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中对文化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归化和异化。前者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而后者则以原语文化为归宿。随着后殖民研究的兴起,翻译研究也有了新的视角,国内也出现了一种"贬归化,扬异化"的势头。从后殖民文化语境下的文化身份研究入手,探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翻译家韦努蒂认为异化翻译可以从两方面实现:一是源语文本的选择;二是抵抗式翻译策略的使用。韦努蒂对中国近代翻译家严复翻译进行了研究,指出严复的翻译是"绝对归化"的翻译。然而无论是从源语文本选择还是翻译策略的选择上,严译都符合韦努蒂异化翻译的标准。本文将以严译《天演论》为例,以韦努蒂归化异化理论为框架,分析严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翻译理论界普遍认为,翻译策略只有两个——美国人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和"异化"。研究发现,鲁迅1935年用"归化"二字描述自然流畅易懂的翻译,是"归化"翻译策略的首创者。60年之后,美国人韦鲁蒂用domest icat ion描述透明流畅易懂的翻译,中国人将domest icat ion翻译成"归化",并把"归化"翻译策略的专利转让给韦努蒂。鲁迅1935年在用"归化"二字描述自然流畅易懂的翻译的同时,提出"保存洋气"的翻译策略。60年之后,美国人韦努蒂提出forei gni zat i on翻译策略,中国人将意义为"洋化"的f or ei gni zat i on翻译成"异化",并将鲁迅的"保存洋气"掩盖在"异化"之下。真实情况是,鲁迅是"归化"和"保存洋气"两个翻译策略的首创者,"保存洋气"是一种独立于"异化"之外的翻译策略,韦努蒂只是foreignizat io("洋化",被误译成"异化")翻译策略的首创者。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韦努蒂因其异化翻译策略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对其异化翻译理论人们的认识还是有所局限的,甚至是有某种程度的误读。从文化方向分析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对其翻译策略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林语堂的作品个人风格较明显,在文化上将中国古典的文学名著以翻译的形式引入西方文化之中,必然会与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有着某种呼应与吻合,因此选取林语堂的译作《凤姐说茄子鲞》予以印证。  相似文献   

5.
江淑婧  邓新梅 《科技信息》2010,(20):I0181-I0181,I0184
韦努蒂的异化理论不是一种翻译策略,是在译文中表达的时外语文本和外国文化的一种道德态度.翻译策略的选择、外语文本的选择都可能产生异化的效果.他提倡异化的目的之一是可以彰显文化他者的差异,让目标语文化见证不同的价值观.本文将运用韦努蒂的异化理论来阐释林纾翻译作品的主题、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以及文本选择中的异化和归化痕迹.  相似文献   

6.
以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合”概念为视角,分析了杨宪益、戴乃迭的《红楼梦》译本中的语言的“杂合”,探讨了后殖民视野下“杂合”现象的文化意义。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没有完全的归化,也没有完全的异化。所有的译文都是杂合的,是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相互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以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合”概念为视角,分析了杨宪益、戴乃迭的《红楼梦》译本中的语言的“杂合”,探讨了后殖民视野下“杂合”现象的文化意义。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没有完全的归化,也没有完全的异化。所有的译文都是杂合的,是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相互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主要集中体现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因此这本书对于研究异化翻译理论的学者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分析《译者的隐身》一书的论证过程,可得出两点启示:一、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既含有解构主义的因素,也含有文化研究派翻译理论的因素,给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贴标签的做法并非明智之举;二、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中论域和翻译方向均有明确定位。当我们站在中国语境的立场来考察英汉互译时,是否还应该一味地提倡异化翻译,这是一个值得仔细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依据美国学者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评析白先勇短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英译本。译者灵活的运用了归化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既注重保持原语的文化特色,也考虑到译语的可接受性,两者相得益彰,有效的传递了异国文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韦努蒂的归化异化理论,探讨了把归化异化看成是二元对立策略的误解,进一步了解这一对术语是指翻译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选择的道德态度。韦努蒂指出异化翻译的前提是文化是有差异的,抵抗式翻译要最大的保留源语的文化差异,保留陌生性,这样才能体现文化的多样性,以在目的语中改变文化价值的等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作者认为,随着不同民族的交往日益频繁,随着中西文化对话的深入和读者对差异性译文的期待,异化在将来可能发展成为一种主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李青 《科技信息》2011,(2):151-152
本文分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指出他的这一翻译策略是对英美霸权传统的挑战。同时他的异化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和读者的需求上有自身的局限性,但在文化交流和语言发展上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韦努蒂(Venuti)和鲁迅分别是西中方异化翻译的代表,都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因素。然而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是以抵抗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略为出发点,提倡保留译入语文化;鲁迅以丰富汉语,传播西方先进思想为目的,提倡“直译”外国作品,甚至不惜牺牲译文的流畅而引进外语文法。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具体解读两种异化翻译思想;第二部分析了两人异化翻译思想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简要介绍了两人思想对于译坛的影响;第四部分对比了韦努蒂和鲁迅异化翻译观。  相似文献   

13.
温弘 《甘肃科技》2010,26(15):185-187,192
解构主义主张多元性看问题,打破结构的封闭性;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强调求异,质疑传统的忠实翻译理论。在其思想影响下,美国学者韦努蒂对文本背后权力关系进行了批判分析,在认识翻译中不平等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异化翻译策略,对翻译理论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魏随群 《科技信息》2009,(33):T0183-T0183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韦努蒂极力主张异化策略,反对归化翻译。然而他的策略是以采用不流畅、不透明的言语风格,刻意保留语言的文化色彩为前提的,这种翻译固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必然会破坏目的语的语法规范和文化规范,最终会破坏译文的可读性。在这种策略指导下的翻译实践应该与目的论相钴合,才能解决其太过极端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开始兴起,其中以劳伦斯.韦努蒂为代表,大力提倡异化即抵抗式翻译策略,批判归化,同时呼吁译者的"现身",批评译者"隐身"的状态。其理论对翻译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异化理论也有其局限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武天瑜 《科技信息》2010,(31):204-205
本文在梳理中国翻译史上有关异化与归化的概念和分歧的基础上,主要从法语及法语文学的角度论证在跨文化视角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异化翻译在处理文化差异时所具有的优势,指出异化策略将成为翻译活动的主导方向,并提出了具体的异化补偿优化手段。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内研究"归化"和"异化"文章众多,但对这两个概念理解和运用有失准确的局面,文章追溯"归化"、"异化"的历史起源,从韦努蒂、鲁迅溯源至施莱尔马赫,通过分析施莱尔马赫翻译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为"归化"、"异化"正本清源,以期有益于我们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并运用它们指导翻译实践、解释翻译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以改写理论的社会功用为基本出发点和理论支撑点,探讨在改写理论下“异化”翻译策略的必然性——“异化”不仅是对他族文化的尊重,也为审视本族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有利于各国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相似文献   

19.
归化和异化是指导翻译活动的两种重要翻译方法,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概括提出。对于归化和异化孰轻孰重的问题,争议颇大。张谷若所译的《还乡》是最为经典著名的译作之一,值得研究。张谷若在翻译该著作的过程中合理、灵活地运用了归化和异化的方法,其译作易于受众读者理解和接受。因此,异化和归化在翻译过程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译者应灵活把握、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后殖民视角研究《道德经》英译所经历的三个高潮时期。《道德经》英译大体上经历了从归化到异化,从西方中心主义到文化多元化时期这样一个过程,通过探寻像《道德经》这样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凝聚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古典文本翻译的历史轨迹,既展现了帝国主义对殖民地中国文化殖民行径,也展现了中国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