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近年来,地处予东平原的民权县,在盐碱、沙荒地上大力进行葡萄系列化生产技术开发,使葡萄“星火”形成燎原之势,成了全县经济起飞的首条龙。1966年创产值6827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4.7%,实现税利3229万元。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
<正> 商丘地区位于豫东半原,地处豫、鲁、皖、苏结合部,辖八县一市,有600多万人。10500多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由于历史原因,这里风沙盐碱多,自然灾害频繁,生产条件差,仅盐碱沙地就有404.9万亩。占总耕地的42.5%。使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林业也比较落后。1984年以来,大力进行改种植桐——林政管理——加工增值——商品生产的全程服务。全区已植桐7000万株,人均10余株,比开发前的1983年增加11.5倍。桐木蓄积量约350万m~3。年采伐量可达15万m~3左右。已建立起7个初具规模以加工桐木为主的木器厂。年产全桐木板式家俱4.6万件。年  相似文献   

3.
<正> 华北平原农业项目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农业利用外资大规划综合治理旱涝、盐碱、沙荒的项目,我省商丘农业项目是它的组成部分。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水利、农业,林业、农电、农机和科研培训,五业六项。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50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折人民币4592万元),国内配套资金2000万元,共计6592万元。1982年冬开始实施,1987年6月全面完成施工任务,并及时转向了工程管理、巩固和提高,至今已整整十个年头。十年来在建设、管理,科技兴农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使项目区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正> “淮阳黄花菜技术开发”是国家科委一九八六年下达的“星火计划”项目。两年来,我们切实加强管理,积极组织实施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一九八七年黄花菜栽培面积发展到6.07万亩。比一九八五年扩大2.27万亩:平均亩产129公斤,比一九八五年增加22公斤;总产375万公斤,增产288.5万公斤:总产值1875万元,增加1477万元,为振兴地方经济,促进农民致富做出了积极地贡献。一、建立组织,实行目标管理“星火计划”项目下达后,县政府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成立了有关单位领导参  相似文献   

5.
<正> 长葛县小麦、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益综合技术开发,选择在坡胡等8个乡镇,小麦面积30.5万亩,玉米18.5万亩。开发区1990-1992年小麦平均亩产363公斤,比开发区前3年平均增产14.5%,比全县同期小麦亩增产10%,3年累计增产小麦4323.1万公斤,增加收入为3026.17万元。玉米3年平均亩产467公斤,比同区前3年平均增产21.8%,年平均递增为6.6%,比同期全县平均增产12%,累汁增产玉米4856.9万公斤,增加产值2719、86万元。其做法是: 一、狠抓小麦、玉米“一优双高”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 豫棉一号是我所杂交选育的一个中熟棉种,1981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由于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品质较好、感病较轻、综合性状优良,颇受广大棉农欢迎,1981—1984年推广面积累计已达1000多万亩,经济效益3亿元以上,为发展棉花生产、支援四化建设做出了贡献。示范推广概况豫棉一号试验的同时即开始小面积示范繁殖。1979年新乡县朗公庙、辉县韩营示范繁殖75亩获丰收。1980年扩大到5000亩,生产种子约100万斤,1981年种植10万亩;遍  相似文献   

7.
<正> (一) 省委确定在豫东沙区发展百万亩葡萄生产基地,这确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既有利于加快沙区建设,对我省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也将发挥作用。我省豫东一带,在历史上由于黄河的多次决口和改道,遗留下约二千多万亩的沙碱薄地,长期遭受风沙、旱涝、盐碱、瘠薄之害,农业产量低,人民家底薄,一直处于贫困状态。建国后,党和政府对沙区人民疾苦十分关怀,发动群众在沙荒地上栽植葡萄和苹果,使沙荒变果园。实践证明,葡萄生长快,结果早,适应性强,当年栽植,次年挂果有收益,三、四年后进入盛果期,每亩可产鲜果二千斤,产值达五百元。不少群众已从栽培葡萄生产中  相似文献   

8.
<正> 90年平顶山市以双高开发为科技兴农的突破口,在省科委的重视支持下,经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五个县的共同努力,园满完成了三十万亩小麦、玉米、烟叶的高产量高效益开发任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双高开发区中15万亩小麦总产达4937.8万公斤,单产329.2公斤,比非开发区单产增加121公斤;15万亩玉米双高开发总产达6282.1884万公斤,单产407.98公斤,比非高产开发区单产增加96公斤;15万亩烟叶双高开发亩产值628.31元,上等  相似文献   

9.
<正> 开封西瓜以其个大、皮薄、瓤沙、脆甜、多汁、营养丰富而著称国内,1986年开封县仅种植西瓜一项收入就达2800万元,占全县种植业收入的15%。与其它经济作物相比,1亩西瓜相当于2亩棉花、3亩花生,4亩小麦、5亩玉麦的经济收入,而生长期却是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县位于黄河北岸,沿黄河大堤北侧地面较黄河河床低6—8米。年降雨量571.1毫米,70%集中于7、8、9三个月。旱季地下水埋深1—1.5米。伏天汛期常产生地面径流。种植旱作物种不保收。加之受黄河侧渗的影响,稻改前沿黄河大堤北侧的30万亩土地是一片沼泽盐碱,1961年全县粮食产量不足3600万公斤。“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遍地蛤蟆叫,产碱不产粮”是历史的真实写照。通过种稻改土,1986年全县粮食总产达2.62  相似文献   

11.
<正> 为了探索桃树早期丰产的可行性,我们于1983年春栽植试验园18.33亩,株行距3×4米,每亩55株,共计1008株,均为一年生桃苗。第二年平均亩产233.1公斤,第三年亩产891.7公斤,第四年亩产1220公斤,第五年亩产1948公斤,达到了早期丰产的目的。1985—1987年,全县应用早期丰产技术栽植桃园1.2万亩,比常规栽植技术年均净增值350.63万元,三年共增值1051.89万元。兹将其主要栽培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花卉产业化发展中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卉业,作力农业领域的一个新兵,经过二十余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刮目相看,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河南省花卉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1997年全省花卉生产面积仅3.5万亩,1998年生产面积8万亩,产值6.5亿元,到1999年底达36万亩,产值8亿元,2000年已达40万亩,产值12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现在从事花卉生产的各类企业千余家,从事花卉生产、销售,技术指导专业人员达10万人以上,仅鄢陵县的花卉生产大户就有10080户,专业村112个,其发展速度之…  相似文献   

13.
<正> 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处,辖16个乡(镇),513个行政村,14.2万户,64万人,总面积420万亩,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198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围绕“科技兴豫”和“科技兴宛”的战略决策,结合本县实际,采取了”科技兴县”的一系列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绩。89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05亿元,比88年增长21%,粮食总产达到209112吨,比去年增长31.4%,财政收入3190万元,比去年增20.4%,农民人均纯收入320元,比  相似文献   

14.
<正> 1987年以来在封丘县广泛开展了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益规范化栽培模式技术应用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棉花单产逐年提高,1987—1989年累积推广面积18万亩,平均亩产皮棉65.8公斤,比常规植棉栽培技术每亩多收皮棉8.3公斤,增产14.4%,每公斤皮棉售价按6元计算,每亩净增值49.8元,总增产皮棉149.4万公斤,总净增值896.4万元,其关键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是花生种植大国,在油料作物中,种植面积仅次于油菜,居第二位,总产、单产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2001年我国花生总产量达1458.3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2%。预计到2005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将达到7000万亩,总产量1500万吨以上。据海关统计,2001年1月我国花生平均出口价格为每吨5100元,比国际市场价  相似文献   

16.
漯河市高新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园区位于临颍县杜曲镇龙堂村,是在龙堂高新科技农业园的基础上,由河南省龙云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实施的省农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园区占地300亩,总投资1143万元,自1997年7月以来,已经投资572万元,建成了永久性钢骨架日光温室133栋,PRC塑料大棚44栋。两年来,园区销售收入880万元,实现利润316万元,平均亩收入过万元,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双丰收。回顾两年来园区的运作情况,我们着重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建立领导组织完善管理措施建园伊始,我们就着手建立领导组织,确保…  相似文献   

17.
开封县西姜寨乡位于该县西南部,南与尉氏接壤,西与中牟毗邻,素有“鸡鸣听三县”之称,总面积140平方公里,9.6万亩耕地,5.5万口人。近年来,该乡通过完善科技领导机构,强化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来推动“科技兴乡”战略的实施。相继建成了日光温室、大蒜、早熟西瓜、畜牧养殖4个高效经济开发生产基地和一个占地200亩的工贸园区。1999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9283万元,财政总收入4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40元。1997年被开封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科技示范乡”,1998年被省农业技术推广站命名为农业技…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国家继续实施良种推广补贴项目,进一步支持粮食主产区农民种植优质专用粮食品种,提高种粮效益。良种推广补贴项目重点安排在13个粮食主产省,兼顾非主产省的主产区域,今年安排优质专用小麦1亿亩,每亩补贴10元,共10亿元;专用玉米1000万亩,每亩补贴10元,共1亿元;高油大豆1000万亩,每亩补贴10元,共1亿元。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中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卉业,作为农业领域的一个新兵,经过二十余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刮目相看,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河南省花卉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1997年全省花卉生产面积仅3.5万亩,1998年生产面积8万亩,产值6.5亿元,到1999年底达36万亩,产值8亿元,2000年已达40万亩,产值12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现在从事花卉生产的各类企业千余家,从事花卉生产、销售,技术指导专业人员达10万人以上,仅鄢陵县的花卉生产大户就有10080户,专业村112个,其发展速度之快,位于其它农物之首,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更新换代,我省花卉产品的整体质量有所提高,产品呈多样化,已由盆景和小盆花发展到鲜切花、盆花、观赏植物、草坪和传统盆景五大类,初步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花卉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正> 项城县永丰乡冯滩村属于人多地少地区,多年来这个行政村为解决粮、棉争地矛盾,曾采用麦棉套种一年两熟制,但亩经济效益一般为250元左右。一九八四年开始试验小麦、花生、棉花间作套种一年三熟制,400亩试范田,每亩实收小麦650斤、花生530斤、棉花85厅,折合亩总收入584元,净收入528元,比麦棉套种亩增收250元,比小麦、大豆轮作亩增收一倍以上。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