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选用了7个不同小麦基因型,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基因型对钾的吸收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钾水平条件下,它们吸收利用土壤中的钾大部分来自非交换性钾源,其中矿物钾差异比较显著,在低钾条件下,吸收矿物钾量的比例差异大于高钾条件下吸收的矿物钾比例,因此,在缺钾土壤中,不同小麦基因型吸收矿物钾的量是筛选其耐低钾能力的重要指标,本试验初选出晋麦31号为耐低钾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以降解腐熟的桐籽饼粕为基质,加入解钾菌制成生物有机肥.将解钾菌和生物有机肥加入三种旱地土壤,室温下培养100d,分析测定土壤中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生物有机肥能极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水平,且土壤速效钾增加的数量与土壤本身的速效钾供给水平有关,土壤速效钾供给水平低的土壤增加最多,土壤速效钾供给水平高的土壤增加则较少;对土壤缓效钾的影响亦与土壤速效钾供给水平有关,在土壤速效钾供给水平较低的土壤中,生物有机肥能促进土壤缓效钾向速效钾的释放,土壤缓效钾水平降低,而在土壤速效钾供给水平较高的土壤中,生物有机肥中的解钾菌能促进难溶性矿物态钾的分解释放,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水平同步增加.  相似文献   

3.
以耐低钾与不耐低钾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通过低钾和正常供钾的砂培试验,研究耐低钾玉米苗期保护酶活性及活性氧的特征。结果表明,耐低钾与不耐低钾自交系玉米的O2-产生速率、H2O2含量、SOD和POD活性在正常供钾条件下没有差异。低钾胁迫条件下,在幼苗生长后期耐低钾自交系的O2-产生速率明显提高,POD活性有所增加;不耐自交系O2-的产生速率降低,POD活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耐低钾与不耐低钾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通过低钾和正常供钾的砂培试验,研究耐低钾玉米苗期保护酶活性及活性氧的特征。结果表明,耐低钾与不耐低钾自交系玉米的O2^-产生速率、H2O2含量、SOD和POD活性在正常供钾条件下没有差异。低钾胁迫条件下,在幼苗生长后期耐低钾白交系的O2^-产生速率明显提高,POD活性有所增加;不耐自交系O2^-的产生速率降低,POD活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对掺杂微量元素钾的钨粉进行粒度分级后,发现钾的浓度是对粉末粒度敏感的因素,随粉末粒度减小,钾含量(PPM级)是增加的,几乎呈线性关系。由不同粒度钨粉分别制成的制品,钾的浓度依然遵循着粉末中的规律,但由于钾的微量差别引起制品许多物理性能的明显差异,也存在着较好的规律。俄歇分析表明钾可能存在于粉末颗粒表层的100A范围。在坯条中主要富集于晶界和气孔内,在棒丝中,晶界及解理面均存在有钾,经高温处理后,钾主要的钾泡形式沿丝轴排列。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解磷、解钾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土壤中解磷微生物和解钾微生物对土壤中无效磷和无效钾的分解和释放作用,归纳和总结了土壤中解磷微生物和解钾微生物的种类,对解磷微生物和解钾微生物的解磷机理和解钾机理进行了探讨,同时总结了解磷解钾微生物的应用效果,从而为解磷解钾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透射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掺杂钨丝退火时钾泡形成的机理和动力学,探讨了用微扰动理论处理钾泡形成过程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冷拨掺杂钨丝中钾管分裂的必要条件是钾管长宽比≥9,在考虑钾泡形成热力学条件后,可导出几个有意义的钾泡分布参数,并发现对于同一丝径的掺杂钨丝,在同一温度退火,形成粗细不同的钾管,比较细的钾管分裂受表面扩散所控制,反之则主要受外部体扩散所控制,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钛酸钾的生物医学特性,利用模拟体液模拟生理环境,进行了初步分析。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层片状低钛酸钾在去离子水中向高钛酸钾转变,而在模拟体液中则不能。选区电子衍射分析表明,在模拟体液中低钛酸钾吸收了Ca2 ,而六钛酸钾则诱导了富含Ca/P颗粒的沉积。说明六钛酸钾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杂交稻一生中需钾营养元素较大,据研究,生产千斤杂交稻要吸收35—40斤钾。含钾量低的土壤钾素供应远远不能满足杂交稻高产稳产的需要。因此,要解决杂交稻需钾大和土壤供钾少的矛盾,就必须增施化学钾肥。去年我们在本县下涯公社唐村、下涯等  相似文献   

10.
低钾胁迫下,通过对杂交水稻耐低钾基因型威优35及不耐低钾基因型汕优6号的比较研究,表明低钾胁迫会显著增加不耐低钾基因型植株地上部分的氟含量和叶片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籽粒粗蛋白含量,显著影响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而对耐低钾基因型的影响较小.低钾胁迫还引起两基因型其它主要游离氨基酸的不同变化.籽粒产量也有明显差异.说明耐低钾基因型水稻在氮代谢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该课题通过对30例低钾血症患者分别应用超声雾化吸入补钾和静脉滴注补钾,比较了二者的补钾效果、血钾在体内的作用高峰、对呼吸肌的作用。通过对血钾的监测,证实雾化吸入补钾能有效提高血钾浓度,是一种效果确切、给药方便的补钾新途径。由于雾化吸入后钾离子首先进入呼吸肌和心脏循环,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稻草与煤共热解过程中钾元素的迁移规律,选用稻草和晋城无烟煤为原料,在高频炉实验平台上对全钾的析出以及不同赋存状态钾的迁移转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晋城无烟煤对钾的析出有抑制作用,全钾析出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和煤掺混比降低而升高;当热解温度低于1000℃时,SiO_2与钾生成较稳定的硅酸盐;当热解温度高于1000℃时,高岭土与钾生成稳定的硅铝酸盐。Al_2O_3通过表面黏附来减少钾的析出,煤中的挥发分和固定碳可以与钾结合减少钾的析出,晋城无烟煤整体上促进了稻草中水溶态和可离子交换态钾向酸溶态及残渣态钾转化。  相似文献   

13.
芜湖市涤纶厂系采用甲苯法生产涤纶树脂,其对苯二甲酸工段的原设计流程是将苯甲酸钾(以下简称苯钾)岐化后生成的对苯二甲酸二钾(以下简称对二钾)用硫酸酸析成对苯二甲酸。该工艺流程由于钾盐没有回收利用,损失较大,成本增高,不利于正常生产。为了该厂回收钾盐的需要,我们测绘了对二钾——苯钾——水的三元相图,根据相图我们利用苯钾水溶液,溶解烘粉中的对二钾盐,经过盐析结晶加以提纯,本方法的实质是重结晶法,不过所采用的溶剂不是水和有机溶剂,而是不同浓度的苯钾水溶液。  相似文献   

14.
对两种硅酸盐细菌菌株K110、K195分别与石骨子、碳渣、绿豆岩、正长石4种底物的解钾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的解钾量在前8 d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底物间解钾率差异极显著(P<0.01);硅酸盐细菌对正长石的解钾率最低为0.32%,对绿豆岩的解钾率为0.53%,对碳渣的解钾率为1.02%,对石骨子的解钾率最高为1.04%;菌株K110、K195间的解钾能力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以国内主栽的8个香蕉品种为材料,设计低钾和正常钾水培试验,研究株高、干质量、叶绿素质量比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钾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巴西蕉’的干质量,‘南天黄’的干质量最小,‘金粉1号’的干质量最大;两种钾水平处理中,‘金粉1号’的叶绿素质量比最高,几乎不受低钾胁迫影响,‘南天黄’的叶绿素质量比最低;两种钾水平处理中,‘金粉1号’的根系指标最高,‘南天黄’的根体积最小,‘巴西蕉’的根总吸收面积和根总活跃吸收面积最小;同一处理中,8个香蕉品种的地上部钾质量比差异不明显,‘桂蕉1号’的地下部钾质量比最高,‘金粉1号’的地上部钾积累量最大,‘南天黄’的地上部钾积累量最小;8个香蕉品种的地上部钾效率系数为0.44~0.97,2个品种的地上部钾效率系数较小,3个品种的地上部钾效率系数居中,3个品种的地上部钾效率系数较大;初步确定‘金粉1号’‘桂蕉1号’为钾高效基因型,‘威廉斯’‘广东粉蕉’‘桂蕉6号’‘红蕉’为钾中效基因型,‘南天黄’‘巴西蕉’为钾低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钾肥对皖南红壤烟叶含钾量及烟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皖南植烟红壤的烟叶含钾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烟株成熟期根系附近土壤速效钾、交换性钾含量与烟叶含钾量呈明显正相关.增加钾肥用量可以降低烟叶钙含量,提高烟叶K/Ca值.烟叶氮和烟碱含量随施钾量增加有下降的趋势.施钾量与烟叶还原糖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切挖边坡土壤钾素及其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川黄高速公路的切挖边坡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坡向间土壤各形态钾素含量的差异,分析不同形态钾素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明确土壤有效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速效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均表现为阳坡>阴坡,而土壤矿物钾和全钾含量则表现为阳坡<阴坡;土壤所有形态钾素含量均表现为半阳坡>半阴坡.土壤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和速效钾与土壤pH、全氮、碱解氮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是影响切挖边坡土壤有效钾的主要因素,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对切挖边坡土壤有效钾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不同供钾水平下烟草钾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铁钊  夏巍  范进华 《河南科学》2005,23(3):375-378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下烟草上、中、下部叶以及根、茎中钾的积累特点,结果表明:供钾水平的提高能显著的增加叶片以及根、茎的含钾量.在供钾水平为0.1—50mmol/L范围内,烟草各器官干重没有显著的变化,烟叶中钾积累呈现出快速-缓慢-快速-缓慢的交替变化,其中在外界钾离子浓度0.1-0.2mmol/L和0.4-10mmol/L范围内,随钾浓度提高而积累量快速提高,这两个积累阶段与植物钾吸收的两个不同机制相一致.试验还证明:随着培养液中钾浓度的提高,中、下部叶钾含量增加较快,上、中、下三部位叶片钾含量的高低顺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9.
硅酸盐细菌解钾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土壤存在既富含钾又缺钾的现象,钾肥大量依赖于进口。硅酸盐细菌能分解土壤中的云母、长石等硅酸盐矿物,释放出钾、磷等元素,将难溶性钾转化为可被植物直接利用的可溶性钾,促进植物吸收和生长,此外,还能促进植物根部有益微生物繁殖,增强作物抗病能力。文中从硅酸盐细菌解钾效果及最适条件研究、解钾作用机理研究和问题与展望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提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释钾菌的筛选及其对粉煤灰的释钾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粉煤灰堆放场环境污染严重且治理难度较大的问题,利用微生物技术来挖掘其有效钾含量,提高其生态恢复效率。通过对释钾菌的分离筛选,揭示其对粉煤灰的释钾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京郊菜园土中分离得到一菌株,经驯化后其对粉煤灰的释钾作用较强,释钾率可达27%,显著地提高了粉煤灰基质中速效钾含量,降低了基质的pH。考虑接菌的成本与释钾效果,确定出该菌最适的接种剂量为5%。该研究结果为粉煤灰的生物修复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