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社会生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社会治理过程中,人工智能嵌入社会治理主体、行为、能力、效果,实现社会治理协同现代化能力提升与体系转型.但人工智能为社会智力现代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得传统的治理方式面、技术风险与行政挑战.因此,需通过智能技术与智能人才的统一、技术理性与治理张性的统一、伦理重构与法理纠正的统一等三个方面的路途探索不断改进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紧密契合,让科技为人类社会谋福.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发展态势, 梳理了 AI伦理发展历程、 伦理风险治理、 主体伦理责任及伦理问题成因等 4个研究主题; 发现研究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轨、 内容体系性缺乏、 研究方向陈旧、 研究对象不均衡等不足。对此, 紧跟国家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动向,着眼 AI技术前沿, 提出了从重视理论的落地性、 鼓励学科研究的体系性、 推进伦理研究的创新性、 促进研究对象的均衡性等 4个方面来构建中国特色人工智能伦理体系, 以推动人工智能伦理研究。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基因重组、干细胞移植等新兴技术逐渐被应用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然而,新技术如同"双刃剑",可能引发道德伦理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新兴技术伦理治理的研究.文章聚焦人工智能,分析新兴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伦理挑战及伦理治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国内外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实践,提出中国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人工智能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相似文献   

4.
《潍坊学院学报》2021,(1):58-62
智媒体时代,媒介生产与运作方式不断创新。智媒体的大数据算法拓展了媒体的边界。一方面,智媒体促进行业新闻生产模式的重组与更新。另一方面,智媒体在发展机遇中,激发了关于数据和技术、新闻伦理和价值、行业规范和法律方面的思考,迎来了新的挑战,需要行业内总结经验,探索人工智能、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生产的平衡策略。本文基于2020年"两会"期间智媒体参与新闻报道的新实践,阐述智媒体给媒体生产、加工、分发等环节带来的技术革新,分析在舆论引导、法律伦理、资讯推送方面的挑战,阐释人工智能技术和媒介融合二者的平衡策略。  相似文献   

5.
利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模型对全球人工智能伦理准则体系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对准则关键词的阶段差异对比、核心主题的聚合体系分析,总结出世界范围内人工智能治理共识的6大演变趋势,均表明实践导向已成为核心共识。但人工智能伦理准则存在“可操作性受限、考量要素不同质、伦理洗白、法律转化难”等实践适用性困境,亟须在技术、组织及制度层面弥补实践缺口。  相似文献   

6.
李湘 《华东科技》2023,(10):56-58
<正>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加速创新,并日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数字技术凭借其大体量、多模态、复杂化特征冲击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辐射力和引领力,影响着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力、网络意识形态的价值引领性、安全稳定性都面临着一定程度的风险。提升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能力,要从理念、技术、价值、机制等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特别是网络技术、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的发展对社会治理优化、改革与创新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回顾了技术创新对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分析了大数据等技术支撑社会治理创新的典型实践案例,提出了技术创新优化社会治理的3条路径和未来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数字政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政府治理数字化变革,是治理理念、流程管控与运行机制的全程性革新,其本质是以数字化改革来支撑治理体系的改革,其目的在于实现“公共服务的便民化”“社会治理的精准化”“经济决策的科学化”。数字政府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设,要注意其技术、管理、服务、安全、法治等五个向度。当前急需从提升数字领导力、建立多元共治的协同治理格局、提升数据安全治理能力等三个方面提升政府数字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社会逐步迈入以情感计算、自然语言处理等智能技术为核心支撑的人工智能时代,数据的战略资源地位日益凸显,数据治理已成为推进高校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工具。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数据治理的基本逻辑主要体现在数据管理、数据质量、数据决策与数据服务4个层面。高校数据管理忽视“多方协同管理”、缺乏相对统一的数据质量标准、数据决策在权责限定与顶层设计方面存在缺失、数据服务潜能激发不力制约数据价值高效释放等可被视为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数据治理的现实挑战。对此,应创设落位智能共管的高校数据管理职能优化机制、完善校本化高校数据挖掘与共享质量标准、构建基于责权厘定的智能化数据决策体系、优化指向数据价值释放的智能数据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要素结构包括多元化的治理主体、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全周期管理的治理过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制度。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面临着社会结构持续变迁、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社会风险日趋复杂和不确定等重大变化。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应通过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提升基层政权治理能力、有效推进“三治融合”、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等方式,从而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促进和保障作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立法活动在不同层面上的耦合,为推进科学立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目前,人工智能辅助立法系统已经开始应用于立法实践并参与社会治理,其具有精准确定社会治理对象、整合多元利益诉求、推进社会科学治理等功能,在发现和分析社会问题,转化和整合社会价值等方面具有独特技术优势。但实践中,该技术的应用仍面临着一系列技术性、规范性及伦理性难题,需要从秉持技术审慎创新的理念、建立数据信息检验机制、提高算法透明性和可解释性、厘定立法者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服务于以立法智能化发展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生态治理经过政治主导型、发展主导型和绿色主导型三阶段的发展,已逐渐形成富有特色的中国方案,即 “法治·智治·共治”。我国树立生态治理的法治思维,完善生态治理监督问责机制,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形成生态治理法治化格局;应用新型数字技术、创新环境监测管理手段及污染防治方式等进行智治,生态治理日益向计算化、精细化、智能化、公开化方向发展;在整体性思维指导下,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生命共同体理念,形成多元主体共治局面,并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法治、智治和共治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将中国生态治理水平推向新高度。  相似文献   

13.
推进城市社区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仍面临治理制度不完善、治理主体权责不清晰、治理体系法制不健全、治理手段落后等现实困境。提出健全社区体育治理制度、激发治理内在驱动力、优化治理能力架构、采取多元共治、健全法制体系、引入信息智能技术,提升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科技支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是新时期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基本要求。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体现为行动导向的3个层面、5重维度, 3个层面包括理念层面、准备层面和行动层面; 5重维度分别为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方式智能化、基层社会自治、制度化渠道与非制度化渠道互补融合。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在于: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的一线人力资源需求供应不足;科技支撑的资金需求大、资金来源单一;社会系统的发展滞后于科技的发展;科技支撑社会治理实践的因地制宜和地方经验不够。为应对上述挑战并抓住科技支撑的机遇,提出面向未来的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建议:对科技嵌入社会治理形成科学的认知;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搭建形成实践闭环;坚持负责任的创新,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构;兼顾基层下沉与领域细化。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刑事侦查中人工智能应用常见的实践样态,表明基于人工智能的视频侦查、个体识别、数据检索、情报挖掘、辅助审讯、证据评估等,为侦查机关带来多维锁定、情指一体、全链支撑的模式变革;分析了刑事侦查中人工智能应用所伴随的黑箱效应、精准偏差、算法僭越、全景敞视、侦查密室等一系列风险挑战;提出要锚定以人为本与人机共融的基本立场、推动数据驱动和知识指引的融合、增强刑事侦查中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适配、优化刑事侦查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法律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受困于制度模糊、技术歧视、资源不均衡和素养滞后等严峻现实问题。数据伦理风险作为问题内核在结构上成为制约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瓶颈,其表现为技术偏见、社会分化和制度缺位等,从不同维度限制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安全性和高质量发展。国际社会为应对数据伦理风险在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定、数据伦理治理机制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值得借鉴的经验。我国应健全教育数据制度体制机制,明确教育数据管理规范;加强数据安全技术支撑,防范数据应用风险;提高数据伦理意识水平,确保教育数据使用合规;推进数据共享和协同创新,优化信息交流和资源整合,从而进一步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促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7.
《科学管理研究》2022,(2):31-39
人工智能技术伦理与法律协同治理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人工智能开发应用过程中引发的公平、隐私、安全等问题,是人工智能治理水平改进的重要抓手。基于文献研究和现实观察内容,得出人工智能开发应用有关负面影响涉及伦理问题、社会经济问题、安全问题和群体性负面情绪问题,内部技术原理及外部规范模糊致使出现治理困境。同时,开展比较研究,将欧美等人工智能技术发达国家或组织的治理方法与国内进行比对,得出国内治理路径不同域外,兼顾了效率与安全,并进一步建议我国未来治理聚焦于细化、填充现有法律框架。进一步通过整合协同理论,从目标协同、多元协同、标准协同、方法协同以及利益协同对人工智能伦理与法律协同治理机制展开分析,解释原则得以实现的具体方法,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与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技术赋予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新载体、新平台和新动能等育人路径,同时需面对新的冲击与挑战。应对新形势,首先从“互联网+”教育的特点出发,剖析“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然后从教育环境优化、教育话语权构建和针对泛娱乐化、碎片化的应对举措以及学生主体地位提升等多维角度入手,提出切实助推思政教育质量提升的解决思路和路径,以达到预期的最佳育人效果,促成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联姻, 拓展了人类行动多维可能性。近年来, 基因编辑、 人工智能等新型科技引发的伦理事件, 将科技伦理治理从幕后推向前台。在系统阐述科技伦理融合与中国科技伦理治理产生的基础上, 分析了科技伦理治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 为何需要实践智慧以及实践智慧如何指导科技伦理治理。研究认为, 现代科技应用要求 “伦理前置”, 实践智慧能处理科技伦理中 “能够命题” 与 “应当命题” 的张力, 持续性平衡预防性和主动性原则, 判断人类福祉和明确科技伦理治理责任。结果表明, 实践智慧通过平衡抽象原则和具体情景、 把握科技应用的伦理边界与防范科技风险, 为科技伦理治理提供具体指导。由于实践智慧并非单一主体的智慧, 而是治理共同体所有智慧的共识, 为此必须建构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中国式政府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推进地方财政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地方债务管理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探讨了数字技术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面临的机遇、挑战及主要风险,从以下5个方面提出运用数字技术应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风险:建立建全债务信息一体化系统,动态评估和预警潜在债务风险;构建财政重整计划体系,建立常态化的债务风险化解有效机制;探究区块链技术在债务评级中的应用,增强评级结果的可靠性;全面实施债务预算绩效管理,提高地方债务资金使用效果;运用数字技术打破信息壁垒,增强监管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