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拯救城市     
吕吉尔 《世界科学》2010,(12):9-9,48
<正>研究诸如水资源管理等问题的科学家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城市地区,因为科学家基本上生活在城市中。关注城市发展以美国首都华盛顿大都会区为例,有超过十分之一的劳动力是以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主;北京有超过16万名专业人员活跃在研究和开发领域。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一名普通的市政管理人员的视角,对目前太原城市管理的方式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和12319城市服务热线,并对未来两者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一名普通的市政管理人员的视角,对目前太原城市管理的方式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和12319城市服务热线,并对未来两者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程鲲  马建章 《自然杂志》2008,30(2):90-93
城市鸟类管理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研究过程、环境教育过程和管理过程。研究过程强调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展开,为城市鸟类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环境教育过程强调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进行,为城市鸟类管理提供公众的支持和参与;管理过程则宜分阶段进行,工作的中心是鸟类栖息地的保护与生态恢复。成功的城市鸟类管理计划是建立在土地管理、城市规划与对公众社区需要、野生动物需求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基础上的。 关键词:城市鸟类 管理 研究 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5.
王家耀 《自然杂志》2012,34(3):139-142
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网格、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给解决“数字城市”面临的问题带来了机遇、创造了条件,“智慧城市”应运而生,由“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演化成为社会关注的主题。网格、物联网、云计算等是实现“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演化的关键技术。“智慧城市”将推动城市智慧服务和智慧产业的发展,提升进入21世纪信息化时代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孙建中 《科学》2004,56(2):18-20
数字城市就是在城市管理、城市生产、城市生活各方面充分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整合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城市中的每个人都应努力学习与享受数字生活,懂得数字化工具的使用,同时数字城市的发展也将使数字、信息为城市生活和工作营造出丰富和美好的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更高效、更舒适的生存活动环境。数字城市科学与社会的和谐、辩证发展,使城市获得永恒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垃圾是人类社会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垃圾的产量在日复一日地增长;垃圾的种类在日复一日地增加;垃圾的结构也在日复一日地改变。同时处理垃圾的手段也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可以说,处理垃圾的手段是否现代化,是衡量城市现代化程度的尺子。通过地球卫星遥感技术,我们可以知道,许多城市  相似文献   

8.
金磊 《自然杂志》1998,20(2):104-108
在全球城市化的发展及中国近10年城市减灾科技与管理工作的推动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市综合减灾是一个包括社会、经济、生态、自然、人文政策多重要素的复杂系统,而在面向21世纪进程中强调城市减灾战略,是实现中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提出:(1)现代与未来城市灾情的综合评估问题(中国);(2)城市综合减灾的基本理论模式(科技、管理、法制);(3)中国城市综合减灾实施安全文化建设的可行性构想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完善,在维持城市功能、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也总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在详细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强管理、解决问题提出了在建设维护中推行精准细致化管理的一些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0.
解决交通问题迫在眉睫,公交优先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各城市在公交优先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果,但仍有少数问题.发展公交优先可以从明确政府与企业在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作用、权利和责任;建立和完善保障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规划;公共交通发展需要引入适度竞争这三方面入手,把我国城市交通塑造一个合理的城市交通方式.  相似文献   

11.
城市环境     
陈然 《科学之友》2007,(19):66-68
解放后,我国近30年的城市控制政策,导致城市建设持续滞后。20世纪70年代末一80年代初,城市人口急速膨胀,城市环境急剧恶化,而一个城市环境的好坏是每个人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于是在改善城市住宅、便利城市交通的目标基本实现后,市容市貌的建设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完善,在维持城市功能、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也总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在详细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强管理、解决问题提出了在建设维护中推行精准细致化管理的一些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3.
则鸣 《世界科学》2014,(5):F0003-F0003
<正>综合国外媒体消息,据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未来城市的发展规划中,部分国家拟将在城市中的建筑物内部建造立体垂直农场(部分城市已试行)和在合适的高楼层区覆盖植物,旨在收获农作物的同时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另外,设想在公共建筑、街巷等地喷涂发光尘土,或通过把生物性发光基因嫁接到树干中,以减少城市对街道照明的需求,降低碳排放量,使之成为解决城市环境对持续性、恢复力和可变性需求日益增加的催化剂。英国奥雅纳工程与设计咨询公司、英国萨里郡弗吉尼亚湖的Pro-Teq公司提出并参与了上述设计和规划。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貌环境的致灾研究——以重庆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刁承泰 《科学通报》1992,37(18):1688-1688
城市灾害涉及面广,不少城市灾害的致灾过程、成灾程度和分布状况与城市地貌环境直接相关。我们将这种相关性称为城市地貌环境的致灾性。本文以重庆为例,对城市地貌环境的致灾性进行定位量化的分析,从地貌学角度将城市划分出致灾等级。  相似文献   

15.
陈海 《科学之友》2005,(18):35-35
本文通过对"城市天际线"的思考,说明现代城市开放空间和城市风貌的展示是建筑学、人文传统及自然地景的完美合谐组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1990~2010年城市扩张卫星遥感制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同一数据源的陆地卫星TM和ETM+影像,首次从1990,2000和2010年基准年图像上以人工解译方法为主获得我国所有城市20年间建成区分布范围,最后由专人按统一标准,对照三期城市数据逐个修改完成并建立了中国城市扩展数据库.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在过去20年间呈指数增长了2倍多;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90年东北较高,转变为2010年东南沿海的江苏、广东、山东、浙江领先的格局;我国城市化所占的土地主要来自耕地,大约有17750km2的耕地被城市化,而且21世纪最初10年比20世纪最后10年增加了近1.5倍;20年来,我国城市扩展速度最快的省份是江苏、广东、山东、浙江等.对2009年超过50万人口的147座城市单位建成区面积的国民经济总产值和人口分析表明,建成区经济效益高的城市由沿海城市辅以部分资源型内地城市组成,而人口密度高的城市主要由内地资源型城市组成;东部沿海省区建成区的经济效益低于中部和广东等省区.这个数据库将对研究我国城市建成区变化规律及其对耕地和其他用地的转化趋势、模拟城市发展动态、研究城市发展与我国人口增长和迁移的关系以及与碳排放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制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国土资源利用以及城市规划与管理政策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甄峰  翟青 《科学》2013,65(1):42-44,4
正伴随着中国城市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深入,在由工业化城市迈向信息城市和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城市地理学也需要面对新的发展特点和需求,开展新的研究内容。从1940年代的第一台笨重的"埃尼阿克"(ENIAC)计算机到IBM个人计算机,再到便携式笔记本电脑,以及当前正在快速流行的掌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变化过程,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以移动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移动信息时代。如果将老的信息技术(收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末日并不存在,但对人类来说灾害是实实在在的,其中城市灾害是人类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城市是人口、财富集中地,城市是否安全关乎整个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城市是人类历史文明的见证、智慧的结晶。然而,城市历来也是灾害频发之地,作为人口、财富高密度聚集地,一旦发生灾害,往往会带来重大灾损。如今的城  相似文献   

19.
城市野生动物,即是指能够在城市环境中生存并繁衍的野生动物。有些城市野生动物,例如家鼠,其种群在生态上与人类息息相关。不同的城市区域支撑着不同种类的野生动物生存。从鸟类来看,其显著的特征是:适应城市生活的鸟类种群大多倾向于拥有更大的大脑,这或许会让它们在对付变幻莫测的城市环境时更加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土壤——城市环境保护的生态屏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土壤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城市环境保护的生态屏障。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种生态屏障正面临着破坏,这可能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退化。生态城市建设不能忽视科学的城市土壤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