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广东云浮大降坪块状硫化物矿床是一超大型黄铁矿矿床,由于赋矿层位浅变质岩系缺乏化石,矿床形成时代长期悬而未决.本文通过硅质岩的Rb-Sr同位素年龄研究,确定该矿床形成的时代,探讨其地质意义.1 矿床地质简况及硅质岩特征大降坪黄铁矿矿床主要由Ⅲ号矿体及Ⅳ号矿体组成.Ⅲ号矿体以条带状、条纹状矿石为主,黄铁矿与硅质条带相间,具沉积韵律.Ⅳ号矿体主要为块状黄铁矿矿石.黄铁矿矿体呈似层状产于富含碳质的板岩、千枚岩、粉砂岩以及硅质大理岩为主的浅变质岩系之中,为一沉积物容矿块状硫化物矿床.1991年,我们在黄铁矿矿层所采矿石中发现了藻类化石,初步推断矿床形成于新元古代.矿床中硅质岩发育,呈层状、薄层状或在条带状矿石中呈硅质条带或层纹.硅质岩中含电气石、磷灰石、锆石等矿物.根据现代深海地质研究,一般认为这类硅质岩是海底喷流热水沉积的特征岩石.1989年,我们在南区采矿场Ⅲ号矿体顶部发现一层厚约30~40m的硅质岩,其上为铁质碧玉岩薄层.该硅质岩由灰色、灰白色、赭红色硅质岩薄层、条带或层纹相间产出,各薄层厚度0.2~2cm,最厚可达15cm,主要由石英微晶及隐晶质组成.这套硅质岩的岩石化学成分基本上由SiO_2组成,其含量为81.50%~94.32%,Al_2O_3为0.45%~9.44%,CaO<0.12%,MgO<0.36%,而FeO,  相似文献   

2.
安徽铜陵新桥矿床主要由层状硫化物矿体组成,产于晚石炭世黄龙组底部由碎屑岩向碳酸盐岩过渡的部位.在层状矿体下盘围岩中发育细脉状、网脉状矿化.整合的层状硫化物矿体与下盘细脉-网脉状矿化共生是海底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的一个标志性特征.本文利用Re-Os同位素体系对新桥矿床下盘矿化中黄铁矿进行定年,得到的等时线年龄为319±13Ma(MSWD=16).该年龄与层状硫化物矿体的赋存层位基本吻合,为该矿床存在石炭纪喷流沉积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3.
粤西大降坪黄铁矿床热水沉积硅质岩特征及稀土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乾 《科学通报》1992,37(17):1588-1588
热水沉积岩是海底喷气-热水沉积矿床的重要标志之一.大降坪黄铁矿床的热水沉积硅质岩具有有别于矿区其它岩石的特征和稀土模式,为该矿床的热水沉积成因提供了证据. 一、硅质岩产状及主要特征 大降坪黄铁矿床是产于粤西震旦系浅变质岩中的层状硫化物矿床.矿区地层岩性以千枚  相似文献   

4.
侵入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良义 《科学通报》1996,41(9):808-810
长江中、下游有一类与中酸性侵入岩有成因关系的侵入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此类矿床为新的矿床成因类型,其主要有用元素为铜,但伴生金的含量也较高,有时可构成独立金矿床.这类矿床分布很广,著名的有江西的武山、城门山及丁家山、安徽的新桥及冬瓜山等.该类矿床主要赋存于中、晚石炭世黄龙组、船山组灰岩内,呈似层状产出,但也不完全受此两层位的控制.例如安徽铜陵地区,从早石炭世高骊山组至中三叠世南陵湖组之间的地层中都有矿化,其中二叠纪大隆组、三叠纪殷坑组内还有具工业意义的矿体.即使在中、晚石炭世黄龙组、船山组灰岩内的矿床,也并不严格受层位控制,而是受层间构造断裂控制.同时还应指出,即使在一定层位内的矿体,它与围岩也不是成层整合关系,而是呈交代关系.区域地层的分析资料表明,主要成矿元素铜、金含量低于克拉克值或与克拉克值近似,由此看出,区域地层提供成矿物质的可能性较小.矿床的矿物组合简单,主要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和石英,与上述矿物共生的没有硫酸盐矿物,因此,金属硫化物的δ~(34)S均值相当于它们的总硫值.1 主要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5.
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的He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对取自该矿床层状矿体和块状矿体的4件黄铁矿样品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He同位素测定,^3He/^4He值为1.7-2.5Ra,反映了成矿流体中有地幔流体的混入,可能是海水与地幔流体混合的结果,类似于许多现代大洋底块状硫化物矿床,而与花岗岩有关的1件萤石样品的^3He/^4He值为0.7Ra,明显低于与层状太体和块状太体有关的成矿流体。两种流体可能具有不同的来源,因此层状和块状矿体的形成可能与花岗岩无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6.
江西城门山铜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良义 《科学通报》1996,41(3):233-234
江西城门山铜矿床由夕卡岩型矿床、块状硫化物型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组成.本文从硫同位素组成角度,为讨论城门山矿床的成因以及上述3种类型矿床之间关系提供一方面的依据.1 矿床及围岩中的硫同位素组成1.1 夕卡岩型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夕卡岩型矿床的δ~(34)S值(33件)变化范围很窄,为+1‰~+3.4‰,全为正值,均值为+2.4‰.该类型矿床的δ~(34)S值接近于零,样品频数明显呈塔式分布.  相似文献   

7.
云南金满热液脉状铜矿床Cu同位素组成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产于兰坪-思茅盆地中侏罗系沉积砂岩、泥岩中的金满低温热液脉状铜矿床中含Cu硫化物的Cu同位素组成,发现其δ^65Cu值较低,变化范围为-3.70‰~0.30‰,明显不同于高温岩浆热液铜矿床(δ^65Cu值为-0.62‰~0.40‰)和大洋底块状硫化物矿床(δ^65Cu值为-0.48‰~1.15‰),根据研究结果认为:较低的成矿温度、不同的成矿物质来源、不同的成矿阶段和有机质参入成矿等因素,可能是造成金满型低温热液脉状铜矿床Cu同位素分馏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陈蕾  李建威 《科学通报》2014,(15):1437-1445
黄钾铁矾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硫化物矿床风化壳中常见的表生矿物.对表生黄钾铁矾进行精确的40Ar/39Ar定年和H-O同位素组成分析,不仅可以直接限定大陆化学风化和硫化物矿床次生富集的时间和历史,而且可为区域古气候演变和构造隆升等重大地质事件提供关键信息.本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地区白银矿田折腰山块状硫化物矿床风化壳中表生黄钾铁矾进行了40Ar/39Ar年代学和H-O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为祁连山地区新生代古气候条件的分析提供新的资料和思路方法.折腰山矿床的表生黄钾铁矾主要有两种产状:一种是赋存于风化壳顶部坡积物中的块状黄钾铁矾,另一种是风化壳中切割容矿岩石的脉状黄钾铁矾.块状黄钾铁矾具有板状晶形,K2O含量为8.21wt%~8.31wt%,两个样品的40Ar/39Ar年龄分别为41.2±0.4和37.1±0.3 Ma,对应的δD值分别为-156‰和-133‰,δ18OSO4值为2.5‰和2.6‰.脉状黄钾铁矾具有六方双锥状晶形,K2O含量为2.44wt%~2.72wt%,两个样品的40Ar/39Ar年龄分别为3.3±0.1和3.2±0.1 Ma,对应的δD值为-160‰和-158‰,δ18OSO4值是2.5‰和2.8‰.黄钾铁矾的40Ar/39Ar年龄和H-O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白银矿田折腰山矿床至少在始新世中期就已隆升到地表并接受了长期的化学风化和矿床的次生富集,其中晚始新世和晚上新世的2次风化事件记录了白银地区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2次相对湿润的气候,且晚上新世比晚始新世的温度低.对祁连山地区硫化物矿床风化壳年代学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进一步系统研究有可能为祁连山和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以来的构造隆升、气候变化和矿床次生富集等重要地质事件提供制约.  相似文献   

9.
赵俊兴  李光明  秦克章  唐冬梅 《科学通报》2019,64(24):2484-2500
钴是各主要工业国家政府定义的重要战略金属.全球钴矿可分为大陆钴矿和现代海底钴矿两大类.大陆钴矿主要为沉积岩赋矿层控型、风化型和岩浆铜镍硫化物伴生矿,其余类型也有独立/共/伴生钴矿产出.在海底富钴的铁锰结壳和结核中虽有大量资源却无法开采.不同构造背景和岩浆含水量下钴的配分系数较稳定,其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过程中更容易进入橄榄石中.在热液环境下,钴的溶解度与流体温度和盐度密切相关,流体冷却和流体稀释过程均能造成钴金属沉淀.研究发现富钴矿床成因争论表现同生成因与后期叠加之争.除了少数脉状、黑色页岩型、密西西比河谷型和铁氧化物铜金矿床,钴富集过程均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岩浆演化、后期热液过程和风化作用均有利于富集钴元素.而钴的超常富集则往往与多期次成矿作用相关.在今后研究工作中,应尽快研究我国各类钴矿其形成在造山带和克拉通演化中所代表的地球动力学意义,确定我国各类型矿床中钴富集的关键控制因素,厘定钴在高-中-低温热液环境的迁移机制,关注地球系统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与钴矿的形成关系,重视现代海底铁-锰-钴结核分布控制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大水沟碲矿床中碲矿物的复杂出溶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大水沟碲矿床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唯一独立碲矿床,作者在对该矿床进行矿物学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楚碲铋矿中包含许多细小的蠕虫状、线状或细长条状出溶矿物,这是首次在碲矿物中发现如此复杂的山溶现象,笔者将楚碲铋矿+细小出溶矿物区域称为复杂出溶带.本文在对其作了较详细研究后,对其成因提出初步见解.1 矿床地质简介大水沟碲矿床位于四川省石棉县境内,主要出露于扬子地台西缘大渡河韧性剪切带中,围岩系一套变基性火山岩.目前在大水沟矿区初步查明有13条矿脉呈NNE向排列,明显受断裂控制.辉碲铋矿为最重要的碲矿物,其他碲矿物有楚碲铋矿、碲铋矿、硫碲铋矿等,伴生的硫化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黄铜矿等.  相似文献   

11.
闪锌矿-方铅矿硫同位素地质温度计的实验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悌平 《科学通报》1992,37(15):1392-1392
硫同位素地质温度计在矿床成因研究中应用很广。闪锌矿和方铅矿在矿床中往往紧密共生,并较常达到和保持同位素平衡状态,是硫同位素测温时优先考虑的对象。自60年代以来,Grootenboer和Schwarcz用金属和自然硫合成硫化物法,Kajiwara和Krouse用硫化物干体系直接交换法,Czamanske和Rye用热液环境中硫化物直接交换法,先后对闪锌  相似文献   

12.
花垣铅锌矿床中黑色萤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文均 《科学通报》1994,39(23):2169-2169
萤石是热液矿床中常见伴生矿物,多为浅色或无色,灰黑色者极少.最近我们在关于层控铅锌矿床的有机成矿作用的研究中,在花垣铅锌矿中发现有大量黑色萤石存在.研究工作初步证明,黑色萤石是由于含有沥青质所造成.  相似文献   

13.
徐国风 《科学通报》1985,30(22):1730-1730
砷黝铜矿在自然界较广泛地产于多种气成热液矿床和与火山作用有关的矿床中,但含量较少,极少聚积到有工业价值的规模,特别是构成铜金矿床的含铁砷黝铜矿在自然界很罕见。 我国某金矿床中有较大量的含铁砷黝铜矿产出。它不仅构成独立的铜矿石,而且其中含金达10克/吨以上,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该金矿床赋存于中泥盆系碳酸盐类岩层中,柱状、  相似文献   

14.
斑岩铜钼矿床的蚀变与矿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良义 《科学通报》1992,37(23):2162-2162
斑岩矿床中蚀变和矿化是含矿热液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对围岩进行交代的不同产物,两者密切伴生或共生,即成矿前蚀变、成矿后蚀变与矿化是伴生关系,成矿蚀变与矿化为共生关系。 Lowell和Guilbert编制的蚀变一矿化图展示,铜钼矿化位于钾化带外侧及似千枚岩化带内侧,即铜钼矿化既与钾化带有关,又与似千枚岩化带有关。  相似文献   

15.
位于中蒙边境地区的索伦山蛇绿岩带,是古生代存在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的古亚洲洋闭合之后形成的索伦山缝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索伦山蛇绿岩的研究,对认识古亚洲洋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时代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次工作采集索伦山蛇绿岩带硅质岩样品,对其进行了放射虫化石的分选与鉴定.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北部靠近中蒙边境线的索伦山蛇绿岩带硅质岩中发现早二叠世放射虫动物群,包括5个属6个种,其中有4个未定种和1个新种:Pseudoalbaillella bulbosa,Ps.solonensis Wang sp.nov.,Stigmosphaerostylus sp.,Ruzhencevispongus sp.,Cenosphaera sp.,Latentifistula sp.等.Pseudoalbaillella bulbosa这个种在日本、泰国、智利、北美西海岸和中国华南等地发现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硅质岩相地层中,在中国作为早二叠世早期的一个带种,成为广海相硅质岩相区石炭系与二叠系分界的标志.这套放射虫硅质岩属索伦山蛇绿岩的组成部分,该动物群的发现为索伦山蛇绿岩形成时间持续到早二叠世提供了关键证据.这些新证据证实了古亚洲洋在早二叠世时仍存在,古亚洲洋通过俯冲消减最终闭合应是在早二叠世之后.  相似文献   

16.
陈克樵 《科学通报》1982,27(8):492-492
硫铑矿是一种铂族元素——铑的硫化物新矿物。该矿物于1979年发现于河北高寺台含铂超基性岩体,与铬矿化有关的纯橄岩型铂矿床的砂铂矿中,1981年1月已完成论文编写工作。现将该铑的硫化物新矿物按其成分命名为硫铑矿Sulrhodite。  相似文献   

17.
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主要包括碎屑岩赋矿(clastic-dominated, CD)矿床和密西西比河谷型(Mississippi-Valley type, MVT)矿床两种,它是世界上Cd、Ga、Ge等关键金属的重要来源,并具有In、Co、Tl的资源潜力.中国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主要分布在5个成矿区/带,提供了全国54%的铅锌用量,但其伴生关键金属的资源潜力和成矿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在综述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中伴生的主要关键金属和中国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中国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中关键金属的分布特征和富集机制.各类关键金属元素在中国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中分布不均,相对地壳丰度, Cd、Ge、In最为富集, Tl、Co有一定富集, Ga的富集程度较低;从矿床类型上来看, Cd、Ga、Ge、Tl在中国MVT矿床中相对富集, In、Co在CD矿床中相对富集;从区域分布上来看,不同元素的富集区带差异很大,除Cd在5个成矿区/带都有较好富集外,其他金属在三江带、扬子地台、厂坝成矿带出现不同程度富集.总结发现,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对所富集关键金属的种类具选择性,而关键金属在该类矿床中的富集程度也...  相似文献   

18.
翟明国 《科学通报》1985,30(5):371-371
辽北红透山大型铜锌矿是在1958年发现的。由于长期以来没有认识矿床类型及成因,一直未能在我国寻找到同类矿床。据近几年的研究,确定红透山铜矿应属太古代绿岩带型硫化物铜锌矿床(芦文江,阎鹗等,周继微)。在本文研究的7个矿区中,含矿岩系的酸性火山岩(红透山组)的稀土元素(下简称REE)和不含矿的石棚子组酸性火山岩完全不同,与国外同类矿床对比也具普遍意义。这就为寻找红透山式铜锌矿床提供了一种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新疆北部海西期造山褶皱带与地体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荣龙 《科学通报》1992,37(10):927-927
新疆北部海西期造山褶皱带分布很广,达八条之多。这在其他地区是少见的。造山带的沟盆沉积建造、蛇绿岩套、岩浆弧火山作用,钙碱系列Cu-Ni硫化物基性杂岩体,以及指示造山期结束的富碱侵入岩遍及阿尔泰、东西准噶尔和天山山系。传统观点认为造山作用与西伯  相似文献   

20.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喷流沉积成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家军 《科学通报》1997,42(19):2126-2127
近20年来,在我国贵州西南地区陆续发现了一系列产于沉积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从而引起了国际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潜在远景的金矿产地之一,鉴于这些金矿床受层位和岩性控制十分明显,以至迄今对其所表现出来的层控性质为众所公认.又鉴于金的矿化主要以微细浸染状产出,因而一些研究者将其与卡林型金矿床相类比.目前对此类矿床成因的倾向性看法是,在同生沉积初步富集金的基础上经后期改造再富集成矿,强调后生热液改造占主导地位.然而,作者对黔西南十余个金矿床研究后发现,矿床中不乏海底喷流同生沉积特征,尤其是戈塘、板其和岩上等金矿床中存在典型含矿层状硅质岩,为评价海底喷流沉积作用及其对金矿床形成的控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证据. 确认海底喷流产物的主要证据有:(1)在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矿床所在区域──右江盆地中存在多组穿壳的同生断裂,这为热液活动提供了通道.沿同生断裂的扩张活动,导致盆地中发育了一系列的隆起和洼地.(2)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