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战争沦》作者克劳塞维茨指出:“在战争中组成整体的一切都是彼此联系着的。因此每一个原因,即使是很小的原因,它的结果也会对行动的结局发生影响”。地质条件是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之一,已经愈来愈多地引起军事指挥员们的重视。在近代战争中,有不少将工程地质学原理成功地运用于作战的例子。例如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依据苏伊士运河岸边的  相似文献   

2.
军事历史学家大都喜欢把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称为机械化战争,这似乎没有错。然而,在充斥着血与火的战争迷雾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左右着战争,这就是石油。所以有的专家也称这两场战争为“石油战争”。一战期间,当时的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声称,汽油“在未来战争中像血一样重要,不能供应汽油将会使我们的军队立即瘫痪”。一战中德国战败,法国政要在谈到石油对大战的作用时说,石油这个“地球之血”是“胜利之血”,德国对它的铁和煤的优势太自负了,它没有充分考虑到我们的石油优势,协约国的事业是在石油的波涛上飘向胜利的。  相似文献   

3.
战争威胁和和平演变,是美帝国主义的反革命策略的两手。“有限扩大”和“有限和解”是美帝国主义执行这个反革命两手策略的最新的表现。美国侵略者在南越的“特种战争”中,已经碰得鼻青脸肿。约翰逊、麦克纳马拉、泰勒这些当权人物,最近提出了一个“有限地扩大战争”的方案,来挽救美国在南越的败局,改善它在印度支那的地位。事实上美国一直在扩大侵略南越的战争,它在南越的军事人员已经由一千多人扩大到三万多人,已经从南越的“丛林战”扩大  相似文献   

4.
去年6月初,在美国军政头目腊斯克、麦克纳马拉和泰勒等奉约翰逊之命在檀香山秘密制订了“轰炸北越的计划”以后。美国就加紧在越南推行所谓“有控制地逐步扩大战争”的计划。近一年来的事态证明。美国扩大战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它不仅没有“打赢战争”,反而越打越输,越输越惨。它在南越处处挨揍。它对北越的轰炸遭到有力的惩罚。它“逐步升级”扩大军事冒险,在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引起了“一片混乱”,也得不到“盟国”的“同情和谅解”。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生于北方的南口大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较为重要的战役。了解此次战役,有助于研究国民军的历史和探索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整个中国社会政治形势变化的原因。南口战役,实际上是自一九二六年一月开始的被旧史书称之为“国奉战争”的后一部分战事。所谓“国奉战争”,指的是国民军与奉军、直军、晋军之间所进行的战争。  相似文献   

6.
“大规模报复”和“有限战争”几年来,美国的军事战略是以“大规模报复”理论为基础的。它实际上就是拿核武器作为所谓“大规模报复的威慑力量”来进行恐吓讹诈,也就是杜勒斯曾经一度吹嘘而遭到各方面抨击的所谓“战争边缘艺术”。这是一种露骨的危险赌博。这种全面核武器战争的赌博既吓不倒社会主义阵营,西方国家也谁都不愿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杜勒斯去作赌注。因此,恐吓讹诈的“战争边缘”手段不能轻易使用,用起来也不灵,还要引起内部的反对。这个战略还有一个十分重要而现实的弱点,就是很难不断拿“大规模报复”来向个别国家,在个  相似文献   

7.
平播战争胜利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神宗时期,明政府在今贵州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战争——平定播州(今遵义)土司杨应龙叛乱。平播战争的胜利使“远于王化”、“声教阻绝”的播州得到进一步开发,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得以跟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因此,这是一次重要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战争。研究这场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不能不成为贵州古代史或明朝军事史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当代,对战争性质的评价主要有两种标准,一种是有关的国际法准则,一种是西方的“正义战争论”。这两种评价标准都有局限,应在利益,道德、法理三项原则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的评价模式,对战争的原因,目的,方式和后果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全面合理地认识战争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样板性战争”伊拉克危机与中东问题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从美国方面考虑,伊拉克战争首先是一种“样板性战争”,无论对它在阿拉伯地区暂时的盟友(如沙特、科威特、埃及、约旦等)———作为一种示范,还是对它在穆斯林世界的对手(如利比亚、叙利亚、伊朗、苏丹等)———作为一种警告;这场战争同时是对美国政界和金融界中犹太人强大势力的回报,是对以色列国家安全的背书从阿拉伯国家的立场出发,此次危机可能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令它们不寒而栗,这些国家对此既无奈、又愤懑。美国在毁灭一个阿拉伯政权的同时,却默许以色列的坦克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全世界争霸。苏联采取全球攻势战略,步步进逼。美国五十年代初在全世界推行的“两个半战争战略”,到六十年代末收缩为“一个半战争战略”,实行到今天。这一变更,其原因、目的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意同“军事哲学”,它既是战争现,也是战争认识论,同时又是战争的方法论,它在理论功能上体现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一致,同时又具有鲜明的系统论和实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我的手中,拿着一张刚刚进入流通领域的崭新的欧元。观察欧洲,常常有感于它的波澜不惊。它不爆“冷门”,不出“热点”,但在平和宁静中,它的变化却是天翻地覆的。它曾是分裂最深、动乱最多、战争最残酷、版图变动最剧烈的地区,战后几十年却一反其千百年历史的常态,稳步而坚定地走向了和平与联合。体味欧洲的变化,惯于从媒体中获知世界“热点”的我们,是不是可以多一份宁静、一份深思、一份希望?——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战争中出现的“波兰现象”不是偶然的,表面上的利益诉求固然是重要的原因,但归根到底还是一种基于历史伤害而产生的厚重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14.
万源保卫战是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它不仅在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的军事斗争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在中国土地革命战争史上也有不容低估的历史地位。它既是反“六路围攻”胜利的关键战役,是决定川陕苏区命运的大决战,同时又是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战役;它还是土地革命时期“决战防御”的经典战例,是一场空前惨烈的绞杀战。万源保卫战是人民战争胜利的丰碑。  相似文献   

15.
这里讲的“伊拉克危机”,涵盖了比伊拉克战争更宽广的时段,它既包含战争本身引发的事态,也有战争前后展开的各种角力。伊拉克危机接近尾声,对它的全面评估才刚刚开始。本文提出的问题,旨在为这种全面评估增添一份思考。———题记  相似文献   

16.
《世界知识》2024,(6):74-76
<正>一世界掠夺的对象每逢国际间发生战争,站在侵略方面的国家一定要提出它所以不得不战的理由。在表面上,某种事件的不得满意解决,常常是直接引起战争的理由;但在根本上,所谓“资源”的不足,却是一部分帝国主义需要战争的更内在的理由。意帝国主义的侵略阿比西尼亚,表面上的借口是几次的所谓“华尔华尔事件”;但是当英法意几个帝国主义在欧洲商讨解决意阿战争的办法时,  相似文献   

17.
“势”是《孙子兵法》中与“形”相对的一个概念,人们历来把它错误地理解为“对敌功势”、“战争态势”等。本文从字义训释入手,通过对“势”的形成、表观、特点等方面的考察去阐释“势”义,提出了“势”是一种以“勇”为核心表现的精神力量这个新观点。  相似文献   

18.
“休克疗法”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是以严厉紧缩来纠正经济中破坏性失衡以求稳定经济,由于它是向以前造成失衡的逻辑原因对症下药的,因此它的“疗效”具有逻辑保证。这就是为什么明知它是一剂苦药,一个接一个的国家都相继不得不服下它的原因。波兰、捷克率先改革成功,成为中东欧实行“休克疗法”的典范。1995年以前的匈牙利右派政府拒  相似文献   

19.
随着美国在南越的失败愈来愈惨重,美帝国主义谋士中要求运用“逐步升级”战略的叫嚷声也愈来愈高。今年4月号美国《幸福》杂志特地发表了“升级”专家赫尔曼·康恩的一篇文章,向公众介绍这种战略的内容。战后以来,美国统治集团为了推行它称霸世界的计划,不断搜罗“学者”、“专家”为它出谋画策,试图克服美国侵略和战争政  相似文献   

20.
《孙子兵法》是一部杰出的军事著作。在这部杰出的军事著作中,孙子提出关于战争决胜的“厚爱其民”的战略思想。在日本,有的企业将它作为企业经营管埋的基本指导思想,使自己在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夺得胜利。这是很有意义的。孙子“厚爱其民”战略思想的核心是以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战争指导的最高准则。首先,孙子从战争同国家和人民的关系上来慎重考虑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计篇》一开头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认为战争是关系到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的大事,不可以草率从事,必须认真研究,慎重考虑。如果“主怒而兴师”、“将愠而致战”,这就是置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于不顾的轻举妄动。孙子对这种轻率出兵打仗持批评与否定态度,他认为这必然要造成“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