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首先阐述了巴文化起源是居住在巫山、巫溪境内的原大溪文化的居民;其次阐述巴文化的形成阶段,并论证它就是由于巫山、巫溪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而来;再次提出了巴文化的发展阶段,是由峡内分别向东、向西发展;最后解释了巴文化如此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现代考古学者称巫山大溪文化遗存中的绿松石为耳饰。而古代医学家则更看重绿松石的医用功效,原始社会的先民则把绿松石作为巫医和巫饰的器具。  相似文献   

3.
邱力奇 《科技信息》2008,(9):201-201
本文是对陶文化起源的粗浅分析,想深入了解其文化起源,就必须了解陶发展的文化背景.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都是原始文化,是陶器发展的摇篮。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齐家文化古老的文明对现代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峡及其邻侧的长江沿岸,包括巫山及其附近的大溪、大昌等地,曾发现若干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文化遗物。文化大革命以来,考古工作者又在宜都红花套等地发现一系列完整的遗址,作出了显著的成绩。1972年9月,巫山县人民医院在修建人防工程时,在与原已发现的文化层相当的层位内,发现了人类头骨化石、石器和一些哺乳动物化石,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城头山遗址从大溪文化到石家河文化,历经两千多年风雨。根据城头山遗址的最新考古资料,从墓葬习俗和生产工具等方面加以分析判断,初步证明了大溪文化时期的城头山住民,经历了从母系氏族繁荣末期向父系氏族的过渡,并在大溪文化后期率先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这对大溪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公社的传统观点是个冲击。  相似文献   

6.
巫山文化是三峡文化的核心。它是一种根植于本土的原生性文化 ,同时亦具有鲜明的移民文化特质。在神女故事的流变与探源中 ,又铸就了巫山文化浪漫主义精神文化特质。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高度融合 ,则使巫山景观文化独放异彩。现代巫山旅游文化即是构筑在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与多层次的文化内涵的巫山文化之上的  相似文献   

7.
六、挟盐而进举族外迁巴族主要是靠捕鱼为主,狩猎为辅的渔猪都落,加之又一直从事泉盐的长途贩运,而不是靠农耕而生的农业部落,因此,守土性不强,迁徙性则成为巴族的主要习性之一,这也正好可以说明为什么沿江巴文化遗址文化层一般来讲都不厚的原因所在。由于贩盐运盐的特殊营生使他们对大巫山周围了如指掌,再远一些也不陌生,在巫山地区日益不能养育更多部民的情况下,他们便逐渐向外迁徙了。虽然,从取得泉盐的角度讲,他们仍然和孕育自己的母体大巫山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居住中心却转往峡江之外,从而形成以大巫山为中心,在川、陕…  相似文献   

8.
将我国北方、南方母系氏族文化遗址房屋建筑的特征与大溪文化时期的城头山遗址房屋建筑的特征相比。后者在房屋的面积、形状、墙面、地面、基槽、柱洞、建筑构件以及灰沟等方面,与前者均有明显不同,而且生产力水平高于前者,父系氏族特征显著。由此表明:大溪文化一期时城头山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末期,二期时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三期时开始进入父系氏族公社。大溪文化时期的城头山地区,已经早于我国史前任何文化遗址率先进入父系氏族公社。  相似文献   

9.
巫山地处三峡腹心,历史文化积淀异常丰富。任乃强、邓少琴、袁珂等先生筚路蓝缕,管维良、任桂园等教授发扬广大,致力于"大巫山文化"体系建构、巫文化研究、巫臷文化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大溪文化的发现,揭示了一种以红陶为主并含彩陶的地区性文化遗存。大溪文化彩陶的纹饰常见的是波浪绞索纹、横人字形纹、条带纹和漩涡纹,这是中国彩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且具有独特的艺术性,是新石器时代美术的最高水平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对一类含有三个圈的本原有向图的scrambling指数进行了研究.结合本原有向图scrambling指数的定义,通过分析图的特点,利用顶点的度和集合之间的关系,通过集合的运算给出了此类图的scrambling指数及其广义scrambling指数的具体值.  相似文献   

12.
要考虑了一类含有3个圈(其中两个圈的长度相等但不相交)的本原不可幂定向有向图.通过分析图中是否存在寻求的途径及SSSD途径对,运用本原不可幂定号有向图和Frobenius数的性质及定义,给出了此类图中两个特殊图的广义本原指数和广义基.  相似文献   

13.
对一类含有三个不同圈的本原有向图的scrambling指数进行了研究,根据本原有向图scrambling指数的定义,利用集合的运算给出了此图的scrambling指数及其广义scrambling指数.  相似文献   

14.
对一类特殊本原有向图的scrambling指数进行研究,其恰含有两个s长圈和一个p长圈,通过分析图的特点,结合本原有向图scrambling指数的定义与性质,进而得出这一类本原有向图的scrambling指数.  相似文献   

15.
从“尽其自然之理”的哲学思想出发,苏轼在《巫山》一诗中对宋赋巫山神女故事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从“天下之同安为善”的政治观念出发,苏轼在《神女庙》一诗中重塑巫山神女形象,用以体现他的社会理想;从“任性逍遥,随缘放旷”的人生态度出发,苏轼在其诗词中反复使用巫山神女典故,对宋赋神女故事的情爱内涵予以认同,这三者的矛盾统一构成办轼诗词异彩纷呈的文学景观,表现了苏轼以张扬“性情”为特征的文化价格心态。  相似文献   

16.
研究历史文献,并结合考古发掘,发现巫山得名与《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巫山者,西有黄鸟”有关,与巫咸山无关。巫山神女故事肇始于宋玉《高唐赋》,与《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七经的姑媱之山的女尸无关,与屈原《九歌·山鬼》无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图论的相关方法,讨论了一类恰含有两个交点的n阶本原不可幂定号有向图,通过分析图形特点,综合运用SSSD途径对、Frobenius指数和异圈对的相关理论,进而得出这类本原不可幂定号有向图的第一类广义基,即Local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