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营造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具有安全感的心理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思维训练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它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纽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想办法去诱发学生主动思维的意识,只有学生有了自己想要思维的意识,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变成自己的事,从而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掌握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2.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突出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创造性思维中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指针对一个问题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案的思维.它包括正向思维、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实现创造过程中的某项指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解决方法为前提,通过逆向思考或变换问题,或置换已知概念、定理、公式等部分要素,或更换顺序,把问题倒过来想一想,从而得到新启发的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注重反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散思维包括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和多向思维.在数学分析教学中,不但要从正面去理解、证明有关的概念、定理等知识,还应该克服思维定势,从反面、多方向、多角度去理解概念和定理的实质,适时地构造反例,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要注重操作技术的训练,更要注重思维素养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是软件的熟练操作者,也要成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者.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高校教师把计算思维的思想渗透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在课堂教学环节和实践学习环节都要注重学生的计算思维培养.在教学环节突出教师的主导角色,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思维去思考、去解决学习这门课程时遇到的难题;在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将计算思维的方式贯穿于实验过程之中.计算思维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结合可以使学科知识与计算思维能力互相促进,达到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思维是人们借助中介物去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依靠感知和记忆不能解决问题时 ,就需要运用思维过程。如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就是通过思维去掌握事物本质和规律 ,如果不善于运用思维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 ,理解教材内容 ,解答各种课题。学习效果与思维有着直接关系 ,学习过程其实也就是思维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怎样利用专业教学特点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思路和实践就对此谈谈。一、培养好奇心 ,激发求知欲 ,…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化学中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的表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在历史教学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仅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远远不够,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历史教学与人的个体发展,具体地讲就是学生主动地去学什么、怎么学,在多大程度上调动学生情感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从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统一起来,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8.
王昌龙 《科技信息》2009,(27):I0195-I0195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未知的东西,敢大胆去设想。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可以改变学生唯命是从的传统的束缚式的思维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思维定势是指一种思维的定向预备状态,在思维不受到新干扰的情况下,人们会按既定的思维方式或用既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种通过先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对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的影响,其思维会产生两种对立的结果,就是正迁移与负迁移.该文试图探讨促进思维定势正迁移的一些方法,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1 数学学习中影响思维定势正、负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类的认识过程是在现有的思维定势上发生的,因此迁移是客观存在的.只是这种迁移可能是积极的(正迁移),也可能是消极的(负迁移).影响思维定势正、负迁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就是求异思维能力.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大都关心促进学生求同思维的发展,因为它带有一定的固定模式,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某种东西的特征和属性,鼓励对问题找到正确答案,而对求异思维的培养往往不够.什么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就是不受一般规范和规律的影响,从超常角度进行思维活动,使思维向四面八方、上下左右辐射,进而从不同角度获得解决问题的崭新途径和方法。语文教学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的途径很多,笔者仅就课堂结构、课堂提问、作文教学诸方面谈点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