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当我们探讨中国栽培植物起源与进化时,首先要考虑到黄河流域农业文化及其最早历史时期。毫无疑问,我们相信黄河流域农业文化历史在5000年以上,但正史所载则只有3600多年。即殷墟甲骨文被认为最早可信记录,而追溯到史前则大都属于口传。近半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发掘了遍及全国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但能直接证明黄河流域农作物起源的实物则不多,仅  相似文献   

2.
龙骨与考古     
龙骨与考古——分属不同的学科,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被誉为中国20世纪三个重大考古发现(即周口店北京猿人、殷墟甲骨文和敦煌石窟)之中,竟有两个是以龙骨为线索而出土的。龙骨作为一味传统中药,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经典《神农本草经》里,龙骨被列在了"虫兽部"的上品药中。众所周知,世界上根本没有  相似文献   

3.
“凡”是甲骨文中的常见字.在中国至少有36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凡”究竞指何物?  相似文献   

4.
<正>2000年12月17日,河南省安阳市花园庄村村民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报告,有人夜间在花园庄村东的农田里活动,行动可疑,有盗掘古墓的可能。了解安阳殷墟和中国考古学的人会知道,这一消息十分重要。今天的花园庄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它位于安阳市西北郊,著名的小屯村之南,两村仅一街之隔。  相似文献   

5.
陈淳 《科学》2014,(3):35-39
科学考古学的发展经历了进化考古学、文化历史考古学、过程考古学和后过程考古学等发展阶段。其理论方法深受时代社会思潮和科技进展的影响。中国考古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由于历史原因,与国际水准存在相当大的距离,需要取长补短,尽快融入学术全球化的潮流。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强调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要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要运用科学技术提供的新手段新工具,提高考古工作发现和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7.
继承传统,努力创新──评《曾侯乙编钟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查有梁1988年8月,在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召开的“第五届中国科技史国际会议”上,有关曾侯乙双音编钟的研究报告,引人注目。同年11月,在武汉举行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国际交流·曾侯乙编钟...  相似文献   

8.
<正>水下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它以人类水下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淹没于江河湖海的古代遗迹和遗物进行调查、勘测和发掘,将考古学所特有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作为认识问题的手段,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南海一号”是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标志之一,它的发现与中国水下考古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导论 根据世界人类文化史的资料与记载,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为世界上四大古老文明国家。中国文化起源于约475,000年前出现的北京猿人。 根据中国文化史的资料与记载,笔者建议将中国文化史的发展分为三大阶段:(一)由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的出现开始,到秦始皇建立第一个统一王朝(公元前22年),笔者称谓“先秦原始文化”阶段。(二)由秦王朝开始,直到最末一代的清王朝逊位(公元1911年),笔者称谓“封建传统文化”阶段。(三)由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开始直到今日,笔者称谓“现代民主文化”阶段。 中国人民在先…  相似文献   

10.
奇云 《世界科学》2005,(2):12-13
继人类第5、6、7、9、10、13、14、19、20、21、22号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于近年陆续被破译之后,英国科学家日前又破译出人类第16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使得人类染色体这部包含23“章”的“天书”被成功破译出13“章”。  相似文献   

11.
<正>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长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工程、人文景观和建筑之最。它地跨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拥有墙体、壕堑、关堡和相关设施43721处,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军防体系最复杂、规模最庞大和影响最深远的文化遗产类型。1987年,在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各国专家对它具有的突出的普遍价值不吝赞美之词,称它是“中国古代中原帝国远大的政治战略思想、强大的国防军事力量的重要物证”“中国古代高超的军事建筑建造技术和建筑艺术水平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保护国家和民族安全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中夏 《科学通报》1991,36(22):1701-1701
中国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是我国古代重要创造发明之一,也是对世界文明的一项重要贡献,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研究古陶瓷的结构、成分和制造工艺,可以获得许多有关古陶瓷的珍贵信息,这是现代科技考古学(实验考古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我们“陶瓷之国”更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星 《科学》2004,56(5):35-39
裴文中先生是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的发现者,中国旧石器考古学奠基人,中国史前考古学、古人类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主要创始人。在先生百年诞辰和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发现75周年之际,谨以此文对他丰富多采的一生做一简略的追记和评述,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4.
爱德华·霍尔于 2 0 0 1年 8月 1 1日病逝 ,享年 77岁。霍尔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还是一位有独创性的发明家和手艺超群的工匠。他建造了世界上最为精确的单摆钟 ,并在科学研究上也颇有建树 ,他认为自己对科学工作纯粹都是为了兴趣而完成的。在过去的 45年里 ,霍尔的主要兴趣 (至少是在技术方面 )在考古学上。考古学主要是通过发明、建造和利用各种方法来发现古代物品 ,确定它们的年代并对其进行鉴定。考古学可以使我们了解古代的技术状况。近些年来 ,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考古热 ,它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现在称为“考古定年学”。这…  相似文献   

15.
Orwe11奖     
出席2000年Orwe11奖大会暨第十届计算机、自由和隐私年会的隐私倡导者说,自1984年多伦多会议以来,16年已经过去,但监视文化依然十分盛行。在为电影south Park那令人震惊的歌曲“责备加拿大”(“B1ame Canada”)举行的庆祝仪式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隐私国际的Simon Davies将“荣誉”授给了那些被评判小组认定于过去一年中对隐私带来了最大威胁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16.
三伪评析     
毕东海 《世界科学》2000,(11):47-48
三伪者,伪科学、伪实验及伪气功也。一 伪科学,在我国曾经有过一番惊天动地的表现。许多根本与科学毫不相干的所谓新理论、新发现、新发明都标谤为是科学上的突破,并冠以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谁都不会忘记王洪成的“水变油”技术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被炒得几乎要去拿诺贝尔奖了。“水交油”是地道的伪科学。李洪志的“转法轮”及邪教异说,同样也是伪科学。说它是伪科学,因为这些东西是披着科学的外衣,兜售其奸的。 那么,什么是科学呢?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曾这样下了定义:“以严肃的态度,严密的观测和实验,严格的推理而得到的关…  相似文献   

17.
在乔治&#183;夏勒的个人介绍中,不乏溢美之词:“世界上三位最杰出的野生动物研究学家之一”,1980年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金质勋章获得者,1996年国际宇宙奖获得者,1997年美国泰勒环境成就奖获得者,美国《时代周刊》所评“20世纪世界上三位最杰出的野生动物研究学家之一”……而2008年奥运会所选择的吉祥物五福娃中的两个,大熊猫和藏羚羊都和夏勒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前者是他进入中国所开始研究的第一个物种,而后者则是因他的研究而被世人所关注。同时,他是许多长期研究项目的开创者和保护问题的揭示者,包括除了大熊猫和藏羚羊,还包括非洲的狮子、大猩猩等。  相似文献   

18.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文化。《红楼梦》第四十回中鸳鸯吃了一杯酒,笑着说:“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的,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何况酒席上时常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像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19.
说龟     
龟与恐龙同时代,是地球上的“长老”,已有两亿多年的历史了。提起龟,人们往往把它作为骂人之词,什么“龟儿子”、“王八蛋”等等。其实,龟在我国古代是很受人们尊重的。古人把它视为吉祥如意、敦厚忠实、刚毅不屈、先知先行的动物,与龙、凤、麒麟并称为“四灵”。自然,龟的地位在古代是很高的:商朝盛行“龟卜”,龟壳留下的卜辞就是最早的甲骨文;汉代,调动军队用的兵符是龟形的,故叫“龟符”,那时,连各级官府的官印上都雕有龟;宋代,龟的地位仍然很高,据说,诗人苏轼、陆游戴的帽子就镶有龟壳。再说外国,日本人至今仍把龟视作吉祥长寿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在古埃及法老图特卡蒙的陵墓上镌刻着这样一行墓志铭:“谁要是干扰了法老的安宁,死亡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数十年来,经过各类电影、电视和小说的大肆渲染,所谓的“法老咒语”被越传越邪乎,不仅令那些盗墓者望而却步,而且连那些考古学者和观光客也不寒而栗。可是据《泰晤士报》报道,埃及古文物学会秘书长、考古学权威扎西·哈瓦斯(ZahiHawass)博士最近却正全力以赴地撰写一部新书,全面驳斥所谓的“法老咒语”。在书中他披露道,法老陵墓中充满着一种可以致癌的氡气,在木乃伊身上寄生着一种致命的病菌孢子。由此看来,科学才是破除“咒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