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封面说明     
<正>受早二叠世冈瓦纳冰川作用及冈瓦纳北缘裂解的影响,拉萨地块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环境演化及生物演变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拉萨地块下二叠统拉嘎组是一套与冈瓦纳地区晚古生代大规模冰川作用有直接联系的沉积地层,具有近岸冰海环境的特点,是对应冈瓦纳大陆北缘晚古生代裂解过程的沉积响应,其中所产早二叠世孢粉化  相似文献   

2.
煤的构造应力变质作用的地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奋 《科学通报》1980,25(3):128-128
煤的构造应力变质作用问题的提出,起始于中国东部地区煤变质带实际展布规律的研究。它是我国煤地质学工作者近些年来在地质力学理论的启示下,通过科学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新的煤变质作用类型。研究表明,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煤变质带的展布方位,范围和组合特点,常与各类构造体系或构造带的展布形态与复合关系有关。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煤变质带的展布特点及其形成机理,已在文献[1]中有过比较详尽的阐述。作者认为,在显示各类构造体系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基底岩石的锆石U-Pb 年龄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松辽盆地基底主要由浅变质~未变质的古生代地层、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岩相学研究表明所谓的片麻岩应为变形的花岗质侵入体.锆石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这些花岗岩形成于晚古生代((305± 2)Ma)和晚中生代((165± 3)Ma),且基本不含古老锆石残留,表明松辽盆地不具备大规模前寒武纪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4.
造山带的伸展构造与软流圈隆起——以兴蒙造山带为例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邵济安 《科学通报》1994,39(6):533-533
本文选择了兴蒙造山带为例,探讨软流圈隆起与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变间的关系.兴蒙造山带展布范围大体相当于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的范围(图1).它是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基础上形成的.早古生代末(S_3-D_1)是该区最主要的一次碰撞造山事件,以早古生代地层(∈-S_2)普遍的变质和变形作用以及发育的深成岩和磨拉石建造为标志.中古生代(D_2-3)大陆岩石圈发生暂短的裂解,形成陆间洋盆.法门阶底部不整合标志古亚洲洋最后封闭与造山,造山作用相对比较弱,没有广泛分布的磨拉石建造,上志留-下泥盆统的地层组成宽缓对称的褶皱,岩层基本不变质或弱变质.中石炭-早二叠世全区广泛处于陆表海环境,二叠纪陆内裂谷阶段,形成双峰式火山岩和晚古生代末的碱性花岗岩带,晚二叠世-三叠纪全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块南部皖豫交界地区发育一套原认为属于新元古代的地层,在其下段新发现了布尔顿蜓(未定种)(Boultonia?sp.)、床板珊瑚(Tabulata)、光面石燕贝类群等化石和丰富的生物碎屑,如海百合茎骨片、海绵个体碎屑等,以及晚奥陶世似针牙形石(Belodina sp.).含宏体化石组合的地层为晚石炭世,它们属于碎屑流沉积,形成于碳酸盐斜坡沉积环境.牙形石化石可能为碎屑沉积.这一发现重新厘定了该区的地层时代及构造属性,它们属于北淮阳构造带,限定了寿县断裂为大别造山带和华北地块的边界.  相似文献   

6.
山西宁武盆地三叠纪、侏罗纪古地磁结果的构造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方大钧 《科学通报》1988,33(2):133-133
本文是华北地块山西宁武盆地东侧三叠纪,侏罗纪地层的古地磁研究结果,根据有关古地磁数据,本文探讨了华北地块中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规律,论证了华北地块自晚古生代以来由南往北的漂移过程,及印支运动的强烈影响和块体的逆时针旋转。本文还通过有关数据的分析,表明了中生代晚期华北地块已与欧亚板块拼合为统一块体,拼合以后并作顺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腹地榴辉岩研究进展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开均  唐显春 《科学通报》2009,54(13):1804-1814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腹地的中羌塘构造带、班公湖-怒江构造带的八宿变质杂岩及拉萨地体内部的松多和蓬湖等多处, 发现了榴辉岩, 在八宿和蓬湖榴辉岩中还甄别出辉石中出溶石榴石条带等多种典型的超高压变质现象. 这些榴辉岩所记录的超高压变质作用均发生于早中生代. 伴随这些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 在中羌塘带、班-怒带东部和拉萨地体东部都发生了广泛的(后)碰撞型岩浆活动. 这些早中生代榴辉岩的厘定揭示特提斯演化的无序性, 它们本身可能是西羌塘-拉萨复合陆块不规则大陆边缘与东羌塘陆块, 沿着连接的班-怒带东部至羌塘中部构造带穿时碰撞拼贴的结果, 相关岩浆岩则是岩石圈加厚熔融和拆沉的产物. 中羌塘和八宿榴辉岩都是大陆俯冲的产物, 它们的折返和剥蚀分别为松潘-甘孜三叠纪复理石沉积和班-怒带西部侏罗纪复理石沉积提供了重要的物源. 青藏高原榴辉岩研究尚属起步阶段, 亟需在岩石分布、典型岩石-矿物序列及其形成的温、压条件、形成和折返的时限和机制、原岩特征及构造背景、与特提斯演化和大型盆地关系上, 深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云开隆起西缘大型剥离断层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汪劲草 《科学通报》1994,39(20):1886-1886
云开隆起与钦州凹陷接合带的构造认识是华南地质构造研究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问题,其主要构造认识有:①博白-岑溪深大断裂:②地体构造边界:③同生沉积断裂,并认为该断裂自早古生代就已孕育,加里东运动后,东侧形成云开隆起,从志留系到寒武系发育加里东递增变质带,即从区域浅变质岩到混合岩、混合花岗岩逐渐过渡;西侧形成钦州海西残余地槽,该地槽在海西末期封闭.此外,还存在下列地质问题:①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以及部分泥盆系地层的缺失或变薄原因;②上述地层在缺乏生物地层年代证据时,如何准确地划分它们的时代;③下古生代地层变质、变形作用发生的构造背景;④如何评价加里东递增变质带;⑤地层的变质、变形特征及其构造、岩石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9.
武当地块基性岩墙群初步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周鼎武 《科学通报》1997,42(23):2546-2549
武当地块是指出露于武当山和郧西-郧县地区、卷入南秦岭构造带中的前震旦纪浅变质过渡基底地块(图1)。基性岩墙群在该地块中广泛发育,并在南秦岭区域的同类地块(如其东延的随-枣地块)中普遍存在,成为南秦岭地质的一大特色,在秦岭-大别造山带早期形成演化研究中具重要意义。我们首次对基性岩墙群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提供的地质信息对重新认识本区有关基础地质问题、深入探讨秦岭带早期地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温都尔庙群变质火山——沉积岩钐-钕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聂凤军 《科学通报》1994,39(13):1211-1211
温都尔庙群主要系指在集(宁)-二(连浩特)铁路线以东,朱日和及其北部出露的一套中-浅变质海相火山沉积岩系.该套岩层以产出有温都尔庙式铁矿,非层序性蛇绿岩和高压变质矿物组合为国内外地质学界所关注,并且一直作为早古生代海沟存在的重要标志.鉴于温都尔庙群岩层遭受到不同程度构造变动和变质作用以及缺失可信的古生物化石,其时代归属众说纷纭.这些意见可  相似文献   

11.
华南地块晚元古代至中生代沉积盖层显示了复杂构造图案,不同时期不同性质构造作用的交织,限制了对区域构造运动规律的了解和显生宙视极移轨迹(APWP)的建立,也产生了对其区域大地构造性质的不同认识.本文提供了古地磁和构造分析的初步解释:(1)扬子克拉通中部和东部的构造图案可能主要是由于中生代造山运动时期沉积盖层的滑脱造成;(2)第三纪印度大陆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了华南地块西部和西南部广泛的局部旋转;(3)中国东南部显生宙结构模式是中古生代中期加里东造山运动和中生代中期造山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锡林郭勒杂岩Sm-Nd,Rb-Sr同位素年代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徐备  陈斌  邵济安 《科学通报》1996,41(2):153-155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东北约100km的巴音高勒地区分布着一套变质岩,前人曾命名为锡林郭勒杂岩.这套岩系具复杂变形和角闪岩相变质,长期以来时代归属不明且缺乏详细工作.邵济安认为其属古生代褶皱带内的古地体,唐克东等则将其划归古生代花岗-变质岩带的一部分.在《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中,这套岩系被归入早元古代,但同时报道其U-Pb年龄为1060Ma.由于锡林郭勒杂岩是华北板块北缘古生代褶皱带内出露面积最大的变形变质地层单位,故查明其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对于解释华北板块北缘前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秦岭关家沟组砾岩的时代、成因环境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家沟组地层位于南秦岭造山带, 因缺乏化石证据, 其地层时代长期悬而未决, 该套地层在南秦岭地区地质演化过程中构造含义始终模糊不清. 关家沟组砾岩厚度约为2050 m, 为一套向上变粗、变浅的进积层序, 结构和物质组成上表现为不成熟海相浊积砂岩和砾岩. 虽然南北两侧为断层所限, 但关家沟组变质变形很弱. 北侧为泥盆系三河群, 南侧为新元古界横丹群, 关家沟组中含有大量花岗岩和火山岩碎屑. 对采自其中的花岗岩和火山岩砾石进行了单矿物(斜长石和钾长石)40Ar/39Ar热年代学研究. 两个测年结果分别给出了花岗岩和火山岩砾石的冷却年龄为219.69±0.49和216.46±0.59 Ma, 与早中生代秦岭全面碰撞作用时期(240~220 Ma)的构造岩浆活动的时代大体一致, 暗示关家沟组可能沉积于晚三叠世Norian期, 约220 Ma. 沉积学分析和热年代学研究表明: 关家沟组可能是残余洋盆的沉积充填物. 区域上, 该残余洋盆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阿尼玛卿洋与勉略洋或中央造山带南侧特提斯洋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岩石圈的形成、演化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天丰 《自然杂志》2012,34(4):196-200
中国大陆岩石圈是由37个以上的小地块所组成的,各地块统一结晶基底的形成时期各不相同。它们从元古宙到新生代一直在运移、变位:古生代处在以离散为主的状态,都位于特提斯洋内;古生代晚期、中生代与新生代则为逐渐聚合的过程,最后就汇聚成现在的中国大陆岩石圈。在周边板块运动的影响下,中国中部与西北部形成基本正常的大陆岩石圈,东部在侏罗纪以来则形成具有陆壳洋幔型的、较薄的岩石圈,而西南部的青藏地区形成陆壳增厚型岩石圈。中国大陆岩石圈内部可以发生多圈层的滑脱作用,除岩石圈底面的滑脱作用之外,还可以在莫霍面与中地壳低速高导层等界面发生滑脱,使岩石圈的内部结构变得十分复杂,并由此派生出较强的构造变形、岩浆活动与内生成矿作用。针对中国大陆岩石圈的特殊性,深入研究岩石圈演化的具体特征,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也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全球板块构造学说。  相似文献   

15.
西藏构造楔与塔里木-华南地块的裂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丕基 《科学通报》1994,39(16):1512-1512
1 塔里木-华南统一地块长期以来,中国的地质学家把塔里木地块与华北或中朝地块联系在一起编制地质和古地理图件,认为它们之间关系比较密切,近年来有些西方地质学家也在沿用这一观点.最新的研究表明:塔里木地块早古生代的生物相属于冈瓦纳型,晚古生代属于特提斯型,从地层层序、岩相和生物相分析,它与华南地块有惊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北羌塘昌都地块发现~4.0 Ga 碎屑锆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A-ICP-MS 和MC-ICP-MS 锆石微区原位U-Pb 测年, 在北羌塘昌都地块宁多岩群 变质碎屑岩中发现3981±9 Ma 碎屑锆石. 这是迄今在羌塘地区获得的最古老年龄记录, 也是 我国境内发现的年龄大于3.9 Ga 的第3 颗锆石. ~4.0 Ga 碎屑锆石的发现为寻找冥古宙地壳物 质提供了新的线索. 100 个测试点还获得3.51~3.13 Ga 碎屑锆石年龄和~2440, ~1532, ~982 及 ~618 Ma 年龄峰值. ~982 和~618 Ma 分别与Rodinia 超大陆形成和泛非运动相对应, 暗示其与 Gondwana 超大陆的亲缘关系. ~618 Ma 限定了宁多岩群石榴石二云石英片岩原岩的沉积时代 下限. ~982 Ma 的碎屑锆石总体具有负的εHf(t)值和1933~2553 Ma 的两阶段Hf 模式年龄, 说明 宁多岩群物源区存在古元古代从亏损地幔分离进入地壳的重大地质事件; 2854~3505 Ma 的锆 石也具有负的εHf(t)值和3784~4316 Ma 的两阶段Hf 模式年龄, 表明宁多岩群物源区残留有少量 更古老(冥古代)的地壳物质. 该研究为探讨羌塘基底与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基底之间的关系以及 限定Gondwana 大陆北界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马醒华 《科学通报》1992,37(3):252-252
鄂尔多斯盆地自寒武纪以来一直表现为稳定的“地台型”建造,特别是自晚古生代以来,由于强烈的陆内拗陷,盆地内接受了巨厚的陆相碎屑沉积,形成了发育良好的晚古生代-中生代陆相沉积层序。盆地内地层的研究工作始于19世纪末,具有较长的地层古生物研究历史,研究程度也比较高,为开展磁性地层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李揚 《科学通报》1963,8(10):15-15
引言为我国地质工作提供地层学基础,推动地层学科的发展,以丰硕的研究成果来庆祝建国第一个十年,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受全国地层委员会的委托,編写了中国古生代及中生代各纪地层、中国晚古生代及中生代陆相地层总结和各纪地层对比表,在  相似文献   

19.
从柏林 《科学通报》1987,32(17):1321-1321
澄江运动(约700Ma前)结束了攀西地区中、晚元古代的造山历史。此后,攀西地区整体趋于抬升并遭受剥蚀成为所谓“康滇隆起”的一部分。元古代末,除磨盘山-攀枝花断裂和安宁河-昔格达断裂所围限的轴部地区外,古造山带经受海浸,覆以浅海沉积,本文称为峡东群。 寒武纪至石炭纪,攀西地区反复地间歇性升降,康滇隆起两侧时而海浸时而海退。早二叠世的海浸广泛,仅古造山带轴部幸存狭窄的陆地。川西、藏东地区在早古生代被认为是一地堑地垒系,康滇隆起即位于该区之东。扬子地块的西南缘是一个大西洋型的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20.
中国黄土高原的形成及其黄土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隆瑞 《科学通报》1988,33(9):690-690
中国黄土高原分布于北纬34°—38°与东经102°—112°之间,地质构造上属于鄂尔多斯台拗的南部。 早在元古代-太古代时,鄂尔多斯台拗的基底已经固结,成为长期隆起的古陆。古生代时,该区经历了多次下沉和抬升。中生代时,受印支运动影响,形成大型内陆盆地。早白垩世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