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计算机程序,可以“指导”机器人观察周围环境、在互联网上作调查,让机器人经由“思考”获取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长谷川介绍.这种程序实际上是一种运算法则,让机器人分析所处环境、收集所需数据,  相似文献   

2.
有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想法:人的腿为什么不进化成两个轮子的模样?这个问题自然有生理学上的科学解释。然而,人类靠轮子运动的确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那就是汽车的贡献。最近,美国一家新概念运输公司推出了一款新型的可穿戴式电动车,让人可以直接套在两条腿上,可让人“变身”为靠两个轮子行走的生物。  相似文献   

3.
生活向导     
《科学之友》2006,(12):13-13
常吃蔬菜可保持大脑年轻,有遗传病史仍可孕育健康宝宝,两用型小飞机亮相航展市民有望开飞机出行,空气吉他T恤让你实现“空手蹈”,重庆纳米机器人钻进肚子去治疗,“浓茶解酒”等于火上浇油。[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晨曦 《科学之友》2007,(9A):58-58
要让机器人像昆虫一样思考是很困难的,但是解决这个难题之后,机器人就可以像苍蝇一样灵敏,科学家也可以借机器人了解昆虫的运动。  相似文献   

5.
健康手环、智能腕表、数字眼镜这些电子可穿戴设备也许会在今后几年里大批走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帅气程度马上升级。不过服饰和工具的混搭可不是现代人的发明,我们的祖先其实早就使用可穿戴设备了。  相似文献   

6.
青云 《科学之友》2006,(5):24-25
在许多影片中,明星们常常有自己的替身,为他们出演那些危险或者“尴尬”的镜头。而各国警方同样也不愿意让那些花大价钱培养出来的特警深入险境,与身捆炸弹的亡命之徒发生正面冲突。于是,反恐机器人逐渐进入了特警部队,成为特警们的好帮手,关键时刻可以代替特警去危险的地方,尤  相似文献   

7.
《科学之友》2008,(12):139-139
新一代机器人“里奥纳多”有一副年幼可爱的面孔,人们和它交流的时候更像是在与一个小孩一块玩,它的智力与一般6岁的孩子相仿,但不像标准的机器人那样采用预告编制的固定思考规则,它可以吸收他人的观点,并在随后的行为中利用这些知识。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学》2009,(3):F0004-F0004
日前,《机器人总动员》毫无悬念地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动画片中的机器人“瓦力”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个外形可爱、致力于地球上垃圾清理的机器人。但在现实生活中,科学家曾研制出多种机器人,它们一直默默无闻地为地球环保事业做着贡献,而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它们的存在,以下是6种现实版的机器人“瓦力”,让我们了解一下它们是怎样“拯救”这个星球的。  相似文献   

9.
沉船发现人提出一项大胆设想:利用可以遥控的水下机器人,在海底对“泰坦尼克”喷漆,将其变成一座“水下博物馆”,让游人通过水下遥控摄像机参观。  相似文献   

10.
2006年,科学家重返“失落之城”,他们使用两相机器人潜入2000多米的海底进行考察。机器人将它们在海底所风到的景象拍摄下来,再通过电缆将图像传回停泊在水面的母船上,置身船上的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控制室里的荧光屏清晰地看到“失落之城”中的那些白色塔形物。  相似文献   

11.
曹刚 《科学之友》2002,(11):12-14
许多父母都有过这样愉快而烦恼的经历——教一个刚学走路的孩子说话,一遍一遍,不厌其烦。据美国媒体最新报道,目前欧美的一些科学家们正在从事着一项类似的实验,不过教说话的对象不是小孩,而是机器人最新的研究方向并非像以往那样,将设计好的语音输入机器人的电脑芯片,让它们像录音机播磁带一样地“说话”,而是让机器人自己通过思维发言,自己造出新词汇,两个机器人可以相互说话、谈恋爱,甚至结婚.  相似文献   

12.
<正>经过几次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在人类社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工业生产中,机器人可以有效完成很多工人很难完成的任务;在科研活动中,机器人探测器帮助科学家了解地球最隐秘的角落;在日常生活中,服务型机器人让生活更加轻松。最近已经出现了可以同步接收人类大脑信号的机器人,机械义肢的普及指日可待。科学家们对机器人的研发从未停止,而机器人爱好者们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努力。这个夏天,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13.
机器与生物的重要区别是生物可以繁殖后代,而机器只能靠人来制造。然而,在许多科幻片中,机器人和人的差别慢慢消失,不少机器人学会了复制自己,最终有了取代人类的“阴险”想法,不少离奇的科幻故事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4.
奇云 《科学24小时》2002,(10):10-12
一、把计算机穿戴在身上已不再是梦想过去,人们在憧憬计算机的未来时,经常会定格在能以更自然的方式携带和使用新一代计算机——可穿戴计算机(wearable computer,WearComp)上。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曾非常有预见地谈到“把电脑穿戴在身上”。今天,这一梦想正在变为现实,把计算机戴在头上、装在兜里、缠在手腕上甚至镶在眼镜上……各种形式的可穿戴计算机已经出现,并开始走入应用领域。计算机领域正在悄然进行着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5.
日本科学家即将研制成“双脚轮椅”,它能帮助老人和残障人“走”上楼梯。发明者希望,将来这种“双脚轮椅”机器人可以取代现有的残障人轮椅。  相似文献   

16.
“纳米机器人在人们的血管中穿行,帮助清除血管中的胆固醇,这不是梦想,只要我们的技术再成熟一些就可以实现。”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所描绘的纳米生物学应用美好前景令人神往。  相似文献   

17.
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终结者》中的想象即将成为现实。美国五角大楼宣布,美国政府将在2007年举行首次有地面和飞行机器人参与的军事演习。“天蝎45”:深海救援让人类“下岗”2005年8月7日,本来少有人知的英国“天蝎45”机器人一下子名震全球。它在抢救俄罗斯海军AS-28型小型潜  相似文献   

18.
最近,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科学家研制成功一种名为“WD-2”的机器人,它可以在电脑的精确控制下变成任何人的模样,并做出各种栩栩如生的表情。甚至可以在短短数秒钟内,从一张老太太的脸迅速变形成小姑娘的容貌!  相似文献   

19.
金石 《科学之友》2005,(12):26-27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医用模拟机器人可以眨眼甚至呻吟,它们有心跳、有血压,并可能因为操作者的错误诊断和治疗而“死去”。  相似文献   

20.
宋涛  张亮 《世界科学》1999,(4):35-36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类带来幸福,也带来灾难。现代化兵器的不断涌现就是这样。如今,现代武器如核武器、生化武器、制导武器以及将要在未来战争中出现的激光武器、微波武器和等离子武器对人的致命性越来越大,正在迅速减弱单个士兵的机智与勇敢所起的作用。如何制造一种机器,用以代替士兵执行日益危险的军事任务,成了各国军事家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可以说,机器人士兵的诞生与现代化兵器的发展密切相关,武器杀伤力的不断扩大必然催生出机器人士兵这个“婴儿”。在战争中迅猛成长军用机器人可定义为:用于完成以往由人员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