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本刊在上期刊出了文章的第一部分,围绕“知识经济时代呼唤中小企业的迅速崛起” “知识经济时代必须树立科学的中小企业发展观”展开深入的论述,本文是它的续篇,相信对关心中小企业发展的读者朋友会有启迪。  相似文献   

2.
某报记者从美国发回的一篇报道称,在知识经济方面“干”得最棒的美国人对知识经济“谈”得可不太好;一是有关知识经济的理论阐述很少,二是“知识经济”的提法在经济界也不普及。读了这条消息,一方面觉得美国人的确很实干,但另一方面却也感到本期推出“知识经济扑面而来”这组文章似乎有某种嫌疑——“干”得不怎么样的人却要在此“理论”一番。但细一想,中国在经济上处于追赶者的位置,而作为追赶者,是不是首先要搞清楚自己追赶的到底是什么呢?所以,我们在编辑这组文章时,将重点放在了有关基本概念、基本问题的论述上,同时也联系了当今中国的一些现实问题。——编辑手记  相似文献   

3.
刚刚过去的1998年,在科技、经济理论界被“爆炒”的事实莫过于“知识经济”这一板块了。先是有5、6月之交在沪召开的引起“爆棚“的知识经济讲习会,后是江泽民同志关于知识经济的指示和一系列讲话发表,接下来各类报刊杂志连篇累牍地发表专家、学者文章、讲话,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你承认也罢,非议也罢,反正知识经济作为热门话题,着实在全国各地“火”了一把。它使社会各界志士仁人和平民百姓深深地感知:在迈向21世纪的门坎时,一个新的经济形态的社会真的要诞生吗?本文将以此为主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扩散和应用,电子商务、计算机、微电子等知识密集型产业是所有产业中增长最快、产值最高的。事实上,知识历来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经济密切依赖于知识,知识是企业的主宰力量,在今天已是不争的事实。文章从“知识经济”、“知识产业”、“知识产品”、“知识经济的挑战”等方面来分析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5.
面对知识经济的崛起,云南必须更加有效地实施“科教兴滇”战略。文章分析了知识经济的特点和对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变化以及云南科技教育现状,对云南省适应和发展知识经济必须建立完善的科技教育支撑体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哲学无用”论是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此观点既有所见也有所蔽。文章通过对其所见与所蔽的梳理和分析,批驳了“哲学无用”论的浅见与近视,阐明哲学的“无用”乃是一种大用;哲学作为对人生有系统的思想的思想,给人以“安身立命”之道,为美好的幸福的人生提供一种超越性的人生智慧.对待哲学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经济活动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审计制度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创新、观念创新4个方面论述了知识经济对审计工作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当前福建省121煤田地质队开展的争做“五心级职工”(即指对待事业要忠心,对待工作要用心,对待成绩要虚心,对待同志要诚心,对待困难要有信心)活动为契入点,结合地勘单位实际,就如何开展“五心级职工”活动、培训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及促进地勘单位发展,作了初步探讨,并结合实际总结了评选“五心级职工”的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知识经济形态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约束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历史必然表现。这一经济形态的划分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划分的理论。知识经济恰恰进一步印证了劳动价值论。“知识有价”本身就是劳动价值论的一部分。“过时论”与“替代论”是没有新意的。知识经济时代 ,要求我国在经济政策上 ,要更加重视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一般做法、“毒树之果”理论以及我国应如何对待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后论述了一个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关的问题,即警察使用“侦查陷阱”获得的证据是否应当排除。  相似文献   

11.
面对知识经济挑战的教育观念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知识经济只能诞生于市场经济的制度环境中  近年来,“知识经济”的概念及其所指称的社会经济性状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各种推介、评价文章层出不穷。这使人不禁联想到80年代初宣传“第三次浪潮”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国人传统观念的冲击和对落实“改革、开放”国策的促进作用。而这一次的影响更加深远。如果与100年前我国历史上的变迁对比,则“第三次浪潮”的宣传相当于100年前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之初,注意到西方之强盛在于船坚炮利之技术,而“知识经济”之传播则相当于其后才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其制度…  相似文献   

12.
论知识经济及其对个人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年 ,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型经济 ,与以往的经济形态相比 ,知识经济有着自己的时代特征 ,即“两化”与“两性”。知识经济以人为本 ,强调人重要作用。为了使人能更好地迎接挑战 ,促进个人的发展 ,知识经济对个人提出了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3.
忠恕之道作为儒家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的伦常准则,包括如何对待自己和如何对待他人两个相互贯通、不可分割的层面。“忠”侧重如何对待自己,它实际由“中”派生出来,强调的是通过“执中”、“正己”而“尽己成性”,与三代以来的尚“中”精神一脉相承。“恕”着重如何对待别人,它强调通过推己及人、以成全他人,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两种表述形式。依儒家之见,“忠恕违道不远”,只有既正确对待自己,又正确对待别人,我们才能达到“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4.
指出中试在知识经济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强中试可防止“盲目知识经济”,并可对知识“作价”定量化,还对中试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对判定知识经济企业的方法作了初探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这个术语源于对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充分理解,很好地把科学、技术和经济紧密地联系起来。科学技术的生产(研究与开发)和传播(教育、培训)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知识经济里的“知识”包括:科学、技术、能力、管理等等。而且,在知识经济里,更强调知识中的能力部分。同工业经济相比较,知识经济有许多根本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就如何正确而科学地对待学生与网络,如何区别学生是否适度上网,尤其是针对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网络成瘾”现象,如何去鉴别,如何去救治,发表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把“工业革命”抽象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学术观点提出商榷意见。认为这一观点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消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不利于揭示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不利于理解、掌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文章指出,这种抽象或消融重复了旧唯物论的缺陷,是今天我们观察“知识经济”时应当予以注意的。  相似文献   

18.
范仲淹与欧阳修同属北宋中期的学者型政治家,同是在宋代“右文”国策下成长起来的士大夫。他们的生平履历以及在功业、道德、文章方面的建树,颇多相似之处。范为“一代道宗”,欧为“一代文宗”,两人的历史功绩各有千秋,在对待佛道的关系上,双方显示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9.
杨鲲 《科技信息》2009,(17):83-8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对高校办公室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文章深入分析了高校办公室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正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同时也必然是教育的世纪,知识经济要求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本文通过分析论证,阐明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教育改革的关系,探索知识经济对“智能教育”、“终身教育”、“通才教育”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教育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