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生态足迹法针对重庆市的环境容量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重庆市2010年生态足迹人均水平以及当前的人均生态容量进行比较,从而得出重庆市存在生态赤字的结果,并通过对不同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与环境容量的分析比对,得出重庆市相对缺乏的是牧草地和化石能源地,在建设用地上的相对过剩,而可耕地与林地缺乏程度较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生态足迹方法作为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评价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国家、地区、城市、旅游业甚至是家庭消费等各个层面.该方法可定量地判断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之内,为评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基于生态足迹的方法对福州市2007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8314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4346 hm2,生态赤字为1.3968 hm2,其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4.2倍.六大土地类型中,耕地、草地、水域和化石燃料均为生态赤字,只有林地和建筑用地是生态盈余.根据计算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福州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和未来生态足迹规划的建议,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新思想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瑜英 《河南科学》2006,24(3):453-456
生态足迹分析法通过对人类对自然的利用程度的测度,来确定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是近年来国内外影响较大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评估新方法.采用生态足迹模型,选择1995、2000和2003年作为代表年,对河南省生态足迹进行实证计算;并对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制约因子;分析不同土地类型足迹的变化对河南省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4.
以珠江三角洲为案例研究区,将遥感获取数据应用到生态足迹的计算中,以此衡量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各土地类型的人均生态足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人均生态足迹的变化速率比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变化速率快得多;土地类型的生态盈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建筑用地、林地、水域、耕地、草地.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5403 hm2,而实际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80 7 hm2;生态赤字为O.182.生态赤字的存在表明该区域的发展模式仍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莹  陈春飞 《科技信息》2011,(1):I0379-I0380
近年来高速公路的的建设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本文综合分析了在施工和营运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介绍了如何确定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因子,界定评价区范围,用高速公路生态影响评价的实例来初步探讨其对生态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绿色发展理念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目标.本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计算休宁县2006—2016年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结合生态协调系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和万元GDP生态足迹对休宁县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休宁县总体上人均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呈现生态盈余,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但区域内不同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差异较大.其中,林地生态压力比较小,处于生态盈余状态;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水域尽管呈现生态盈余,但均有减小的趋势;耕地和草地生态压力较大,均呈现生态赤字.考虑到畜牧业的生态足迹主要由进口饲料的消费承担,且耕地的人均生态赤字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休宁县的耕地生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提高耕地产出效率、发展生态农业、延长产业链条是休宁县近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大运高速公路太原段生态经济林带建设工程全长149.0km,占地面积约2981.00hm^2,是公益性质的林业生态工程。实施大运高速公路生态经济林带的建设,加强和恢复这一地区的森林资源,突出地发挥生态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是拯救太原市生态环境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建好这条林带对进一步提高太原市的知名度,改善投资环境,重塑历史名城的形象,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浅谈高速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冬颖  杨常春 《科技信息》2010,(22):I0287-I0287
从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出发,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在高速公路公路建设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几点建议,从而实现高速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林锦辉 《科技资讯》2006,(12):120-120
近年来我国公路事业蓬勃发展,大量的高等级公路开工建设。但是,在大规模修路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重视一个问题:高速公路生态的防护;为了解决高速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防护这一矛盾,建设生态环保高速公路就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资料法,并且结合笔者实际对我国高速公路生态防护提出了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的设计与案例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生态足迹是从生态学科角度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阐述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模型 ,设计了城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通过对城市物质和能源消费的分析 ,按照耕地、牧地、林地、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水域等土地类型以及食物、住宅、交通、商品、服务和废物等消费类型进行核算 ,建立了生态足迹计算矩阵 ,并同城市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选取了广州、宁波、苏州和扬州 4个城市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 :案例城市处于生态不可持续状态 ,其人均生态赤字达 2 hm2以上 ;生态足迹分析有助于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 ,为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旅游生态足迹的模型及内涵,计算了武汉市旅游生态足迹.2006年,武汉市旅游生态足迹为405 111.94 hm2,人均0.01 217 hm2.其中,旅游交通生态足迹为263 368.8 hm2,占65.01%;餐饮生态足迹次之,为123 745 hm2,占30.55%.在旅游生态足迹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中,化石能源地占用最多,为66.93%,旅游活动的能源消耗较大.从产业产出的角度看,旅游生态足迹效益是本底生态足迹效益的8.32倍,旅游业较其他产业相比,具有较强的经济拉动作用.最后,根据旅游生态足迹的结构,从武汉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研究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脆弱区的影响,在安西保护区内以瓜星高速公路为例,设置监测样带,发现公路建设对其影响不大并且已经形成新的生态平衡。同时,提出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影响、生态修复以及长久发展的评价体系以解决生态脆弱区本身的植被覆盖率低,使得公路建设影响消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住宅项目进行可持续建设评价,为住宅项目前期策划乃至后评价提供必要依据。方法将生态足迹理论与能值分析方法相结合,并应用于住宅项目可持续建设评价中,通过构建住宅项目生态足迹评价模型,来判断住宅项目的生态盈余或亏损,评价项目对当地的生态影响及项目建设的可持续性,并以北京市某住宅项目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案例所在区域的生态承载力明显大于项目建设所造成的生态足迹,生态盈余为12.2 hm~2,表明住宅项目的开发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压力较小,项目的开发建设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上具有可行性。结论住宅项目的开发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利用住宅项目生态足迹模型可以有效评价这种影响的大小,生态足迹模型对于判别住宅项目建设可持续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生态资源,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结合驻信高速公路建设对董寨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阐述了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应引起重视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环保对策和管理措施,高速公路的建设可以兼顾环境保护,促进高速公路建设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兰青高速公路庆阳段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减小兰青高速公路建设庆阳段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沿线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重点对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尤其是对沿线植被、野生动物及栖息地、土地利用、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影响进行预测评价,最后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研究表明:只要把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就能降低公路生态环境的影响,为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有意借鉴。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而土地是民生之本,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未来。在高速公路建设用地中,路面和停车场地部分须硬化,除外的用地可以建造生态条件,恢复生态能力,对这部分土地的节约、保护、改造和建设统称为"土地工程"。  相似文献   

17.
以杭州至兰州线重庆巫山至奉节段高速公路为例,从占地、水土保持、噪声、废气、废水和生态方面分析了高速公路施工期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针对各种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关保护策略.(1)协调好高速公路规划与环境生态关系;(2)调好公路设计与协环境设计关系;(3)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相似文献   

18.
以内江市西北部威远县为探讨对象,对内江市2016~2020年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利用生态足迹模型来评估威远县近五年可持续发展的情况.通过分析表明:(1)威远县2016~2020年的发展情况均出现生态赤字现象,2017年表现为最高,达到-1.034 hm2/人;(2)威远县各土地类型生态足迹需求和生态供给情况分不均衡,其中林地-0.028 hm2/人、化石燃料地-4.918 8 hm2/人、水域-0.083 6 hm2/人和建筑用地土地-0.498 hm2/人均为生态赤字,其中化石燃料地占比达到89%,耕地1.117 1 hm2/人和草地0.106 hm2/人表现为生态盈余.为了威远县能持续的走可持续发展路线,用生态足迹模型进行分析当地情况,为当地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生态护坡技术是随着世界范围内高速公路建设而兴起的一门新技术。本文分析了边坡生态防护的作用机理及特点。在分析岩石边坡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高速公路岩石边坡采用的几种主要生态防护技术及其特点,对高速公路生态防护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采用能值方法、投入产出方法分别计算了中国1995—2005年进出口贸易中的生态足迹,分析了中国进出口贸易对生态环境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0 a来,中国进出口贸易足迹逐年增加,且以净进口为主.基于生态足迹传统方法计算的生态足迹指数(ecological footprint index,EFI)表明:1992—1995年中国贸易足迹净出口,EFI下降,生态可持续性下降;1996—2003年贸易足迹净进口,EFI增加,生态可持续性有较大提高,进出口贸易格局逐步趋向合理.基于国际贸易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发展我国国际贸易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