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技术产业的国际化体系与中国的技术政策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就国际生产体系下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在生产和研究开发层面的国际关联进行了阐述,对引进外资和自身技术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提高中国本土企业技术能力的战略思想和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联盟竞争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间需要有效的合作,以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共创竞争优势。中国加入WTO后,技术联盟逐渐成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必然选择,是企业尽快缩短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以及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分析了技术联盟核心技术体系以及联盟竞争优势,然后对企业在构造技术联盟竞争优势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做了探讨,并提出自己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跨国技术转移环境下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当前阶段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知识产权保护是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保障条件.在总结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跨国技术转移背景下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创新科技》2005,(2):6-6
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了,中国科技界没有必要在自主创新上下大力气,按照产业分工做好中国的制造加工,经济就能得到发展。看似有理,其实谬误。核心技术从来都不是全球化带来的。哪怕是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研究中心,也并不是为了增强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而建设的,他们只不过是在利用中国的人力资源。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核心技术可以自然地流到中国。从政治、经济方面讲,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的一块“心病” 中国企业要创出名牌,必须拥有核心技术。对于目前中国企业来说,渠道、服务、销售都是热门话题。相反,技术倒是退到了次要位置。难道中国企业真的不那么需要技术了吗?其实恰恰相反,中国的企业有一块难以治愈的“心病”,那就是苦于没有掌握本行业的利润杠杆——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向来都不是“优势项目”。但是在过去,我们替人家做加工、做贴牌的年代里,技术似乎只是操作机器和管理生产流水线的代名词。随着我们本国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飞速发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研究与开发和高技术产业发 展之间存在-个很大的鸿沟--科技研究 与开发游离于企业:一方面,高等院校、科 研院所远离企业和市场,研究的许多项目 目标不明确,甚至不符合市场需要;另一 方面,企业缺乏强有力的研究开发机制。 近20年,中国企业进步非常大,但这个进 步基本上不是靠企业的技术创新,而是靠 引进成果。引进是要受到限制的,别人不 可能给你第一流的技术,所以,靠引进推 动中国的科技产业发展,不是可持续发展 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首先,我不认同现在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造成隐性垄断。这里先要弄清“垄断”的概念:简单说来,“窒息竞争”才叫垄断,也就是因为一个企业的存在,使其他的企业在该行业都无法生存。而在我看来,目前在中国的跨国公司还没有使哪个行业的竞争处于窒息的状态。现在只是在一些行业出现了市场的高度集中状态,但市场的高度集中和垄断是两个不同的阶段,市场集中在前,接下来才会有出现垄断的可能。好比物理学上势能与动能的转化,尽管势能聚集很大,但没有转化成动能之前,一切只是一种可能,而非事实。因此,即便柯达目前拥有中国民用胶卷市场绝对多的份额,…  相似文献   

8.
张斌 《世界知识》2010,(19):13-13
<正>从经济角度讲,只要照猫画虎地渐进学习发达国家的制度构架,按部就班地学习发达国家更高级的生产技术,中国会毫无疑问地成为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二流国家。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成为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二流国家虽然还有很多困难,但没有太大悬念。毕竟,很多东西不需要深思熟虑,也不需要什么创新,学习和照搬就行了。我们周边的"小龙"、"小虎"们都是这么做的,他们都成了还算富裕的二流国家。他们能学会做到,已经高度开放的今日中国没有理由做不到。  相似文献   

9.
<正>"买来"才是"高新化",只是一场误会买来≠高新化什么是高新技术?目前对于高新技术的理解,可以分为两种类别。一种是相比自身手中拥有的产业、技术、管理驾驭能力更高、更新的技术和能力,叫做高新技术;另一种是在全球竞争格局下,与国外其他企业或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10.
技术研究与开发上的投入是一个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针对西方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的实际 ,在Kamien和Schwartz的关于企业R&D问题的差分博弈基础上 ,利用动态最优化的方法 ,分析了企业在R&D上的最优投入  相似文献   

11.
所谓企业核心能力,是指企业强于其竞争者的特定的优势,是其具有的其他企业不可比拟的能力。企业核心能力是一个企业与其竞争对手在市场上展开竞争的法宝和杀手锏,是企业获得盈利的源泉,是一种独特的资源。对企业现有的核心能力进行识别确定、维持提高,同时研究开发新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管理的主要内容。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对企业核心能力的管理,但从概念上来说并没有对其系统化,仅仅是一个模糊的意识。笔者现就企业核心能力管理的各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A企业核心能力的特点企业的核心能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持久性…  相似文献   

12.
<正>1引言在过去数年里,已有众多著作和文章论述西方跨国公司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历程。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消费者的巨大市场,对全球的跨国公司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当他们进入中国市场后,很快遭遇了中国复杂知识产权环境的挑战和磨练。对于如何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成功,这些西方品牌已经跟我们分享了无数的实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在采访快要结求的时候,徐海卿阳我们透露,舒海制冷空调技术行限公司(以下简称舒海空调)的最新研究专利可以把空调内外机体积减少一半.再装上他们研制的节能装转置,还可节省15-20%的用电量.这就意味着空调的生产、运输、安装,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会大幅降低,用户可以用更低的价格、电费来享受合适的温度,对全球自然环境来说是最有效节能减排的途径.舒海空调的四位合伙人都是2007年研究生毕业,作为80后的年轻人,他们谈不不资深,无法用头衔来吸引资本方,企业的青睐.借此机会,希望有心人能够与他们联系,使这项专利能够早日产业化.  相似文献   

14.
名牌企业是需要历史的,让中国企业在没有历史的情况下成为世界级的品牌是不得下为的“残忍”。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无路可走,成长型企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是在规律与短期利益相矛盾的时候,企业要选择真正的捷径,而不是拥堵在表面的捷径上。  相似文献   

15.
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过程与机理研究:资源整合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整合尤其是技术资源整合为企业技术能力成长提供了新的途径。提出了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资源整合模式,分析了基于资源整合的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过程,阐释了基于资源整合的企业技术能力成长机理,认为:资源整合尤其是技术资源整合有利于产品整体概念的构架能力、技术监测能力、技术学习能力以及研究开发能力的成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资源整合的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过程和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16.
首先提出技术能力、创新战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路径,然后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获取237份样本数据对各种影响路径进行验证,分别使用完全中介模型、部分中介模型和直接效应模型检验假设的合理性,结果发现企业技术能力和创新战略对创新绩效都有显著影响,但技术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有一部分是通过创新战略来实现的,企业应当使用与自身资源禀赋相匹配的创新战略形式,才能将内部技术能力的优势转化为创新绩效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程季忠 《科技信息》2010,(12):55-55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跨国公司在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越来越意识到适时改变营销策略的重要性。从跨国公司在我国营销的发展历程和现有规模可以看到,跨国公司在应对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中,营销策略经历了从无营销策略到无差异性营销,最后到本土化营销的过渡。在全球化经济浪潮的洗礼下,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将中国看作他们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中国在这些跨国企业的全球价值链上的影响力正越来越大。全球价值链离不开中国,中国也需要全球价值链。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实施国际化营销战略,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跨国公司营销本土化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跨国公司在华营销本土化的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更多本土跨国公司的持续成长是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需要。跨国公司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具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的能力,具有很高的国际化水平。当前,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全球经济和贸易投资增长面临严峻挑战,中国企业成长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出现许多新变化。中国企业国际化路在何方?这是需要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中心与技术中心模式。研究中心与技术中心强调大学研究能力与产业的技术发展需要和产业化能力相结合,通过研究与技术中心使得技术能力网络化。研究中心与技术中心,一般是由大学企、业和政府共同建立的,以促进大学与产业之间的合作。大学与产业间的研究中心已经日益普遍。研究在1994年对美国Great-Pittsburgh Area的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20.
王晓琰 《科技信息》2009,(7):140-140,106
在系统集成项目建设中,人们总认为甲方的项目经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职务,起不到实质上的作用。甚至很多人都以为甲方项目经理总是与“理想与光荣”相伴的,是甲方的权力象征,等等。其实作为一个系统集成项目的甲方的项目经理来说,他们承担的更多的是“艰辛与痛苦”。其实他们需要很多方面的素质,只有他们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为项目的成功添把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