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去年12月2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其评选出的2011年度十大重要科学突破。其中。一项大规模艾滋病临床试验成果被列为当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其他九项突破涉及行星科学、考古学、生命科学、天文学和化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2009年十大科学突破包括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新的观察结果、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受体结构脱落酸被发现、证明磁单极子的存在、发现雷帕霉素可延长小鼠寿命、在月球上发现有水冰存在、基因治疗获得重大突破、石墨烯材料快速导电特性的新发现及其应用、哈勃太空望远镜重获新生,以及成功制造出第一台可拍摄化学反应过程的超快X射线激光机。以下是对除"阿尔迪"骨架发现以外的科学突破的回顾。  相似文献   

3.
国际权威杂志《科学》去年底推出专刊——《年度突破》,公布了该杂志评选出的2008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在上榜的10项重大科学突破中,生命科学领域占据了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4.
美国<科学>杂志在近期推出了"2004年最重要的十大科学突破"的报道.其中,"火星上曾经存在水"这一发现排名第一,而印度尼西亚"小矮人"等其他九项发现紧随其后.  相似文献   

5.
正科学哲学家在探讨科学发展和科学进步问题时提出了"范式"、"科学研究纲领"、"研究传统"等概念。他们就此所作的说明,为理解和把握科学思维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概念框架。科学思维方式从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上,概括了这些概念的共同特征,扩展了其哲学和文化意义。1962年,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T.Kuhn)出版《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提出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范式"概念,推动科学哲学开始注重研究科学发展的实际历史和社会心理因素。此前,科学哲学只注重抽象的形式分析,很少研究科学理论的发生和科学知识的增长。科学认识主体、科学活动的主观方面、科学研究的过程等等,都被排除在研究主题之外。此后,科学哲学改变了  相似文献   

6.
●2013年在攻克癌症的征途上带来了免疫疗法临床试验的乐观数据。然而。科学家仍无法判断其前景如何。在其他领域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目前如火如荼进行的CIRSPR基因编辑技术是否会被更加灵活的工具取代?宇宙射线粒子确实受到超新星遗迹的加速.然而,粒子与磁场究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一项项喜人的科学突破总是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伴随着欣喜、疑问和期待,《科学》杂志对2013年度领跑科学的十大重要突破进行了盘点。  相似文献   

7.
Bahm  AJ 王毅 《世界科学》1991,13(1):50-53
问题无问题,便无科学.科学知识产生于对科学问题的解答,而无问题,便无解答,也便无科学知识.然而,是什么使一个问题成为"科学的"呢?任何问题都是科学的吗?不是.既然不是,那么科学的问题具有什么特征呢?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如此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以致要在这个问题上很快达到普遍的一致似乎是不可能的.作为一种假设,我认为:仅当一个问题至少具有下述三个与可传述性、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相应的特征,它才能被认为是科学的.1.如果一个问题是不可传述的,那么称它为"科  相似文献   

8.
青云 《科学之友》2005,(2):18-19
全球最权威的科学期刊之一——美国《科学》杂志推出了“2004 年最重要的十大科学突破”的报道。其中,“火星上曾经存在水”这一发现排名第一,而印度尼西亚“小矮人”等其他九项发现紧随其后。  相似文献   

9.
闫蓓  安瑞  张冬梅 《科学通报》2016,(6):553-555
正2015年11月,2016年度"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在美国揭晓,"基础物理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 in Fundamental Physics)被授予了研究中微子振荡的7名领导者及他们领导的5个研究团队,其中王贻芳研究员领导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项目获此殊荣,获奖者将分享300万美元的奖金.这是中国  相似文献   

10.
<正>钱学森指出:"科学工作先是艺术,后才是科学。"科学家说:"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科学发现的过程呢?爱因斯坦曾经把"制定中的科学"与"现存的和完成的科学"加以区分,他说:"科学作为一种现存的和完成的东西,是人们所知道的最客观的、同人无关的东西。但是,科学作为一种尚在制定中的东西,却同人类其他事业一样,是主观的、受心理状态制约的。所以,科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不同时期,从不同人那里,所得到的答案是完全不同的。"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彭加勒把科学发现与科学证明相区别,他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明  相似文献   

11.
张剑 《科学》2015,(2):2-5,69
百年前,《科学》诞生之际,正值欧战爆发。创办《科学》的留美学生,发刊"战争号",论述科学与战争的关系,他们的视野宽泛,最终目标依然在于"科学救国"。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立即成为举世瞩目的大事,自然也成为中国留美学生学业之外的焦点。战争爆发仅仅几日之后的8月5日,胡适日记即有《记欧洲大战祸》的记载。此时正筹备创刊的《科学》,作为当日留学生创办的重要刊物,对一战也非常关注,特别是这次大战广泛运用了各种新兴的科学技术,在大  相似文献   

12.
余家驹 《世界科学》2004,(10):40-41
艾萨克·牛顿在1676年的一封亲笔信里曾写下这么一句名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这句话究竟是表明牛顿的谦逊,还是他对对手做出的尖刻评论?大家众说不一。然而,这句话却说明了科学进步的真谛,即把科学发现迅速公之于众,让其他人也可能利用这一发现,从而将人类的认知向前推进。 许多世纪以来,那些注定会被送往大学图书馆的铅印刊物一直是出版活动的一个焦点,然而,变革之风正吹过这古老而静  相似文献   

13.
正1964年,李约瑟在《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中提出"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产生?"这就是所谓的"李约瑟问题"。其实,对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远在明末西方科学输入中国时就有讨论。当时,未被"挨打"的中国人没有以仰视的姿态看待这一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西方文化.而是以对等的心态探寻中西之间的不同与差距,寻求中西会通,并开始反思中国科学落后  相似文献   

14.
1915年1月创刊的《科学》,开创了科学在中国传播的新纪元,也留下了不少超越先贤、启迪后学的文字。今天重温这些文字仍是颇受教益的。本刊特从中选择少量重新发表,作为迎接创刊百年献给读者的礼物。本期重新发表的是任鸿隽的《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原发表在《科学》创刊号上。任鸿隽是《科学》和中国科学社的主要创始人,他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学术界多称为"李约瑟问题",并时有讨论。由于任氏的这篇文章用文言写成,这次特别配发了文言的译文。还请译者专门撰文对这篇文字进行了解说.梳理了近现代中国学人探讨"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这一问题的脉络。任氏撰文时恐怕没有想到,后人会对"李约瑟问题"展开争论并把它叫做"难题",他自己的答案其实是清楚的。他行文时。也没有在"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上着墨太多。在创刊号上,他这篇文字最想表达的,是他们为什么要创办《科学》的心声。所以,他着重说了科学是什么,以及在中国传播科学最要紧的事是什么,并在最后强调:"要之科学之本质不在物质,而在方法","不然,虽尽贩他人之所有,亦所谓邯郸学步,终身为人厮隶,安能有独立进步之日耶"!不难发现,作者所说的"方法",不只是方法论意义上的,更多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联系到作者后来所撰的《科学精神论》,以及《科学》前辈作者的其他有关论述.他们当时用"方法"、"科学精神"、"科学种子"等字眼所指称的,其实就是"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科学思维方式"。抓住了科学思维方式的培育,就抓住了在中国发展科学的"种子"和传播普及科学的"渔"。不然尽贩他人之"鱼".怎么会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立进步!关于"科学思维方式",本刊近年来正组织思维方式:人类认识活动的前提》、《科学思维方式:结构和生成》、《科学哲学视野中的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思维方式中的本体论预设》等系列文章进行论述。读者可以参阅。  相似文献   

15.
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这是基督教会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衰落了,欧洲进入了神学统治一切的时代.上帝主宰一切,人是毫无价值的,人是上帝的奴仆、上帝的羔羊,只能忠顺地听从神的摆布.在那些年代里,科学被认为是对上帝的侮辱,而一切学问都"归"神父所有,一切智慧都"集中"在<圣经>里.那个时代,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科学只是教会恭顺的婢女,它不得超越宗教信仰所规定的界限."教会利用手中的特权,镇压所有"异端邪说".据统计,中世纪欧洲各国被判刑烧死的约有500万人,其中有不少是自然科学家.因此,在这个时期,科学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在有些领域与古代科学相比,甚至倒退了.  相似文献   

16.
<正>时光荏苒, 2023年悄然已至.作为主编,我很高兴您翻阅《科学通报》(中文版)和Science Bulletin(英文版)2023年第1期.在过去的5年里,《科学通报》和Science Bulletin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术影响力实现了新的突破,均于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两本期刊始终紧密关注国内外重要科学事件和科研进展,如诺贝尔科学奖的公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等,出版了一系列重要文章.根据2022年公布的JCR《期刊引证报告》, Science Bulletin在全球74种自然科学综合性期刊中排名第5位,  相似文献   

17.
大陆科学钻探与中国科学深钻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采 《科学》2002,54(2):22-25
人类在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已经历了无数个春秋.长期以来,人们就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对地球进行探测,但是,由于坚硬地壳岩石的阻隔,迄今为止,人类对地球内部仍然所知甚少.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开辟了通往宇宙星际的大门,一个与之相呼应的"入地"计划应运而生,这就是直接观测地球陆壳的"大陆科学钻探".作为"深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大陆科学深钻是当代地球科学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型科学工程,也是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资源、灾害、环境三大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2004年,被称为"科学奥斯卡"的《科学》杂志发布了"年度最重大的十大科学突破",本文主角——双脉冲星赫然在列……双脉冲星现身1967年7月,女博士研究生乔斯琳·贝尔在使用射电望远镜观察太空的时候,发现天空中出现奇怪的脉冲信号。最后证明,这是一种新型的还不被人们认识的天体,它就是脉冲星。脉冲星是老年的恒星经过一次超新星爆发之后的产物,它爆发之后就只剩下一个核心,也就是中子星。中子星密度极高,质量不小,它们有很强的磁场,磁场从两个磁极发射出来,向太空中喷射出锥形的能量波。由于它们  相似文献   

19.
当中国科学与文化在近代中国多舛发展并渐进到20世纪的时候,丁文江的名字是应当被人们记起并应该给予格外注意的.丁文江首先是一位地质科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兼具了作为"学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信仰与为科学真理的探求所应具备的深邃的思维、不懈的探索,坚强的毅力的科学的思想者.本文仅就丁文江作为中国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倡导者,中国地质科学的奠基人,为中国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所做的推动与贡献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Bahm  AJ  王毅 《世界科学》1989,11(4):52-55
方法我关于科学方法本性的看法必须被看作是有待进一步检验的假设。科学方法的本性是一个极有争议的问题。一方面,“使一种研究成为科学的那种东西,不是这种研究所涉及的事物的本性,而是这种研究用以处理这些事物的方法”。“科学的本质在于它的方法”。“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