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揭阳市雷灾事故的原因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阳市位于粤东,属雷电高发区,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频繁发生,本文通过对1955~2008年雷灾事故进行分析,得出了揭阳市雷灾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御雷电灾害的三大措施.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及其区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严春银 《江西科学》2006,24(2):131-135
详细分析江西省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雷灾损失情况,根据该省近9年的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和1951年以来的年平均雷暴日统计资料,选取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数、经济易损指标、生命易损指标作为雷灾易损性评价指标。对江西省各设区市的雷灾易损性进行了综合评估,初步形成了江西省雷灾易损性区划,为防御和减低雷电损失的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GIS技术将雷灾脆弱性构成要素在1km×1km的格栅上进行处理及图层叠置,得到精细化的格栅形莆田市雷灾脆弱性分布图。经分析得出,雷电灾害脆弱性较高区域多位于莆田西部和中北部,东部沿海雷电灾害脆弱性较低,且利用本文模型绘制的莆田雷灾脆弱性分布图与2002~2014年雷灾统计事故发生分布具有较高吻合度。  相似文献   

4.
河池市雷电灾害现状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华静  娄永芳 《科技资讯》2014,12(19):178-179
利用河池市2007—2013年的雷电灾害事故统计,分析引起雷电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民众防雷安全意识淡薄、缺乏防雷科学知识和防雷设施不足,根据雷灾事故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地震灾害频发,在雷电活动高发季节,雷击易导致灾区群体性灾害事件发生.以2014年8月3日昭通6.5级地震灾区为例,结合近30年全省雷暴日统计资料、2009—2013年闪电定位监测和2006—2015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资料,分析区域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建立雷电灾害易损性指标,对各指标量化分级赋值,获取雷灾易损综合评价指数R并进行雷灾风险等级划分,形成地震灾区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图.结果表明,灾区雷电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闪电发生频繁且强度密度大,雷电活动从午后呈逐渐增强趋势,巧家县为雷电灾害高易损区,鲁甸县为雷电灾害中易损区.建立地震灾区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能够为确定灾区雷电防护重点,科学指导灾区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不同雷灾风险易损程度等级的区域应当采取相应的雷电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利用云南省2008年雷电定位网监测的地闪资料和全省16个州(市)的雷电灾害资料,对云南省2008年雷电活动及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云南雷电活动频繁且持续时间较长,滇西南雷电日最多且开始较早结束较晚;2008年全省平均地闪密度值较高,负地闪占绝对优势,正地闪比例随季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特征;负地闪电流的空间分布与密度分布具有负相关特征,正地闪电流表现为北部电流高于南部;雷电灾害的特征是滇西南、滇中为雷电灾害事故和雷灾造成人员伤亡人数最多区域,滇西北最少;雷电灾害事故主要发生在6~9月;5:00~12:00是雷电活动和雷电灾害相对较少时段;16:00~22:00是雷电活动和雷灾频发时段;2008年我省雷电灾害的频繁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雷电活动分布、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状况,而可能与更多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青海西宁市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及其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玉  赵伟 《甘肃科技》2013,29(13):47-49
利用西宁市1997-2010年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及1950-2010年雷暴日资料,结合西宁市经济和人口密度特征,提出了雷暴日数、雷电灾害频度、生命易损模数及经济易损模数作为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对西宁市各县的雷灾易损性进行了综合评估,利用四级分区法形成了西宁市雷灾易损度区划。  相似文献   

8.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布的10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该文根据2006-2014年青岛市气象部门收集雷电灾害情况,对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以及和受损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青岛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雷灾特点,提出雷电灾害防御对策,为防雷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安全监控系统在银行、小区、工厂等管理系统中的迅速普及应用,监控系统设备因雷击破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其后果会使整个监控系统运行失灵,并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据统计珠海市2010年1-10月份安全监控系统雷电灾害发生宗数为12宗,占全部雷电灾害事故的40%,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多万元。可见雷电极容易造成安全监控系统损坏。因此,做好雷电防护工作,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珠海某公司2010年9月20日雷电灾害事故的分析,并结合当地受灾时间的天气形势,地形特征及闪电定位仪等观测资料,根据安全监控系统的自身特征,从综合防雷的角度探讨和分析了造成雷电灾害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以此降低类似雷灾事故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0.
浅析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及其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地区的雷灾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建设。分析了农村防雷现状及造成农村雷电灾害频发的原因,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及国家相关防雷技术规范、应急管理办法,提出了农村雷电防护管理应编制农村防雷技术实施细则、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建设防雷安全示范村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村雷电灾害原因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农村雷电灾害原因调查中,深入了解现场情况,进行三次雷灾原因的共性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对农村防雷,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防御雷电灾害的规划和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娄底市辖区内5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30a常规观测资料、湖南省闪电定位系统2008~2012年监测数据和娄底市雷电灾害调查资料进行气候统计分析,找出区域内雷电活动规律和地理分布特征,旨在为提升防雷减灾服务能力,增强雷电灾害防御针对性有效性,加强雷灾风险管理,开展雷击风险评估、科学归避雷击风险,合理设计防雷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利用承德市ADTD型闪电定位仪提供的探测资料,采用Arc Gis和Excel两个软件的统计分析功能对承德地区雷暴日、雷电流幅值、雷击大地密度、正负闪概率和波头陡度等闪电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得出雷电的大概分布规律,为研究当地雷电分布规律、雷电预警、雷电防御、雷灾调查及鉴定、建筑物雷电风险评估及建筑物防雷设计等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内蒙古地形对雷电灾害的影响规律,基于内蒙古1998—2018年雷电灾害资料和数字高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熵值法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地形因素对雷电灾害的影响及其权重.结果 表明,内蒙古近21年来雷灾点主要分布在高程为200~2000 m的范围内,高程在2000 m以上基本没有雷灾发生;雷灾点个数随坡度、地形起伏度的增加呈现指数降低趋势,雷灾点主要分布在坡度小于10°的地区,且多分布在0~75 m的地形起伏度区间内;从坡向上来看,南坡的雷灾点个数最多(占45.53%),北坡的雷灾点个数最少;在地形因子的不同分级中0~500 m的高程、15°~35°的坡度、0~20 m的地形起伏度和西南坡及平地区域发生雷灾的概率较大.运用熵值法分析高程、地形起伏度、坡度和坡向不同地形因素造成雷电灾害权重来看,高程和坡向因素贡献程度较大.该研究结果对于雷电灾害的风险区划及防御规划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雷电防护一直是各国关注的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人类社会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后,雷电灾害与以往相比,主要体现在与高新技术关系密切的领域,如航天航空、国防、计算机、电子工业等,因而防雷工程已从防直击雷、感应雷进入防雷电电磁脉冲,雷电灾害的空间范围进一步扩大。本文对雷电的破坏形式和防护技术做了详细的阐述,并对雷电防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雷电灾害调查鉴定是雷电防护研究的基础,也是雷电轨道业务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在技术层面上缺乏有指导意义的规定,本文从的雷击发生地的气象、环境、历史、建筑物和防雷设施状况以及雷电发生过程中伴随的热效应、机械效应、电磁感应和目击等方面,对如何开展雷电灾害调查鉴定进行论述,对开展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重庆北碚2013年6月5日20时50分左右发生的一次雷击事件,通过雷击事故现场勘查,并结合闪电定位、探空、卫星云图等监测资料,认定该起雷电灾害事故是由于防雷装置安装不规范、线缆布设不合理所致.提出了相应的雷电防护措施,可为雷电灾害调查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雷击灾害中人身伤亡规律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雷暴活动十分频繁,是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自然灾害之一,研究中国气象局雷电防护管理办公室1999年至2002年《全国雷电灾害典型实例汇编》中雷电灾害导致人身伤亡案例发现,雷电灾害致使人身伤亡的惨况在全国每个省份、每一年几乎均有发生,南方地区雷灾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吴安军 《天津科技》2003,30(1):42-42
雷电是大气中一种自然现象。带电的云层称为雷云,通常所谓雷击是指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同时产生强烈的闪光并伴随巨大的声音。云层之间的放电主要对飞行器有危害,对地面上的建筑物和人、畜没有很大影响。而云层对大地的放电,可造成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的重大损失,尤其是对高楼林立的大都市,雷灾损失非常严重,并且对电子、通讯、广播等产生严重影响。 雷电灾害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在雷电流的热效应、冲击波、电动力效应和电磁感应、雷电反击等。人类自从富兰克林建立了雷电理论并发明了避雷针之后,创造了各种降低雷灾几率和强度的方法,在原理上都是通过接闪器,把雷电流接收下来,然后通过接地装置迅速导入大地。而在这一  相似文献   

20.
陈晓欢 《科技资讯》2013,(30):230-232
依据雷电学原理和防雷技术规范,从雷灾事故现场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本次事故的周边雷电活动规律及定位记录,为炸药库监控系统雷电防护提出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