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马端端  王晓民  韩济生 《科学通报》1997,42(18):1913-1918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概念是1817年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提出的.它是发生于中老年期的一种常见的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无变性造成纹状体系统DA含量下降导致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与体位不稳等临床症状.60年代开始的左旋多巴(L-DOPA)替代疗法一直是治疗PD的主流,虽然在一定时间内(3~5a)可明显改善症状,但此法不能减慢疾病的进程,而且随着长期用药和疾病的发展,效果进行性下降,且副作用日趋严重,不能根本解决问题.80年代初开始将自体肾上腺髓质或胚胎黑质细胞移植于脑内,收到一定效果,但细胞来源困难,价格昂贵以及伦理问题限制其在临床的应用.80年代末,随着基因治疗概念的不断深入,基因治疗技术日趋成熟,人们开始了对PD基因治疗的尝试.1989年,Wolff将酪氨酸羟化酶(TH)cDNA转染成纤维细胞,植入实验性PD大鼠脑内,不仅表达出有活性的TH,而且脑内多巴胺的含量明显升高,症状也得到改善,为PD的基因治疗首开先河.  相似文献   

2.
DGAVP对突触体蛋白质合成的影响与Ca~(2+)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宁 《科学通报》1990,35(13):1016-1016
神经垂体激素加压素(Vasopressin,Vp)具有易化记忆巩固过程的效应。精氨酸加压素(AVP)的改构物DGAVP(脱甘氨酰胺精氨酸加压素)与加压素具有相同的中枢作用,是一种有用的神经肽。学习记忆是脑的高级机能,其机制涉及到多种物质的变化,其中脑内蛋白  相似文献   

3.
脑移植对于解决哺乳类动物的行为和脑如何生长发育这些疑难问题,是最实用的研究工具。实验表明,胚胎脑组组片移植到受体动物脑内或其它部位时,不仅能够成活,而且生长良好。移植物常常能与靶神经元形成正确的联系,在某些实验动物还能使神经损伤得到恢复。本文讨论使用组织移植来研究有关脑生长状态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世界各地的神经外科医生通过把组织移植入脑的方法治疗了3~4百例帕金森氏病人。最近,在英国剑桥举行了神经移植方面的第三次国际学术会议,医学科学工作者认为,移植手术在众多病例中获得了有益的疗效。但是,这些比较成功的病例却给尚难准确解释某些移植的研究人员提出了新问题。神经移植是由瑞典的安德斯·布杰克伦德(And  相似文献   

5.
段树民  李红胜  赵志奇 《科学通报》1996,41(10):928-930
胆囊收缩素(CCK)是一种典型的脑肠肽,也是脑内含量最高的神经肽,具有神经递质或调质的作用,影响脑的多种功能活动,其中对痛觉的调制作用尤为人们重视.三叉脊束尾侧核(cNTST)是脊髓背角在延脑的延伸,含有CCK能纤维和受体,参与头面部特别是牙髓痛觉的调制和传递.本工作在大鼠离体脑片标本上,用细胞内记录技术研究CCK对cNTST神经元作用,旨在分析CCK的痛觉调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与文献[3]相似.70~120g的Wistar大鼠,断头后迅速取出脑干,用振动切片机将延脑尾端切成400μm厚的脑片,在人工脑脊液(CSF)中室温下孵育1h后进行实验.实验中CSF通以95%的O_2和5%的CO_2的混合气饱和,温度保持在32℃,灌流速度1~2mL/min.用灌充3mol/L乙酸钾的玻璃微电极在胞内记录,电极电阻80~160MΩ.CCK-8(Sigma)用蒸馏水配制成1mmol/L浓度的液体,灌入尖端直径10~20μm的微玻璃管内,经压力泵(PPS-2)注射.微玻璃管尖端放置在记录附近0.5mm内.实验共记录了32个神经元,膜电位为-50mV到-70mV.CCK-8使其中17个神经元产生去极化兴奋性反应,并呈剂量依赖性(图1),其余神经元无反应.用含1μmmol/L的河豚毒素(TTX)的CSF灌流脑片阻断突触传递后,CCK-8仍引起去极化反应(图2).  相似文献   

6.
体细胞核移植牛肺脏中H19和Xist基因的DNA甲基化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洁  李冬杰  刘艳琴  张萃  戴蕴平  李世杰  李宁 《科学通报》2008,53(11):1305-1310
在体细胞核移植中, 体细胞的供体核要经过表观遗传修饰的重编程才能获得发育的全能性, 目前认为不完全的表观重编程是导致克隆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DNA甲基化是基因组主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 是调节基因组功能的重要手段. 为了探求核移植过程中DNA甲基化的表观重编程是否充分, 利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分析了印记基因H19和Xist在出生48 h内死亡的体细胞核移植牛和正常对照牛肺脏中的DNA甲基化状态. 结果发现, 体细胞核移植牛中H19基因甲基化程度较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0.05), 并且 9C3个体有3个CpG (第1, 2, 3位)表现出完全非甲基化; Xist基因甲基化程度在体细胞核移植牛和正常对照牛中都较高, 且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将培养的外周雪旺细胞移植到实验性的帕金森病鼠的的纹状体,观察外周SC能否诱导PD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再生。经荧光标记追踪,低亲和力神经因子受体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明;被移植的外周SC,能在PD鼠脑内存活并表达LNGFr;这些SC能诱导PD鼠脑内DA能神经再生并沿着移植的SC柱向状体延伸。  相似文献   

8.
崔磊 《世界科学》2006,(7):29-30
自人类诞生以来,因创伤、疾病等各种原因导致的组织、器官缺损就如梦魇一样从始至终伴随着人类。早期人们对此往往束手无策,只有等待残疾或死亡。现代医学的发展为组织器官缺损的治疗找到了多种有效的方法,目前临床常用的三种方法是:(1)自体组织移植将病人自身的组织或器官用手术的方法移植到其自体发生病损的部位,以修复病损部位的组织损伤。但这种治疗手段在修复病损组织的同时也对正常部位造成了新的创伤,而且当病损组织范围过大时(如身体大面积烧伤),往往缺乏足够的供区组织进行修复。(2)异体、异种组织移植由于自体组织移植存在上述的…  相似文献   

9.
肖射华  梁玲  李丹  苏元野  袁荃 《科学通报》2019,64(10):1067-1075
核酸适配体是一类能够与靶标物高特异性地结合的寡核苷酸序列,可作用于金属离子、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及细胞等.由于对靶标物具有高选择性,核酸适配体可赋予递送体系靶向特异性,同时增加递送药物及成像试剂在肿瘤组织内的富集,在分子诊断和体内靶向治疗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能.本文基于聚丙烯酸(PAA)修饰的NaYF4:Yb/Er/Nd@NaYF4:Nd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PAA),将其封装于AS1411核酸适配体修饰的脂质体(Apt-Lip)中,构建了一种近红外(NIR)光激发的光学成像及靶向识别的UCNPs@Apt-Lip多功能纳米平台.透射电子显微镜、水合粒径、Zeta电势及共聚焦实验图表明成功制备了具有独特的核@空腔@壳构造的纳米体系.流式细胞仪和靶向细胞荧光共聚焦成像实验结果表明UCNPs@Apt-Lip材料对人乳腺癌细胞具有很强的靶向识别及荧光成像的能力.该多功能纳米平台具有上转换发光成像的可动核心,中空内腔和靶向壳层等独特性能,有望推动其在光催化纳米反应器、药物输送、肿瘤治疗等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葛明 《世界科学》1989,11(3):64-64
美国范德比尔特(Vanderbilt)大学医学中心的神经外科医师采用脑移植手术,成功地将活性组织移植到亨丁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患者脑中,以治疗这种脑神经系统遗传退化疾病。首例手术是于今年1月由诺埃尔·图利落(Noel Tulipan)医师和他的同事共同进行,手术效果需观察一段时间才可得知。范得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治疗事丁顿病的脑移植手术开始是用老鼠等动物做试验,再逐渐过渡到临床上的。医师们给老鼠大脑注射一种从海藻中蒸馏出的常用于灭活肠虫的酸(kainic acid),模仿产生亨丁顿病,再施行脑移植手术。结果表明:注射过药但没有施行脑组织移植手术的老鼠全部死亡,而施行脑组织移植手术的老鼠有85%幸免于死。  相似文献   

11.
GDMF工程细胞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体内和体外实验均证明胶质细胞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GDNF)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为治疗帕金森氏病提供了启示.但这些证据均来自应用GDNF蛋白进行的实验,而GDNF蛋白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不利于临床应用,若能把携带GDNF基因的工程细胞移植入脑内,使其稳定高效地表达,则对帕金森氏病的防治将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把携带GDNF cDNA的重组质粒转入NIH 3T3细胞系,筛出稳定表达的克隆,与SD大鼠原代多巴胺能神经元共培养,观察到明显的保护作用,为用Ex Vivo法治疗帕金森氏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神经干细胞体外扩增和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细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 NSC)是神经系统发生的始祖细胞, 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 NSC的研究不仅对阐明神经系统发育有重要意义, 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也提出了新的思路. 在体外对NSC进行培养鉴定和扩增, 细胞巢蛋白表达阳性, 具有多向分化能力; 体外传代培养15代后, 细胞数量增加约2.4(±0.4)×104倍; 在无血清培养体系中诱导NSC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细胞, 结果表明, 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AA)能明显提高NSC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比例(由对照的(0.7±0.3)%升高到AA 100 mmol/L时的(17.2±2.3)%, P < 0.01). 这为获得足够的治疗帕金森疾病(PD)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提供了新的思路, 对更好地利用NSC移植治疗P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发现电针镇痛与脑游离氨含量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后来证实电针镇痛时脑氨的变化受谷氨酸调节。后者是哺乳动物脑内含量最高的氨基酸,脱羧后转变成γ-氨基丁酸(GABA)。本文应用若干药物进一步探讨电针和吗啡镇痛与脑内GABA支路的相  相似文献   

14.
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产转基因牛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电穿孔的方法, 将含有新霉素抗性(Neor)基因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双标记选择载体导入胎牛输卵管上皮细胞, 获得了转基因细胞株. 以转基因细胞为核供体, 进行了牛的体细胞核移植. 重构胚胎424枚, 其中208枚体外发育至囊胚, 囊胚发育率为49.1%. 选择第7天转基因囊胚17枚移入17头同期发情的受体牛子宫角内, 共有5头受体牛妊娠, 妊娠率为29.4%. 经过正常的体内发育, 有3头转基因克隆牛出生, 产犊率为17.6%. PCR和Southern检测结果表明, 3头转基因克隆牛的基因组中都整合有外源目标基因. 并且, 绿色荧光蛋白在转基因克隆牛的耳部皮肤组织以及从耳部皮肤组织分离出的成纤维细胞中均有表达. 上述结果显示, 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有效生产转基因牛; 所构建的双标记选择载体可以有效筛选出转基因细胞和转基因克隆胚胎, 应用于转基因克隆动物的生产, 确保所培育的克隆动物均为转基因动物.  相似文献   

15.
王智贤 《科学通报》1994,39(15):1432-1432
1967年,Martin首先提出脑内存在多种阿片受体的设想,以后,药理和受体结合试验证实了这一假设.到目前为止,已确认的阿片受体亚型有μ,δ,κ三种.大量的生化和药理资料表明,不同的受体亚型有不同的生理功能,这些发现为研究安全、高效的麻醉性镇痛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郭晓强 《自然杂志》2010,32(5):307-310
今天,器官移植已成为疾病治疗的常规方法之一,在挽救成千上万的器官功能障碍病人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项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还面临着多种难以逾越的障碍,如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和因此导致的移植器官生存率低等,这种状况直到组织分型(tissue typing)技术的引入才得到极大改观,医生可根据器官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组织配型情况而选择最佳组合从而使移植成功率大大增加,这项革命性的成就最早源于1958年第一个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的发现及随后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金亚秋 《科学通报》1995,40(16):1522-1522
由于成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由投影图象重建目标的截面构造,已成为工程物理、医疗诊断技术中十分重要的课题.将投影图象看作是投影光线经过目标透射衰减的线积分函数,Radon等做过早期的数学工作,即称为Radon积分变换.而这一方法的实际研究和应用,则起始于20年前的计算机层析X射线扫描技术(即CT技术)的发明.它通过全方位上获得的投影图象来重建目标的截面构造.在近20多年中,CT技术在人体组织成象,核医学技术中得到了十分重要的应用.另一方面,波与目标的相互作用以及目标的结构重建,一直是  相似文献   

18.
裴海云  王韫芳  裴雪涛 《科学通报》2007,52(20):2341-2347
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 BAL)作为终末期肝病的辅助治疗方法, 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 也面临着细胞来源、数量限制、存活期短、功能迅速降低等问题, 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合适的细胞来源.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C)是从囊胚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 ICM)中分离获得的、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和分化全能性的原始细胞, 能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分化成各种组织 特异性细胞, 在临床上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向肝系细胞的定向分化使其可能成为肝脏细胞移植和BAL的一个重要细胞来源. 目前, 研究重点在于控制分化过程以获得足够数量的所需类型细胞. 本文概括了肝脏的发育与分化, 综述了ESC向肝系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对其在肝再生中的应用和存在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希冀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氏病是一种以因产生脑化学物质——多巴胺的脑细胞死亡而导致的平衡失调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有人曾用移植人胎儿组织的方法来弥补多巴胺的不足,但这存在许多伦理方面的问题。最近,美国罗得岛细胞治疗公司的德温·埃默里克等人正在研制一种含有能产生多巴胺的大鼠细胞的塑料胶囊,准备将之植入脑中,以治疗帕金森氏  相似文献   

20.
<正>中美科研人员合作,在生物体内首次成功应用电信号激活和诱导移植干细胞定向运动,迈出了电刺激应用于再生医学研究乃至后期临床工作的重要一步。研究人员将经绿色荧光标记的人神经干细胞移植到老鼠脑内特定区域,通常此区域所有的干细胞都会往嗅球方向移动。而加用了电场刺激之后发现,细胞克服了原来内生的、诱导细胞往嗅球方向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