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水环境质量是水体质量学研究领域内的一个重要问题,区域水环境质量研究能够为区域的水环境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本文利用汾河水库库体、水库出库口、汾河干流入库口监测数据,涧河、岚河、汾河干流三条主要入库河流水质检测数据.引黄水达标情况统计数据和汾河的水生态系统水生生物监测数据对汾河水库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目前的河流水质状况下,汾河水库总氮为主要超标污染物,超标率90%;(2)涧河、岚河和汾河干流三条主要入库河流水质均较差,达不到地表水环境Ⅲ类标准;(3)汾河水库库区水质环境富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导致汾河水库水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支流污染、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水质不达标.因此,加强汾河水库水三大支流的治理工作是解决当前汾河水库水环境质量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水库污染物允许入库负荷量是指水库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最大污染物量,它反映了水环境在满足特定功能条件下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该值计算的正确与否是水库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选取辽宁省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汤河水库为研究区域,建立水库污染物的允许入库负荷量的数学模型,研究分析了库区各主要污染物的年允许入库负荷量,为水库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汤河水库水质情况符合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要求,根据库区主要污染物的年允许入库负荷量的计算结果并参照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Ⅱ级水质标准,汤河水库除总氮超标外,库区其他主要污染物均有一定的纳污容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五排水库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五排水库的水质状况,于2018年11月对库区19个点位采集的水样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库区水体的污染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库区水体总体水质均超过Ⅳ类水标准,Ⅳ类水和Ⅴ类水占比分别为89%和11%.影响库区水质的主要物质为氮磷和有机物,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库区上游的排水、库区周边村落的生产生活污水及底泥释放.库区总体各点位受污染程度不同,与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序的结果一致,分析结果具有一定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建成后对长江河床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三峡水库是特大型水库.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由于水动力条件改变,引起水库上、下河段河流地貌发育过程的一系列变化,对环境产生如下冲击和影响:①基准面抬高,流入水库各条支流在入库河口区及以下区域迅速产生水下淤积,形成河口拦门沙和水下三角洲.②水库上游河道发生变形.水库蓄水后引起库岸变形,这种库岸变形可能延续几十年的时间,影响到库岸的稳定性、水库库区附近淹没浸没以及水库渗漏等.水库运营时清水下泄,引起水库下游河床冲刷以及下游河道变形,受影响最大的是武汉及其以上荆江河段.根据三峡库区的实际情况,认为影响最大、最应该立项和进行综合研究的问题有3个方面:第一,入库河流河口地区的水下淤积问题;第二,水库运营过程中引起的库岸变形及库岸的稳定性问题;第三,水库下游清水下泄河床重新调整时,对下游荆江等河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汾河水库上游的降雨、径流、输沙和水库泥沙淤积量等资料为基础,用水文法分析计算了汾河水库上游水土保持措施中的减沙效益,并对减沙效益进行了合理修正.研究表明,治理期间(1998-2004年)流域平均降水量比基准期(1958-1972年)减少4.9%,水库来水量减少38.5%,水库年平均减沙量为1005×104t.其中由于水土保持治理,年平均减沙775×104t,减沙率50.6%.  相似文献   

6.
以宜昌市点军区王家坝水库2016年5月份的5种水质主要污染物的监测数据为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王家坝水库的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王家坝水库水环境质量未满足规划类别的Ⅱ类标准;王家坝水库的首要污染物是总磷(TP)、总氮(TN)和氨氮(NH3-H),其次是化学需氧量(COD);水库平均为Ⅳ类水体,局部地区污染严重为Ⅴ类水体.王家坝水库水体污染的原因是库区周围的农业面源污染、农村养殖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和农家乐餐饮尾水等污水未经处理流入库中以及大量化肥的养分流失,急需实施及时合理的措施改善水体.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学》2016,(12):2012-2019
为了研究水库建成后库区水温的结构分布特征,以及下泄水温的变化,以云南省澜沧江拖巴水电站水库为研究对象,根据水电站库区丰、平和枯水年三种典型年的各项基础资料,运用EFDC三维水动力-水温耦合数学模型模拟计算库区水温分布及下泄水温,对比分析了下泄水温与天然河道水温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库建成后,3月前后库区垂向形成双温跃层结构,9月后第二温跃层逐渐下移至库底并消失;下泄水温与天然河道水温存在差异,全年水温温差减小.库区及下泄水温的变化将对水库周边及下游生态、农业灌溉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河道型水库富营养化演变过程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河道型水库的特点,以三峡水库为例,对水库2002-2005年间的总磷浓度、总氮浓度、藻类细胞密度的监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结合库区内营养盐排放,对比了蓄水前后氮磷比变化情况.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河道型水库蓄水前后产生了由"河流型硅藻类到湖泊型蓝、绿藻类"的演变趋势,并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河道型水库蓄水使水库总磷...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汾河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对汾河水库泥沙淤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汾河水库来沙量及淤积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最明显的是在1998年以后。究其原因,除受降水量及入库水量减少因素影响外,主要是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汾河上游水土流失加剧、污染源增加、管理失效严重延缓了汾河上游的水环境治理。在分析汾河上游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2016年4月—2017年3月,每月对丽水市黄村水库流域浮游动物(包括轮虫、桡足类和枝角类)进行了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的生态特征、水库与河道中群落时空分布差异性及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显示:该水域共检出浮游动物37种,其中轮虫27种,桡足类5种,枝角类5种.基于浮游动物群落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所调查的水体区域分为4类:上游河道、大洋水库、(两水库间的)连接河道和黄村水库.4类区域的浮游动物群落在种类、多样性、优势种、生物量及特有种方面特征明显.黄村水库、大洋水库和连接河道均从上游河道处来水,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却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性,表明浮游动物群落的构建过程与环境(局域物种分选过程)和空间(扩散限制)有着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2.
在对太原市的城市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汾河水库及其上游81km天然输水河道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地表水源地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感潮河道水环境容量理论及计算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感潮河道水环境容量理论及计算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展闽江下游河道水环境容量研究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4.
河道型水库区下垫面改变对局地降水的影响是修建大型水库时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深入研究此问题利于对水库区未来气候变化进行预警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依据能量平衡和水分平衡,推导出了下垫面改变导致局地年均降水量变化的计算公式,并把该公式应用于三峡库区.结果表明:库区蓄水后年均降水量相对于蓄水前有所增加,但增加量不大,局地年均降水量增加量计算值与库区气象站监测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汾河流域的概况,分析了汾河上游水质变化趋势,指出为确保太原市供水安全和保证汾河水库水质,应采取必要措施对水库水源及附近环境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6.
罗筱延  华小军  赵兵 《科技信息》2007,(33):313-313
综合分析三峡库区156m蓄水后,坝前水位受长江上游来水的减少及水库下泄流量的增大呈现不升反而微降的现象。通过库区各水文站实际收集资料,分析上游来水及水库运行、调度情况的影响,找出呈现负比降的原因。掌握三峡工程156m蓄水过程中库区水文河道变化情况,检验模型参数、验证模型试验成果、检验156m动库容回水曲线及反推糙率,更好地为长江三峡工程调度服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汀溪水库水文特征和水资源现状,指出造成汀溪水库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上游人类生活垃圾、畜群养殖和农业污水的排放,山地开发砍伐森林引起水土流失导致库区淤泥沉积等,造成面源污染,主要污染物是氮、磷等营养物质,水资源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如水质污染、淤泥土淤积等形成激励的分析,提出了解决保护库区水资源环境的保护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往复流河道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首先建立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水环境容量模型,然后据此计算苏南地区往复流河道典型水文年的水环境容量COD值,最后结合污染源削减预测,分析太湖流域苏南地区部分河道未来水质的达标情况.结果表明,所计算的太湖流域苏南河道剩余环境容量基本上为负值,其中苏南各运河为苏南河网水域的主要纳污河道.  相似文献   

19.
2017-2018年的5-10月,调查黑龙江上游漠河至黑河江段不同河道的五个断面,监测水环境因子,分析着生藻类的群落组成、优势种的时空分布和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上游水质状况较好,五个断面均为国家II-III类水质标准;上游江段着生藻类主要以沙型藻类和附泥型藻类为主,共检测出6门98属种;水温和总氮是影响着生藻类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20.
针对黄河上游宁蒙河段泥沙淤积、河道萎缩等问题,在保障黄河上游发电、防洪、防凌、供水等目标的前提下,分析未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梯级水库调水调沙潜力的影响.分析了龙、刘水库调水调沙的关键控制性指标,构建了调水调沙方案集,建立了调水调沙模型,并采用逐步优化嵌套动态规划逐次逼近算法求解.结果表明:(1)龙、刘水库在4月下泄调沙水量,可为汛期预腾防洪库容,既可缓解河道泥沙淤积,又可保障水库及下游河道的防洪安全;(2)各方案均能满足发电及供水的通量要求,但调沙对发电效益产生负面影响;(3)现状年调沙潜力为平均4年1次;远景年西线引水后,调沙潜力将有所提高,最大为平均2年1次.研究成果探明了黄河上游调水调沙的可行空间,阐明了西线引水对多目标的影响,为指导黄河上游水资源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