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社会在发展,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家庭的破碎,受伤最深的无疑是那些无辜的孩子。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是一本书,没有尾页,每一页都可以很精彩,关键是看你如何去引导,如何去挖掘。家庭的和谐对一个孩子来说太重要了,我希望所有人能尊重婚姻、尊重家庭,愿天下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家!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我作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曾经用了很大的精力,专访了50个单亲家庭。在调查过程中深深感到,如何正确地看待单亲家庭和单亲家庭子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对于社会安定和谐和减少单亲家庭两代人的心理障碍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动物的父爱     
在动物界里,单亲家庭是一种普遍现象,也就是说,母亲是家庭里的惟一主人。从建巢到觅食、怀孕生子,以及抚养子女都是由母亲来承担,而父亲却很少涉及。 然而自然界中仍有一些例外。在鸟类中,90%的雄鸟都能为家庭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务。在鱼类中,雄鱼偶尔也会照顾一下它的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何平在刚满1周岁时,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婚,何平随母亲生活。但是,母亲的个性比较要强,坚持不要孩子父亲付给抚养费,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将何某抚养成人。如今,何平父亲何东年迈体弱,生活非常困难,他想要求何平来赡养自己,然而自己又未尽过抚养义务,担心何平不会同意。请问,对未尽抚养义务的父母,子女也应赡养吗?刘某刘某: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从子女出生即形成,即使父母离婚,子女随一方生活,但仍是双方的子女。同时,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不能解除。我国《婚姻法》第十五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  相似文献   

5.
没有哪个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子女长大以后能比自己活得更好。就在这些父母对子女进行着精心呵护和培育下,我们的孩子可能表现出技能的早熟。恐怕家长没有料到,走进高等学府的学子当中,因为离开了家庭的呵护就变得精神抑郁,心理失衡,乃至精神错乱或者自杀的事件在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6.
《自然与人》2009,(4):1-1
为丰富农民工子女的课亲生活,提高农民工子女的科学文化素养。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联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上海科技馆,于2008年9月启动了“播撒蓝天至爱,共享科普阳光——走进科技殿堂”慈善科普公益活动,将农民工子女带进科技馆,为农民工子女送去关怀。该项目计划在3年内让全市15000名农民工子女学生走进科技馆。  相似文献   

7.
1924年11月16日,浙东沿海、橘子名城黄岩,澄江岸边的池家老小都沉浸在添丁加喜的氛围里。长期在外从事测绘工作的技术员池云,怀着又为人父的喜悦心情,急匆匆地赶回家分享家人的欢乐,并与妻子商议给儿子取名志强,以寄心志,为国图强。十几年平静的生活,池云夫妇一连养了五个子女,池志强排行老三。他在母亲的精心呵护和良好教育下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一“、誓举红旗黎明前”母亲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池志强的母亲是个有文化的家庭“老师”,其子女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她对子女从不打骂,而是循循善诱,使子女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母亲的与人为善…  相似文献   

8.
针对Science杂志列为125个最具挑战性科学前沿问题之一的关于"马尔萨斯是否仍然是错的?"议题,从历史回顾、客观现实和新的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以及基于各方面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马尔萨斯人口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错的.同时,在我国人口增长大大减缓并在十多年后进入负增长的今天和明天,除了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开发,节能减排,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防治土壤和水资源污染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技创新及大力应用推广外,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户数量结构分布变化对能源消费、人口老化和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科学研究与政策应对.为了减少家庭小型化产生大量独居者(尤其是空巢老人),家庭户数快速上升导致能源消费大幅增长,有效应对人口老化严峻挑战并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建议参照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国家出台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鼓励支持成年子女与老人同住或近邻居住模式,尤其积极鼓励西北部迁移到东南部的中青年回归家乡发展,与老年父母团聚,或农村留守老人、孩子来城镇团聚,实现老人及子女互助"双赢",并减少家庭小型化导致家庭户数快速增长对能源消费、环境保护和人口老化的负面影响,将利于我国西北部和东南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妮可是名高中女生,最近却很久没来上学了。原来,一次物理课上,她因和后排的同学小声说话被老师批评了。物理老师让妮可站起来,而妮可的心里却很不服气,认为老师是故意让自己难堪。那天之后,妮可的情绪很低落,感觉班里很多人都在嘲笑自己。没多久,妮可就不来上学了。为此,妮可的母亲非常忧虑,并找到学校的老师寻求帮助。在与妮可的母亲进行交谈后,我们才知道,妮可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她6岁时父母离异后,就一直跟着母亲生活。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因此都对她很溺爱。可是,妮可从小性格就内向、胆小、敏感,又爱面子,不喜欢别人在自己面前谈论父母离婚的事情,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  相似文献   

10.
蓝拥 《科学之友》2006,(10):79-79
“对于管教子女这件事,一般人多半只是单纯地施行,很少会费心思量”,美国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史坦堡博士这么说。他认为,大多数父母都凭直觉养育子女,但是,如果能够更清楚而正确地了解哪些教养方式行得通,以及为什么行得通,父母的直觉将会愈来愈准确,也更有能力面对为人父母的特有挑战与喜悦。  相似文献   

11.
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一个秘密:不少夫妻在外貌、表情、体形甚至爱好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人们称之为“夫妻相”,并认为有“夫妻相”即意味着有缘分,这样的人大多家庭牢固,婚姻美满,容易白头到老。真的是这样吗?你和你的妻子(丈夫)又是哪类夫妻相呢?  相似文献   

12.
神圣的母爱     
凡是看过日本电影《狐狸的故事》者,都被狐狸的"母爱"行为所感动。老狐狸悉心养育自己的子女,陪伴小狐狸玩耍,教它们捕食、防身的本领。为了不让孩子们挨饿,母亲冒着生命危险偷取食物。母狐狸死后,父亲又毅然挑起了哺育全家的重担。然而,当小狐狸自立之后,老狐狸却一反常态,置亲生子女放声嚎哭、苦苦哀求而不顾,心狠地驱逐小狐狸去过背井离乡的生活。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相似文献   

13.
家庭,芬芳飘逸、温馨弥漫的小天地,有时会暴风雨骤至,电闪雷鸣,如果处理得当,瞬间烟消雾散,满目风和日丽,倘若方法欠妥,即刻乌云翻滚,风雨成灾。从花前月下的甜育蜜语,到新的生命降临人世,一天天茁壮成长,组成家庭的父母子女谁也不愿矛盾激化、分崩离析。但在狭小的生活圈子里,各自阅历、爱好、性格、追求等不尽相同,各式各样的日常纠纷难免产生之时,务必变摩擦为润滑,化干戈为玉帛。和稀泥即可让家庭欢悦亲切,和睦融融。和——中庸附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相似文献   

14.
心理信箱     
《知识就是力量》2009,(1):36-36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我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我妈妈很爱我,她很不容易,因为怕我受委屈.妈妈也一直这么多年没有再结婚。妈妈自己经营着一个小商店,看着操劳的妈妈,我总想帮帮她,可是每次我去帮她搬东西,她都会制止我,让我不要耽误时间,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是最主要的,为此我也很努力,妈妈眼中的我一直是一个听话,懂事,学习好的孩子。  相似文献   

15.
爱能走多远     
婚恋咨询专家在研究“夫妻AA制生活”的过程中,发现有许多夫妻在婚姻与家庭中扮演着“你是你、我是我”的异常角色,他(她)的言行举止让人感觉“AA制”问题的紧张和恐怖。  相似文献   

16.
黎姿 《科学之友》2003,(9):12-12
社会学者的研究发现,虽然离异的可能性贯穿于婚姻的始终,但有4个时期是危险性最大的。第一个危险期:孩子出生时。夫妻两人的压力骤然加大,原来的嬉戏和娱乐大大减少,性生活质量下降。孩子到来所产生的“三角”关系,改变了原来的“两人世界”,夫妻对婚姻同时感到紧张、困惑、茫然。第二个危险期:婚后4年-5年。这时期夫妻容易觉得  相似文献   

17.
易家康 《世界科学》2006,(12):24-26
为什么许多孪生子女对疾病有着不同的敏感性,DNA序列是重要的,但基因活性在应答环境中如何被调节也同样重要——基因组的DNA顺序就像一首交响乐的总谱,为了正确地把它演奏好.各种细胞还必需识读覆盖在基因组上的另一种音符——后成学密码。目前全世界正在致力于解读这种密码。一段时间以来,马尼尔·埃斯特尔(Manel Esteller,下图)的电话应接不暇。那是在2005年的夏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砖混结构的分析与研究,探讨了该结构的优点及多层砖混房屋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问题与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常学 《科学之友》2008,(9):154-155
文章通过对砖混结构的分析与研究,探讨了该结构的优点及多层砖混房屋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问题与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生活在南昌的王老师是一位有着35年教龄的老教师,虽然已过70岁的高龄,但思路清晰,口齿清楚。67岁的老伴是位退休工人,身体也很健康。唯一让王老师牵挂的是三个子女和他们的孩子。每天王老师念叨最多的是:"孩子们什么时候回来?""多买些好吃的等孩子们回来!"王老师在家里坐不住,总想出去走走。可刚出门没10分钟,王老师又急匆匆地回家了——他担心儿女或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