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肥胖为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衡引起的脂肪过度堆积,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综合征的重大风险因素。脂肪作为防治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的重要组织靶点,分为储存能量的白色脂肪以及产热并消耗能量的棕色和米色脂肪。研究发现,成年人体内的棕色和米色脂肪含量与机体能量代谢呈正相关,而与BMI和血糖呈负相关,提示激活人体棕色和米色脂肪产热在改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方面的重大潜力。文章讲述了棕色和米色脂肪细胞的发育起源、解剖学特征以及调控其发育和产热功能的各种因素。总而言之,棕色和米色脂肪作为治疗肥胖的靶标既具有巨大潜力,又面临着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天山季节性积雪的能量平衡研究和融雪速率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虹 《科学通报》1992,37(21):1978-1978
1987年春季融雪期间,我们在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区建立了一个微气象观测点,首次采用能量平衡法摸拟计算中国天山西部山地季节性积雪的融雪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在19天的融雪期里,净辐射和感热交换分别占雪面能量输入的76.9%和23.1%;用于融雪和雪面蒸发所消耗的能量分别占吸收能量的97.1%和2.9%。  相似文献   

3.
肥胖为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衡引起的脂肪过度堆积,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综合征的重大风险因素。脂肪作为防治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的重要组织靶点,分为储存能量的白色脂肪以及产热并消耗能量的棕色和米色脂肪。研究发现,成年人体内的棕色和米色脂肪含量与机体能量代谢呈正相关,而与BMI和血糖呈负相关,提示激活人体棕色和米色脂肪产热在改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方面的重大潜力。文章讲述了棕色和米色脂肪细胞的发育起源、解剖学特征以及调控其发育和产热功能的各种因素。总而言之,棕色和米色脂肪作为治疗肥胖的靶标既具有巨大潜力,又面临着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正河北沧州的宇女士问:很多减肥人士把"过午不食"看成减肥良方,甚至有人当它是养生秘法,并多年坚持,这样的养生方式科学吗?@专家解答:人如果长时间处于空腹状态,身体就会出现一些异常反应——调节体重的两种激素含量将大幅度偏离正常值:能够增长食欲、刺激饥饿感、加速胃排空及胃酸分泌的脑肠肽会急速增加;能够降低食欲,抑制脂肪细胞合成的瘦素则会大幅减少。和古人相比,现代人夜间活动量大,如果不吃晚饭,甚至断食,会使身体缺乏能量,而且人体胃中存在胃酸,如果长时间不进食,可能会导致胃酸对胃黏膜造成损害,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溃疡等疾病。  相似文献   

5.
如果你留意,你会发现动物喜欢玩耍.可是,动物玩耍不仅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且还常常充满危险,甚至可能致命.既然如此,动物为什么还要冒险去玩耍呢?科学家研究发现,玩耍对于动物生存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食物和睡眠.  相似文献   

6.
千百年来,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在与大自然进行斗争中,不断地消耗着能量。可以说,人类的任何进步、发展,都离不开消耗能量。在原始时代,人类对能量的消耗,不但数量少,而且形式也是很低级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能量的消耗也不断发展。直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解放,科学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人类才学会了使用矿物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自从人类使用矿物燃料以来大大地推动了生产、科技、经济和文明的进步。在最近一个多世纪中,人类消耗了比以前数万  相似文献   

7.
减肥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些方法是靠大运动量来消耗多余脂肪,有些是要求严格节制饮食以减少热量的摄入,而步行则是另一种既简便自然而又确实有效的减肥方法。虽说步行减肥较轻松,适合任何人,但也并不是逛逛街、逛一逛公园便能得到理  相似文献   

8.
肥胖治疗的挑战与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肥胖是由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长期失衡引起的脂肪过度堆积。近年来,全球肥胖人数持续上涨,肥胖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肥胖增加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风险,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及寿命下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然而,肥胖发生发展机制复杂,干预肥胖的手段仍然有限。因此,需要深入了解肥胖发生发展的机制并提出干预策略。文章对肥胖的发生因素、干预策略、现有问题以及未来前景进行讨论。总而言之,肥胖治疗仍然面临巨大挑战,但新的减肥方式也给人们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9.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海洋表面具有大量的风能、海浪动能和太阳能资源,因此,这些能源可以通过“能量岛”来实现——这种漂浮在海面上的装置能够每天24小时制造能量,有望取代人类对石油资源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暗能量几乎占宇宙总物质能量的四分之三,但它的奥秘仍有待科学家们去探索——宇宙中被称为"暗能量"的一种神秘力量,发现已近10年了。在这期间,它就像一棵卧倒在地面的红杉树,横挡在科学家前进的道路上,使他们无法到达物理学中的那片神圣领地——关于物质及其基本作用力的根本理论。  相似文献   

11.
你应了解以下身体的新陈代谢功能: 进食可促进新陈代谢。事实上,身体消耗的营养物仅为全天所耗总卡路里的10%。 有氧活动,如步行和骑自行车均可加速脂肪的消耗——不仅在锻炼时,在锻炼停止后的一小时内,仍在消耗脂肪,甚至不“锻炼”也可消耗卡路里,任何一种活动,从爬楼梯到倒垃圾均能消耗卡路里。 肌肉细胞比脂肪细胞消耗更多的卡路里。0.5公斤肌肉组织一天消耗35~45卡路里,而0.5公斤脂肪组织仅用2个卡路里。也就是说,肌肉细胞越多,每分钟消耗的卡路里就越多,而不管是快速行走还是坐着看电视。  相似文献   

12.
宇宙始末     
《大自然探索》2005,(4):32-33
大爆炸阶段 在大爆炸发生10^-32秒后,宇宙诞生了。可以说,正是这次大爆炸产生了空间和时间,也造就了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和能量。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次十分突然的大爆炸,至今是一个谜。天文学家相信,这场大爆炸与一种被称为“膨胀”的过程有关.在此过程中,存在于太空真空中的一种特殊的能量突然间发生了运动。直到这种能量转变成我们更熟悉的物质和能量形式之后.这一膨胀过程才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能源主要都源于核能,您会相信吗? 太阳能 太阳能非常巨大。理论计算表明,太阳每秒钟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500多万吨煤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累积一年下来约合170万亿吨煤的热量,现在人类活动一年消耗的能量还不及它的万分之一。太阳能到达地球表面后,被植物吸收的只占千分之一二,并转变成化学能贮存起来,其余绝大部分都转换成热,散发到宇宙空间去了。  相似文献   

14.
黄樨 《大自然探索》1997,16(1):112-116
借助于当代学术思潮中关于系统科学,自组织和复杂性的一些新观点,新结论,本文解释了生命能量系统活动的内部机制和结构,简明了该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所要达到扣目的。通过哲学思想的讨论,使不同领域的生命科学研究了解生命能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核聚变中获取能量HaroldP.Furth著罗季雄译——从原子核聚变中获取能量的技术,可能在下世纪中叶得到广泛应用本世纪30年代,当科学家们开始懂得太阳及其他恒星由原子核聚变提供能量后,他们的想法就转向重视这种过程,起先当然在实验室中进行,最终则是...  相似文献   

16.
则鸣 《世界科学》2013,(11):F0003-F0003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自1997年被称为“人造太阳”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启动以来,首次实现“产能超出消耗”的核聚变反应,即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超过引发核聚变所需的燃料,这让科学家距离实现自持裂变的梦想更近一步。自持裂变可以产生无限多的能量,  相似文献   

17.
从厌食恐惧症恢复过来的病人往往会倾向于取年过量的减肥调节素(Leptin)。二个扩大性实验发现,在此精神状态下的化学物质会阻碍厌食病人达到其健康体重水平。Leptin是人体反馈系统的一个部分,它由脂肪细胞所产生,用以帮助调节食物摄取和代谢。在小鼠身上的实验显示,过高水平的Leptin分泌能抑制胃口、升高体温、加速代谢从而导致减肥。过低水平的Leptin分泌会造成肥胖症。二个研究小组,一个在德国的马尔堡大学,另一个在美国的波士顿柏瑟犹太教会医学中心,他们试图发现LePtin在厌食恐惧症病人身上所起的作用。Jo.bannesHebebran…  相似文献   

18.
《科学之友》2005,(6):12-12
通过对遥远星系团发出的X射线进行观测和分析,欧洲航天局科学家最近得出了与暗能量理论不符的结果。专家指出,新结果意味着人们过去一直探讨的宇宙暗能量“或许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9.
能量系统热力学分析优化方法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清林  华贲 《自然杂志》1999,21(6):322-324
本文从热力学分析方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其应用于能量系统节能优化的角度,说明了热力学分析方法发展的不同阶段。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分析到(火用)经济学以及环境(火用)经济学分析等方法的应用,综合考察了能量系统热力学完善性、经济可行性以及经济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活力 《科学之友》2005,(7):54-54
世界上的动物千奇百怪,但它们维持体温(以使肌肉正常工作)的方式却只有两种。哺乳动物和鸟类可以通过身体,内部的化学反应和能量交换(新陈代谢)来产生能量,以维持自身的体温,而爬行动物则做不到。因此,你永远不可能见到鳄鱼趴在大浮冰上:它们在大浮冰上很快就会被冻死。但实际上所谓的“热血动物”和“冷血动物”的区别并不是特别明显。蜥蜴可以晒太阳,其体温也可以超过30℃,这又怎么说?它真是所谓“冷血动物”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