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海洋学研究的新知——深海底流沉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30年来,海洋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就是发现了深水底流及其所形成的沉积物。深水底流包括等深流、内波和内潮汐。通过对海底流速的测量、沉积物表面沙波的检测、深海钻探岩芯中的原生沉积构造等确认了底流的存在。等深流沉积可形成规模巨大的等深岩丘,这样的等深岩丘在现代和古代地层中均已被发现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内波和内潮汐沉积已在地层记录中被识别出来,深海底流沉积的发现为寻找油气资源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出发, 基于熵的概念, 可以得出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和孤立系统、定温定容系统等的热平衡判据. 本文基于火积的概念, 得出了孤立系统内传热过程的火积减原理, 发现在孤立系统内的热量传递过程中, 火积总是减小的, 该原理可以视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传热过程中的一种表述. 本文还得到了孤立系统和封闭系统的热平衡判据, 即最小火积原理和最小自由火积原理, 发现孤立系统在达到热平衡时系统的火积最小, 而封闭系统在热平衡状态下自由火积最小. 这就表明, 在传热过程中, 火积和熵一样, 都可以作为时间之矢, 指出其发展方向; 而且, 火积也可以用于描述系统的平衡态.  相似文献   

3.
沙障是沙区广泛应用的一种固沙工程措施,准确理解沙障的固沙机制并优化其配置模式有助于防风固沙技术的完善.本文以毛乌素沙地腹地发育的4个新月形沙丘作为研究载体,通过对9类(3种材料×3种规格)沙障措施下的沙丘开展地形测量、风沙观测、沉积物采样、植被调查和室内分析等研究,揭示了沙障环境下沙丘的表面过程,评估了各类型沙障防风固沙效果及生态恢复效应.结果表明,沙障具有降低沙丘高度、重塑微地貌形态、降低近地表风速、拦阻沙物质输移以及促进植被恢复的作用,其作用强度大小受控于沙障材料、规格配置及铺设坡位;沙柳沙障是该区防风固沙和促进植被恢复的最佳选择,草绳沙障其次,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纤维沙袋沙障最差;沙柳和草绳沙障在1 m×1 m规格下的固沙效益最佳,而PLA沙障在2 m×2 m规格下的固沙效益最佳.此外,本文认为,沙障的防风固沙效益受多个要素的共同影响,单以近地表风速大小或微地貌形态作为衡量标准是不充分的;沙障工程应依据区域固沙需求和实地环境,立足重点目标或需求,因地制宜选择出最适宜的沙障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4.
湘西武陵源晚二叠世长兴期珊瑚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伟 《科学通报》1995,40(16):1491-1491
湘西武陵源区东南慈利县高峰乡康家坪一带出露的上二叠统长兴组灰岩含群体丛状珊瑚Waagenophyllum、刺毛类Tabulozoa、海绵和水螅,其中大量的Waagenophyllum呈原地生长状态或未经搬动的倒卧状被保存,密布珊瑚丛体的岩石厚达50多米,形成珊瑚障积岩礁.Tabulazoa、海绵、水螅和藻类生物主要被保存在滩相沉积中,起粘  相似文献   

5.
齐颖 《知识就是力量》2012,(7):F0004-F0004
谁能想到这些像洒在地上的巧克力似的东西,会是火星上流动的沙丘。在火星稀薄的大气环境中,液体会冻结或快速蒸发。但在风的不断吹袭下,会使大型的沙丘像液体一样流动。图中右侧的二座平顶高原位于火星南半球。拍照正值火星上季节由春季转为夏季,而图中左侧可见的一座淡色圆锥丘。随着风由右向左吹拂,积在丘顶或流过丘侧的流沙,形成了生动的流线型。暗色弧状的细沙“液滴”被称为新月丘。  相似文献   

6.
管习文 《科学通报》1992,37(17):1558-1558
量子完全可积系统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经典Yang-Baxter方程和量子Yang-Baxter方程在经典和量子完全可积系统理论中起着核心作用.1973年,Gaudin给出了一类新的完全可积量子模型,正如Faddeev首先注意到的,这些模型可以与经典Yang-  相似文献   

7.
王栓宏 《科学通报》1994,39(22):2028-2028
多元线性递归序列具有广泛的意义,起初对于它在Hurwitz积下,从Hopf代数角度研究者是Perterson和Taft,并在文献中得到推广;在Hadamard积下,本文作者给出了一些刻划.以上均具有局限性,为此,我们首次从Lie双代数的角度探讨了多元线性递归序列的代数结构,避免了Hurwitz积或Hadamard积下且数域特征为零的限制.本文均在特征任意的数域R上进行,且仍以二元线性递归序列为主,多元情形的讨论是  相似文献   

8.
朱洪发 《科学通报》1991,36(9):691-691
我国东南部早三叠世沉积相讨论甚多,绝大多数意见认为是台地浅海沉积。三叠系浊积岩的报道仅限于南盘江地区。作者首次鉴别出:钦防-莲花-铅山、龙南-信丰、闽东三条北东向印度期浊积岩发育带。上述发现说明我国东南部早三叠世印度期,从北西向东南的沉  相似文献   

9.
未来对城市实施进攻作战,攻击一方必将采取空中、地面、地下并举的手段实施立体打击.为有效地阻敌进攻,受攻击一方在市区防御战斗中必须采取全纵深立体设障手段方能有效进行抗击.所谓全纵深立体设障,是指在整个城市防御的空间范围内,从防御前沿到市区纵深,从地下到地面,从高层建筑物到城市上空,通过设置各种障碍物,形成多方位、全纵深的整体障碍体系,以迟滞敌坦克、步战车、低空飞机和武装直升机的机动,为充分发挥防御方近程火器威力,更好地打击空、地目标创造条件.全纵深立体设障,从空间上讲包含低空、地面、地下三个层次.设障时,必须根据敌方的作战特点,坚持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和传统手段相结合,把握好设障的方法和时机,形成较强的整体设障能力.设置时,应根据不同空间特征和可能受到的威胁,采取不同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傅洪忱 《科学通报》1993,38(6):497-497
Cherednik研究半线(halfline)上的因子散射时首次引入了“具有反射的Yang-Baxter方程(简称反射方程)”和“二次代数(quadratic algebra)”的概念。最近发现它们在量子流代数和非周期边界条件下的可积模型中起重要作用。Kulish等讨论了二次代数  相似文献   

11.
吕小枫 《科学通报》1995,40(16):1536-1536
1991年周明华等分离、鉴定的30kuRGNTF新蛋白,具有维持和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生长的效应;经原位杂交在初生大鼠的上丘浅、深部发现有RGNTFmRNA阳性神经元;继而制备了RGNTF的单抗和抗独特性单抗,观察RGNTF在大鼠胚胎、幼鼠及成体鼠的定位分布.为能进一步研究RGNTF的功能,正进行该因子的基因克隆研究.本实验取50只新生大鼠上丘脑组织(湿重1g),分离提纯mRNA,反转录合成cDNA,装上EcoRI接头再克隆到λgtll载  相似文献   

12.
抚顺盆地的滑积煤及超厚煤层的成因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冲龙 《科学通报》1994,39(23):2175-2175
煤层成因是煤田地质学和沉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问题.历来认为,“绝大部分有经济价值的煤矿床是原地生成的”.作者首次在抚顺盆地的超厚煤层中,发现了大量同沉积滑塌分层(滑积煤)及与之伴生的泥质重力流沉积夹矸,导致建立一种新的成煤模式.  相似文献   

13.
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古生物学家发现,鲸类与偶蹄类源自同一祖先.最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美国古生物学家范威伦.1960年,当时还是研究生的范威伦,在美国纽约自然史博物馆研究原蹄类化石期间,意外地发现几个已知鲸类化石的牙齿有三丘齿,与原蹄目的肉食动物"中爪兽"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4.
水听器基阵障板影响和阵列流形的边界元计算及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博  孙超 《科学通报》2009,54(22):3441-3448
在考虑障板对水听器基阵影响的基础上, 提出阵列流形获取的新方法, 即阵列流形的边界元计算方法. 首先将基阵障板视为一个散射体, 然后通过计算散射体表面声场分布, 求出基阵阵元位置处的声场响应, 最后得到整个基阵的阵列流形. 该方法可以获得与实验测量相吻合的阵列流形, 避免了理想阵列模型失配的问题. 对安装在半球形障板上的14元圆弧阵进行了仿真计算, 并在消声水池进行了实验验证. 仿真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 由于障板对水听器基阵的影响, 阵元具有很强的指向性, 导致理想阵列流形与实测阵列流形差异很大, 利用本文方法可以获得与实测值相吻合的阵列流形.  相似文献   

15.
仅仅在十余年前,天文学家首次发现太阳系外围绕着恒星旋转的行星.如今,他们又有了一个重大的新发现:首次侦测到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红外线.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喷射推进实验室的统计,自从1994年首次发现在太阳系之外的行星以来,直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在太阳系之外,总共发现了145个行星,这些行星一般称之为外行星.  相似文献   

16.
傅洪忱 《科学通报》1994,39(4):309-309
Cherednik研究半线(Half-line)上的因子散射时首次引入了反射方程以描述端点上的反射行为.最近发现它们在量子流代数和具有非周期边界条件的可积模型中也起重要作用.Kulish等曾讨论了无谱参数的反射方程的性质、代数结构和常数解.但怎样由这种常数解得到具有谱参数的反射方程的解,即所谓的反射方程的杨-巴斯特化,仍没有解决.本文将讨论八顶角模型的反射方程的解(代数解和常数解)及其杨-巴斯特化.其杨-巴斯特化方法可推广到任意有两个不同本征值的(?)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贺昊宁  吴雪峰 《科学通报》2019,64(22):2265-2269
<正>宇宙射线为来自太空的高能带电粒子,于1912年首次由Hess博士发现.尽管已经被发现了超过100年,宇宙射线的产生机制及来源至今仍未被确认,这成为超过一个世纪以来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的最大谜题之一.研究宇宙射线起源的一个难点是,宇宙射线在宇宙中传播时,受到银河系内或银河系外磁场作用发生偏转,因而从地球上观测  相似文献   

18.
大棕蝠下丘神经元对双声刺激的前掩蔽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回声定位蝙蝠作为实验动物, 研究下丘神经元对双声刺激听反应的前掩蔽效应. 结果表明, 蝙蝠下丘神经元对双声刺激听反应存在明显的前掩蔽效应. 并且随双声间隔时间的缩短, 神经元对探测声强度的敏感性增强; 掩蔽效应的强弱与双声的相对强度和间隔时间有关, 即前掩蔽效应随掩蔽声强度的降低而减弱, 随探测声强度的减小和双声间隔时间的缩短而增强. 推测下丘神经元对探测声的反应特性与其突触后电流的状态相关联.  相似文献   

19.
火积传递方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松平  陈清林  张冰剑 《科学通报》2009,54(15):2247-2251
火积是描述传热能力的物理量, 在热量传递过程中伴随火积的传递, 热量在传递过程中守恒,火积并不守恒, 因而火积必定有其独特的传递规律. 基于火积定义及其传递的思想, 导出了描述多组分黏性流动体系(包含热传递、对流、质量传递和化学反应过程)的火积传递方程, 它描述了该体系传热过程中火积的传递规律. 给出了火积流及其火积耗散的表达式, 并分析了其物理机制. 进而讨论了火积传递方程在稳态对流传热过程中优化传热的理论和方法, 从不同侧面应用稳态过程 传递方程得到了火积耗散极值原理和最小热阻原理, 给出了对单组分体系稳态对流传热和稳态导热过程应用的例证.  相似文献   

20.
2008年9月10日,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终于完成首次运行测试,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认为这次实验将带来"物理学发现的黄金时代"。在天文学领域,黑洞让人既熟悉又陌生。谁都知道它是恒星衰竭坍塌后的产物,但尚无人亲眼见到。现在,欧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