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自然界中的铀存在3种天然的放射性核素~(234)U,~(235)U及~(238)U.曾有工作报道了铀的同位素丰度与原子量的测量数据,1983年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CAWIA)对发表的数据做了编评,给出了编评结果.铀同位素丰度,~(234)U:0.000055(5);~(235)U:0.007200(12);~(238)U:0.992745(60),铀原子量(参见文献[2]),A_r(U)=238.0289(1).括号内数字表示数据末一位或二位的不确定度.这些结果没有中国地区铀同位素丰度的数据.本工作从中国陆地采集了一些铀矿样品,利用热电离同位素质谱测量方法,完成了测量,得到铀同位素丰度与原子量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2.
铅同位素比值可被作为"铅指纹"而由体内生物样品追溯外在铅污染源,然其可靠性未见文献报告.以往研究曾发现同一个体生物样品间铅同位素比值存在差异,为确证此现象,了解铅暴露后体内血、发及各组织脏器铅指纹与受试物铅指纹的一致性及染毒剂量对其的影响,研究选取32只SD雄性大鼠分为4组分别按0,30.0,60.0,120.0mg/kg体重每天经消化道醋酸铅染毒4周,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其血、毛、肝、肾、股骨中的铅同位素比值.结果显示:血、发及各组织器官的铅指纹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铅指纹与受试物原始铅指纹差异程度与染毒剂量有关,而其他组织脏器铅指纹基本上不受染毒剂量影响.发铅不适宜作为铅溯源的生物标志物,而血铅相对更适于用来追溯外在铅污染源,尤其在高铅浓度暴露下更为准确可靠.该结果为铅同位素比值法进行生物样品铅溯源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徐葆裕 《科学通报》1990,35(4):253-253
激光分离铀同位素是激光在近期内可能获得大规模工业应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目前已经研究过多种激光分离铀同位素方法,例如铀原子蒸气的光电离法(AVLIS)和六氟化铀分子离解法(MOLIS).在这些方法中实际上都需要有一个多步激发的过程,但激光的选择性激发作用却仅限于其中的第一步激发步骤,其它激发步骤对整个过程的选择性均无贡献,  相似文献   

4.
解广轰 《科学通报》1989,34(10):772-772
中国东部广泛出露的新生代玄武岩是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火山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同位素地球化学对它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探讨玄武岩的同位素组成有无地理分布的差异,以及与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的关系。本文报道了五大连池、长白山、宽甸、汉诺坝、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地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的阿拉山口附近,约东经82°10′~82°40′,北纬44°50′~45°20′.构造上处在巩乃斯板块东北缘,北东以艾比湖断裂为界与准噶尔板块毗邻,走向北西的艾比湖断裂为上述两板块间的博罗霍洛山缝合线的一部分,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出露在研究区以西约100km的温泉县附近,研究区内主要出露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花岗岩类分布广泛.本区泥盆系玄武岩产于上泥盆统,与红色放射虫硅质泥岩互层,主要有两层,厚约0 .5和35m,岩石化学分析表明为海相碱性系列钠质类型玄武岩(刘因,1995),石炭系玄武岩产于下石炭统,夹于陆相碎屑岩和酸性火山岩中,厚15m,气孔构造发育,为陆相喷发产物,属低钾拉斑玄武岩,显然自晚泥盆世到早石炭世,玄武岩产出环境从深海变化到陆地.石炭系样品P154,~(87)Rb/~(86)Sr=0.0389,~(87)Sr/~(86)Sr(O)=0.70427±2,~(87)Sr/~(86)Sr(t)=0.7041;~(147)Sm/~(144)Nd=0.1159~(143)Nd/~(144)Nd(O)=0.513062±7,εNd(t)=±11.8,样品P201的相应值为:0.0799,  相似文献   

6.
梁卓成 《科学通报》1987,32(18):1402-1402
同位素示踪是研究岩浆作用过程和演化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们包括铅同位素、锶同位素、钕同位素和铀系同位素等。其中,铀系同位素独具一格,更直接地提供火山喷发前岩浆活动的信息,更适合于研究火山喷发前的岩浆活动过程和300Ka内的火山喷发事件。许多科学工作者已经利用铀系不平衡研究岩浆作用过程并发表了一些有意义的论文。多数研究对象是  相似文献   

7.
从壳幔同位素体系看不同地体的化学不均一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朱炳泉 《科学通报》1990,35(21):1653-1653
80年代以来通过对大洋玄武岩广泛的Nd-Sr-Pb同位素示踪已发现了大洋地幔的高度不均一与大范围的南半球异常带(高~(87)Sr/~(86)Sr异常-DUPAL与高μ异常-HIMU)。近年来通过中国大陆新生代玄武岩的同位素示踪已证实了中国东部大陆地幔存在着南亏损北富集的  相似文献   

8.
橄榄玄武岩的K-Ar同位素年龄是否应该重新审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通报》1998,43(7):689-690
晚新生代橄榄玄武岩在中国有大面积出露,统计表明,中国仅晚新生代的火山就不下50群,其中含橄榄石的玄武岩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沿海和大同地区,青藏高原及周边和台湾省也有少量分布.由于这些岩石新鲜,结晶颗粒细小均匀,年龄新,故在定年时多采用全岩的KAr定年法.但是,许多从事新构造研究的地质工作者常常感到KAr法所测定的玄武岩的年龄老于其他地质证据.Jeager等人[1]在大同地区建立BB6(BB24)第四纪火山岩KAr标准样时,最早在我国发现了橄榄石斑晶中过剩Ar的存在,并在其后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即利用真空破碎的方…  相似文献   

9.
陈江峰 《科学通报》1990,35(11):841-841
亳县陨石于1977年10月陨落。它是LL群球粒陨石,岩石类型为3—4之间的过渡型。虽然铀铅和铷锶同位素体系表明该陨石形成于约4.5Ga前,根据全岩钾氩年龄(约2.1Ga)提出该陨石有可能受过晚期热扰动。基于~(40)Ar/~(39)Ar方法本身的特点,有可能判定该陨石是否经历过晚期热扰动及热扰动的性质和时间。  相似文献   

10.
苏皖鲁冀新生代大陆玄武岩的氧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霞臣 《科学通报》1989,34(23):1815-1815
河北省西北部汉诺坝玄武岩区、山东省东部蓬莱-栖霞和中部临朐-沂水玄武岩区、安徽省嘉山至江苏省六合玄武岩区都是我国东部新生代大陆玄武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报道了上述岩区87个样品的全岩氧同位素组成,进而为讨论玄武岩成因及其地幔源区的性质和过程提供氧同位素的约束。  相似文献   

11.
苏皖鲁某些新生代火山岩的钕同位素组成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道公 《科学通报》1990,35(12):925-925
江苏安徽和山东一带广泛分布第三纪至第四纪更新世的玄武质火山岩,其中早第三纪以拉斑质玄武岩为主,晚第三纪为碱性玄武岩,更新世为碱性玄武岩、碧玄岩和霞石岩,以晚第三  相似文献   

12.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铅同位素示踪在地学中的最新应用和发展。由于它在示踪物质来源,圈定找矿靶区,差别构造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是当前最重要的地球化学示踪手段之一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范蔚茗  王岳军  彭头平  苗来成  郭峰 《科学通报》2004,49(18):1892-1900
桂西一带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的晚古生代玄武岩具有与峨眉山溢流玄武岩中高Ti玄武岩相似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 对区内典型火山岩剖面的关键层位玄武岩样品进行了高精度全岩40Ar/39Ar和SHRIMP锆石U-Pb定年. 结果表明, 阳圩剖面上部、玉凤和民安剖面下部玄武岩分别给出了253.6±0.4, 255.4±0.4, 256.2±0.8 Ma的40Ar/39Ar坪年龄. 阳圩剖面上部玄武岩中锆石给出了253.7±6.1 Ma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 结合峨眉山溢流玄武岩区已有年代学资料认为,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最早启动于约260 Ma, 该火成岩省的大规模快速喷发发生在253~256 Ma, 251~253 Ma的中酸性岩石代表该火成岩事件的晚期产物. 峨眉山火成岩省自启动到消亡的时间范围变化于251~260 Ma间, 大致耦合于Guadalupian末与P/Tr边界的环境突变与生物绝灭. 桂西晚古生代玄武岩精细年代学的确定为厘定峨眉山火成岩事件的主体喷发时代和理解峨眉山溢流玄武岩中高Ti玄武岩的时空格局和地幔柱动力学机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4.
许继锋  张本仁  韩吟文 《科学通报》1996,41(19):1771-1774
秦岭造山带分隔着中国南北大陆,这两个陆块在地质历史时期可能分别是冈瓦纳与劳亚大陆的一部分。因此,研究秦岭造山带可对两个大陆的分界作出限定。秦岭造山带可分为北秦岭和南秦岭构造单元,它们曾被认为分别是华北陆块和扬子陆块的大陆边缘。若北秦岭确是华北陆块的大陆边缘,它们应具有相同的组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岩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的“块体效应”,不同的陆块具有不同的铅同位素组成。本文通过研究北秦岭地区元古宙基性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并与两侧陆块相同时代的基性岩作对比,发现北秦岭地区的岩石不同于两侧陆块且具有独特的高放射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它是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分界(带),据此本文还讨论了北秦岭的归属及其与秦岭古洋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5.
徐胜  刘丛强 《科学通报》1997,42(11):1190-1193
近来对不同幔源包体,特别是大陆幔源包体的氦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地幔氦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反映了地幔的演化历史,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海洋地幔和大陆地幔的地球化学演化提供了独特而又极其重要的线索。本工作首次对中国辽宁宽甸、吉林辉南和河北汉诺坝玄武岩中地幔包体的氦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合其他地球化学研究结果,为我们解释中国东部大陆地幔的地球化学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国辉  孙敏 《科学通报》1998,43(20):2218-222
研究了汉诺坝玄武岩中麻粒岩和辉石岩捕虏体在Sr-Nd-Pb同位素五维空间中的循环。结合捕虏体的空间分布相对位置,认为层离作用可较好地解释不同类型捕虏体同位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程裕淇 《科学通报》1964,9(8):659-659
在1963年年底以前,已公布的中国岩浆岩类岩石和少数变质岩类岩石的绝对年龄数据接近150个,除五个铀-铅法数据外,其余都是钾-氩法的数据。其中前寒武纪的有50多个,绝大部分样品采自北方;古生代和中生代接近100个,大部分样品采自南方。1964年又公布了接近100个钾-氩法绝对年龄资料,本文除将这些数据列入附表外,还引用了未发表的11个数据,其中有六个是铀-铅法的测定结果。尽管已有数值还不够多,而且分布不基集中,但就这些资料,可以概括说明我国东部前寒武系分布地区主要的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时期,以及我国东部及西北地区古生代及中生代的岩浆活动时期。  相似文献   

18.
张志诚  郭召杰  刘树文  郑海飞 《科学通报》1998,43(19):2092-2095
新疆库鲁克塔格南部阔克苏地区出露较多的斜长角闪岩类,这些岩石呈包体状产于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中,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类斜长角闪岩为正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弱碱性玄武岩类。这表明本区可能存在太古宙的镁铁质地壳,大约820Ma构造-热事件,可使得本区的变质杂岩Sm-Nd同位素发生了均一化,这一事件可能与广泛的塔里木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氧同位素组成对于了解岩石成因、地幔不均一性和壳-幔相互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对幔源物质的δ~(18)O作了大量测定,揭示了地幔δ~(18)O的不均一性,玄武岩的高、低δ~(18)O的地幔源区,以及扩δ~(18)O和Nd,Sr,Pb同位素组成的协变性等。国内研究报道甚少,与Sr,Nd,Pb同位素和REE等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报道皖苏地区新生代大陆玄武岩、幔源橄榄岩包体、单斜辉石和歪长石巨晶捕虏体的δ~(18)O,并讨论其地球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德荫 《科学通报》1981,26(10):618-618
铈铀钛铁矿属于尖钛铁矿族。现已确定,尖钛铁矿族的5个矿物种都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R,Z=3,并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晶胞大小近似。该族矿物的通式为AM_(21)O_(38),式中A=U,RE,Pb,Sr,Ca,Na;M=Ti,Fe,V,Cr,Mn等。本文作者在研究陕西省洛南县黄龙铺地区某铀矿化点的铀矿物成分时,发现了铈铀钛铁矿的一个新变种,其特点是化学成分中富含铅和铀,贫稀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