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蚕记     
<正>科学老师为了培养我们爱观察的习惯,指导我们养蚕,并要求我们记录蚕的生长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第一阶段:好奇心让我们对养蚕充满兴趣2016年4月17日,蚕约有1.5厘米长,直  相似文献   

2.
科技图片     
塑料折簇是养蚕生产中的新型簇具,它具有使用方便,消毒彻底,多次使用后不烂、不臭、不变形的特点,另外,用新型的塑料折簇具后,能给蚕以较多的营茧位,簇中通风换气条件良好,提高茧的质量。特别在蚕种制种时,可增加横营茧,减少缩尾蛹,提高制种量。图为桐乡石门蚕种场职工正在采塑料折簇上的优质茧。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的国家。殷代甲骨文中已有"桑"、"蚕"、"丝"、"帛"等字。《齐民要术》曰:养蚕法:收取种茧,必取居簇中者。……初生以毛扫。用荻扫则伤蚕。[1]即北魏贾思勰生活的时代将"蚕蚁"笼统称为"蚕"。蚕蚁,也称蚁蚕,指刚孵化的幼蚕或者稚蚕,体小而黑,形如蚁。  相似文献   

4.
金蝉脱壳     
正中国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一计是"金蝉脱壳",是用计巧妙脱身的军事战略,想来应是古人观察到蝉的若虫蜕皮变为成虫的过程而深受启发。但是大家是否亲眼见过真正的金蝉脱壳呢?每到夏天,我们常能听到蝉的鸣声。实际上,蝉的若虫要在黑暗的地下生活几年甚至十几年,多的可达17年。在此期间,若虫要经过几次蜕皮才能逐渐长大。我们能看见的"金蝉脱壳"是若虫的最后一次蜕皮,也是从若虫向成虫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养蚕过程中,往往由于传染性蚕病的发生,造成蚕茧欠收和茧质下降。因此消毒防病必须贯穿养蚕的全过程。在重点抓好养蚕前消毒的基础上,做好蚕期防病和养蚕结束后的消毒工作,进行综合防治才能彻底消灭病菌,杜绝传染性蚕病的发生。1即时淘汰病蚕许多传染性蚕病,如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微粒子病、细菌性胃肠病等。蚕在染上述病初期往往表现出生长迟缓、蚕体瘦小、发育不齐等症状。此时已有大量毒力很强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病蚕的粪便,消化液等排出体外,污染桑叶和蚕座,是造成再次感染,使蚕病传染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6.
在养蚕过程中,经常碰到因饲养量大桑叶不足,蚕老熟不一致,蚕茧质量差,蚕营养不良或生病不营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在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产量、品质和掌握适度饲养量的基础上,采用经济用桑快速高产养蚕法。采用此法,不仅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降低养蚕成本,增加20%左右的产茧量,还可使茧质和养蚕效益得到大大提高。现将几种快速高效的经济用桑养蚕法介绍如下:门)少用好食时眼起初期的蚕儿,虽然食欲较强,但援食和消化吸收的机能尚未完全健全。因此,咱食叶不宜喂得过多,应选用新鲜适熟叶。阳)在用已食时蚕在盛食期,…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蚕桑生产模式是利用桑叶养蚕,桑枝用于燃料,蚕粪(沙)作为有机肥料,蚕茧作为缫丝原料。这种生产模式使各种产物用途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各种产品的作用和效益,许多桑叶因养蚕不足而浪费,造成蚕桑业的整体效益不高,经济效益低,产业发展缓慢。因此,要想提高蚕桑产业的整体效益,迅速促进蚕桑业的发展,除充分利用桑叶养蚕外,还要巧用人力、地力、场地,以充分开发利用蚕桑副产品,使蚕桑业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以此激发农民植桑养蚕的热情和投入。对此,笔者认为,应注意研究桑(根、茎、叶、果)和蚕桑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价值,综合利用蚕(幼虫、蛹、蛾)开发新产品;提高茧、丝的经济价值;提高蚕室、蚕具等设备的利用率,对桑、蚕业及其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才能使蚕桑业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现就桑、蚕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提出一些思路,供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德县梓里乡和村育桑、养蚕能手王根法,把好养蚕“四关”即:蚕具消毒关、蚕儿分养关、桑叶采选关、巧防病虫关。去年,他家全年养蚕24张纸,产茧2032.3斤,收入4149.59元。又为45户农民代养小蚕79  相似文献   

9.
杨红  姜虹 《遵义科技》1997,25(4):17-18,22
试验结果表明:桑园不同配比以,所收获的桑叶养蚕,对蚕的体质和茧质均有明显的影响,试验的各处理区区万头蚕收茧量和担桑产茧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水平,其中以N,P,K三种肥混施收获的桑叶养蚕增产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养蚕过程中,经常碰到因饲养量大桑叶不足,蚕老熟不一致,蚕茧质量差、蚕营养不良或生病不营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在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产量、品质和掌握适度饲养量的基础上,采用经济用桑快速高产养蚕法。 ①少用饷食叶。眠起初期的蚕儿,虽然食欲较强,但摄食和消化吸收的机能尚未完全健全。因此,饷食叶不宜喂得过  相似文献   

11.
姜虹  罗朝斌 《遵义科技》1999,27(3):9-11,36
通过3年实验室鉴定和2年西南蚕业协作区共鉴结果表明:贵蚕一号蚕品种体质强健,结率和虫蛹率高,万蚕收茧量和万蚕茧层量明显高于全国统一夏秋用对照种,茧丝质优良。其对四龄蚕虫蛹率98.05%,四龄万蚕收茧量20.68kg,万百茧层量4.92kg,茧层率23.85%,50kg桑叶产茧2.8kg,鲜毛茧出丝率17.80%,粒茧丝长1203m,解舒丝长1046.8m,解舒率为86.95%,纤度2.8D,净度9  相似文献   

12.
宇航员和蚕     
谈笑生 《青年科学》2010,(11):26-26
“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这是我国古代的一副经典对联。养蚕和利用蚕丝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已有记载,至少在3000年前中国已经开始人工养蚕。蚕吃桑叶,吐丝做茧,丝可织绸缎,这就是人们对于蚕的基本的认识。如今,科学家发现了蚕的一项特殊作用——为长期外太空旅行提供美食。但是,这种可爱的小昆虫到底能不能吃呢?  相似文献   

13.
纸板方格簇是一种优良簇具,近年来,在我县蚕区已广泛推广使用。纸板方格簇上簇的蚕茧,茧色洁白,茧层厚,上茧率高,次下茧少,上车率高,解舒好,效益高;生产的鲜茧1kg茧价比一般簇具茧价高4元;干茧售价1kg高出普通茧近15元,还供不应求。因此,必须规范掌握方格簇使用技术要点,才能真正提高蚕茧的质量和养蚕效益。  相似文献   

14.
蚕的秘密     
郭健元 《少儿科技》2008,(Z1):14-15
蚕是我们人类忠实的好朋友,爸爸的领带、妈妈的丝巾,还有我的衬衫,都是用蚕吐出来的丝做成的。为了和这些功臣来个"亲密接触",我买了几条蚕回来养。没想到就在这养蚕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它们的秘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卅烷酸为原料,经溴化、酯化而得α—溴代卅烷酸甲酯,将酯进行卤氚交换后,用铝锂氢还原氚标记的酯,由此得到[2—~3H_1]卅烷醇—1(~3H—TRIA).用~3H—TRIA 养蚕添食,研究了~3H—TRIA 在蚕体内的分布和消长动态,测量了蚕的丝腺体、消化管和蚕粪的放射性强度.添食18小时后,在五龄蚕第4—6日的丝腺茧体内放射性强度达高峰,并保持稳定状态.用TRIA 养蚕添食,蚕体重、全茧量和层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增加,证实了TRIA 对蚕的生长,促进丝心蛋白合成有显著作用,提高了蚕的叶丝转化率.  相似文献   

16.
传统养蚕法劳动强度大,投入大,风险大,是制约蚕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无蚕具养蚕法改变传统观念,以低投入、高产出为宗旨,实现了养蚕料学化。作者在攀西地区进行了连续两年的无蚕具养蚕法鉴定,结果表明:该法在桑蚕生理性状及经济性状上与传统养蚕法无显著差异,其中一些性状还优于传统养蚕法,且可节省养蚕时蚕箔、蚕架及部分蚕网、蚕药的投入、每张种约可节约人民币300元左右。因此,可在攀西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养蚕记     
前段日子,我心血来潮,在校门口买了4条蚕,准备带回家玩玩。谁知,这一养便上了瘾。 第一天, 4条蚕非常小,在罐子里很不起眼,换桑叶时,我必须小心翼翼,生怕把旧桑叶和蚕一块扔了。在我的细心照顾下,蚕宝宝们长得很快,没过几天,就“肥头大耳”的了,拉的坨坨也一天比一天粗。我的兴趣与日俱增,于是又买了9条。 现在我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蚕宝宝的生长情况。我注意到,蚕的坨坨很特别。有一次,我把它们压碎,发现坨坨其实并非黑色,而是深墨绿色,可能这和它吃桑叶有关。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会蜕皮。蚕蜕皮时,首先将身上所有的蜕皮都压缩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蚕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据史料记载,桑树的栽培在我国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在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桑、蚕、丝、帛等字形,到了周代,采桑养蚕已是常见农活。春秋战国时期,桑树已成片栽植。1926年我国考古学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一个半割的、似丝的茧壳”。  相似文献   

19.
这篇报告是介绍一种野生蚕——柳蚕和柳蚕丝初步试验的情况。柳蚕在上海一带常见,许多地区也有分布。我们为了探求对它的利用,曾把它移放在室内饲养,发现生长良好,饲养方便。从蟻蚕到结茧,快的24天,就能结茧。一年中一般有三个世代,以蛹越冬。蚕身为绿色,体重比家蚕大,成熟的蚕儿有10克多重,身长达7~8公分。身上有瘤状突起,突起顶端长有刚毛。吐丝呈浅咖啡色,具有光泽,强力和延伸与家蚕丝相仿,但比家蚕丝略粗。柳蚕的特点是:生活力强;吃柳树叶(湿叶也无影响);虽系野生,但能在室内饲养;茧子又可以繅出成缕的丝达350公尺,是天然丝的一种资源。因此它可能具有重大的国民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天气暖洋洋,爸爸从邻村帮我要来了八条蚁蚕,我又可以养蚕喽!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照料,蚕的身体渐渐发亮,其中一条已经开始结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