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吃葡萄柚可能诱发乳腺癌 乳腺癌已成为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肿瘤之一,伞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乳腺癌.  相似文献   

2.
癌症,像座大山,横亘在人类的面前。人们谈癌色变,因为癌症患者无异于被判处了无期徒刑甚至死刑。据统计,全世界50亿人口中,癌症每年发病约700万人以上,年死亡在500万人以上,占世界总死亡人口的10%。在我国,癌症年发病率在150万人以上,年死亡率在80万人以上,占全国总死亡人口的13~14%;有人计算过,每分钟就有2人死于癌症。我国现在患癌症者约有200万。仅上海市市区每年就有17000人被发  相似文献   

3.
1900年气喘很少见,如今却成为一种流行病:美国有1500万以上的气喘患者,而全世界则多达1亿5千万。据世界卫生组织说,每年有5千名美国人死于气喘,其中大多数是年纪较大的成年人,而全世界每年则有18万人死于气喘。尚未完全了解气喘患者增多的原因,但是有关研究的线索表明,  相似文献   

4.
沈锋 《世界科学》1999,(7):29-31
原发性肝癌的死亡率已占我国部分农村和城市癌症的第一和第H位,我国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七%。由于目前我国约有1.2亿HBV(乙肝病毒)携带者,另外还有约100万新生婴儿因母亲为携带者而感染IIBV,因此下个世纪肝癌仍将是影响国人健康的重大疾病。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我国在肝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远未达到基本控制该病的程度,肝癌的研究仍是我国医学界面对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对近年来肝癌研究的几个重要方面作一简要回顾和展望。我国几个肝癌高发现场,即启东、扶绥、海门、崇…  相似文献   

5.
每年约有1500万婴幼儿死于可预防的疾病,主要发生在第三世界。同这个数字相比,正式报给世界卫生组织的艾滋病例的数目(1987年共计已超过53,000例),看起来并不算大,何况这一数目是自1980年首次发现这种疾病以来报道的累计数字。考虑到每一个艾滋病例可能代表着100名受艾滋病毒感染者,同时考虑到可能对爱滋病例少报,估计目前约有5百万到1千万人是爱滋病毒携载者。这一数字要小于世界上贫穷国家每年死于可预防疾病的儿童数目。因此,在第三世界国家,关于艾滋病对未来人口和  相似文献   

6.
接种疫苗在预防传染病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接种牛痘苗,在全球范围内消灭了天花,就是最成功的例子之一。但是,传染病仍然是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约有500万儿童死于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结核、脊髓灰质炎、麻疹等传染病,另有500万儿童因患上述传染病而导致残疾。全世界约有2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1亿5千万人患疟疾,爱滋病(AIDS)的流行正迅猛增多,这些都急需疫苗加以控制。近几年又开始了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每年有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70万,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约130万,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杀手".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成为严重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这一疾病负担日趋严重.和世界其他国家不同,中国脑血管病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如发病年龄低、脑出血占比高、颅内动脉狭窄病理改变更为突出;同时中国脑血管病的防治也面临着和全世界一样的问题,即高危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人群越发增加.因此,要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脑血管病综合防治策略,需要更进一步的认识我国脑血管病的特点和脑血管病防治面临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8.
全世界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分钟发生一次,当然绝大多数地震只能被灵敏的地震仪器所记录,人能感觉到的大地震约为5万次,能造成破坏的强烈地震不过十几次。如1995年初日本阪神大地震,死亡5413人,负伤约3.5万人,总计损失697亿美元。可见,破坏性大地震对人类的  相似文献   

9.
第三世界目前有一半人口得不到安全的生活用水,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没有设备的简易房屋内(连臭气满溢的粪桶也没有)。据WEO(世界卫生保健组织)推测,由于缺乏生活用水不得不饮用脏水和由此造成的不卫生习惯,第三世界每年有2,500万人丧生,霍乱已成为日常新闻报道的材料。而霍乱只不过是腹泻的一种症状,据说全世界每小时发生腹泻的患者相当于全年的霍乱患者人数。每年患腹泻的病人已超过10亿,第三世界每年有600多万儿童死于腹泻。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在全球的恶性蔓延2 0 0 2年 1 2月 1日是 1 988年伦敦世界卫生部长会议倡导的第十四次世界艾滋病日 /运动。艾滋病出现至今不过 2 0年 ,却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据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 ,自 1 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 ,全世界累计已有 60 0 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仅 2 0 0 2年 ,全世界已有 3 0 0万人死于艾滋病 ,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约有 5 0 0万。目前 ,世界上艾滋病发病最严重的地区仍然是非洲 ,紧随其后的则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中国艾滋病流行的情况十分严峻 ,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人数每年以3 0 %的速度…  相似文献   

11.
车祸猛于虎.全世界每年都有超过100万人死于车祸,但有些汽车工业专家认为这些致命的车祸完全可以避免.目前造成车祸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操作不当,例如超速驾驶、判断失误和风险预计不足.如果汽车能向驾驶员提供帮助,情况能否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室内环境质量堪忧研究证明,新装修的建筑物室内污染物浓度是室外的100倍,不少人会出现皮肤过敏、头痛、疲倦等症状。据有关国际组织调查统计,全世界每年有280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室内装修污染,世界上30%新建和重建的建筑物中发现有危害健康的室内空气,  相似文献   

13.
今年7月6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2004年艾滋病报告.报告称,2003年,全世界有480万人染上艾滋病病毒,是感染人数最多的一年.截至2003年底,全世界艾滋病感染者有3780万,去年有290万死于艾滋病.自艾滋病发现至今,已有200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  相似文献   

14.
癌症是人类的第二大致死疾病,每年全球约有13%的病患死于癌症,如2007年全世界有760万死亡病例,因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和老龄化问题将使癌症问题更显突出,一方面它造成人们生活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社会的经济负担.美国卫生研究院(NIH)估计癌症可造成个人寿命平均减少15年,同时癌症的消耗逐年增加.美国2006年癌症总花费达到2060亿美元,其中用于医疗的直接花费就达780亿美元,这些数字清晰表明癌症越来越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室颤与猝死     
人们对冠心病的恐惧主要是猝死.所谓猝死,就是突然发病,迅即死亡,一般不超过4小时.由此可见,猝死的病因多数乃是心脑血管疾病.美国近年报告,据统计每年死于冠心病的人约60~70万之多,而  相似文献   

16.
法国科学家景近发现一种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基因,这一发现将使人们能够找到阻止癌细胞向正常细胞侵入的方法。在英国每年大约有15000人死于乳腺癌,但患者通常并不是死于乳腺癌原发肿瘤本身,而是因恶性细胞向其它器官转移致死。如果研究者能够弄清与乳腺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所有的癌症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肝癌发病率都居于第二位,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肝硬化癌变的男女比例为9∶1,男性发生肝癌的概率远远超过女性,某些地区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全世界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约26万多人,我国近10万人。由于肝癌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治疗难度较大,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癌中之王”。引发肝癌的元凶肝炎病毒在肝癌患者中,乙肝病毒(HBV)感染率高达90%,HB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概率较无HBV感染者高数十倍;丙肝病毒(HCV)也是诱发肝癌的主要因素之一。有资料表明,我国肝硬化患者中,20%有肝炎病史,56%…  相似文献   

18.
<正>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健在,及时行孝,关爱父母,让我们从"头"开始。本期健康科学,我们特邀权威脑病专家山西三针脑血管病医院院长——贾马志带我们一起来了解被喻为中老年人"头号杀手"的脑血管病。有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脑中风,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  相似文献   

19.
前言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最近在包括八亿五千万人口的广大地区中调查了自1973年到1975年三年中全部恶性肿瘤死亡者病例,调查情况表明,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占死亡原因的第三位,估计每年约有一百万人发生恶性肿瘤,死亡率高达70%,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些国家死因统计的结果表明;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死于肿瘤的人数仅次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居第二位;而在另一些国家和地区,肿瘤是引起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由于肿瘤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早日认识肿瘤,进而征服肿瘤已成为当  相似文献   

20.
编读交友     
本期《野生动物通道》一文提供了一个数字:“美国死于公路交通事故的野生动物平均每天达100万只”。每天100万只!当这样的数据摆在面前时,我们都大吃一惊!如此推算,每年美国的野生动物死亡数量居然超过美国人口总数!简直令人难以想像。为此相关编辑专门致电作者进行核实。没错!就是“每天100万只”!那么,全球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野生动物又有多少呢?好在很多人已经开始反思这个问题:不仅路建工程,包括所有人类设施的开发和建设,都再也不应该以牺牲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为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