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基于零售业网点(POI)数据,借助区位熵、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探究了福州市中心城区零售业网点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福州市中心城区零售业呈现出以核心区为中心,中间区为条带,外围区为岛状的“核心-外围”分布形态,集聚热点主要在鼓楼、台江、晋安等区,以及沿道路和河岸地带;(2)福州中心城区零售业网点整体呈现“西北-东南”走向且圈层集聚差异显著,空间上以鼓楼区、台江区等核心区构成4个圈层集聚区,各类零售业网点在3-4圈层集聚水平一致但外层分异明显;(3)各类零售业网点总体以鼓楼区东南部—台江区—晋安区西缘为核心集聚区,因属性不同而呈现热点差异.超级市场零售(5212)、便利店零售(5213)两类零售业网点数量多且空间覆盖面广.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526)数量最少且集聚在城市郊区;(4)福州是典型的河口盆地型城市,地形与河流影响其城市扩张与零售业分布,形成“核心-外围”分布模式.福州市中心城区零售业空间分布格局与人口密度疏密情况基本一致,符合中心地理论的规律.零售业倾向于聚集在交通网络密集的地区,且主要沿着道路分布,显示出高度的空间相邻性.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夜间经济十佳城市——福州市为例,依托POI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以及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福州市夜间旅游空间布局、业态集聚特征,并且以夜间灯光数据和POI耦合结果为依据提出业态布局特征的优化对策.研究发现:(1)福州市的夜间旅游业态布局显现出由中心城区集中向远城区蔓延,多核引领模式的发展规律;(2)区域业态发展失衡,热点区域的夜间旅游业态均衡发展,次热点区域多由单一业态引领;(3)对灯光数据和POI数据耦合发现,两者耦合效果较好,可以看出夜间旅游业态分布格局大致是由中心城区向远城区发展,总体格局呈现为东聚西散的发展态势;(4)福州市夜间旅游业态总体分布格局是人地相互作用的结果,依据热点区域和耦合结果来看,总体分为三大板块——核心旅游板块、次级旅游板块、延伸旅游板块,并按照各自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郑州市中心城区2010年和2015年的写字楼POI数据研究对象,运用GIS中的标准离差椭圆分析法及核密度分析法,研究郑州市中心城区办公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郑州市中心城区写字楼以郑州市火车站为中心,以西北—东南方向为长轴,东北—西南方向为短轴,总体上呈现"西北—东南"分布的态势。2)郑州市写字楼沿西北—东南方向的京广铁路两侧分布,且主要分布在东侧,表现为明显的方向性差异。3)办公空间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高等级办公集聚区主要布局在重要交通节点附近和交通干道的两侧。4)与2010年相比,2015年郑州市中心城区办公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增强,且随着城市的扩展及经济的发展,办公空间逐渐从中心向外围扩散。5)办公集聚区趋向于布局在商业设施比较完善的地区,且与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基于贵阳市中心城区178 749条POI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分析和区位熵分析,从服务业整体和分行业方面,探讨贵阳市服务业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贵阳市中心城区服务业已基本形成"双核多组团"的结构,极化成核现象显著,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结构;空间上整体呈"Y"型分布形态,主要分布在交通网络中心性好和地势低平的地区;②服务业分行业视角下,不同类型服务业的数量和集聚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具体分布模式呈现3种类型;专业化功能区差异明显,在城市边缘更易于形成专业化集聚区;③交通、地形、人口、城市规划是影响服务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最后从规划视角提出城市服务业布局优化的策略,对山地城市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支持下,以福州市地铁1号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福州市三环快速路以内的城区为研究区域,构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基于道路密度、公交站点密度等计算模型分析福州市交通网络密度分布特征.通过时间距离、通达性系数和服务区域面积三个指标度量地铁开通前后交通网络通达性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核心城区道路资源和交通资源的分布存在极化现象;地铁1号线开通后,重要交通节点之间的平均通行时间距离缩短13.7 min;交通枢纽中心30 min服务区域面积增加了6.1%;交通网络通达性格局从以鼓楼区为中心的单核扩散格局转变为沿地铁走势的一核一轴向外扩散分布格局,城区基本形成40min交通圈,实现了福州市通达性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6.
各类城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在城市的主城区,是分析城市中心体系的重要依据。本研究的基础数据是从高德地图中提取出来的,研究基于POI数据对于城市中心体系识别与特征分析。首先,通过网络爬取高德地图POI的坐标信息并进行坐标转换导入GIS平台;再运用核密度分析法生成南宁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密度分布图;最后,依托南宁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密度分布图,分析南宁公共服务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推导出南宁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结果显示,根据POI数据识别分析南宁市中心体系整体呈现单中心集聚发展,城市副中心与郊区中心发展力度欠佳,还需要加大力度建设。将结果与《南宁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城市公共中心体系进行对比,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化设施是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文化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以2018年高德地图文化设施兴趣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北京各行政区空间分布的数量差异,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北京文化设施的总体空间分布形态,最后结合热点分析(Getis-Ord G~*_i)统计指数法进一步探究北京中心城区文化设施及各类型文化设施的空间分布格局。得出以下结论:中心城区文化设施数量分布较多,周边城区分布较少;北京文化设施的核密度值随着与中心城区距离的增加呈现圈层式衰减;不同类型文化设施在中心城区的集聚特征不同。在城市化发展的作用下,当前北京城市文化设施集聚范围随着城市交通干线进一步向外围扩张,而不同类型文化设施集聚特征的偏向性更加明显,但是中心城区文化设施空间分布的南北城差异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8.
在借鉴经济集聚理论的基础上,以芜湖市为例,用数据采集方法调查了中小城市咖啡馆空间分布。研究发现:中小城市咖啡馆总体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匀。形成了多中心集聚,带状组团的空间格局。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城区咖啡馆的数量和集聚中心呈递增趋势。具体分析不同类型咖啡馆特征发现,独立经营咖啡馆分布特征与咖啡馆总体特征相似,连锁经营咖啡馆则呈现出2核4次中心分布格局,聚集程度更高。最后,结合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分析,从人口、交通、商圈、高校园区、城市规划等方面剖析了中小城市咖啡馆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典型产业分析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空间格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学者和北京市政府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界定和对应产业,结合北京城市疏解的近期要求,主要选取一般性产业中的农林牧渔和制造业以及从制造业中剥离出的冶金化工产业等典型产业为研究对象,根据2009年和2014年的POI数据,从空间维度运用Arc GIS中核密度分析和Ripley’s K(r)函数研究产业转型下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研究数据分析显示,从2009—2014年,1)以农林牧渔以及制造业、冶金化工产业为代表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空间分布呈现出从市中心向外转移的趋势;2)农林牧渔产业整体呈现围绕城近郊区向周边近邻扩散的趋势,并向东南、向北形成岛状集聚斑块;3)制造业总体呈现集聚弱化的态势,仅在东部形成小范围集聚的格局;4)冶金化工产业总体格局没有显著变化,仅在城区东北方向进一步集中。  相似文献   

10.
黄梦毫  刘德琴  蒋丹 《河南科学》2023,(9):1375-1381
利用WorldPop人口格网数据,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社会网络法,识别成渝城市群的中心分布特征和多中心分布结构.结果表明:(1)人口主中心形成了以重庆和成都为核心、绵阳—成都—乐山为西部发展带、南充—重庆—泸州为东部发展带、宜宾和自贡为发展动力点的“两核两带两点”的分布格局.(2)成渝城市群内城市多中心结构模式还不凸显,具备多中心结构的只有7个城市,分别是成都、德阳、绵阳、南充、广安、重庆、乐山,呈现“西多东少、北密南疏”的特点.(3)建议形成“两核一带三廊道”的区域发展格局,以带动成渝城市群全区域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综合运用人口重心模型、核密度分析等多种空间分析方法,从行政区与街道两个尺度对长春市老年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长春市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探索了城市内部老年人口分布与养老服务设施配置的空间协调性.结果表明:(1)长春市不同区域老年人口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整体处于向心集聚阶段,由中心城区向外呈现出"U"型圈层式空间分布特征,城市中心区内存在着连续的老年人口集中分布区,且其空间范围仍在扩展;(2)长春市养老服务设施整体呈现出"中心多、外围少",城市中心区内部"东西方向多、南北方向少"的空间布局特征,不同类型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分布亦存在显著差异;(3)长春市各行政区养老服务设施与老年人口分布空间协调性关系复杂,可划分为协调型、基本协调型、不协调型三类,整体来看协调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速公路门架、2019年货运专项调查、汽车能耗查询平台等数据,综合考虑不同车型、不同路段饱和度下车辆能耗差异,构建基于改进“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高速公路网碳排放精细化测算模型,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从车型上看,高速公路碳排放客车、货车碳排放量占比分别为45.29%、54.71%,其中主要碳排放源为Ⅰ类客车、Ⅰ类货车与Ⅵ类货车等;从路网分布看,碳排放高值路段主要在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城市的绕城高速,邻近综合交通枢纽(高铁、机场、港口),济青、京沪运输通道等呈现空间集聚分布特征;从区域分布看,碳排放高值区主要在以济南中心城区为核心的省会经济圈、以青岛中心的城区为中心胶东经济圈集聚,并呈现出从经济圈中心向外逐层递减的态势。该研究可为区域交通碳排放相关政策监管、区域交通运输“碳达峰”时间点研判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对推动区域交通运输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旅游景点空间结构分布特征,对优化全域旅游业态布局,提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POI数据,以洛阳市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叠置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最近邻指数等方法对洛阳市旅游景点空间布局及便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洛阳市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呈现中心城区集聚、以“条带状”向县域拓展的特征,且主要集聚于洛龙、西工、涧西和老城区交界处附近;其空间分布方向呈西南—东北走向,与洛阳行政区划形状相吻合;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设施与旅游景点的空间匹配度不同,其中交通设施与旅游景点的空间匹配程度最高,旅游景点倾向于分布在交通发达、食住便捷的区域;便利度空间上呈沿中心城区向四周阶梯递减、县域块状分散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人口分布是人口发展在空间上的综合体现,也是区域发展格局和协调性的重要表征。本文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选取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人口、人均GDP、河流和道路数据,运用人口收缩指数、核密度、空间相关性分析、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了2013—2019年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收缩格局的特征,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从整体来看,黄土高原人口收缩趋势明显,且空间的关联性较强,其格局基本稳定;2)从局部来看,人口集聚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河谷平原地区和省会城市是人口集聚的主要区域;3)黄土高原人口在不同高程与坡度上的分布差异明显,尤其在海拔0~1 500 m、坡度0°~15°的地势低平区域,人口密度较高,空间集聚趋势明显;4)人口分布受到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的综合影响,且一般会朝着社会经济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区流动。  相似文献   

15.
酒店业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活跃程度的重要产业之一,酒店空间布局影响城市区域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借助ArcGIS,SPSS等软件,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福州中心城区范围内的酒店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发现:福州中心城区酒店主城区显著集聚,其余区域分片集聚,总体呈现一主、一副、六组团的空间分布格局;各类型酒店空间分布集聚程度不均衡,五星级酒店呈点状分布,其他等级酒店呈集聚性分布,分布方向性上,各类型酒店均为西北—东南走向,呈现向东南扩张发展的态势;酒店空间布局受地形、经济、商圈、旅游、交通不同程度影响,长乐区、马尾滨江、阊侯、荆溪未来酒店布局潜力较大,地铁陆续开通将促进福州中心城区空间布局更加均衡。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核密度算法的基础上,结合郑州市道路网特点设计了基于网络栅格剖分的网络核密度计算模型,得出路网空间下郑州市不同类型兴趣点(POI)网络核密度的分布结果,并借助三维可视化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直观表达,揭示了郑州市POI空间分布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1)网络栅格剖分核密度算法在路网空间下对POI进行空间密度分析,更好地反映了与交通强相关POI的分布规律;(2)三环内外的POI网络核密度结果有着显著的差别,三环可作为当前郑州市中心城区的边界线;(3)不同类型的POI在分布格局和聚集形态整体上差别较大,体现出行业之间巨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高德地图API获取的贵阳市中心城区科教文化设施点数据,验证DBSCAN算法在识别城市科教文化设施集群识别中的应用,研究共识别有效POI2 673个,科教文化设施集群163个,集群在空间特征上表现出以贵阳市老城区为核心的中心发散型结构。集群规模共划分为4个等级,通过计算各等级结构的空间形态指标,分析贵阳市科教文化设施集聚特征规律。研究发现,科教文化设施资源配置不均衡,高等级集群分布差异明显,难以实现科教文化资源共享。研究利用DBSCAN算法识别科教文化设施集群,为深入挖掘城市地理POI信息提供理论方法,同时为定量认知城市实体空间规划、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断裂点概念和公式,分析比较京、津两市2012-2015年办公空间的发展格局及两城市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研究表明:1)北京和天津两市的办公空间格局均呈现从市中心向外围不断扩展的态势,北京在中心城区以CBD-金融街—中关村为核心的三足鼎立式办公聚集区格局趋于增强,同时上地、亚奥、望京地区的办公空间集聚显现;天津受滨海新区建设发展的影响,由单中心向双中心转变,办公空间沿京津方向和滨海新区方向,呈组群扩展.2)城市内部办公活动集聚效果显著,北京办公空间分布方向性减弱,空间格局方向变化不显著,总体上呈“西北—东南”走势;天津办公空间分布由“南—北”走势,转向“西北—东南”走势,空间分布重心向南偏移的比较显著.3)利用断裂点公式,以城市从业人口、第三产业产值和写字楼数量作为城市规模指标,得出北京的吸引区范围较天津更大.同时,在区域发展进程中,北京的向心引力在不断增强,对区域的吸引和辐射也呈现显著增强的态势,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和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天津也正在逐渐发挥其港口城市的优势,与北京形成空间互补.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广州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街镇为地理单元对2000-2010年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空间差异减小,在空间上以圈层结构向外扩张;2人口老龄化速度以中心城区內缘最为迅速;3从空间分布趋势来看,整体上老年人口和人口老龄化的空间集聚趋势有所"弱化",人口老龄化将继续向中心城区扩散,近郊区北部作为年轻型街镇的集聚区域,其集聚作用将更加明显;4就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而言,人口迁移的作用相对于人口的自然增长愈发显著,经济发展水平是这一时期老年人口向中心城区內缘集中的主要因素,文化教育水平对老龄化的区域分异具有一定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福州市中心城区公路网数据,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法(CWD)对福州市中心城区内4A级以上旅游景点进行可达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交通通达性和红绿灯的情况下,44%的区域景点可达性在60 min内,集中于中心的鼓楼区和晋安区;景点内部差异较明显,中心城区内各点到最近景点的可达性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出"以各景点为核心向外圈层式递增"的格局,中心城区景点可达性较好,外围区域特别是边界位置景点可达性较差;自然景点的可达性略优于人文景点,服务范围更广;6个4A级以上景点中,5A级景区三坊七巷因其处于中心城区道路网密集处,服务范围广,可达性好.可为福州市旅游交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