之交著名的哲人科学家.他的科学观在本世纪初对我国学术界和思想界有很大影响.本文主要以他的代表作《科学规范》为据,较为详细地讨论了他的科学观的几个方面:科学的目的、特性和价值;科学的范围、方法和分类;科学与想象力和审美判断。  相似文献   

13.
论数学观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忠 《大自然探索》1998,17(1):123-127
从数学与科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出发,探讨了15世纪以来数学观的演变;科学的本质是数学→属于自然自然科学→数学成为独立于自然科学的分支,从而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数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与新的资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资源观的变革。传统资源观重有形资源轻无形资源,重地球资源的产出轻人类资源的产出,重物质财富的聚集轻人才和知识财富的聚集。建立在知识资源基础之上的新的资源观认为,知识资源具有无形性、可再造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它与传统的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传统资源观的逻辑发展。知识资源与传统资源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资源体系,知识资源将成为未来知识经济社会的主导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指出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是中国农村优化生态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环境与经济三位一体的综合建设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封面说明     
<正>青藏高原作为淡水资源的"固体水库"、大江大河源头的"亚洲水塔"、亚洲生态安全的"生态屏障"和驱动广域气候变化的"调节阀门",惠及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等世界文明的发展.但其强烈变化的冰川、冻土、江河、湖泊、森林、草原、沼泽、荒漠等过程,会导致其脆弱环境的恶化.因此,人们希望抑制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护其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变化.2012年开始的青藏高原环境变化评估,通过气候、水体、生态系统、陆表  相似文献   

17.
由王健刚著、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的新著《现代人的时效观》,已与读者见面。你想知道现代人与时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吗?你想知道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怎样影响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和成功吗?请你读一读这本书吧! 该书以崭新的观念、崭新的思路、崭新的例证、崭新的文笔,阐明了事物与时间之间的因果关系,给人以新的认识和启迪。  相似文献   

18.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对我国多样化生态系统的简要概括和通俗表达。它们在外观和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生命共同体,为人类社会延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当前,“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体化治理、保护和修复,已成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文章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本底情况,简要介绍它们形成的条件和原因,并从生产、生态、文化与景观等三个方面阐述各自的主要功能。在此基础上,文章基于生态学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如何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治理、保护和利用进行了讨论,回顾国内外若干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案例,并简要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学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介观物理是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半导体介观体系中的电子输运性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传统海洋学有着巨大成就,在世界海洋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在中国具体的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历史环境中形成并发展而成的独特的学科体系.古代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广阔的农业区培育了高度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文明.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为此文明服务的传统科学是大陆内聚型.这些对海洋学以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海洋学有着明显的历史悠久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国内区域性.中国传统海洋学由互相渗透的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内海洋自然现象的记载和解释;二是建立在有机论自然观和地平大地观基础上的各种海洋学理论;三是大比例尺制图技术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