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高原既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同时也是地球上最年轻的高原.专家们通过地质历史考察发现,早在400多万年前,现在的青藏高原南部还是汪洋一片,后来受来自印度板块次大陆与欧亚主大陆碰撞的影响,致使青藏高原逐步隆起.  相似文献   

2.
休闲时光     
青藏高原成因有新解青藏高原隆起之谜困扰国际地学界多年,如今成都民间学者、四川地球起源演化研究所所长杨槐对此作出了新的解释.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成因,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板块说观点,认为是印度大陆北漂,碰撞欧亚大陆所致.杨槐以大量新资料论证印度洋膨胀的事实,继而合理建立起相应力学模型及该模型在青藏地区的具体应用,从而揭示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东南部新生代挤出块体西边界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对Tapponnier等人提出的青藏高原周缘响应两大陆碰撞发生的“块体挤出”模式的野外检验中,高原东南部向南滑出的陆块西边界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新近的工作证明,腾冲地块的东、西边界高黎贡右旋增滑带和那邦右旋走滑带的运动学,变形年代学与挤出地块的东边界红河-哀牢山左旋增滑带有很好的对应性,由此推定高黎贡和那邦右旋走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南部响应两大陆碰撞向南挤出地块的西边界,已有结果还显示,作为吸纳两  相似文献   

4.
横过西昆仑造山带与塔里木盆地结合带的深地震反射剖面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横过西昆仑造山带与塔里木盆地结合地带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出青藏高原西北缘山-盆结合地带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的精细结构,发现了青藏高原西北缘岩石圈向北俯冲,并与向南俯冲的塔里木岩石圈在西昆仑山下相碰撞的证据。这种大陆岩石圈相向俯冲碰撞图像,确定了西昆仑山与塔里木盆地岩石圈尺度的耦合关系,反映出陆内大陆-大陆的碰撞过程。  相似文献   

5.
喜马拉雅山南北坡国际综合科学考察队对“世界屋脊”有了新的重要发现,并做出了一些新的科研论断:位于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脉不会再长高太多,已大致接近其最高点,几百万年后可能还会下降;尽管全球气候变暖,喜马拉雅山冰川在千年内也不会完全消融。科考中,研究人员发现,由于东西向的拉张力抵消了青藏高原隆升的力量,喜马拉雅山脉不会再长高太多,已大致接近其最高点。已有研究认为,大约6500万年前,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并产生的挤压作用下,青藏高原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开始隆升。此次科考中,一路可见六七条南北向的谷地,标志着青藏高原受…  相似文献   

6.
“三江并流”地区像一部反映地球历史的大书,这里丰富的岩石类型、复杂的地质构造、多样的地形地貌,不仅展示了地球上正在进行着的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而且蕴藏了众多地球演化的秘密,是解读从古至今许多重大地质事件,如特提斯洋演化、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青藏高原隆  相似文献   

7.
云南思茅地区新生代的持续旋转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海泓 《科学通报》1993,38(24):2269-2269
新生代早期(约45 Ma),印度板块在经历了长时期的北向漂移后终与欧亚大陆碰撞。其后,以印度洋的扩张作用为驱动力,印度板块持续向欧亚大陆推挤,使造山带地区产生大规模的陆壳缩短,造就了壮观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70年代中期,Molnar和Tapponnier  相似文献   

8.
柴育成 《科学通报》1997,42(22):2463-2464
青藏高原以其隆升的高度和巨厚的地壳厚度闻名于世,加之位于欧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碰撞的关键部位,被誉为研究全球构造的窗口,解决大陆动力学的一把钥匙,建立野外实验室的最佳选区。近半个世纪来,该高原一直是国际地学界瞩目和角逐竞争的地区,其重要性不亚于南极。  相似文献   

9.
阿尔金断裂带构造活动的40Ar/39Ar年龄证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阿尔金山阿克塞和当金山地区出露的元古代、早古生代变质岩样品中云母、角闪石和钾长石单矿物的40Ar/39Ar同位素测年研究, 获得了4组年龄数据, 其中远离阿尔金中部剪切带的样品给出461~445.2和414.9~342.8 Ma的坪年龄, 这两组年龄分别代表了被阿尔金断裂错移的岩块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和泥盆纪发生构造热事件的记录, 应同南北祁连洋槽的闭合相关.在北部构造带中受变形作用改造的花岗片麻岩样品给出178.4~137.5 Ma的坪年龄, 可以解释为阿尔金断裂带在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发生构造活动的年龄记录, 这一构造热事件与拉萨地块向北拼贴碰撞有关.在阿尔金中部剪切带中的样品给出了36.4和26.3 Ma的两个坪年龄, 说明阿尔金中部剪切带在始新世末发生明显的走滑活动, 并且伴有强烈的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这一事件在青藏高原北部的大部分地区都有所表现, 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后的陆内俯冲有关.该研究表明阿尔金断裂带在印度-欧亚板块汇聚的大陆构造背景下具有多次脉冲式活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万天丰 《自然杂志》2017,39(3):201-209
早期的地球是45亿年前从太阳系星云中的较重元素所组成的星子非均匀吸积、增生而成的。陨击作用造成地表岩石撞碎,诱发地幔的超临界流体或岩浆上涌,造成剧烈的火山爆发,并使地幔上部硅酸盐中的气体挥发分在固体地球表面聚集,逐渐演化成水圈、大气圈。洋壳主要是由深部铁镁硅酸盐岩大面积喷出地表所形成的拉斑玄武岩所组成,可能是陨击作用所派生的片麻岩穹窿则造成了原始大陆地壳的核心。岩石圈板块在18~16亿年前开始形成。大洋与大陆板块间俯冲作用和陆陆板块间碰撞作用的应变速率都是极低的,它们可以造成岩石的局部破裂,但是韧性变形作用、变质作用,以及岩浆与超临界流体的贯入与冷凝却使岩石愈合,非但没有使大陆被破坏与撞碎,反而使大陆不断地增生。亚洲大陆板块就是从18亿年前或16亿年前到现代,由27个较大的古地块及上百个小地块,经过14次板块间的俯冲或碰撞而汇聚成的。至于大陆的破坏,则可能是地幔羽的隆升或巨大陨石撞击所诱发的。  相似文献   

11.
阿尔金断裂带构造活动的40Ar/39Ar年龄证据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刘永江 《科学通报》2003,48(12):1335-1341
通过对阿尔金山阿克塞和当金山地区出露的元古代、早古生代变质岩样品中云母、角闪石和钾长石单矿物的40Ar/39Ar同位素测年研究, 获得了4组年龄数据, 其中远离阿尔金中部剪切带的样品给出461~445.2和414.9~342.8 Ma的坪年龄, 这两组年龄分别代表了被阿尔金断裂错移的岩块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和泥盆纪发生构造热事件的记录, 应同南北祁连洋槽的闭合相关. 在北部构造带中受变形作用改造的花岗片麻岩样品给出178.4~137.5 Ma的坪年龄, 可以解释为阿尔金断裂带在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发生构造活动的年龄记录, 这一构造热事件与拉萨地块向北拼贴碰撞有关. 在阿尔金中部剪切带中的样品给出了36.4和26.3 Ma的两个坪年龄, 说明阿尔金中部剪切带在始新世末发生明显的走滑活动, 并且伴有强烈的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这一事件在青藏高原北部的大部分地区都有所表现, 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后的陆内俯冲有关. 该研究表明阿尔金断裂带在印度-欧亚板块汇聚的大陆构造背景下具有多次脉冲式活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华北克拉通及全球其他古老大陆及其早元古代碰撞造山带的系统对比,提出了地球上20~18亿年碰撞型造山带记录了一次全球性大陆拼合事件,并导致一个早-中元古代超级大陆的形成,该超级大陆称为Columbia或Nuna.华北克拉通两条古老的喜马拉雅型碰撞造山带(即~19.5亿年的西部孔兹岩带和~18.5亿年的中部造山带)的发现,证实了华北克拉通基底是~19.5亿年和~18.5亿年期间多个微陆块拼合而成,完整保留了Columbia超大陆的聚合记录,说明华北克拉通是Columbia超大陆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地质史神话般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沧海变桑田的事实:很久很久以前,现今青藏高原还是一片海洋,叫做“特提斯海”。慢慢地,从遥远的南边漂来一块大陆——“冈瓦纳古大陆”,与欧亚板块相撞,成就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地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从此,就像美女头顶盘起的发髻,地球上隆起了这么一块最高的地方。在地球上最高的地方修建铁路,人们面临的最大技术难题是:它将穿越绵延数百千米的难以对付的多年冻土。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的隆起是地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解放以来,我国地质科学工作者曾历尽艰辛,对青藏高原进行了多次科学考察,并获得重要成果。《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与板块构造》一文,是作者根据几年来科学考察的研究成果,运用板块学说对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机制的一种见解。  相似文献   

15.
<正>1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学术高地——强震孕育发生的大陆活动地块理论框架建立地震作为一种重大自然灾害,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 20世纪中叶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对发生在板块边缘约占全球80%地震的分布特征、形成机制、活动规律、动力过程等给出了合理解释,但是却很难解释发生在远离板块边缘,特别是大陆板块内部成灾性最大的大型、特大型地震[1,2].与大洋板块不同,大陆板块具有变形广泛、  相似文献   

16.
论甘青川发震块体及其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志德 《科学通报》1983,28(2):111-111
近二十年来,板块构造的研究中反映出板块边界与大地震的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揭示了地震发生的某些规律性,明显地表现于海洋和大陆边缘。随着研究的深入,各地学者陆续把板块划分的更细一些,涉及到大陆内部一些板块边界的划分,即属于次级板块或孕育中的分离板块边界。我们曾讨论过大陆内部次级板块边界地震活动的特征,并提出划分次级板块边  相似文献   

17.
正重大的历史性事件很久以前,南美洲与北美洲还未连接在一起,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海峡,大西洋和太平洋水域在这个赤道附近的海峡处自由流动。随后,地壳变动令北美洲和南美洲碰撞,迫使科科斯板块俯冲到加勒比板块之下。这次碰撞释放的压力和热量导致了海底火山的形成,其中一些火山冲出了海洋表面,形成众多岛屿。与此同时,这两个板块的运动也推高了海底,最终迫使一些地区冒出海面。  相似文献   

18.
正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可是,在2亿多年前,这里曾经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由于板块运动,青藏高原历经沧海巨变,成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隆升是地球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地质事件,青藏高原的出现对亚洲气候与环境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本期专题介绍青藏高原东北部地貌演化与隆升过程、青藏高原隆升与东亚季风演化的密切关系,以及青藏高原北部隆升对东亚季风变迁及亚洲内陆干旱气候演化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北部的早期隆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青藏高原北部边界构造变形的研究是认识高原变形隆升时间及机制和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重要途径.阿尔金断裂和祁连山北缘断裂控制的河西走廊盆地是位于高原最北端的新生代前陆盆地, 其中巨厚的沉积物和沉积演化较完整地记录了高原北部的变形隆升历史.盆地中最老新生代地层火烧沟组为山麓-河湖相沉积, 与上下地层均为不整合接触.高精度古地磁学与岩石磁学测年表明它们的年龄分别约为40.2和33.4 Ma, 前者揭示新生代青藏高原北部早期隆升的最晚时间, 推断导致高原北部隆升的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变形的前缘最迟在那时就已到达高原最北部, 阿尔金断裂和祁连山北缘断裂最晚也在那时形成和连通.后者揭示高原发生了第二次强烈变形和隆升, 并导致了盆地自此以来顺时针旋转了17°, 并使火烧沟组顶部代表的晚始新世高原最早期夷平面瓦解.  相似文献   

20.
一、大地构造对矿床的控制作用骆耀南研究本区前震旦纪沉积地层、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特征时指出:“在前震旦纪时康滇地轴是大陆古板块边缘与西边一海泽古板块接触带上的造山带,两个板块分界线的类型,同近代环太平洋具岛弧、海沟和陆缘海等特征的板块构造型式可能大体相仿”。而岛弧海沟体系消亡后,转为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