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藻对废水中重金属吸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藻具有特殊的细胞壁结构,其化学改性后具有较高的重金属富集吸附能力。化学改性后的海藻具有吸附量大,吸附速率快以及简易的解吸附等优点,被认为是理想的生物吸附材料。本文描述了海藻吸附剂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分析了温度、pH值、光照对其吸附效率的影响并剖析了吸附机理,最后对海藻吸附剂在改性方面研究的进展情况和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粘土存在下固定化海藻对金属离子吸附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粘土存在下固定化海藻粉吸附含铅溶液的过程.结果表明:粘土与海藻混合后,对重金属的吸附量随海藻的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pH=5时,最佳的比例为粘土比海藻为1:4.现场重金属废水处理(Cu2 、Pb2 、Cd2 、Ni2 )的平均吸附率大于70%.  相似文献   

3.
自然水体生物膜及其对常规重金属吸附的基本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海藻生物膜生物吸附重金属的研究,阐明生物吸附金属离子技术的特性。同时探讨了重金属吸附的机理和特性,阐明了其吸附过程符合动力学方程、符合logCt=logk (n-1)logt,其中k,n2为常数。  相似文献   

4.
研究重金属(Pb(Ⅱ)、Hg(Ⅱ))在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细胞上的吸附和竞争吸附.实验结果表明,Pb(Ⅱ)、Hg(Ⅱ)在两海藻上竞争吸附时,Pb(Ⅱ)在海藻细胞表面的竞争吸附平衡快于Hg(Ⅱ).竞争吸附平衡时,藻细胞表面Hg(Ⅱ)对Pb(Ⅱ)的影响小于15%,Pb(Ⅱ)对Hg(Ⅱ)的影响大于50%.96h培养后,两金属竞争环境下的海藻细胞吸附(吸收)的重金属量明显高于单一重金属作用的海藻细胞的吸附(吸收)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学原理的新型废水处理工艺不断涌现,其中微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尤为广泛.近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由海藻、真菌和细菌等微生物组成的生物吸附剂由于具有原料来源丰富、品种多、成本低,在低浓度下处理效果好、吸附容量大、速度快、选择性强,吸附设备简单、易操作等优点,成为去除工业废水中重金属元素、实现有效净化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比较微生物法处理废水中重金属的特点,对海藻、真菌和细菌等微生物的水处理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6.
对比研究了冷冻干燥海藻酸钙纤维状和球状干凝胶对铅离子的吸附作用,考察了溶液初始pH和温度对海藻酸钙纤维状干凝胶吸附铅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钙纤维状干凝胶在相同铅离子浓度下的吸附性能优于球状干凝胶,其吸附速率也明显大于海藻酸钙球状干凝胶。利用Langmuir等温吸附式计算出海藻酸钙纤维状干凝胶在60°C下和pH为5.0时的铅离子最大吸附量为417mg/g。  相似文献   

7.
海藻酸钙/多孔硅复合材料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了海藻酸钙/多孔硅复合材料和纯多孔硅对铜离子的吸附作用,考察了溶液初始pH、温度、吸附剂加入量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海藻酸钙/多孔硅复合材料吸附铜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钙/多孔硅复合材料在相同铜离子浓度下的吸附性能优于纯多孔硅,其吸附速率也明显大于纯多孔硅。利用SEM、FTIR、BET等方法分别测定了改性前后多孔硅材料的形貌和物理化学性质。利用Langmuir等温吸附式计算出海藻酸钙/多孔硅复合材料在60℃下和pH为5.0时的铜离子最大吸附量为49.02mg/g。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藻食品产业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海藻食品安全性已经达到可控状态,但由于与进口国法规和技术等的差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仍然是关注焦点。概述了我国海藻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海藻食品安全性事件及原因,提出进一步提高我国海藻食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建议,以保障我国海藻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海藻粉用量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金属离子浓度,藻粉用量对2种常见大型海藻马尾藻(Sargassumfusiforme)和海带(Laminariajapon ica)吸附重金属离子(Cu2 、Pb2 、Cd2 、Ni2 )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g/L以内,海带对Pb2 的吸附率保持在99%以上,对Cu2 、Cd2 保持在90%以上;50mg/L以内对Ni2 的吸附保持在90%以上.藻粉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随藻粉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单位重量藻粉的吸附量却随藻类浓度的增加而减少.选择藻粉的投入量在2.5g/L,既能够达到对各种离子良好的吸附.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大型海藻石莼(Ulva lactuca)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对染料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的吸附特性,文章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溶液起始pH值、吸附时间、海藻生物量和染料浓度对海藻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并结合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和红外光谱研究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石莼和龙须菜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容量随溶液起始pH值的增加而增加,最适pH值为4~10;60 min吸附达到平衡;吸附容量随着海藻生物量的增加而减少,但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很好描述石莼和龙须菜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拟合得出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709.22 mg·g~(-1)和231.48 mg·g~(-1).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描述反应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分析显示石莼和龙须菜的吸附反应均为自发的放热反应.此外,吸附前后红外光谱结果说明在海藻表面的羟基、氨基和酰胺基与亚甲基蓝的吸附有关.结果表明,石莼和龙须菜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是有潜力的染料废水吸附剂.  相似文献   

11.
陈跃辉  张伟  汪爱河 《科技信息》2010,(21):I0385-I0386
文章介绍了重金属废水微生物吸附法处理的机理和重金属废水微生物吸附法处理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重金属废水微生物吸附法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关于微生物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长春市伊通河天然水体中优势菌种非活性细胞对Pb2+和Cd 2+ 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发现细菌生物量对非活性细胞吸附Pb2+的影响比对Cd2+ 的影响大; 细菌对Pb2+的吸附 在pH=4.5时吸附量最大, 而对Cd2+的吸附在pH=6.0时吸附量最大; 细菌对Pb2+和Cd2+的吸附在30 ℃最大; 当Pb2+和Cd2+共存时, Pb2+对细菌吸附Cd2+的影响不显著, 细菌对Pb2+的吸附量随Cd2+浓度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对Ag 、Cu2 、Mn2 、Ni2 、Pb2 和Zn2 等六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在pH5.5,吸附时间2h,重金属离子浓度为50mg/l的条件下,极大螺旋藻对六种重金属离子均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其中对Ag 的吸附作用最强,吸附率为92.87%;对Ni2 的吸附作用最弱,吸附率为40.70%.极大螺旋藻对这6种离子的吸附能力依次为Ag >Pb2 >Zn2 >Cu2 >Mn2 >Ni2 .  相似文献   

14.
Experimental studies were conducted on the feasibility of aerobic granular biomass as a novel type of biosorbent for Pb2 remov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pH, Pb2 concentration (C0) and biomass concentration (X0) affected the biosorption process significantly. Both the Freundlich and Langmuir isotherm models describe the biosorption process accurately,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0.932 and 0.959 respectively. The Pb2 biosorption kinetics is interpreted as having two stages, with the second stage described reasonably well by a Lagergren pseudo-second order model. Moreover, the surface change of granular biomass after the Pb2 biosorption process appears to be caused by ion exchange and metal chelat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S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X).  相似文献   

15.
生物吸附法在含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论述了传统的去除废水中重金属方法的局限性,介绍了生物吸附法在含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状况及前景。提出了尚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少根根霉吸附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微生物吸附为基础的重金属生物浓集技术,在治理环境污染以及从工业废水中除去或回收重金属方面,可能替代目前广泛应用的传统工艺.在文[1—4]的基础上,我们研究了真菌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对水体系中铅的吸附规律、解吸条件和吸附作用机理,并以该微生物为吸附剂除去工业废水中的铅作了实验,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Experimental studies were conducted on the feasibility of aerobic granular biomass as a novel type of biosorbent for Pb^2+ remov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pH, Pb^2+ concentration (Co) and biomass concentration (X0) affected the biosorption process significantly. Both the Freundlich and Langmuir isotherm models describe the biosorption process accurately,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0.932 and 0.959 respectively. The Pb^2+ biosorpUon kinetics is interpreted as having two stages, with the second stage described reasonably well by a Lagergren pseudo-second order model. Moreover, the surface change of granular biomass after the Pb^2+ biosorption process appears to be caused by ion exchange and metal chelat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S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X).  相似文献   

18.
悬浮酵母菌吸附Pb(Ⅱ),Cr(Ⅵ)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悬浮酵母菌的动电电位及不同pH值下金属离子的赋存状态,探讨了悬浮酵母菌对Pb(Ⅱ),Cr(Ⅵ)的吸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悬浮酵母菌的零电点大致为3.7,随着pH值的升高,悬浮酵母菌的动电电位逐渐降低;在pH值小于4.0时,悬浮酵母菌对Pb(Ⅱ)的吸附以静电吸附为主;在pH值为2.0~6.0时,悬浮酵母菌对Cr(Ⅵ)的吸附以静电吸附为主,在其他pH值范围内,静电吸附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传统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方法很多,但都存在某些不足之处,而生物吸附法因其材料易得,价格低廉,去除效果好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通过桔子皮生物吸附剂对锌离子吸附动力学、最大吸附量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桔子皮生物吸附剂对锌金属离子的吸附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桔子皮生物吸附剂吸附重金属锌离子的最大吸附量的吸附等温线都非常符合Langmuir方程(R2=0.92-0.98)。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售食用菌的重金属含量及其对Pb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几种常见食用菌(平菇、口蘑、木耳和蟹味菇)的重金属含量,结合国家卫生标准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常见食用菌子实体的重金属(Pb,Mn,Co,Ni,Cr,Zn,Fe,Cd,V,Cu)含量均低于国家食用菌卫生限量标准。利用不同种类食用菌作为生物吸附剂,通过实验,研究各种食用菌子实体对Pb(Ⅱ)的吸附特性、吸附模型以及吸附动力学特征。平菇、口蘑、木耳、蟹味菇的匀浆以及木耳活体的吸附过程均可用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平菇活体适合Frendlich方程。平菇、口蘑、木耳和蟹味菇对Pb(Ⅱ)的最大吸附量可达91.7,123,58.5和120 mg/g,与其他生物吸附剂相比,吸附效果更好。动力学研究发现,准二阶模型更符合食用菌对Pb(Ⅱ)的吸附过程。研究结果揭示了食用菌用于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