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寻找外星人     
《科学之友》2005,(8):57-57
宇宙中有其他生命存在吗?如果有,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刚刚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线索。水和气泡我们都知道,生命离不开水,人体内有70%是水。因为有水,体内细胞才能产生各种化学反应,生命才得以延续。地球上曾有过的其他生物都一样——从细菌到大白鲸,从雏菊到恐龙。所以天文学家在寻找  相似文献   

2.
地球上最早的复杂生命起源于何时?生物学家一直以为是在6亿年前。然而.法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把这个时间往前大大推进了15亿年,他们居然在非洲发现了21亿年前的多细胞生物。  相似文献   

3.
地外生命     
(接上期)地球上最有名的火星陨石的编号是ALH84001。1996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3名科学家惊世地宣布,这块在南极洲发现的土豆形状陨石中,包含着看上去像是火星化石的东西。三位科学家展示了“火星微生物化石”的照片,其中一张显示的很像是一条虫子。不过,立即有权威对此表示了反对,称那是火星化石的可能性只有20%。就在同一天,有关此问题的科学争论开始了,并且经久不息。那3位科学家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证据可能都是非生物性质的。比如,他们发现PAH芳香烃虽然有时与生物有关,却也可以在汽车尾气中找到。他们也发现了数粒磁屑,…  相似文献   

4.
在生命之初,在漫长的30亿年的时间里,地球上的生物都一直是十分简单的单细胞结构。一直到了大约5.7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才突然令人吃惊地爆发性地增多了,物种繁荣,结构复杂。多细胞的植物和动物开始出现,而这个急剧增长期可能仅仅只持续了几百万年。那就是被称为寒武纪大爆炸,也被称为寒武纪大转变的时期,但无论怎样命名,那都绝对是地球生物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为什么在以前那漫长的岁月中地球生物是那么少,而到了寒武纪则突然爆炸性地增多了?古老的生命到底采用了怎样的生存策略呢?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03,(6):31-31
中国科学家在河北省的长城附近采集的矿石标本中,找到了距今14亿年前的海底原始生命的遗迹。专家认为,该发现对揭示生命起源和探寻外星生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如果没有水,几乎所有的动植物都不能生存,但有些却能在没水的情况下生存。这些生物无水时,表面上象是干枯死亡了,但一旦获得水份,它们就会复活,而且丝毫没有损伤的痕迹。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这是一种糖“特利赫罗”的缘故。科学家在这些干枯的生物身上发现这种糖的含量很高。他们认为这种糖起了不使这些生物的细胞完全干枯的作用。一旦接触到水,水份就逐渐渗入细胞,并使细胞恢复生机。这个研究小组对一种小蚯蚓进行了研究。无水时它会变得十分干瘪,并保持很长一段时间,有水时又能复活。它在逐渐变干时会产生大量的这种糖。由于这种蚯蚓太小,科学家无法直接研究这种  相似文献   

7.
<正>●神秘而奇妙,植物DNA正在向生命进化的传统观念发起挑战,包括人类自身起源问题的现有理论。细胞类型、基因种类、突变异质性、RNA沉默机制或DNA重组模式在哪种生物中最神秘和奇妙?植物生物学家回答是植物。是否有些夸张,事实确是如此。从十七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Robert Hooke)在软木塞切片上发现的历史上首个细胞就是植物细胞;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Robert Brown)在观察了兰科植物细胞内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科学家运用显微照相技术揭示了秋叶中蕴藏的奥秘.科学家把镜头对准秋叶时发现,在这块窄小的天地里竟生存着迷人的小生物.同时在遍地落叶的森林中还发现,一块10厘米见方的肥沃土地上,竟能生长出3~5亿个有机生物,其活力犹如人类的精子.当秋叶的绿叶素衰减时,其他色素便形成.秋叶从树上落下,则意味着腐烂随即开始.一旦叶子坚韧的外保护层分裂(封二图1),内部的细胞就暴露了.运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就能观察到以往尚未见过的微小生物.封三图1是放大60,000倍的尚未得名的小生  相似文献   

9.
水平基因转移现象的发现揭示出生物进化的另一条途径,并引发研究人员对生物进化描述方式进行更多的思考和讨论.目前普遍认为,水平基因转移在原核生物和单细胞真核生物中发生较为频繁,并且是二者进化的重要动力,但在多细胞真核生物中,其发生范围及进化意义尚存争议.本文列举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以及多细胞真核生物3个重要类群(动物、植物、真菌)中已被报道的部分研究实例,分析水平基因转移在这些类群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影响.此外,还简要地介绍了目前水平基因转移常用的检测手段、可能的发生机制以及其发生的倾向性,并对未来多细胞真核生物水平基因转移事例的发现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0.
德国一位微生物学家指出 ,单细胞生物有可能成为利他主义者。他发现 ,单个的酵母菌细胞可以自杀 ,以使其处于饥饿状态的邻近细胞从它们身上吸取营养。不过 ,德国蒂宾根大学的科研人员凯·U·伏洛赫里奇认为 ,就单细胞生物来说 ,是没有从自杀者细胞那里得到明显的更大利益的。但是 ,当研究人员将激活“凋亡”的哺乳动物基因放入啤酒酿造者的酵母菌中时 ,酵母菌即明显地通过“凋亡”而消失了。酵母菌基因在这里面似乎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这一过程可以被来自哺乳动物的抗“凋亡”基因所停止。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单细胞生物中也被发现过…  相似文献   

11.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论是动物或植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电现象。凡是有生命的细胞,都会产生生物电流。人体就是一座电波发射台,诸如生命过程中的能量转换、神经传导、呼吸心跳等,均是电子传递过程。如果生物体内没有电波,生命现象也就终止了。因此,生物电享有“生命的火花”之美誉。生物电是怎样产生的18世纪末的意大利解剖医学家及物理学家路易·伽伐尼,通过动物实验,最早记录了生物电现象,揭开了生物电之谜。他在解剖一只青蛙时,用一根短铜线与青蛙的骨髓接触,瑞用一块铁片缚在青蛙的腿上。当铜线和铁片连接起来时,发现青蛙的腿在颤抖…  相似文献   

12.
魔力之图     
上个世纪50年代,二位科学家克拉克和沃森,揭开了生命科学中最关键的一页——发现了DNA。DNA是生物分子组成的长链,它们总是两股交连在一起,而在两股之间的空隙之中,镶嵌着四种不同的分子(分别以A、C、G、E 表示)对。它所携带着的就是遗传信息, 现在可以断言,生物的科类(从细菌到人)千千万万,但其核心内容却是宇宙信息(即遗传信息),且它们的遗传密码皆同。这样看来,各种各样的肉体,只不过是不同的(信息)载体罢了。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在犯了一个简单的错误后,别人会开玩笑地说他是"单细胞生物"。其实,生命都是不简单的。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了一些单细胞硅藻的显微图片。我们通过这些图片可以发现,这些单细胞生物不但结构复杂,而且看上去特别漂亮,就如同一件件天然的工艺品。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其中有一些生物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它们被称为  相似文献   

14.
DNA重组     
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奖给了基因的研究者,他们的工作是复杂而具有革命性的重要发现。得奖人是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化学家波格(Paul Berg)教授及两个分子生物学家——哈佛大学的吉尔伯特(Walter Gilbert)和剑桥大学  相似文献   

15.
吴家睿 《科学》2003,55(4):27-28
遗传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生物体内的各种变异,包括宏观水平如个体或细胞的形态变化,以及分子水平如基因或蛋白质的突变.一般说来,基因的突变是引起个体性状改变的根源.因此,遗传学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研究基因的变异来发现基因的功能.自20世纪初现代遗传学诞生以来,在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生物学家们发展出了许多研究基因突变的遗传学方法,揭示了众多基因的功能.然而,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遗传学手段,希望有一种能够快速、大规模研究基因突变的方法.由此,一门新兴交叉科学--化学遗传学(chemical genetics)便应运而生,利用大量的小分子化合物去研究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组织最近宣布.研究人员在越南中部偏远地区发现了11个生物新品种,其中有3种是动物.另外8种是植物。此外,还有10种其他生物可能也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兼有胞内、胞外功能的信号分子的普遍性及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孙大业 《科学通报》1999,44(15):1576-1581
许多经典的或近年来发现的胞内信号分子在胞外也具有生理功能。根据文献及多年的工作认为,生物细胞存在胞内-胞外兼笥功能信使具有普遍意义,是一种规律性的生物不现象,兼性信使的存在是细胞内外,群体细胞间信息交流多样性的表现,而且具有发育生物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近期,以色列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一种类似水母的寄生虫,它们没有线粒体基因组,这是迄今已知唯一没有线粒体基因组的多细胞生物,意味着该生物不会呼吸。事实上,它的存在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地球生物的广义认知,因为它的生存完全不依赖氧气。研究发现,这种被称为Henneguya salminicola的寄生虫,是一种刺胞生物,与珊瑚、水母和海葵属于同一动物门。研究人员利用深度测序和荧光显微镜  相似文献   

19.
从染色体,分子,原子水平探讨了吸引和排斥与生命物质的关系。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与吸引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生物大分子存在的基石,是细胞分裂,维持细胞结构和细胞内各种运动所必需的。同时,吸引排斥的作用还有基因调控,DNA重组,突变和修复以及遗传工程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20.
王懿峥  陈扬  俞立 《自然杂志》2016,38(6):407-413
自噬(autophagy)是一种细胞通过溶酶体或液泡(酵母),将受损的或多余的细胞组分降解形成生物小分子的细胞代谢过程,在真核生物中十分保守,而其正常与否也与人类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在距Christian de Duve发现溶酶体并提出自噬这个概念50多年后,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因对自噬机制的阐明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得了201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文旨在回顾自Christian de Duve发现溶酶体至今自噬领域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中国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