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象征主义的出现及代表作家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现代派)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流派.1886年,法国诗人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首先提出象征主义这一名称.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1821-1867),他的诗集《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开山之作,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也是一部象征主义作品.此后,象征主义就逐渐从法国走向欧美,渗入东方,对世界各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象征主义文学运动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19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末,代表人物有法国诗人波德莱尔、魏尔伦(1844-1896)、马拉美(1842-1898)和兰波(1854-1891).  相似文献   

2.
章淑珍 《科技信息》2011,(29):154-155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斯特凡·马拉美以希腊神话为梦的源泉,以隽永梦幻的笔调为梦的载体,在一个寂静柔美的午后为我们带来了一首关于梦的清歌。本文试图以尼采关于希腊神话中日神和酒神的论述来解析马拉美诗作《牧神的午后》中的奇妙意境和潜在思想,并以此窥探马拉美的精神世界和梦中家园。  相似文献   

3.
卞之琳先生一生致力于西方诗歌的翻译,其受西方诗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尤以西方象征主义诗歌为最。本文根据卞之琳自己的提供得线索以及张曼仪等老师的研究,着重选取法国象征主义派诗人波德莱尔为代表,结合波德莱尔与卞之琳二位具体诗作从微观上来探讨卞诗形成的西方渊源。  相似文献   

4.
1919年8月6日,《新共和报》(New Repnblic)上第一次刊登了威廉·福克纳的文学作品“L’APres—Mididum”。这是他按照法国象征主义作家斯蒂芬·马拉美(Ste—phane Mallarme)的精巧作品《egtogue》改写成的一首诗。其后十多个月中,福克纳在《密西西比人》(The Mississippian)报上发表了十三首诗:一首是改译的马拉美的  相似文献   

5.
波德莱尔被称为象征主义的鼻祖,他的《恶之花》被称为象征主义的开山之作。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长期受到波德莱尔的影响,在创作中大胆借鉴他的象征和感应理论,并在吸收波德莱尔的文论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诗歌的意象和美学原则,做到了中西合壁,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诗歌理论,他被称为中国象征主义诗歌的集失成者。  相似文献   

6.
于赓虞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位重要的诗人和诗论家,学界对其关注不多。他的诗学理论更是鲜有学者涉及,谈及所受的域外影响也总是拘泥于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尤其是指向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实际对于赓虞诗学理论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域外因素还有《鲁拜集》、文论家厨川白村和诗人华兹华斯,即一部诗集、一位文论家和一位诗人。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人类特有的语青符号,是人类精神生存的特殊家园。诗歌能够给灵魂带来欢乐,通过虚构和幻想,诗歌创作足以唤起对抗精神疾患的力量。本文试图结合“长吉鬼才”李贺以及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先驱波德莱尔的经历和作品,初步揭示诗歌创作对诗人心灵治疗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8.
前后期象征主义的差异项晓敏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象征主义,从先驱波德莱尔1857年发表《恶之花》起,先后二次在世界文坛掀起波澜。19世纪70至90年代,以法国魏尔伦、兰波、玛拉美为核心,从理论与创作实践上,确立并丰富了象征主义,把象征主义推向高潮,这就是...  相似文献   

9.
美英诗人艾略特作为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在30~40年代成为西方诗坛盟主,整整统治了半个世纪。他以深厚的哲学修养和文学基础,独特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在诗歌创作中开创了新颖独特的象征主义诗风。他的象征主义丰碑式作品《荒原》,完整地体现了他自己独特的象征体系,包括复杂的象征暗示手法,神话传说系列,玄学宗教思想体系,广博的典故征引,以及诗人为建立自己的象征体系而提出的“非个人化”、“客观对应物”诗歌理论。要读懂《荒原》是困难的,但读懂《荒原》,对于了解西方现代文明社会精神荒芜的本质,又是十分必要的。把握艾略特象征主义表现的独特性及其象征体系内涵特征,对于我们读懂理解《荒原》,不啻是掌据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0.
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是中西合璧的结晶,它继承了中国古代诗词的传统,又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通过《雨巷》与波德莱尔《给一位交臂而过的妇女》的比较研究,发现这两首诗在意象营造与主题追求上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前者受过后者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当代诗歌受西方象征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颇大,从五四新诗到20世纪70、80年代的朦胧诗都可见到象征主义的影子。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人发现象征主义的诗歌理论与我国古代的诗论有许多相同或类似的地方。意象主义者们津津乐道的现代话题,其实在我国古代诗人的诗里都可以找到。象征主义领袖马拉美诗歌理论与中国传统诗论有着相似之处,还可将他的诗歌和我国古代诗人李贺的诗歌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2.
1929年,弗朗索瓦·程出生在山东济南的书香世家,1949年获得奖学金资助远赴法国,毕业后定居巴黎,成为巴黎大学东方语言学院的教授。作为学者,他出版了《中国诗语言研究》(1977年,包括法译唐诗122首、李煜词11首等),《虚与实:论中国画语言》(1979年),《梦的空间:千年中国画》,《朱耷:笔墨天才》,《石涛:生命的滋味》等以中国艺术为主题的专著;作为诗人和作家,他的长诗《石与树》、小说《天一言》赢得过多项荣誉:作为翻译家,他把波德莱尔、马尔罗等法国大家的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2002年6月,他成为法兰西学院历史上第一位亚裔院士,以“程抱一”这个中文名字广为人知。熟稔东西方文化的程抱一对中国文化之于西方的独特与局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荒原》:象征主义诗歌的世纪绝唱邱文龙英国当代诗人T.S.艾略特(1888-1965)是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二十世纪的重大风云变幻,而他在一九二二年发表的长诗《荒原》,在西方文学界引起了强烈的震荡。此后,诗人被誉为“现代诗派”的...  相似文献   

14.
保罗·书纳(1930~)在法兰西学院执教古罗马历史。论起学术成就,这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不仅有论文集《面包和马戏》、《我们应该怎样书写历史?》等,还是《从罗马帝国到公元1000年的私生活史》第一卷的作者。论起文艺评论,他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夏尔的忠实读者,著有《勒内·夏尔和他的诗歌》。目前,他正准备创作一部以“希腊化的罗马”为主题的学术著作。古罗马文明之于现代欧洲学者,意义究竟落在何处?保罗·韦纳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视角,讲述了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打开这部丰富多采的《人与自然精品文库》,读者可以看到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几乎所有外国的美文(Essay)泰斗。如法国的蒙田、波德莱尔,英国的培根、兰姆,美国的爱默生、梭罗,俄国的屠格涅夫、普里什文,日本的德富芦花、川端康成,印度的泰戈尔,以及黎巴嫩的纪伯伦等,都有他们的经典名篇入选。读者也可以发现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几乎所有早期的随笔(即美文)大家,如鲁迅、郭沫若、林  相似文献   

16.
读书有感     
近日,看到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腾藤先生主编的“强国之路丛书”,计有十本。因丛书“浩然巨制”,自己学路狭窄,精力有限,难以通览为快,只好取其一二翻翻,又因兴趣使然,对《光荣与梦想的实现——法国百年强国历程》一本(简称之为《法国》)多翻了两遍,掩卷之后,偶有随感,故有下文。至今不知《法国》的作者傅小平、郑欢二君其人其  相似文献   

17.
1942年,冯至出版了《十四行集》,包括27首十四行诗.《十四行集》的出版,标志着冯至新诗创作走向成熟.从早期的《昨日的歌》和《北游及其他》,到《十四行集》,诗人的创作进入中年成熟期,把中国新诗从浪漫主义经过象征主义推进到中国式的现代主义.《十四行集》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十四行诗创作的成熟.从二十年代十四行体的输入和三十年代的进化,终于结出成熟的果实,“冯至的作品几乎全都是优美的中国式的十四行诗”.“他比中国其他任何诗人都更致力于架设东西方之间的桥梁”.寻思、寻形、寻言,这就是冯至《十四行集》所作的追求,它孕育着诗人的成熟风格.  相似文献   

18.
《吉檀迦利》是印度伟大诗人罗宾德拉纳持·泰戈尔的著名诗集,曾受到各国文艺界的重视,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诗人因此而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诗集是诗人“在五十岁那年(1911年)从他均三本诗集——《奈维德雅》(奉献),《克雅》(渡河)和《吉檀迦利》(献诗)——里面,以及从1908年起散见于印度各报章杂志上的诗歌,自己选译成英文的。”从写作的时间来看,有一部分写于1901年至1909年,另一部分则写于1909年他退出政治运动以后的几年。从表面看来,《吉檀迦利》是献神的诗,但实际上是诗人抒写自己心曲的作品。从这本诗集里,我们可以窥见泰戈尔在本世纪开头十余年的追求、失望、苦闷、奋斗的心  相似文献   

19.
大凡伟大的诗人,对故乡都别有一番深情。屈原、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在他们的诗歌中都留下了思恋故乡的琼句华章。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夜静思》)更是脍炙人口,千古流传。清代著名戏剧家、诗人孔尚任说得好:“诗人不是无情客,恋阙怀乡一例心。”(《出彰义门》)诗人们往往把爱国、爱乡的感情融为一体了。  相似文献   

20.
王辉斌教授的《唐代诗人探赜》(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是其计划中的“唐代诗人研究四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三部曲”分别为:《孟浩然研究》、《李白求是录》、《杜甫研究丛稿》。其间,他还出版了与“三部曲”关系密切的《唐代诗人婚姻研究》。这四部著作与《唐代诗人探赜》一道,共同构成了王辉斌先生唐代文学研究的整体框架。《唐代诗人探赜》一书的体系性很强。从内容上来看,本书与前“三部曲”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前“三部曲”主要是对盛唐三位大诗人孟浩然、李白、杜甫的研究考索,而《唐代诗人探赜》则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对整个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