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乾志 《科技智囊》2003,(10):108-109
当前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在一个转型社会中,任何人都希望成功;在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企业家都希望成为卓越的领导者。但是,如何成就卓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全球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告诉我们,创造卓越,需要永恒的激情。在一个崇尚理性的时代,难得保持永恒的激情。汤姆·彼得斯所著的《追求卓越》曾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发行达几百万册,使他成为一名具有强烈管理理念的改革者。汤姆·彼得斯在管理学界的地位无人能及,《经济学人》杂志称他为“管理大师中的大师”,《财富》杂志则干脆声称“我们生活在一个汤姆·彼…  相似文献   

2.
倾听德鲁克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又译为彼得·杜拉克)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其管理思想越来越得到许多中国企业家的关注和认可。我们希望德鲁克管理思想能给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形式,推进德鲁克思想的本土化进程,使中国的管理者直接受益。  相似文献   

3.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对管理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在国内男一译名为“杜拉克”。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人。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2年到1949年任贝宁顿学院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1942年受聘为当时全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他于1946年将心得成果编辑为《公司的概念》一书出版,对大企业的组织与结构有详细而独到的分析。1950年起任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管理学教授。  相似文献   

4.
《科技智囊》2003,(11):280-287
部分机构合作介绍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BCMI)于1999年12月在北京成立。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与包括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克莱蒙特大学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德鲁克基金会等世界一流的商学院和管理教育机构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亲任首席发展顾问,并亲自参与大部分核心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邵明路简历:现任光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办光华置业有限公司、光华服务产业有限公司、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光华教育管理中心。师从“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先生,攻读管理课程,亲自指导和参与创办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  相似文献   

5.
光华管理研修中心推出MBA课程由彼得·德鲁克担任首席发展顾问并亲自参与课程设计的管理教育机构——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BCMI)联合美国SaintLeo大学,强力推出以“德鲁克管理系列”为核心,为在职管理者设计的周末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课程,标志着德鲁克管理理论全面进入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6.
一项面向未来的修炼--评读《第五项修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圣吉在力作《第五项修炼》(以下简称《修炼》)一书中指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很多问题是由缺乏系统认识所形成的。首先来界定一下什么是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认为一个未来的组织要有这样五种修炼,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对一个学习型的组织而言,整合这五项修炼是非常重要的,系统思考是整合其他各项修炼以防止其互不相干或分裂而成为一体的理论和实务。那么为什么要“第五项修炼”呢?彼得·圣吉在第一部提…  相似文献   

7.
《晋书·载记》略论陶新华《晋书·载记》主要记录匈奴、鲜卑、阉、氏、羌“五胡”及一些汉族人建立的所“僭伪”政权的历史。历来论《晋书》者,对其有所论述,但未作专门的讨论,所论也颇多可以商榷处。本文在参考前人著作的基础上,搜集有关史料,对其试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岳秀红 《科技信息》2010,(5):155-156
1企业创新的重要性及其内容1.1企业创新的重要性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于1954年在他的著作《管理实践》中写道:“由于企业的目的是顾客,所以企业有两个——也只有两个基本功能:创新和营销。”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德鲁克就已经把创新看作是企业的两个基本功能之一,可见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科技智囊》2012,(5):I0047-I0047
“一分钟管理法”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管理方法,它简单、实用,已经成为很多《财富》500强企业的实践指导原则,在管理学上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赢》作者:杰克·韦尔奇、苏茜·韦尔奇出版:中信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年5月《蓝海战略》作者:金昌为、莫博涅出版:商务印书馆出版日期:2005年5月《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作者:德鲁克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年9月  相似文献   

11.
《世本》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本文就其著录源流及史料价值作一简述。《世本》一书,作者是谁,成书于何时,现已不能确考。《汉书·艺文志》:“《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迄于春秋时诸侯大夫”。对于作者是谁及成书的时代,都说得不明白。汉代以后史志所著录的《世本》共有七种。1、《隋书·经籍志》:“《世本王侯大夫谱》二卷。”2、《隋书·经籍志》:“《世本》二卷,刘向撰。”3、《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世本》四卷,宋衷撰。”《新唐书·艺文志》:“宋衷《世本》四卷。”4、《旧唐书·经籍志》/…  相似文献   

12.
“劝、勉、勖、励、奖”辨释李宪国这几个词都有勉励义。《说文·力部》:“劝,勉也。”《礼记·月令》:“勉诸侯”郑玄注:“勉,犹劝也。”“励”,《说文·力部》作“”,训“勉力也”。帕尔雅·广诂》:“励,劝也。”又《广言》:“励,勉也。”《集韵·上养》:“...  相似文献   

13.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是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经济学著作,在生产力理论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的著作。本文就其中的“生产力理论”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吉丹俊 《科技信息》2007,(1):131-131
自从熊比特首次提出创新理论以来,管理创新就成为管理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创新成为那些所谓“明星公司”代名词.大量学者专注于管理创新理论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德鲁克在其作品《创新与创业精神》对企业如何进行创新活动作了精辟论述。在其其它著作中也有对创新理论的论述,本文将主要对其创新理论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大科学”的迅猛兴起,科技管理显得愈来愈重要,也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的重视。在科技管理工作实践中,科技管理学也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科技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丰富,科技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改善和更新。西北大学青年学者张建申新近奉献给人们的《科技管理学引论》一书,就是现代科技管理学发展历程中破土而出的一朵鲜艳的新葩。 张建申副教授从事高校科技管理工作和科技管理科学研究多年,对科技管理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思考。《科技管理学引论》是他诸多著作中一部颇具特色之作,也是我国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阐明科技管理学的一部最新的科学专著。这部书以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问题为中心线索,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现代科技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特别突出了政府在科学技术事业中的作用、科技活动过程管理和科技转化管理等3个方面的内容。全书分为“绪论”、“政府在科技事业中的作用”、“科技活动过程管理”、“科技转化管理”、“科技系统的构成与运行”和“科技评价”等6章,共24万字。这部书具有如下几个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6.
《毛诗·周南·关雎》主题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诗·周南·关雎》主题思想的再认识刘操南1、绪言《毛诗·周南·关雎》是列入《诗》305篇中的第一篇,也是“周南”和“风”的第一篇。它和“小雅”的第一篇《鹿鸣》、“大雅”的第一篇《文王》和“颂”的第一篇《清庙》,古称“四始”。这样的编次,司马迁曾说是...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影响管理实效的往往不在技术层面,而在外部环境[编辑手记]在当今处在快速变数之中的中国企业里,领导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使管理更有成效也成为一个充满诱惑力的话题,引起业界越来越多的有识人士的关注。正值此时,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要陆续出版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著作,其中第一本经典之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经面世。  相似文献   

18.
对行步方式的描写,现代汉语有常见的动词走、跑,古代汉语知有三个常用的动词:步、趋、走。古代汉语的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走,走相当于跑。“趋”字的本义是“疾走,跑。”汉·刘熙《释名·释姿容》:“趋,疾行也。”许慎《说文解字·二上·走部》:“趋,走也。从走,刍声。”《公羊传·桓公二年》:“殇公知孙父死,且必死,趋而救之,皆死焉。”注:“趋,走也。”“走”即今语之“跑”。《诗经·小雅·绵蛮》:“岂敢惮行,畏不能趋。”郑玄笺:“岂敢难徒行平?贯不能及时疾至也。”来表注:“趋,疾行也。”由此可知,“趋”的本义…  相似文献   

19.
<正> 《以自由看待发展》是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综合他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经验研究以及道德——政治哲学领域多年来的卓越成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他改变陕隘发展观的旧范式,阐述人的实质自由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重要手段。森在其“导论”第  相似文献   

20.
“认为是”“以为是”是“重言”形式吗?许剑宇关于“认为是”“以为是”的问题,就笔者所见,迄今有四处评议:(一)《中国语文通讯》1979年第6期向若先生的《“重言”小议》,举例是:他的发言,我·认·为·是很正确。(他的发言,我认为很正确。)(二)《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