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的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如何推动农业农村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实践表明,乡村文化教育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乡村文化教育是有成本的,需要资金支持。该文以曲靖市沾益区菱角乡块所村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充分发挥文化引领的力量,建设美好家园,实现农村全面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正引言针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乡村振兴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来实施~([1-2])。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福建省印发了《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方案》,明确在全省开展1000个乡村振兴试点村示范创建工作,顶许村凭借环境优美、文史底蕴浓厚等因素成功入选。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结合村主干、村两委及乡贤等人的意见,对顶许村近期实施的乡村振兴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笔者作为一名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的技术人员,有幸参加了榆林市委党校中青班学习,聆听了党校教授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基础和政策要求,深入市内外进行了实践调研,了解了典型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做法,引发了笔者对全  相似文献   

4.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全面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补齐"精神短板",满足群众需求。2018年2月6日由市委宣传部组织,县委宣传部、县经信科技局、县教体文广局、县卫计局、县司法局、县科协等18个部门在大窝镇陈垇村组织开展文化科  相似文献   

5.
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乡村振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农业是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腿。针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乡村振兴,是坚持农村发展问题导向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拥有大量历史文化瑰宝,是中国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的见证者,理应得到保护和传承.以中国传统村落——大余县云山村为例,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要求和云山村的实际状况,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方面提出其规划策略.本研究不仅可以指导大余县云山村的规划建设,同时也可为其他传统村落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拥有大量历史文化瑰宝,是中国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的见证者,理应得到保护和传承.以中国传统村落——大余县云山村为例,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要求和云山村的实际状况,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方面提出其规划策略.本研究不仅可以指导大余县云山村的规划建设,同时也可为其他传统村落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敏 《皖西学院学报》2023,(1):14-17+36
乡村红色资源开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实现乡村生态宜居、塑造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治理有效、进而达到乡村生活富裕意义重大。当前红色乡村带动乡村振兴面临着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薄弱、基础设施开发尚未完善、红色资源挖掘力度不够、产业带动效应不足等瓶颈阻碍。革命老区六安市D村从“强体——铸魂——造血”等几方面切入,为红色资源带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样板。下一步,可以从修复红色旧址,建强红色阵地;激活红色文化,守好红色根脉;串联红色资源,壮大村内产业等几个层面发力,确保红色资源开发带动乡村振兴实践更为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选择和实现途径,而全面共同富裕则是高质量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和发展图景。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至今,我国已在乡村品质提升方面取得卓著成效,但囿于乡村地区长期存在产业粗放化、人才空心化、文化荒漠化、生态零散化、组织碎片化等桎梏,制约了乡村振兴向更高质量的发展转变。因此,持续推进高质量的乡村振兴需要从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出发,厘清其内涵特征和战略目标,坚定推进乡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领域高质量的整体性振兴,方能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的美好图景,促进全面共同富裕战略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乡风文明作为总要求之一,体现了对农村文化的重视。在乡村振兴视野下着眼于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合理利用乡村传统民俗文化并发挥其积极功能。本文以湖南省隆回县滩头镇为例,重点从挖掘与整理优秀民俗文化、开发乡村文化资源、建设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等方面推进乡村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断增强乡村民俗文化的活力,以乡村文化带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下贵州山区森林转型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山区森林转型及其路径,为促进山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实现山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基于1975~2010年全国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和遥感解译数据,选取贵州省森林转型研究案例,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下森林转型路径分析框架,探讨贵州省森林转型及其路径,分析森林转型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1975~2010年,贵州省森林转型呈现出U型曲线的形态,森林转型拐点为1984年;2)贵州经济林种植、人工造林等"森林短缺路径"对森林面积增长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但未来"经济增长路径"作用将越来越大,人口城乡迁移及其造成的农地边际化过程,对森林转型的驱动作用将更为重要;3)森林转型的两条路径对乡村植被恢复、景观优化乃至生态宜居环境建设都具有积极作用,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提高乡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生态宜居、产业发展和收入增加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森林转型将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方针政策,指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国家提出要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而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利国利民的生产经营形态,有助于实现城镇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该文分析了当前湛江市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综合当前各地休闲农业的发展形势,通过实地调研其不足,探索了新时期湛江市休闲农业发展的路径,以期对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将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建设方案,是西藏聚力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牧业农牧区现代化建设,改变突出的非典型二元结构,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根本指向。文章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和生态5个维度着手,构建了适用于本土的西藏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测算了2003年至2020年间的发展水平。发现,乡村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不充足、产业发展特色资源利用不充分、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农牧区生产人居生活环境不清新、公共资源分布与发展需求不匹配。建议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重点建立鼓励保障机制推动人力资源良性互动、挖掘资源禀赋潜能促进生产经营联动发展、锚定生产生活需要强化基础设施纵深推进、整治生产人居环境确保生态文明和谐宜居、配置城乡公共资源加快公共服务均等覆盖,进一步提升西藏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不仅能从精神文化层面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更能够涵养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文化动力。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必须清醒认识到优秀乡村文化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推动优秀文化创新与传承,确保乡村文化振兴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构建美好的乡村未来。  相似文献   

15.
乡村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建设关键在于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乡风文明建设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对推进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和提高社会治理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乡风文明建设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着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匹配性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及村村间不平衡诸多难题.为此需要从资金投入、制度建设、人才建设、硬件条件建设等方面探寻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本文调研认为萍乡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有助于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农村社会乡风文明、乡村经济转型发展和精准扶贫。提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推进剂,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对萍乡市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有效保障,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生态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带动生态经济发展和提高村民生态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过程中,部分地区理念手段较为滞后,农业生产污染亟需解决,农村生活条件有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仍需加强。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必须以新时代“两山”理论为指导,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绿化工程,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乡村生态振兴的时代红利,共建美丽清洁新农村。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详细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及实施路线,指出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因此,乡村振兴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热点与主旋律.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而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建设的重心.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距今30多年历史,经历了从农家乐—乡村休闲—乡村度假的迭代优化过程,逐步形成了农家乐、休闲农庄、洋  相似文献   

19.
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生态文明是在乡村建立生态的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需要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这既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其重要支撑。社会主义乡村生态文明要在"和谐"中搞建设,在建设中求"和谐",在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快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加快补齐发展短板,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挥好先行保障作用。因此,甘肃省在加快推进全省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把“四好农村路”作为建设重点,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主要从农村公路与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物流发展、农村公路持续绿色发展、提高农村公路建设品质等方面进行提升,支撑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