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根据月球运动及月相变化规律,将“月球”和地球仪有机结合起来构成模拟地月系,采用“月球”同步绕转“地球”以及晨昏线表示太阳光照情况的方式,分析论证了地月仪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月球上“1天”究竟有多长?也许有人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和地球上一样呗。但科学家告诉我们,月球上“1天”等于地球上的29.5天。  相似文献   

3.
睿齐 《创新科技》2006,(9):37-37
月亮,名符其实的名字,应该叫做“月球”,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其平均直径约为3476公里,表面积为3800万平方公里,比亚洲的面积还小。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公里,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上不仅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至今无环境污染。未来的月球,必将是人类的乐园、科学的基地和星际旅行的驿站,成为人类美不胜收的“天上宫阙”。然而,人们对月球的存在与归属,认识却是不一样的。据媒体报道,俄罗斯曾有五位科学家不希望月球存在,建议用核能将其摧毁。他们认为“,月球是地球的一个庞大的寄生虫,月球强大的引力使得地球以一种笨…  相似文献   

4.
《科学世界》2023,(6):46-47
<正>自古以来,月亮就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以月球约每29.5天为一个周期环绕地球运转为基础创建了阴历,从而诞生了“月”(1个月)这一时间单位。如果不存在月球,不仅会给人类文化带来巨大影响,地球环境也会与现在显著不同。如果没有月球,地球的1天也许会变短月球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起地球变形(潮汐)。虽然地球受到来自月球的引力,但靠近月球的一侧和远离月球的一侧所受到的月球引力大小略有不同。这样一来,地球就会受到被拉向月球的力(潮汐力,上图)。  相似文献   

5.
“月亮上有一个广寒宫,广寒宫里住着一位漂亮的仙女嫦娥,嫦娥的身边有一棵桂花树和一只玉兔……”几千年来,这一古老的神话传说一直是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想像和牵挂。但是那时的我们只能站在地球上仰望月球的庄严和神奇,猜测它的奥秘和内涵而已。如今,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腾飞,与嫦娥会晤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现实。月球“何模样”月球是什么模样?据已知的资料记载,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月球中心与地球中心的平均距离只有38.44万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的60倍。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见的是它所反射的太阳光。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8,约…  相似文献   

6.
根据宋晓东等的地球内核差异旋转研究成果,提出“月球轨道运动改变地球各圈层角动量”的物理模型。太阳系星球(尤其是木星)在轨道运行过程中对月球的摄动会影响月球的轨道运动,月球轨道运动会改变地球各圈层角动量,在形成地核差异旋转的同时,也使地球液核远月半球的角动量与近月半球的角动量存在巨大落差,造成地轴的晃动,激发地球的钱德勒极移。  相似文献   

7.
《青年科学》2008,(5):7-7
为了预防核战争、小行星撞击或瘟疫流行等可能给地球带来的毁灭性灾难,欧洲宇航局的科学家们有一个终极设想——到月球上建立"月球方舟",为地球物种的DNA样本和人类文明建立"备份"。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以弗拉迪米尔·克鲁因斯基为首的俄罗斯5位科学家向政府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建议:摧毁月球!因为月球是地球的一个“寄生虫”,它对地球造成的危害太大了。消息一出,不但惊动了世界上许多科学家,而且招引的各大媒体沸沸扬扬,莫衷一是。那么,月球到底惹了什么祸呢?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本身到达月球之前,人们曾抱着极大的期待,希望在月球上发现其他行星的生物访问过国球的“证据”。但是六次往返地球和月球的美国宇航员,终于一无所获。不过,有些人通过望远镜观测到的月球表面奇观也很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宇航——1号”飞艇在年轻的天体物理研究中心的顾天教授的指挥下,风驰电掣地挣脱地球的吸引,在苍茫的太空中朝着那充满神话色彩的月球奔去。“中国宇航——1号”驶临月球,绕着月球转了一大圈后,在预定的区域缓缓下降,艇底喷射出巨大  相似文献   

11.
小读者们已经知道,我国正在积极实 施“嫦娥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登上 月球。其实不仅是我国,世界上其他国家, 如美国、欧盟、日本、印度也都在积极筹划 新一轮的月球探测。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大 家对月球表现出如此巨大的兴趣呢? 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未知世界求 知的欲望。大家知道,在人类的早期,人们 就对每日夜晚东升西落的月亮充满了疑惑和 想像。嫦蛾奔月的故事,战国时期大诗人屈 原的疑问:“日月安居?列星安陈?”就是 人们渴望了解月球的具体表现。今天,空间 技术的发展,虽然已使我们对月球有了许多 崭新的了解,但仍然有许多月球之谜在等待 着我们去破解。譬如,月球到底是怎样形成 的?它是地球的挛生兄弟,还是地球的儿 子?或者,它只不过是地球俘虏的一个伴 侣?再比如,月球自形成以来,曾经发生过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科学》杂志6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说,40多年前“阿波罗”飞船从月球带回的岩石进一步证实了这样的假说:月球是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与地球相撞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嫦娥一号”的今生 中国“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卫星在地球轨道上经历3次调相轨道变轨,于10月31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奔向月球,并于11月5日进入月球捕获轨道后,经历3次近月制动,进入127分钟工作轨道。11月下旬卫星将传回第一张月球图片。  相似文献   

14.
《奇闻怪事》2011,(10):28-30
何谓"月球背面"?受地球和月球之间的潮汐力影响,月球的自转变慢,以至于它总是以同一个半球面(所谓"月球正面")朝向地球,而月球的另一面,我们从地球上是看不全的(在某些条件下能看到18%),这就是所谓的"月球背面",也被称为"月球另一面"。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月球背面不能与"月球暗面"混淆。所谓月球暗面,是指在特定时间不能被太阳照亮的月球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新一轮月球探测的热潮,吸引了美国、日本、欧洲、中国、印度等航天大国的广泛积极的参与.这次探月热潮中,几乎所有的卫星任务都把重点放在了测月学方向.一方面通过对月球地形、重力以及关联内部结构的探测研究来揭示月球的演化历程,另一方面为进一步的月面着陆探测和建立月球基地开展准备工作.以绕、落、回三部曲为主线的中国月球探测简洁而完美地诠释了人类月球探测的这一路线规划.“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器工程在成功实现了华夏千年奔月梦想的同时,也以测月学为基本目标,为人类探月的远景设想奠基铺路.  相似文献   

16.
本国共同语与国际共同语孔子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今天还要添上一句:“登月球而小地球。”超音速飞机从地球上任何一个城市到任何另一个城市,都可以朝发而夕至。地球的确太小了,不能再说是“大地”,已经成为一个小小的村庄,叫做“地球村”。孔子有弟子三千人,来自言语异声的四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肉眼和天文仪器观测到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统称为“五星”,并且把它们与太阳、月球一起称为“七曜”。意思是说,它们是天上7颗光耀人间的天体。l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认识到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和我们人类的故乡地球,都是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而月球则是地球的~颗卫星。  相似文献   

18.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从诞生之日起它就一直陪伴着地球绕太阳运行。近50年来,人类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甚至还登上月球进行实地考察,为充分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自从月球火箭发射成功以后,研究它們的运动就成为天体力学的一个迫切的問題。但是月球火箭要經过地球和月球的附近区域,故地球,月球和太阳对它的吸力都很大。如果同时考虑它們的吸引,至少是一个四体问题。可是在天体力学的基本理論中,三体問題,甚至是限制性三体問題都还沒有解决,因此还不可能建立一种完整的理論。目前  相似文献   

20.
《科技知识动漫》2007,(10):26-27,40
同学们组织了一次地球与月球之间的星际之旅.请你也来参加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