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科学》2005,57(6):20-20
[本刊讯]为纪念本刊创刊90周年,本抻的创办者中国科学社(中国科协的前身之一)创立90周年,本刊编委会和上海市科协于11月中旬在上海举办了“中国科学社和《科学》 杂志9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会议分纪念会和学术研讨会两部分进行。  相似文献   

2.
《世界科学》2005,(12):F0004-F0004
“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90周年纪念会于2005年11月17日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来自国内科技界、教育界.新闻出版界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同纪念中国科协的前之一中国科学社创立90周年和《科学》杂志创刊90周年暨复刊20周年.中国科协主席.《科学》杂志主编周光召院士,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3.
《自然杂志》2009,31(2)
2009年是“达尔文年”,既是达尔文的200年诞辰,也是他的划时代巨作《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该书不仅完全改变了人类对生命及人类本身的认知,也直接引发了一场科学大革命、奠定了生命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2013年12月18日,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公布了该刊评出的“2013年度全球十大科学人物”。这些在2013年度重要科学事件的中心人物因在各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而当选,其中两位华人榜上有名,分别是位列第一的张锋(FengZhang)和位列第七的中国禽流感专家陈化兰。  相似文献   

5.
《科学》杂志与中国科学社史事汇要(1914-191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洪业 《科学》2005,57(1):37-40
1915年1月,一份创办于美国大学校园之中的学术杂志在上海刊行问世,刊物封面上醒目地印着中文“科学”和英文“Science”字样。这份刊物的创办者们是一批身居异乡、心系祖国的中国留学生。在接受了几年的系统科学训练后。他们从内心对科学发出了深切的呼唤,立志引进西方人称为Science的科学,来改变祖国国力衰微的面貌,是谓“科学救国”。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科学》月刊,为此他们首先组建了“科学社”,不久又改建为“中国科学社”。今年时逢《科学》创刊和中国科学社成立90周年。90年来,前辈的科学救国理想已化为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往事并非如烟.几代科学家奋斗的足迹已深深地印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史册中。本刊今年各期将连载由中国科学社史研究专家樊洪业先生编写的“史事汇要”。为读者再现“赛先生”在中国发育成长的这一重要侧面,并借以为《科学》杂志后承者祭奠前辈的一瓣心香。  相似文献   

6.
王梅 《科学之友》2003,(4):25-26
但丁: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但丁是欧洲由中世纪过渡到近代资本主义那个时期的文学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1265年5月,但丁诞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颇受当地人尊敬的小贵族家庭里。《神曲》是其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对于但丁这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诗人,恩格斯这样评价他:“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可见,他对但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神曲》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史诗,因为诗中叙述的是诗人自己想象中的经历。全诗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每部由33首“歌”组成,加上全书的序曲,总共有100首歌之多,计14 000多行。  相似文献   

7.
编后     
今年10月19日是伟大的鲁迅逝世四十二周年。我们刊载了金涛同志《鲁迅和自然科学》一文以志纪念。鲁迅一生热爱科学,在其去世前夕还打算翻译法布尔的《昆虫记》,并对青年提出“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的教导。特别是他在对待外国科学文化上的“将彼俘来”的伟大气魄和高度自信心,以及对“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的孱王和孱  相似文献   

8.
姚诗煌 《科学》2007,59(5):1-2
创新之风的吹拂,嫣红了中国科学百花园。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了丰硕成果,《科学》周刊、《自然》周刊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不断有中国科学家的论文发表,在物理、生物、信息、数学、考古等许多领域,中国科学家的贡献令人瞩目。春风熏人、意气风发,于是媒体上不时有“我们何时能获诺贝尔奖”的讨论。然而,许多人对此热闹景象却头脑清醒。  相似文献   

9.
周光召 《科学》2005,57(6):1-2
90年前,中国还处在国势衰弱、民族危亡的时期,任鸿隽、杨杏佛、胡明复、秉志、赵元任、周仁等一群怀着“科学救国”理想,留学美国的中国青年,为创办一份名为《科学》的杂志,成立了一个名为“中国科学社”的团体。今天,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正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现在,回顾当年《科学》的创刊和中国科学社的成立,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0.
《科学》2007,59(5):F0002-F0002
王淦昌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核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为中国科技事业的进步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王淦昌先生也是《科学》杂志的名誉编委,为纪念王淦昌先生百年诞辰,本刊特选登部分照片,以此缅怀这位杰出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的大地震令地球科学家们猝不及防。一年过去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地球科学家们在回顾这次地震时仍在为因缺乏预见而自责。5月14日出版的《自然》以“沉睡的巨龙”(The Sleeping Dragon)为题刊发杂志首席记者亚历山德拉·威茨(Alexandra Witze)从地震灾区发回的报道以及《自然》为地震一周年回顾专题配发的社论“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报道指出,与其他地震相比,这次地震更加暴露出地震灾害研究领域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李元 《科学通报》1973,18(2):94-94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是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日心学说的创始人。今年是他诞生的五百周年,我国科学工作者怀着对哥白尼的崇高敬意,纪念他对科学的进步所作的杰出贡献. 今年2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写的“天文学的伟大革命”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纪念达尔文。唐恩也许是最好的地方,他在这里走过了将近40年长长的岁月,拥有了10个子女,写出了《物种起源》、《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人类起源和性选择》等伟大的著作。去世时。他曾要求家人将他葬在这里,可最终却葬在了金碧辉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听不到了沙径的鸟鸣。现在.这个三层的白色楼房仍然安静地坐落在小山谷里.只是门口的沙石小路变成了柏油路.游人不多,刚好适合缅怀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美国《科学》杂志创刊125周年,该刊以出版专辑这种特别的方式进行了庆祝活动,引领读去思考“什么是我们还不知道的”科学之谜。据《科学》编辑部的介绍章,他们先是请编委会、编辑人员和读提出能反映重要知识空白的问题,这些问题应是科学家们试图在今后25年内加以回答,  相似文献   

15.
赵新那 《科学》2005,57(6):41-41
下面两张是过去没有公开发表过的照片。它们由我父亲赵元任(《科学》创刊发起人之一——本刊注)珍藏,摄于1920年8月中国科学社召开第五次年会期间,至今已85年,比我的年龄还要大几岁。我根据父亲当年的日记记载和其他照片的比较对照,辨认出来几个人物,现在提供出来,供贵刊发表,希望能对中国科学社社史和中国现代科学文化史的研究和宣传有些帮助,值此纪念中国科学社成立90周年之际,表达我对父亲和他们那一代科学家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6.
火药是中国伟大的发明,秦汉时期皇帝企求长生不老,寻求仙丹神药。一些炼丹家在深山古洞炼丹,结果仙丹没有炼成,却发明了“火药”!最早的烟花也开始于炼丹术,二者都具有神秘色彩。在《淮南子》中有对烟花的详细记载,而且已经细分成了“含雷”、“吐火”两种。含雷.就是爆炸,是内部的巨大能量的瞬时爆发。而吐火,是外延,形容瞬间喷射出来彩色火焰。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一批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方面卓有贡献的青年学者应邀出席了“《技术评论》创刊100周年纪念会(TR100)”。您若来此和他们聊聊,可能会觉得很奇怪,这莫非是刘易斯·卡罗尔还在编织的“镜中世界”?可不是嘛,您瞧瞧这些天参加生物技术茶话会的都是些什么人物,若非“艾丽丝”的创作者能想得出来么?作为数学家,卡罗尔倒是能够将他那童话家族中的人物巧妙地列入客人名单,而且居然考虑到了那么多的计算机专家、物理学家、工程师和商务人员。这确实是今日生物学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就生物科学研究获奖人员来看,也反映了该…  相似文献   

18.
《科学之友》2005,(2):93-93
《一把酸枣》,用舞蹈艺术的肢体语言,刻画了晋商大院男人和女人特有的美丽,歌颂了他们在商言“诚”,嗜爱如歌的情怀。《一把酸枣》是中国舞剧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之后说起《清明上河图》,恐怕许多人会不约而同地指向中国国家馆那幅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上海世博会那年,每天有数以万计的观众起早摸黑,长时间排队等候在中国馆面前,其中多数是为了一睹这幅“动”画的芳容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幅“安静”了近千年的国画“活”过来的呢?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07,(8):10-11
在金庸先生的笔下,“五毒教弦是一大江湖教派,出现在《笑傲江湖》及《碧血剑》中。“五毒教”得名于五种动物:一蛇,二蜈蚣,三蜘蛛,四蝎子,五蟾蜍。中国民间将这五种动物称为“五毒”。在很早以前,我国的中医药先驱就开始应用“五毒”来治疗特定的人类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