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4年7月至2008年10月,采用样线法和踏查法对河南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两栖动物进行考察,结果显示:该公园有两栖动物9种,隶属于1目4科8属.其中蛙科为优势科,中国林蛙和太行隆肛蛙为优势种.宁陕齿突蟾为稀有、濒危物种,在该公园发现的宁陕齿突蟾有14个,种群数量占已知总数的73.68%.公园两栖动物区系组成以广布种为主,有4种,东洋界和古北界种分别为3种和2种,体现出明显的过渡性;分布型则以季风型占优势,有5种.两栖动物生态类型多样,陆栖-静水型占优势,有4种,静水型和陆栖-流水型各2种,流水型1种.分布于伏牛山区的秦巴拟小鲵和花臭蛙在调查期间未发现.鉴于栖息地退化和丧失、污染、滥捕等对两栖动物资源退化造成的影响,建议设立以两栖动物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加强两栖动物的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宣传,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两栖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2.
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两栖动物多样性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1~2008年,对河南省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共有两栖动物7种,隶属2目4科7属;区系组成中,广布种4种,东洋界2种,古北界1种,具典型过渡性.蛙科为优势科,太行隆肛蛙为优势种,中国林蛙、黑斑侧褶蛙、中华蟾蜍指名亚种、北方狭口蛙为常见种,花臭蛙为稀有种,大鲵是珍稀濒危种.龙峪湾是花臭蛙已知分布的北限.本文提出了该区两栖动物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两栖动物因其生态功能和营养结构中的位置,成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类群,对维持群落结构和生态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监测和分析两栖动物多样性,可以准确地掌握种群动态和主要致危因素,进而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本研究于2018年4月、6月和8月,在福建宁德样区设置了10条样线,针对两栖动物进行了3次样线调查;依据农田、公路、池塘、河流4种样线类型,用Shannon-Wiener、Simpson和Pielou指数量化不同月份的物种多样性并进行差异性分析,同时分析了人口聚集区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调查期间共监测到两栖动物513只,隶属1目5科9属10种;其中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为"国家二级"和易危(VU)保护动物、其余9种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均具有较高的优势度指数(P_i),为该样区的优势物种.不同月份间物种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6月份的多样性指数均最高.物种的交替出现与生活史周期相吻合,说明该地较适宜两栖动物生存,种间竞争压力不大.人口聚集区对两栖动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与人口聚集区的地理距离越远,物种多样性越高.另外,结合当地两栖动物分布格局与经济发展,对其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2年9月到2014年10月期间,对四川省万源市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花萼山共有两栖动物2目9科27种(亚种).其中国家II级保护动物1种,为大鲵Andrias daviddianus;省级保护动物3种,为巫山巴鲵Liua shihi、秦巴巴鲵Liua tsinpaensis和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极危物种1种,濒危物种1种,易危物种4种,近危物种5种;三有动物(国家保护的有益、有重要经济价值、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23种(亚种);中国特有种17种(亚种);相对于2006年的调查新增2个种,分别为南江臭蛙Odorrana nanjiangensis和光雾臭蛙Odorrana kuangwuensis.建议建立统一的"秦巴山区两栖动物监测网络",重点加强大鲵、秦巴巴鲵、巫山巴鲵、南江角蟾、巫山角蟾、南江臭蛙、光雾臭蛙、隆肛蛙、合征姬蛙等种类的监测和生物学研究.在加大宣传和打击违法捕捉力度,减少对野生蛙类利用的同时,积极开展隆肛蛙、棘腹蛙等大型蛙类的人工养殖研究,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秦巴山区的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5.
2012年10月对湖北省保康县五道峡自然保护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考察期间采集到两栖动物蛙类标本1只,经鉴定,为无指盘臭蛙(Odorrana grahami),是湖北省两栖动物新纪录.  相似文献   

6.
于2014年7—8月和2015年7—8月在浙江省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的阔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和油茶林等4种不同森林类型中选取具有一定海拔梯度的样带(1 000 m×5 m)各8条,以遇见法或鸣声法记录并比较两栖动物的群落组成及其特征.结果显示:在4种林型生境中共记录到两栖动物2目6科12属13种709只,其中以华南湍蛙为优势物种,其次是花臭蛙和淡肩角蟾.不同林型生境中物种群落组成有所不同,但两栖动物的个体数与物种数在不同森林类型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阔叶林和杉木林中两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高于其他两种林型,杉木林型生境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高,马尾松林次之.不同森林类型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度系数为0.667~0.987,其中杉木与油茶林中两栖类物种的Morisita-Horn相似度系数最高(0.987).表明不同两栖动物物种对于不同生境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两栖类物种分布的差异可能与溪流分布、食物类型、竞争关系等因素有关,而与森林类型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2011年10月和2012年4—5月,对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两栖爬行动物调查:保护区内共有两栖动物1目4科14种,爬行动物2目7科18种。两栖爬行动物分布型主要以东洋型为主,分布区主要以华南区与华中区共有物种为主。爬行动物的F指数、G指数、G-F指数(3.471、2.553、0.264)均高于两栖动物(1.830、1.946、-0.063),表示爬行动物的科属多样性与两栖动物相比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保护区内草丛生境中的两栖动物物种数最多,灌丛生境中的爬行动物物种数最多。  相似文献   

8.
黄山汤口镇两栖动物区系及其资源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连续四年的调查发现黄山汤口镇海拔 40 0~ 60 0m区域内 ,现存两栖动物 17种 ,分属 2目 7科 ,占安徽省全部两栖类的 60 .71% ,其中两种属广布种 ,其余全部为东洋界种 .武夷湍蛙和花臭蛙是该地的优势种 ,棘胸蛙、三港雨蛙已成为稀有种 ,凹耳蛙为黄山特有种 .资源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若部分物种得不到有效保护 ,在近年内极有可能继阔褶蛙之后这几种两栖动物可能就从该地消失 .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分布的两栖动物有2目6科15种,在吉林省东部地区分布的黑斑蛙、黑龙江林蛙是重要的经济蛙类。保护两栖动物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岭地区两栖动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岭地区有两栖动物36种,隶属2目7科17属,区系特点是①物种多样性保护较好,占中国两栖类总数的13.62%;②区系成份较为复杂,以华中-华南区的成分占优势,古北-东洋界种,华中成分也渗到本带中,分别为20种,8种,5种,另有华南区种3种,莽山角瘰、黑耳水蛙、小棘蛙为广东省分布新纪录③保护区面积偏小,专业队伍构成合理性差;④中国蟾螈、无斑肥螈、棘胸蛙、虎纹蛙等保护形势严峻.提出了该地区两栖动物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分布的两栖动物有2目6科15种,在吉林省东部地区分布的黑斑蛙、黑龙江林蛙是重要的经济蛙类.保护两栖动物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合征姬蛙蝌蚪栖息地和人工饲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的综合方法,对陕西省洋县北部合征姬蛙繁殖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合征姬蛙产卵、蝌蚪水中生活时期多与稻田相关,稻田是蛙类的最佳栖息地;蛙类从卵到幼蛙成活率约3%;合征姬蛙产卵期较长;影响繁殖成活率因子从大到小的顺序是水源>挖沙>农药>捞鱼>水质>天敌。人工饲养蛙卵,放归田间,实验数据支持这一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利用样线法和访谈法对六盘山保护区两栖动物进行调查,共采集到两栖动物标本80余只,经鉴定并结合文献记载,六盘山保护区分布有5种两栖动物,隶属于1目3科4属,占宁夏两栖动物总数的71.4%.其中六盘齿突蟾(Scutiger liupanensis)种群数量不足3万只,已处在濒危状态,花背蟾蜍(Bufo minshanicu)、岷山蟾蜍(Pseudepidalea raddei)及中国林蛙(Rena chensinesis)为保护区优势种,而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在保护区十分罕见,恐已绝迹.保护区以古北界物种为主,共计3种,占保护区两栖动物总数的60.0%,占宁夏两栖动物总数的42.9%,广布种2种,占保护区两栖动物总数的40.0%,占宁夏两栖动物总数的28.6%,无东洋界物种,这与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宁南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动物群相一致.针对保护区两栖动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在管理、科研及具体实施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六盘水野钟两栖动物垂直分布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刚  徐宁 《贵州科学》2004,22(2):83-87
本文报道了野钟地区两栖动物9种及亚种,讨论了棘胸蛙、滇蛙和日本林蛙指名亚种的形态变异。发现了野钟地区的两栖动物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即水平分布范围广的种类其垂直分布范围也较广,西南区区系成分垂直分布范围较广,华中区区系成分和华中及华南区区系成分垂直分布范围较窄;亲缘关系较近的种类其垂直分布多发生重叠,亲缘关系较远的种类,其垂直分布可重叠,也可发生垂直替代。本文还运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相对多样性指数对野钟、绥阳宽阔水和荔波茂兰3个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类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个保护区中,野钟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Ds和相对多样性指数Es最低。多样性低,意味着食物链短,共生现象少,波动性大,恒定性小。表明野钟两栖类区系是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新建立的区系。根据野钟、宽阔水和茂兰3个保护区的自然条件和两栖类分布情况,本文认为两栖类种数一般与面积、热量、相对高差和森林覆盖率成正比。在一定环境中,一定的环境因子为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16年10月1日,对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进行两栖动物调查时发现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为内蒙古蛙科Ranidae林蛙属Rana的新纪录,对其进行了记录和描述.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0月,对湖北五道峡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考察期间,采集到两栖动物蛙类标本2只,经鉴定,为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 Ye,Fei et Matsui,文献检索确定为湖北省两栖动物新纪录.  相似文献   

17.
八面山两栖动物多样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6-8月对湖南省八面山两栖动物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八面山两栖类群落物种丰富,共计7科、12属、21种;群落的多样性因生境、海拔不同而异,以流溪最高、静水最低,并且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海拔的两栖类群落可依相似性系数分成两个垂直带。  相似文献   

18.
贵州柏箐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菁喀斯特森林保护区有两栖动物13种,爬行动物24种。运用G-F指数对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爬行动物单型科数仅1科,科中和科间的多样性较高;两栖动物的单型科数达4科,科中和科间的多样性较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属间的多样性指数相似;但两栖动物科属水平上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19.
对重庆自然博物馆粉蝶科藏品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工作,并对我国南部地区不同年代粉蝶科藏品进行了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馆粉蝶科藏品隶属于19属、61种,1949年10月1日前优势类群有4类,1949年10月1日-1976年间优势类群有2类,1977-2000年优势类群有3类,2001年至今优势类群有3类.藏品来源地主要为我国南部地区.1949年10月1日前、1977-2000年和2001年至今粉蝶科多样性指数较高.不同年代粉蝶科标本的个体数变化为1977-2000年1949年10月1日前2001年至今1949年10月1日-1976年;类群数变化为1977-2000年1949年10月1日前2001年至今1949年10月1日-1976年.1949年10月1日前和1977-2000年的粉蝶科Jaccard相似性系数达到了极相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野外调查所获标本的查询鉴定,并结合已有的文献报道进行整理,结果表明,河南省现生两栖动物计有2目10科30种,其中有尾目3科8种;无尾目7科22种.在30种两栖动物中,包括东洋种20种,广布种6种,古北种4种,分别占总种数的67%,20%和13%,以东洋种占优势,但也体现出古北界与东洋界相过渡的特点.动物地理区划分析表明,河南省两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呈现出山区高、丘陵及平原低,豫南高于豫北,豫西高于豫东的特点.基于最新的研究报道,原记载的秦巴拟小鲵Pseudohynobius tsinpaensis、巫山北鲵Ranodon shihi应归为巴鲵Liua属;原记载的隆肛蛙Rana quadrana现分别被记为太行隆肛蛙Feirana taihangnicus、叶氏肛刺蛙Yerana yei;肥螈属Pachytriton的费氏肥螈Pachytriton feii在河南鲜有知晓者,应与其被描述、记载较晚有关.文中还讨论了豫南小鲵Hynobious yunanicus和湖北侧褶蛙Palophylax hubeiensis的物种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