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境外上市到境内上市,从A股配股到发行债券,联通在资本运营的“连环计”突破了当时很多的政策限制  相似文献   

2.
企业筹资风险主要有银行借款筹资风险、股票筹资风险、债券筹资风险、租赁筹资风险、联营及引进外资筹资风险等。利率、汇率变动, 信用危机和资金来源不当是造成银行筹资风险的因素; 股票发行数量、价格、时机选择及股利分配不当是造成股票筹资风险的因素。深入分析造成各种筹资风险的因素, 有利于企业对筹资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3.
发行可转换债券对公司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发布发行可转换债券公告后,二级市场股票价格显著上升,说明投资者青睐可转换债券.回归研究表明,发行可转换债券宣告效应与发行公司的公司规模,可转换债券发行规模以及宣告期间重大事件的公布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可分离债券作为一种创新金融产品,是现代上市公司进行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2006年5月7日,我国证监会首次将可分离债券列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品种,从2006年11月份马钢发行第一支可分离债券至2008年5月,共有17家发行,规模为738.75亿元.为什么可分离债券如此受到我国上市公司的青睐?本文从可分离债券的发展历程、优势、风险来分析,还提出了上市公司发行可分离债券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5.
可分离债券作为一种创新金融产品,是现代上市公司进行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2006年5月7日,我国证监会首次将可分离债券列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品种,从2006年11月份马钢发行第一支可分离债券至2008年5月,共有17家发行,规模为738.75亿元。为什么可分离债券如此受到我国上市公司的青睐?本文从可分离债券的发展历程、优势、风险来分析,还提出了上市公司发行可分离债券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
2009年3月,财政部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禁令开始解冻,旨在希望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缓解地方财政困境,并有效地刺激国内消费以弥补出口下降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如何做到在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最优的条件下,有效地控制债券发行的风险,成为地方政府发债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作用,然后重点分析了其所面临的风险及如何进行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应付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特别是为了解决作为保增长重要举措的新增中央投资中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困难问题,2009年我国开始利用中央政府代理地方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虽然在制度设计、发行方式以及配套设施方面都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但是由于我国本身各种经济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必然会存在着风险。本文在分析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地方政府债券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债券是筹资单位(如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金融机构等)为筹资发行的一种票据,上面标明票面额、利率、偿还日期、有无担保等项,是资金借用性质的有价证券。发行债券筹措资金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方式。债券筹资的关键是能否将发行的债券顺利地销售出去。如果债券销售很顺利,债券筹资就会成功。一般来说,那些实力雄厚、信誉好的公司企业能获得人们的信任,他们发行的债券也较受欢迎。对一个普通的投资者来说,他要购买某单位的债券就需要全面了解发债单位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状况,以便下决心,但这是很困难的。因为普通投资者无法掌握发债单位的全部资料,他们也缺乏专门的分析技术。这些困难常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具有汇率风险的可违约债券的定价问题.分别探讨了债券面值以国内货币计价发行、以国外货币计价发行和汇率设置下限时的3种情形下可违约债券的定价问题,并分别在3种情形下建立了信用风险模型,得到了债券的价格公式,债券的违约概率公式和信用价差的表达式.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债券违约概率和信用价差的期限结构,并分析了资产波动率和汇率波动率对信用价差和违约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财经剪贴     
《世界知识》2011,(2):10-10
世界银行首次发行人民币债券 世界银行将于2011年1月14日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总额为5亿元,两年定期,票面利率0.95%,每半年付息一次。这是世界银行首次发行人民币债券。业内人士分析,尽管票面利率较低,该债券仍将会受到投资者追捧,香港市场充裕的流动性以及国际上较高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或将主导今年的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  相似文献   

11.
均衡汇率是指一个国家对内、对外同时实现均衡的汇率。研究均衡汇率对国家制定对外经济政策,维持经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K rugm an汇率目标区理论建立了人民币均衡汇率汇率目标区模型。选取不同基础经济变量组合建立汇率目标区模型对人民币汇率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说明1995—2004年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对均衡汇率的失调度均小于4%。并用该模型对2005年末人民币均衡汇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目前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渐进性原则和房地产价格与汇率的基本关系,分析了房地产市场尤其是房价受到汇率改革的预期时点、汇率预期上升幅度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加快建设具有稳定预期机制和渠道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Q检验,经典R/S分析法以及ARFIMA模型对人民币和欧元汇率收益率序列的记忆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收益率虽然不存在显著的短记忆性,但长记忆特征比较显著,而欧元汇率收益率虽然存在短记忆特征,但不存在显著地长记忆性,说明了欧元外汇市场的成熟和人民币外汇市场的低效,因此,对两种汇率收益率序列的拟合预测需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当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美元指数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借鉴Johansen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利用GARCH模型计算月度波动率,对2001年1月至2010年6月我国进出口总量月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波动以及美元指数及其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的出口影响较大,而对进口影响较小;美元指数的波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幅度较大.同时,研究表明美元指数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Granger原因,反之不是.研究证明,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的贸易失衡状况不仅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有关,也和美元本身汇率水平及其波动有关.研究结果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2005年汇率改革后,进一步放开了汇率波动幅度.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加剧了汇率震荡.选取2001年-2008年间中国与12个主要贸易出口国或地区的面板数据,分为两个对称时段,运用经典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新经济形势下汇率波动对于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在2001年到2004年时段,汇率波动对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从2005年到2008年的新经济状况下,汇率波动的增加明显抑制了出口.因此,建议在金融危机新背景下,政府应加强汇率管制以求稳定,增强本国出口商的信心,暂时不宜进一步放开汇率.  相似文献   

16.
朱艳科 《广西科学》2011,18(1):102-104
选取2005年7月21日至2010年5月14日间每个交易日的美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高频数据作为样本数据,然后对样本数据进行平稳处理和ARCH效应检验,在满足GARCH建模条件下建立EGARCH(1,1)模型,实例检验和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性.结果表明,2005年7月21日以来,人民币汇率收益率序列具有明显的尖峰厚尾特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汇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会使人民币汇率的数据生成过程发生结构突变。在发展中国家均衡实际汇率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结构突变的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模型,通过考察国际收支差额与汇率失调的关系,检验了测算结果的准确性。实证结果显示,在考虑结构突变的情况下,多数基本经济要素变量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人民币汇率在2002年以后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现实汇率的失调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8.
运用贸易加权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测算方法,以1994--2009年间人民币对中国前10位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双边名义汇率的中间价、物价指数及贸易额等为样本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得出人民币名义汇率、名义有效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存在明显的走势差异,包括美元在内的单一货币对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人民币汇率自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启以来的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及经济影响,并分析了这种升值趋势的动因。分析表明:我国经济相对美国、欧盟等经济体的强劲增长是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的根本动因,我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背离是导致人民币汇率近期升值的原因,美债危机和欧债危机则加速了人民币汇率近期的升值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对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的分析出发,阐述了目前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所处的阶段和特点,说明实现人民币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逐步深入的汇率市场化和市场汇率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