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季仕 《科学通报》1978,23(4):245-245
在字体限制较少的手写体数字的自动识别方面,日本早在1967年就已获得较好的结果,并开始应用于邮政方面的阅读分拣机。近年来更进一步发展为能识别48种手写字符的计算机输入装置。美国在阅读字体有限制的手写数字方面也早已达到可以实用的程度。如六十年代的IBM-1287,1288,七十年代的1nput-3,1nput-80等。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可靠、快速的字符自动识别技术已成为一个日益显得重要的课题,手写体字符自动识别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有了初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按照学习能力排名的人工智能计算机分级制度体现了这些机器的能力和局限。人工智能领域的终极目标是建造在特定任务上至少与人类同样聪慧的机器。目前,人工智能已经成功开发了各类机器,它们可以学习如何识别语音、在巡天项目中寻找新种类恒星、在国际象棋比赛中战胜特级大师、识别人脸、分类图像、诊断疾病、打车、开车、导航绕过障碍物,等等。然而,现在的这些机器一点都不聪明。  相似文献   

3.
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的兴起使机器大规模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从那个时候起,人们就不得不正视“人与机器的关系”这个问题。在西方产业化的早期,人与机器之间只是简单的操作与被操作的关系。由于社会制度的问题,同时也因当时科技水平的不发达,人与机器之间相处得很不融洽。在新兴的工厂里,工人们的地位低下,每天都得为了跟上机器的运转节奏而长时间超负荷地工作,却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相当的报酬。机器被工人们仇视着,毁坏机器的事件经常发生。  相似文献   

4.
刘湧泉 《科学通报》1959,4(17):563-563
我国科学工作者注意机器翻譯这个問題是从1956年开始的。不过当时注意这个問題的人还不很多,从事研究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只是在苏联英俄机器翻譯的实驗成果传到中国之后,机器翻譯这个問題才引起更多人的兴趣。 1958年起,机器翻譯研究工作开始正式进行。最初的工作是分散地进行的。1958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計算技术研究所成立了机器翻譯研究組,該組在与語言研究所的密切合作下专門进行俄汉机器翻译。同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語言研究所正式成立了专門的研究小組,該組与計算技术研究所合作研究俄汉机器翻譯,与外国語学院合作研究英汉机器翻譯。同年  相似文献   

5.
人就是一台机器 ,有的人早就认同这一观点了。今天器官移植和组织工程的发展更加深化和认同了人们的这一认识。但是综合起来看 ,人与机器的差别又是巨大的。机器缺少情感、没有思维但复制和制造容易、兼容性强 ;而人有情感和思维 ,而且又极其排他(无论是社会意义上的自私还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免疫排异 ) ,这一切又使得人们认为人和机器在本质上还是不一样的。前者有血肉情感和灵魂 ,而后者无血肉和灵魂。把人和机器的特点揉和于一身的研究和创造 ,自然就成为了IT业和生物技术的一种时尚和方向———创造智能机器 (人 )。无论是智能机器还是…  相似文献   

6.
<正>人与机器的关系本来是非常简单的,人类制造机器,机器代替人类完成一些不可能的任务。机器时代完美展示了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成为人类进步与文明的显著标志。自从迈入智能化时代之后,面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开发与生产,人类便开始有了不小的"纠结"。原本不会说话、不会思考的冷冰冰的机器一下子变了样,不仅成为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帮手,而且逐渐演化成长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了。人工智能开始向  相似文献   

7.
正对所有人来说,罹患癌症绝对是一大噩耗。但如果终究无法避免,那么相信绝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尽早确诊。近日,日本国立物质与材料研究机构(NIMS)联同大阪大学和瑞士精密仪器公司,共同开发了一款准确度相当高的诊疗感应器。使用者只要呼一口气,机器就可判断其是否患有癌症或糖尿病等疾病。这种感应器为一片数厘米见方的小晶片,装嵌着特制  相似文献   

8.
认知工程     
机器的出现,给科学家提出了人一机关系问题,从而为工效学(有的国家又称为人体工程学或人的因素工程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今天,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又提出了人一计算机关系问题。计算机虽然也是一种机器,但是同普通的机器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解决人一计算机关系问题不能用传统的工效学方法,而应该用新的概念,新的理论和新的研究方法。这就是认知工程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9.
吴佑寿 《科学通报》1991,36(4):241-241
汉字识别属于超多类模式识别的范畴,涉及数字信号处理、机器智能、自然语言理解等学科,在学术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汉字识别又是把汉字输入计算机的手段之一,在办公室自动化、机器翻译、人工智能以及盲人阅读等方面都有实用意义。 近十几年来我国学者在汉字识别研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国际上对这个问题也极为重视。本文扼要介绍国内外有关研究工作的现状,并对汉字描述、识别方法与特征选取,以及分类策略与分类树三个问题作较详细的评述,最后提出几个应予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研究显示,功能连接为特征被用于抑郁症机器识别的研究受到人们关注,但不同时间尺度的静息态功能脑网络能捕获抑郁症神经病理信息的水平尚不明确,对抑郁症识别效果的影响也未知.本研究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不同时间尺度的脑网络对抑郁症识别效果影响的模型,并阐明了典型时间尺度的脑网络所捕获的抑郁症病理信息.研究分析了64例临床抑郁症和53例健康对照被试的数据.首先,建立功能脑网络,获得抑郁组显著的功能连接;其次,将显著连接输入支持向量机训练、测试,获得敏感、特异以及精确度;再次,建模识别效果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获得识别效果的模型.初具识别能力的网络时间尺度约为46个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主要捕获后扣带回与眶额叶皮层间,右眶部额中回与左角回间,左回直肌与左海马间强化的功能连接.获得最好识别效果的网络时间尺度约为114个TR,且多捕获了右角回与双侧顶下缘角回、额中回间,左杏仁核与左缘上回、右中央沟盖间弱化的功能连接.随时间的增加,脑网络可能捕获某些与抑郁症不直接相关的连接,使识别效果降低.因此,抑郁症识别效果随静息态功能脑网络时间尺度的增加呈现倒U形趋势.这将为进一步研究抑郁症的神经病理机制和提高其智能识别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关于学习机     
王传善 《科学通报》1965,10(12):1035-1035
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机器的发展趋势是结构愈来愈复杂,性能愈来愈灵巧,目前,在许多场合已经能帮助或部分代替了人的工作。在某些具体的工作中,机器还超过了人的生理限制,例如,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就大大地超过了人的计算速度。但无论如何,所有现在的机器都只能严格按照人所规定的办法(算法)来进行工作。机器的设计者对他的产品将来的性能、能干些什么事、怎么干法等等,事先是完全知道的。在生物界中,情况就很不一样。我们完全无法预料一个新生婴儿成长之后将会是怎  相似文献   

12.
到1990年,智能机器将改变商店、银行的经营方式。那时,在日本的银行里,你走到一个年轻的出纳员面前,说:“从我的户头里支五万元。”几秒钟之内,钱就放到了你的手里——不用存折,不用现金支票,也无需查对。出纳员能准确识别面孔和声音,干脆利落地付款,因为他(她)是机器人——由最先进的计算机和电视摄像机装备的机器人。而且,如果你户头里存的钱相当多,机器人还会按程序要求,怀着深深的敬意向你鞠躬。由于日本正优先研制能够自己思考的机器,人与智能机器之间的差别正在缩小。这些高效能的机  相似文献   

13.
说起"电子人",人们可能会想到不少科幻电影,可是英国的一位科学家却通过身体力行,将幻想逐步变为现实。原本由人类设计、制造,用以服务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最终反戈一击,控制了人类,这不仅已经成了科幻电影惯用的情节,也反映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所产生的忧虑。然而现在就出现了这么一个"电子人",他靠自己的意志控制了机器——他就是前不久《新西兰先驱报》所报道的现年57岁的英国雷丁大学科学家凯文·沃里克,他是英国颇具争议的控制论专家和思想家,现在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人",即一部分是人,一部分是机器。在沃里克看来,"电子人"将是电子时代人类发展的趋势,也是科学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不少知识分子在见过别人一面后,下次再见面又不认识了。为什么知识分子"翻脸不认人"呢?法国研究人员发现,面部识别能力和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关联性,阅读能力强的人往往面部识别能力弱。阅读和面部识别相互竞争为什么知识分子面部识别能力弱?以往大多是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加以研究。直到最近,法国研究人员才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发现一种比较科学的解释。研究人员斯达尼斯拉斯·德哈恩等人通过磁共振扫描仪和电极帽扫描若干志愿者的大  相似文献   

15.
人和动物是怎样观看世界的,长期以来一直是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众所周知,我们能用眼睛凝视和跟踪一个活动的目标,可以自由地阅读手写体的文字,也能认出多年未见的朋友;一个青蛙能够准确而迅速地捕食在近处飞行的昆虫,甚至一只小小的苍蝇也能在复杂的背景中分辨出它所感兴趣的目标而追逐一个快速飞行的另一只蝇。人和动物的视觉系统(包括眼  相似文献   

16.
<正>一、人就是一架机器机器工作时需要能量,所以人得吃得喝,物理上叫做能量守恒,这是热力学第一定律。人这架机器还带个高级计算机。从简单意识到逻辑思维,人脑计算机运行起来也需要能量。郁闷纠结极费脑力,霸占了好多处理器,使人脑不能正常工作,就是俗话说的伤神。心平气和是人脑计算  相似文献   

17.
几何定理机器证明2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景中 《科学通报》1997,42(21):2248-2259
由于传统的兴趣和多种原因,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在自动推理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吴法发表至今20年,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研究和实践有了很大的进展。对无序几何命题而言,代数方法、数值方法均能有效地判定其真假,消点法、搜索法更能生成其可读的证明。几何不等式机器证明的研究,由于多项式完全判别系统的建立,也有了突破。研究领域已由机器证明扩展为包括几何作图在内的一般几何问题的机器求解,并有了实际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洁 《科学通报》1985,30(10):792-792
Baker等人首先对P=?NP问题进行了相对化研究,获得了深刻的结果。本文对于任意语言B,讨论了存在语言A使P~A=NP~B成立的充要条件。 我们采用Cook的带oracle的图灵查询机器为我们的计算模型,有关查询机器的详细描  相似文献   

19.
机械传动部件转动时磨擦生热,产生的高温加快了原子分子运动,机器就发生磨损。为降低磨损,延长轴承、凸轮等的使用寿命,就要加润滑油。这是使用机器的常识,也被写进了机器的使用管理条文中。自1698年机器的老祖宗蒸汽机问世以来,人们都是这样做的,谁也没有对其中的是是非非发生怀疑。事情到了20世纪的60年代,也就是机器发明以后的265年,有两位航空工程师却对此发生了疑问,他们一个名叫加尔库诺夫,另一个名叫克拉格尔斯基。当时,两位青年人都是苏联某飞机制造厂的工程师。在维修飞机起落架的传动部件时,他们经常看到零件的磨擦部位会出现一层…  相似文献   

20.
<正>罗伯特·艾伦认为,回首过去的社会及全球经济发展历程,工作的未来前景取决于你现在位于哪个国家或地区。很多人担心机器将来会替代人类劳动,导致少数人变得非常富有,而大多数人则日益贫穷。实际上,这并非人类首次对此感到忧虑。自工业革命以来,机械化一直备受争议。机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提高了人均收入水平,但同时机器也是一种威胁,可能会使人们失业,工人的工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