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二五"发展、奠定未来发展基础的重要一年。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科技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如何提升  相似文献   

2.
《安徽科技》2007,(2):8-11
从2007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徐根应厅长所作工作报告中获悉,省科技厅根据1月17日王金山省长主持召开省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的总体部署,按照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要求,已把2007年确定为"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攻坚年,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和<科技规划纲要>的部署,围绕建设创新型安徽总目标,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加快全省区域创新网络建设为主抓手,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强化政策落实三个方面取得突破,在六个重要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安徽省的科技扶贫工作,以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科学大会精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安徽省大别山区"十一五"科技扶贫发展规划》及《安徽省大别山区"十一五"科技扶贫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为主线,围绕大别山区主导产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技需求,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为目标,以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和山区特色产业为重点,以科技项目为载体,不断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优化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为全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大别山区稳定地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安徽一个农业大省,没有农村、农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省社会的全面小康.因此,在规划安徽省"十一五"科技发展时,应注意把解决与"三农"相关的科技问题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三农"对科技的关键性、共性需求,通过积极的激励政策和切实有效措施,通过科技创新和科技普及"两个轮子"的共同驱动,努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小康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扎实有效的科技服务.  相似文献   

5.
《安徽科技》2007,(1):10-15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江淮儿女富于创新的一年 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吹响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号角鼓舞下,安徽省隆重召开了全省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走创新型崛起之路,建设创新型安徽"的宏伟目标;分别印发、出台了<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2020年远景展望>和<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全省各市也纷纷召开科学技术大会,贯彻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并就建设创新型城市进行战略动员和部署.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全面实现"十五"科技计划目标任务、衔接启动"十一五"科技计划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对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二五”发展、奠定未来发展基础的重要一年。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科技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如何提升科技战略研究水平,充分发挥科技战略研究在应对金融危机、优化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8.
《银川科技》2006,(3):18-30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未来五年是我国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银川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大力提升银川的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银川”,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根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及《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特制定银川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9.
"创新推动"是安徽省"十一五"时期的六大发展战略之一.实施创新推动战略,旨在把创新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安徽科教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全省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发挥后发优势、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加快崛起的首要推动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合肥科技》2006,(4):14-16
4月12日上午,由省委、省政府在合肥召开的全省科学技术大会隆重开幕。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部署实施《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动员全省人民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走创新型崛起之路,建设创新型安徽,推进跨越式发展,努力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以来.安徽省科技厅围绕“节能优先、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发展目标以及省政府的节能工作总体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大安徽省节能减排科技行动计划的推进力度,加强能源领域的资源整合和集成创新,为全省能源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宁国市在"十一五"期间提出"决战十一五,重返百强县,打造新宁国"主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做为科技部门,如何找准切入点,支持新农村建设?宁国市科技局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使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彰显活力.  相似文献   

13.
张少琴 《山西科技》2006,(2):1-1,17
借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的东风,我们激情满怀在这里召开我省“十一五”开局之年的科技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我们不仅要认真总结“十五”期间全省科技发展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把握时代脉搏,大力发展科技事业,走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山西而努力奋斗。刚才,温泽先厅长就“十五”期间我省科技工作作了全面的概括总结,对“十一五”全省科技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完全同意,请认真落实。“十五”期间,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勤奋努力,开拓进取,在我省科技发展、重点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技术自主创新、促进高新企业发展等各方面作出了很大的成绩,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下面就“十一五”全省科技工作重点强调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丁锋 《安徽科技》2005,(10):28-29
"十一五"时期是安徽省农业迅猛发展、抢抓机遇、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科技是影响和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在新的形势下,调整农业结构,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是安徽省"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是在全省积极实施东向战略、谋求中部崛起的关键时期起草编制的,是对今后一个时期安徽省科技工作的总谋划.笔者以为,应该在安徽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重视和加强科学技术普及规划内容,真正发挥科技普及与科技创新作为科技工作的一体两翼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廖新 《辽宁科技参考》2007,(9):26-29,34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实施“十五”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为主线,我省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来,我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创新型辽宁为目标。切实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和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有效组织集成全省各方面力量与资源,齐心协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在全省营造形成了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和良好局面。科技创新与进步硕果累累,捷报频传。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下半年,全省科技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紧扣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目标,围绕"十一五"规划和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为抓手,查漏补缺  相似文献   

18.
全省农业科学技术大会6月16日在杭州召开。省委副书记周国富在会上强调,要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的精神,总结交流“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当前农业科技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研究部署“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内容。要动员全省各级各方面的力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努力奋发,扎实苦干,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创新与进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为2010年我省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大会首先表彰了全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和农业科…  相似文献   

19.
《创新科技》2004,(1):49
<正> 河南省2004年度软科学研究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技发展战略和《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河南省"十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要领域、全省经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组织、管理问题开展研究,为各级、各类决策服务。重点支持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斌 《科技潮》2006,(6):33-33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的功能定位、生存环境和发展目标等都发生了变化。作为北京市属科研院所,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为首都建设服务的意识,必须找准自身的定位——为首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北京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全、稳定和进步服务。围绕这一目标,提出与首都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科研项目,承担国家和北京市重大课题研究,进一步增强研究所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