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仁灯  杨经绥  许志琴  戚学祥 《科学通报》2004,49(12):1179-1184
在西藏班公湖蛇绿混杂岩中发现玻安岩系火山岩, 岩石主要由玄武安山岩、安山质熔岩角砾岩以及侵入其中的安山玢岩组成, 具有高SiO2 (55.61%~59.23%)和MgO(6.63%~13.08%, 平均9.13%), 低TiO2 (0.23%~0.39%), 高Ni, Cr等难熔元素(Ni平均116 μg/g, Cr平均354 μg/g), 高Al2O3/TiO2比值(36~54)和Mg# (0.61~0.74)的特征,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 稀土元素的(La/Gd) N平均等于1.70, (Gd/Yb) N平均等于0.83, 具U型配分模式, 与玻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较为一致. 认为其形成于洋内岛弧的弧前环境, 推测在班公湖-怒江带发生过洋内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2.
漠河县洛古河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 另有少量的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岩、正长花岗岩及碱长花岗岩, 属高钾钙碱性岩系, 分为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2个单元. 石英闪长岩单元SiO2含量介于54.79%~58.30%之间, Na2O/CaO为0.79~1.53, Shand指数介于0.77~0.82之间, 为准铝质岩石; 二长花岗岩单元SiO2含量介于65.29%~66.45%之间, Na2O/CaO为1.73~3.43, Shand指数多数<1.05, 为弱过铝质岩石. 稀土元素总量为180.18~344.32 mg/g, 具Eu负异常(0.33~0.82), 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La/Yb)N介于4.12~10.45), 稀土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富集型. 富集Rb, Th, U, K, La, Ce, Nd, Hf, Zr和Sm等元素, 而强烈亏损Ba, Nb, Ta, Sr, P和Ti等元素. 其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 洛古河岩体形成于挤压体制向拉张体制转换的构造环境, 属后碰撞花岗岩类. 石英闪长岩单元和二长花岗岩单元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517±9和504±8 Ma. 额尔古纳地块北缘早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的发现, 标志着萨拉伊尔运动结束于500 Ma左右, 表明位于额尔古纳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古亚洲洋北支在早古生代期间已经封闭, 完成了古亚洲洋北洋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3.
松花江上游苇沙河河段中国林蛙的汞污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宁  朱颜明  盛连喜  孟丹 《科学通报》2005,50(15):1589-1593
2000~2002年每年两次连续采集松花江上游苇沙河金矿开采区附近河流的沉积物及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样品, 分析其总汞、甲基汞含量以及相互的关系. 研究表明: 该地栖息的林蛙体内甲基汞和总汞含量普遍高于对照组; 且秋季高于春季, 雌性高于雄性, 内脏高于肌肉, 体内富集甲基汞的顺序为内脏>肌肉>卵>输卵管; 秋季林蛙体内以甲基汞为主, 春季以无机汞为主, 性别和器官之间的C甲基汞/C总汞差异不明显; 林蛙内脏、肌肉中甲基汞含量与河流沉积物中甲基汞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 推测这与流域内的金矿开采无序排汞有关.  相似文献   

4.
南海北部近代沉积物钕同位素分布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南海北部及周边地区近代陆源沉积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总体相似, 接近上地壳平均成分(PAAS), 在重稀土含量上则略为偏高, LaN/LuN比值明显小于PAAS. 但是珠江主要支流西江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含量略高于PAAS, 在重稀土分布态势上明显偏轻, LaN/LuN比值明显大于PAAS. 南海北部地区近代沉积物钕同位素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主要受控于珠江源区和闽粤沿海源区以及台湾岛源区. 闽粤沿海地区εNd(0)值最大, 西江沉积物最小, 台湾岛以及海域中沉积物εNd(0)值介于两者之间. 沿伶仃洋-东沙岛连线, 在该线东北区域钕同位素值相对偏高, 西南区域相对偏低. 珠江源沉积物主要影响该线西南区域, 源区母岩以发育大量古生代碳酸盐岩为特征. 闽粤沿海源区以及台湾岛源区, 主要影响该线东北区域, 闽粤沿海源区母岩以发育大量中新生代花岗岩为特征. 由于源区母岩成分上的不同, 造成沉积物在重稀土含量、Sc/Ti比值以及εNd(0)值上存在明显差异. 发育在东沙群岛东南侧高沉积速率堆积体的陆源物质超过80%来自南海北部源区即闽粤沿海源区以及台湾岛源区, 来自珠江源的陆源沉积物不超过20%.  相似文献   

5.
宋庆功  姜恩永 《科学通报》2007,52(23):2715-2719
就菱方晶体建立了简单菱方晶格气体模型, 用密度波理论研究了菱方固溶体的有序结构. 根据无序态固溶体系统的能量在Brillouin区高对称点取极值的特点, 确定驱动有序结构的波矢量. 由此推导出7种有序结构类型, 包括4种完全有序结构和相应的A基元浓度. 根据这些理论结果预报了A1/4B3/4, A1/2B1/2, A3/4B1/4型有序固溶体的存在. 根据刚玉型二元金属氧化物的特点, 用二次有序化理论对其中阳离子的有序结构进行研究, 预报了(A1/4B3/4)2O3, (A1/2B1/2)2O3 和 (A3/4B1/4)2O3型有序固溶体的存在. 根据理论结果对文献报道的典型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包括刚玉结构的过渡金属掺杂α-Al2-xTxO3 (T = Sc, Y, La, Ac, x = 0.5)晶体, 刚玉型α-FeAlO3晶体, α-Fe2-xCrxO3固溶体, 以α-Al2O3, α-Cr2O3和α-Y2O3 为主要成分的抗高温氧化的多元膜和复合膜等. 这些有序结构的确定为材料结构和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GC/IRMS), 就2002年春季华北沿海青岛两次特大沙尘长链正构烷烃的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结果显示典型植物蜡源正构烷烃(C29和C31)单体碳同位素组成比典型人为源汽车尾气部分(C21~C23)明显偏轻. C29非沙尘期碳同位素组成为-30.3‰ ~-31.9‰, 平均为-30.5‰; 特大沙尘期为-31.1‰ ~-31.5‰, 平均为-31.3‰. C31非沙尘期碳同位素组成为-31.1‰ ~-33.0‰, 平均为-31.4‰; 特大沙尘期为-31.3‰ ~-32.6‰, 平均为-31.7‰. 研究区特大沙尘中的植物蜡主要来源于草本植物由长程输送而来, 本地源植物蜡主要来源于落叶植物和木本植物. 华北沿海特大沙尘期的植物蜡83.3%为C3植物的贡献, 非沙尘期C3植物对植物蜡的贡献可占80.0%, 表明现代气候环境下, 东亚沙尘向中国近海及西北太平洋输送的植物蜡主要源于C3植物. 长链正构烷烃的分子和分子-同位素组成可作为东亚沙尘及西北太平洋沉积物中陆源有机质物源识别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再论南岭燕山早期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与构造意义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中国东南部南岭地区广泛出露的燕山早期(侏罗纪)花岗岩与稀有金属成矿作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这些花岗岩以弱过铝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为主, 并和一些规模较小的含角闪石花岗岩和含白云母±石榴子石的浅色花岗岩在时-空上密切共生. 在以往的文献中, 这些黑云母花岗岩一般被认为是陆壳改造型(相当于S型)花岗岩, 是区域元古代变质沉积岩重熔的产物. 对南岭燕山早期一些代表性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和SiO2-P2O5相关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这些花岗岩的SiO2-P2O5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表明南岭燕山早期的含角闪石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二(白)云母花岗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的I型/分异I型花岗岩演化系列, 其源岩主要为元古代火成岩, 少量新生地壳和/或地幔分异物质很可能参与了花岗岩的形成. 同时, 这些I型/分异I型花岗岩在时空上和A型酸性、基性火山/侵入岩以及碱性岩密切共生, 构成了一个比较典型的板内非造山火成岩组合, 反映了燕山早期南岭及邻区大陆岩石圈以伸展背景为主.  相似文献   

8.
山东临朐新生代玄武岩携带有较多的单斜辉石晶体, 这些单斜辉石中发现存在大量玻璃质熔体包裹体. 玻璃质熔体包裹体形状极不规则, 大小多在10~50 μm之间, 并与低镁橄榄石、拉长石和富钙钾长石共生. 原位主、微量元素分析表明玻璃质熔体包裹体富碱(Na2O+K2O > 10%), 高硅(>54%)、钙、铁(>4%, 质量分数, 下同), 贫镁(Mg# < 20), 富集轻稀土元素((Ce/Yb)cn = 11.6~16.4), 并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Eu/Eu* > 2), 即为类似响岩质组成. 单斜辉石晶体和玻璃质熔体包裹体及其共生矿物的组成特征说明这些熔体包裹体是寄主玄武岩携带前捕获的外来熔体. 该熔体包裹体的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华北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演化过程提供了另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电沉积-烧结制备掺杂C, Co的纳米NiO电极及其电容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维平  杨晓萍  王光明 《科学通报》2004,49(11):1052-1055
研究了在Ni(NO3)2和Co(NO3)2乙醇溶液中电沉积与烧结制备掺杂C, Co的纳米NiO电极及其电容性能. 结果表明, 在0.5 mol/L硝酸盐乙醇溶液(Ni(NO3)2和Co(NO3)2摩尔比为8︰2)中, 以泡沫镍为阴极进行电沉积, 300℃烧结2 h, 获得的沉积物性能最佳. 分析结果表明, 所得产物基本组成相为NiO, 其中掺杂有C, Co, 其粒子形貌呈球状, 粒径在20~30 nm之间, 晶粒尺寸在4~5 nm之间. 将其组装成C/NiO模拟超级电容器, 在充放电电流为5 mA的条件下, 单电极比容量可达410 F/g, 30次循环后仍有380 F/g, 其比容量数值随循环次数增加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用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研究大气颗粒物中铁的种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颗粒物中元素的种态研究, 对于毒性评价、污染形成和污染来源的探索等有重要意义. 采用基于同步辐射的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谱研究了大气颗粒物中铁的种态. 对EXAFS谱进行回归分析, 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 可定量计算混合物的化学组成. 配制了一系列混合参考样品, 以观察化学组成对EXAFS谱的影响, 证明该方法有好的精确性. 采集了上海市不同地区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样品, 将它们的EXAFS谱进行回归分析, 得到样品中铁的化学组成. 结果表明, 样品中铁主要由Fe2O3, Fe3O4和Fe2(SO4)3组成, 它们的比例在不同样品中有一定差别, 初步考察了不同样品中这种组成的变化. 用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法测定了样品中的铁浓度, 观察到钢铁工业区的大气颗粒物样品比其他地区的样品不仅铁浓度高得多, 而且化学组成也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3种植被类型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涡度相关观测技术系统, 于2003年7月1日~2004年6月30日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3种植被类型(矮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草甸和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进行观测和分析. 结果表明, 嵩草草甸、灌丛草甸和沼泽化草甸CO2最大吸收率分别为16.78, 10.42和16.57 μmol/m2·s; 最大CO2排放率分别为8.22, 7.73和18.67 μmol/m2·s; 嵩草草甸和灌丛草甸一年从大气中分别吸收CO2 282和53 g/m2, 而沼泽草甸一年向大气排放CO2 478 g/m2. 证明青藏高原嵩草草甸和灌丛草甸比C4草原和一些低海拔草原和森林具有一个较低CO2吸收和排放量潜能, 而沼泽化草甸具有一个较高的排放潜能, 揭示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不同植被类型的碳源/汇的明显差异, 主要是由植物光合能力不同和土壤呼吸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两类岩浆分异趋势及其成因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存在两种岩浆分异趋势. 攀西古裂谷带内的岩浆显示Bowen分异趋势(即朝富Si贫Fe的流纹质岩浆演化), 在时空上与含V-Ti-Fe矿床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密切相关. 峨眉山岩省东区的玄武岩则具有Fenner分异趋势(即朝富Fe贫Si方向演化), 最终分异产物中Fe2O3含量高达23%, SiO2含量低至44%. 这一成分岩浆的发现为富Fe贫Si岩浆在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具Bowen分异趋势的岩浆系列的氧逸度较高, 并经历了较大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 而具Fenner分异趋势的岩浆的氧逸度较低, 地壳混染不明显. 这暗示地壳混染程度可能是造成幔源岩浆具有不同分异趋势的重要原因. 具不同分异趋势的岩浆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西南地区V-Ti-Fe矿床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任建伟  廖世军  刘军民 《科学通报》2007,52(14):1620-1624
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LaNi4.8Sn0.2/CNTs和NdNi4.8Sn0.2/CNTs两种复合材料, 在室温、1.0 MPa氢压下, 分别可获得2.96%和2.88% (质量分数)的储氢量. 在相同条件下, 该储氢值为MNi4.8Sn0.2(M = La, Nd)合金粒子储氢量的3倍, 此结果可归因于合金粒子与纳米碳管(CNTs)之间的协同作用. 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 合金粒子粒径在30 nm左右且较均匀地分布在CNTs载体上. 储放氢实验显示, 两种复合材料有较好的储氢稳定性, 经历100个吸放氢周期后, 其储氢降低率小于6%; 同时, 材料的晶体结构没有发现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双核夹心结构铑的氯化物(CpttRh)2Cl2 (μ-Cl) 2 (1) (Cptt = η5-tBu2C5H3)与等摩尔量的AgSO3CF3反 应, 可以形成三氯桥联的离子型化合物(CpttRh) 2 (μ-Cl) 3 [SO3CF3] (2). 进一步与AgSO3CF3反应, 可以得到二氯桥的中间体化合物[(CpttRh) 2 (μ-Cl) 2][SO3CF3]2 (3). 3与双氮配体——吡嗪反应, 制备出四核半夹心结构14元环化合物[(CpttRh) 4 (μ-Cl) 4 (μ-pyrazine) 2][SO3CF3]4 (4).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方法, 表征了所形成的化合物, 并用X射线单晶结构解析方法对化合物24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 2中3个氯桥原子所组成的平面同时与两个环戊二烯所组成的平面平行; 4中四核14元环呈矩形, 其环内孔径为0.3748 nm × 0.7027 nm, 环上两吡嗪组成的平面相互平行, 其平面间距离为0.3510 nm, 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东秦岭方城新元古代碱性正长岩形成时代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秦岭造山带东段北秦岭构造域的新元古代方城碱性岩体研究, 对Rodinia超大陆形成后岩石圈拉张起始时间提供了重要制约. 方城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角闪云霞正长岩、霓辉正长岩和碱性长石正长岩. 岩石为中性(SiO2 = 54% ~ 62%), 富碱(K2O+Na2O = 12%~ 15%)、铝(Al2O3 = 16.81%~23.26%)与大离子亲石元素, 无Nb, Ta, Zr, Hf异常, 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弱, 呈较显著的负Eu异常(δ Eu = 0.13 ~ 0.23), 其εNd(t)值为-1.37~ -3.90, Nd模式年龄为1364~1569 Ma. 正长岩岩浆形成的温度较高(915~1044℃). 岩体形成于板内-非造山伸展构造环境, 可能主要来源于上地幔的小比例部分熔融, 在上升或侵位过程中受到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 方城碱性正长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844.3 ± 1.6) Ma (MSWD = 0.86), 表明其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 为秦岭造山带及华南地区已知形成时代最早的新元古代碱性岩, 也暗示在844 Ma左右秦岭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已由碰撞后伸展转换为板内非造山拉张阶段. 因此, Rodinia拼合过程中沿扬子克拉通边缘形成的碰撞造山过程结束并转入拉张体制地球动力学背景的时限应不晚于844 Ma.  相似文献   

16.
雷炳富 《科学通报》2003,48(19):2038-2041
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系列稀土离子掺杂的CdSiO3: RE3+ (RE = Y, La, Ce, Pr, Nd,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多光色长余辉磷光体. XRD分析结果表明在1050℃下烧结3小时的产物为单相. 稀土掺杂CdSiO3磷光体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 引入Y3+, La3+, Gd3+, Lu3+以及Ce3+, Nd3+, Ho3+, Er3+, Tm3+, Yb3+可获得一个最大发射中心位于420 nm附近的缺陷发光宽带, 引入Pr3+, Sm3+, Eu3+, Tb3+, Dy3+时, 除了产生约420 nm的蓝紫色缺陷发光外同时产生很强的稀土离子特征发光, 这两种发光混合导致不同的余辉颜色.  相似文献   

17.
在新疆阿拉套山石炭纪岛弧火山岩中发现有埃达克岩(adakite)和富Nb岛弧玄武质岩. 埃达克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钙碱性的英安岩和流纹岩, 它们都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Yb与Y, 但高Sr和Sr/Y比值, 具有不明显Eu异常至明显正Eu异常、明显正Sr异常以及Nb, Ti亏损, 这与世界上典型的由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非常类似. 高硅的埃达克岩(流纹岩)具有低MgO含量(0.35%)和低Mg#值(= 100×Mg2+/(Mg2++Fe2+(全铁))(17), 但是低硅的埃达克岩(英安岩)则具有高的MgO含量(2.67%~3.32%)和高Mg# (53~58), 这表明埃达克岩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地幔橄榄岩的混染. 富Nb岛弧玄武质岩富钠(Na2O/ K2O>2.0)、高P2O2与TiO2, 具有正Nb至微弱的负Nb异常以及无Ti至正Ti异常, 可能由板片熔体交代的地幔橄榄岩熔融在高地热梯度的条件下熔融形成. 阿拉套山石炭纪埃达克岩可能由准噶尔南缘晚古生代洋(盆)的洋壳在向博乐地体俯冲的过程中熔融形成. 阿拉套山石炭纪埃达克岩和富Nb岛弧玄武质岩的发现表明, 博乐地区石炭纪弧下地幔存在俯冲板片的熔融以及板片熔体与地幔楔橄榄岩的明显相互作用, 也暗示石炭纪可能是准噶尔南缘晚古生代洋(盆)发生俯冲消减的重要时期. 阿拉套山在石炭纪可能处在一种高地热梯度的环境中, 俯冲洋壳的熔融可能是该区石炭纪地壳增生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利用体积排阻色谱(SEC)和非变性凝胶电泳(native PAGE)分析了Aβ1-40在溶液中的寡聚体存在形式, 并对三聚体进行了分离, 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Aβ1-40可溶性三聚体对离体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结果显示, 在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 0.231 mmol/L的Aβ1-40能在24 h内以稳定的低分子量寡聚体混合物的形式存在, 主要成分为可溶性三聚体. 通过SEC分离得到的Aβ1-40三聚体, 可以明显升高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浓度, 作用强度高于同浓度的Aβ1-40纤维. 另外, Aβ1-40三聚体与Aβ1-40纤维所引起的胞内钙升高的方式不同, 提示其作用机理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方法, 烧结表面包覆纳米Al2O3的球形Al90Mn9Ce1合金复合粉末, 制备了一种高致密微胞陶瓷/金属块体复合材料, 烧结温度只有520℃. 该材料由蜂窝状封闭Al2O3陶瓷胞壁和Al90Mn9Ce1合金胞体组成, 胞体尺寸约为20~40 μmm, 胞壁壁厚1~2 μm. 材料抗压强度达到514 MPa, 压延塑性约0.65%. 这种特殊结构预示可能具有极好的耐腐蚀性能及耐热性能. 这种微胞结构Al90Mn9Ce1/Al2O3复合材料的成功制备, 为新型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对佳木斯地块东缘及东南缘晚古生代火山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制约该区的区域构造演化. 研究区内8个代表性火山岩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 且发育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 与高的Th/U 比值(0.33~2.37)一起, 暗示其岩浆成因. 测年结果表明, 研究区晚古生代火山岩可分为两期, 即早二叠世火山作用(峰期为288 Ma)和中二叠世火山作用(峰期为268 Ma). 前者主要由玄武岩-玄武安山岩以及次要的英安岩构成, 它们以相对低的SiO2含量、高镁(Mg# = 0.40~0.59)、富钠(Na2O/K2O = 1.26~4.25)为特征, 同时显示轻稀土元素的相对富集以及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相对亏损, 上述特征反映了佳木斯地块东缘早二叠世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属性; 后者主要由流纹岩及少量英安岩组成, 它们以高硅(SiO2 = 7.23%~77.52%)、贫镁(MgO = 0.11%~0.14%)、富钾(Na2O/K2O < 0.80)为特征, 同时具有强烈Eu, Sr, P和Ti的亏损以及Rb, Th和U强烈富集, 反映其壳源成因, 该期火山岩的形成可能标志着佳木斯地块与兴凯地块之间古亚洲洋的消失和两陆块的碰撞与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