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在宇宙中还存在着像地球这样的行星的话,它一定在围绕着其他恒星运转.而这个“地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就很难说了,因为在茫茫宇宙中,出现一个有生命的星球是极其偶然的。当然,假如起初没有太阳.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我们.也就没有可能让我们在一起谈论这样一个话题。不过我们还是继续猜想,假如今天我们突然失去太阳。地球将会怎样呢?人类又将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2.
<正>假如没有太阳,也就不会有太阳系。如果地球还存在,生命是否存在就很难说了,因为在茫茫宇宙中,出现一个存在生命的星球是极其偶然的。当然,假如起初没有太阳,也就很可能没有我们人类存在,我们也就没有可能在一起谈论这样的一个话题。接下来我们继续猜想,假如我们突然失去太阳,地球将会怎样呢?没有人类的地球又将会怎样呢?游荡的行星如果太阳突然不见了,地球和其他行星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在没有牵绊之下继续飘动。风筝会因为空气阻力很快失去平衡掉落在地上,而没有了太阳的地球却与之不同,失去了太阳引力的地球会笔直  相似文献   

3.
虽然30亿年以来,太阳一直保持着稳定的亮度,维系和养育着地球上的生命。但是,我们的太阳会不会突然发生所谓的“超强亮光”而摧毁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呢?如果我们的太阳出现超强亮光,地球会迅速升温,极光会在每一片天空上波动,电离层会受到破坏,臭氧层也会被摧毁,从太阳发出的致命射线和粒子流将会到达地面并摧毁一切生物,只有那些在深海里受水保护的生物会侥幸逃过此劫。从历史数据看来,我们的太阳似乎没有在过去2000年中经历过超强亮光。地质记录方面的证据也表明,这种超强亮光在我们的太阳上几乎还没有发生过,尽管研究者们还不…  相似文献   

4.
在银河系的数十亿颗恒星中,有一颗特别引人注目——它就是太阳。太阳是宇宙中最复杂的天体之一,更同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物息息相关。可以说,太阳既是人类的朋友,同时也是人类的敌人。本刊特分两期介绍太阳对人类的影响;本期介绍太阳为什么是人类的朋友。空气我们呼吸的是什么?谁给植物接花粉?谁赶着云彩四处漂荡?谁在水面掀起波浪?空气,就是这些问题的答案。空气是地球上的生命必不可少的,而太阳就是驱动空气的力量。风——空气的流动,是由太阳引起的。太阳加热海洋,海洋又加热它上面的空气;热空气会向上升,周围的冷空气就会…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对太阳系已经有很多了解,但实际上却有更多的不了解。1太阳系其他地方有生命吗?为什么生命会在地球上兴旺?有一个简单"配方":找一个岩石世界,给它加点水,再把它放进太阳周围的可居住地带(那里距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因此那里的天体上不太冷也不太热,从而天体表面存在液态水,也就可能支持生命存在或居住)。正是这些温和的条件保持着液态水在地球上的存在,所以我们假定这些也是生命出现的先决条件,而  相似文献   

6.
天上的帆船     
造访邻居 迄今为止,我们的无人探测器已造访过所有邻居——太阳系里的其他行星,只有冥王星是个例外,不过,据说那是天上的一座大雪山,肯定不会有什么外星人。人类的足迹到过月球,但是那里是一片荒凉。至于其他邻居,无人探测器的“眼睛”——照像机告诉我们,要想在它们上面找到外星人是根本没戏的。这样看来,太阳系里恐怕充其量也只有一些微生物了。据说可能会在火星、某个小行星、泰坦星和欧罗巴星上找到微生物。泰坦星是土星的一颗卫星,叫做土卫六,它的大气层中有些地方很暖和;欧罗巴星是木星的一颗卫星,叫做木卫二,在它寒冷无比的表面下可能有海洋。但是,即便在这些“希望之星”上,发现微生物的可能性也不大。 到宇宙深处 太阳系之内,肯定是惟地球独尊了,可是,太阳系之外呢?那里有很多行星和恒星,行星围着恒星转,组成许多行星系统。就像太阳系一样。地球是一颗行垦,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和其他所有围着太阳转的行星,就构成一个行星系统。既然地球上有人,那么在太阳系以外,那些围着恒星——别的“太阳”转的行星上面,大概也会有人——外星人吧?但是我们知道,如果地球离太阳再远一点,我们就会被冻死;如果更近一点,我们就会被烤干。我们之所以能存在,一个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7.
有不止一位科学家曾为此感慨,认为诞生于我们地球上的生命是一个奇迹。尽管 他们并不排除其他世界也有产生生命的可能,但还是对地球生命的诞生和发展叹为观止。 地球生命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那些研究外星生命的科学家们认为,宇宙生命将以更多 的形态存在,为了适应环境它们将千姿百态,无奇不有,而由此进化出的文明形式也将不尽相同, 多种多样。比如,相对于我们由动物直接进化出的人类智慧来说,也可能会有以植物为基础发展起 来的智慧,或者以无机物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智慧,甚至有些科学家走得更远,探讨了晶体智慧和能量智慧的可能! 当然也有一些科学家持比较保守的观点,例如,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曾指出,不要说其他形式的生命形态,就连与人类同属动物的海豚(或类似的动物种类)都不可能发展出文明来,因为流线型的构造使它们难以进化出构造精巧的前肢,因而难以发展建构出一个宏大的技术文明来。 但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呢?当初的人类,不就是因为环境的恶化才不得不下地行走昂首直立的吗?假如有一天——仅仅是一种假设——海洋干涸了呢? 也许可以,也许不行;也许,《生命应该常青》只是一种幻想,但也许,它正是我们所要得到的答案之一。  相似文献   

8.
胡中为 《自然杂志》2007,29(5):283-287
太阳和绕它公转的地球等行星体构成太阳系。在太阳系的成员中,只有地球处于适宜的宇宙环境,孕育了生命,万物繁衍,生机勃勃,智慧文明在迅猛发展。太阳是一颗普通恒星。在太阳系之外,是否还存在着环绕其它恒星的行星系?是否还有存在生命、乃至高度文明的行星世界呢?这是我们人类很早就思索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高新科技的进步,搜寻太阳系之外的行星取得了重大进展,寻找到另一个地球也是前景越来越好的。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月亮在天空中看起来与太阳的大小是一样的?这一造成日全食现象有可能发生的巧合,已经和正在被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寻求解释。前不久,美国西雅图的一位天文学家对此作出了一种解释。如果他的这种解释能够成立,那么就会出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即在形成日全食所需要的条件与智能生命的存在所需要的条件这两者之间,就会有某种令人吃惊的联系。 月亮和太阳外观的大小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巧合,是因为太阳虽然比月亮大40D倍,但从我们地球上看,同时也比月亮远400倍。事实上,月亮有时显出的阴影比太阳还大。这是形成一个“完整的…  相似文献   

10.
25万年后,一只好奇而聪明的狒狒可能会从地下挖出一个车轮、一只塑料袋或一张计算机碟片。地球上目前拥有65亿人口,许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譬如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人类释放的化学物污染了海洋和河流,人类的滥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那么,假如人类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地球上全部消失,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美国科学家艾伦·威斯曼博士在其新书《没有我们的世界》中,对没有人类的地球将会怎样戏剧性变化进行了大胆的科学狂想。  相似文献   

11.
吕吉尔 《世界科学》2009,(12):38-39
不妨想象一下,假如我们的用餐礼仪都很得体,但却长着蜥蜴的耳朵。那么席问的交谈将会是怎样?我们不但在想说话时停止吃饭,而且由于耳朵的一部分附着在下颚上,还不得不在听别人说话时也停止吃饭。既然餐桌上没有餐具在动,服务员因此会认为我们“已经用完餐了”,就会把餐盘中尚未开吃的食物撤走。  相似文献   

12.
正同学们,当你们把垃圾塞满塑料袋,扔进垃圾桶时,你有没有想过,它们最终会到哪里去呢?我们今天就来讲讲垃圾的故事。人类是垃圾出现的源头首先问你们一个问题,地球上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垃圾呢?在人类出现以前,地球上可是没有垃圾的,动物并不会制造垃圾。可能有人会想,动物拉出的便便算垃圾吗?不能  相似文献   

13.
假如确有地外文明存在的话,我们怎样与他们取得联系呢?各个领域的专家提出过不少方案。最为切实可行的办法不外两种:一是监听地外文明发出的信号:二是向地外文明发送无线电信号。地球人类在这两方面都已做过尝试。1960年和1972年实施了监听邻近两颗恒星无线电信号的“奥兹玛”计划;1974年向武仙座拍发了一份简短电报。  相似文献   

14.
一旦人类意识到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就开始不断地向广安的星空搜寻自己的伴侣。迄今为止,我们尚未发现任何证明地球之外确实存在异类生命的证据。但与此同时,当代科学已经为我们展示了发现外星生物的新的前景和新的想象空间,尽管这一科学的发展进程同时也否定了以往曾有过的多种猜测。例如,我们已不再期待火星人会在某个月暗风高的夜晚向地球人发动袭击,但我们却可能在这颗红色的行星上——一或在木星的卫星欧罗巴及其他遥远的行星上发现生命的迹象。为什么如此乐观?因为科学已经证实,生命远比我们以往所认识或想象的要坚韧c那么,…  相似文献   

15.
感谢大碰撞     
不要认为彗星或小行星对地球的大碰撞就意味着所谓“世界末日”。古往今来,宇宙碰撞一直在刻划着我们的行星及栖息于其上的生命。如果没有小行星的冲击,就没有天体──既无地球,也无月亮,更无生命和今天的人类。 地球的原材料 大约46亿年前,在开始发光的太阳四周包围着圆盘状的气体和微尘。一般认为这个气体和微尘层不久即分裂,产生了10兆个左右的小行星。根据推测,当时在地球的轨道附近大约存在着100亿个直径约10公里、重量约1兆吨的小行星。 小行星在不断的撞击中合为一体并逐渐成长,在体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加速成长,…  相似文献   

16.
人类栖息的地球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不过是一颗中等大小的行星,但因其处在恰到好处的位置,才使得在众行星中惟独地球有智慧生物,生机勃勃。试想:假如地球偏离现在的位置,后果将会如何呢?  相似文献   

17.
人类似乎已经征服了整个地球。那么,地球上还有尚未受到人类影响的地方吗?这样的地方还真不少:未被绘入地图的沙漠、未被攀登过的山峰、未经探索过的洞穴……在这些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的地球的“最后之地”中,还包括了一些有趣之处,比如恐龙最后漫步的地方、没有生命的地方、太阳爆炸时我们可以藏身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其中最是代表性的13个“地球最后之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正地球上最早诞生的生物是单细胞生物,目前有化石证据证明这些单细胞生物非常简单,据推测它们应该跟现在的原核细胞比较相似。那这些单细胞生物是怎么形成的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搞清楚原始生命诞生的环境。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会讲到单细胞生物,今天就让我们了解一下第一个生命诞生的环境是怎样的吧!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的高级生物,一直在探索生命的起源。生命是怎样在地球上诞生的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曾痴迷过,实际上这个问题从古到今一直吸引着很多人的目光,一代又一代的人为探索这个问题贡献了他们的智慧和汗水。  相似文献   

19.
与太阳相比,我们的地球小得简直不值一提。整个太阳系99.87%的质量归太阳所有,它是地球质量的33.34万倍,酷暑难捱的灼人热浪,使几十亿人犹如钻进炉膛一般。岂不知,整个地球只获得了太阳辐射总量的22亿分之一。假如太阳稍不留神多给地球几十亿分之一的热量,就会将数十亿人置于死地。  相似文献   

20.
梁虹 《世界科学》2006,(8):F0003-F0003
问题:如果地球的地壳下面是个巨大的窟窿,世界将会怎样?回答一:这是一个大胆而惊人的想象。假设地球哪一天真的变成中空的了,我们就会面临许多的危险,包括室息、断水、炙烤、饥饿、严寒和溺水。产生上述危险的原因是因为中空的地球缺乏足够的质量来产生引力,大气将不再附着在地球上,所有的表层水将会蒸发殆尽。即使塌陷的地壳有足够的质晕来填补这个窟窿的中心,但地球将不会再拥有磁场(它是由地球内部的液态铁物质产生的),指南针将失去作用,一些迂徙物种可能因此消失。其实,这些都还不是我们最担心的。由于引力的失去,地球将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