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漳州师院学报》2017,(4):18-23
中国文学传统中总是不缺乏一批特殊的形象群体,他们由人变形为他物的面貌神秘怪诞。时至今日,在多维的文学资源影响下,莫言、贾平凹、残雪、王小波等人的当代小说创作中依然时时出现变形者的身影,并以不同的修辞方式与层次进入文本叙事,为读者提供着独特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
叙事视角使莫言的小说具有与众不同的美学风格。儿童叙事视角带领读者进入到明净绚丽的自然状态;成人视角使读者领受了多角度思维的快感和想象的愉悦;亲缘叙事视角则让人们得到穿梭于时空的美感以及对种族退化的忧虑,莫言是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现代写作技巧的感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3.
布莱希特的戏剧创造性地发展了俄国形式主义们的“陌生化”理论,它撼动了亚里斯多德的传统戏剧观,从而把21世纪的戏剧创作推到了极为现代的美学领域,使其带有了鲜明的现代主义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现代主义文化的出现标志着西方传统文化的延续发生了断裂。按照文化进化论的理论,一种文化传统发生断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内在的遗传基因发生了变异。西方审美文化中的自然意识就是这样一种文化基因。传统审美文化中的主导意识是“人与自然亲和’的意识,而现代主义审美文化中的主导意识则是“自然异化”意识,故此笔者认为,正是自然意识的变异才导致了传统审美文化向现代主义审美文化的变异。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情爱小说,从作品主题表现和作家写作姿态来看,其诱惑主题是商业化现实的集中体现,而游戏情节的设置则是作家对生活的刻意认同,由此构成这类小说情感表达的两大特征:诱惑与游戏。  相似文献   

6.
对人生的悲观看法是王韬走上小说创作道路的重要原因。为了摆脱现实人生的梦魇,王韬在小说中虚构理想的人生,以此得到心灵的慰藉。王韬为漂出人生苦海而抓住的“虚构”之舟,无意中却碰到了小说艺术最本质的特征。王韬从人生的角度彰显了虚构在小说中的作用,从艺术的角度总结了虚构的两种形式:“凭实构幻”和“凭虚构幻”。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使王韬自觉地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穷愁著书”的传统,这也是他从事小说创作的巨大动力。王韬对小说价值及地位的认识比前人大有提高,基于此,与古人“托诗以怨”的趋向传统不同的是,王韬“托小说以怨”。王韬还总结了小说的三大功能:寄情、娱乐和教育。对于小说的教育功能,王韬的观念比较陈旧,他提倡小说的教育内容应以堆护纲常名教为主,反对有损封建伦理的内容。作为最早的启蒙思想家之一,王韬并未赋予小说启蒙大众的重任,而仍把小说当作文人雅士排愁泻怨的工具。这些都体现了王韬小说思想的落后。  相似文献   

7.
围绕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与流变展开讨论,阐明了现代主义设计与现代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之间的种种关系,进而强调了现代主义设计本质的定义:一种创造合理现代生活的理念与方式。毋庸置疑,这一理念及方式本身就存在着矛盾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刻地反思,而反思的内容则包括现代主义设计的民主理念、时代理念、功能主义原则以及与现代艺术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胡应麟的古代小说功用论是其古代小说理论研究的基础,他以小说的文体独立为出发点,更定九流,首次将小说排在九流之内,释道之前,第一次在学术史上为小说争得一席之地。胡应辟从小说的文体特征、作家身份地位的改变、读者的接受心理、作家的创作心理等多方面分析了古代小说的社会功用,从而阐明了小说作为独立文体之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小说观念的萌生,受到德国古典美学的精神滋养。一些现代文论家有意识地运用康德、黑格尔的思想资源,深入探讨了小说的本质、小说的特征和小说中"人物"的特性等基本问题,阐发了一些中国小说美学中前所未有的美学观念。这些富有新意的美学观念,是现代小说观念确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吴组缃是散文大家,他的小说采用了散文化叙事的技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审芙趣味,为散文化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其小说散文化叙事的特征为间接的隐淡式的抒情;淡化的情节、柔美的意象、乡土气息的语言;及以人物为中心的舒缓的场态化叙事.  相似文献   

11.
《漳州师院学报》2021,(2):84-87
赛珍珠与莫言的作品都将目光聚焦到中国的大地上,共同挖掘隐藏于中国人灵魂深处的恋土情结,总结出人与土地关系的三个历程:恋土、逃离与回归。但在分析农民逃离土地的原因上,赛珍珠更侧重于天灾人祸,而莫言则更倾向于时代因素。在恋土情结的涌动下,人与土地的关系走向缓和,赛珍珠选择以科技兴农的方式让农民回归土地,而莫言则着重描绘农民土地成坟、无奈回归的苦难命运。通过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呈现本土与跨文化视角下中国乡村的历史记忆与时代变化,深入反思当下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漳州师院学报》2022,(3):33-41
明清时期的文言小说创作中存有大量闽籍小说作家及其作品,这是明清时期地方小说创作的独特现象,也是明清闽地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文言小说作家的籍贯、生平及其作品的体裁、内容、存佚情况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明清时期这些闽籍文言小说家身份多为士子文人,思想传统,学养具有家族与师友传承性。这些文言小说作品在题材与思想内容、文体选择与艺术成就方面既有对传统的承袭,又表现出走向通俗化、现实化的新趋势,体现了明清时期闽地小说观念的发展流变,在古代小说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漳州师院学报》2018,(1):52-57
宋代赵彦卫对唐传奇文本表现出的"史才""诗笔""议论"叙事特征的总结,一直影响着后世人们对唐传奇的叙事艺术的讨论。许多论者都从这三个方面,来讨论唐传奇作为文学体裁的小说文体的形成与独立。但"史才""诗笔""议论"却并非是小说叙事不可或缺的叙事方式,从中国小说叙事发展史的角度来看,随着小说叙事的成熟,"史才""诗笔""议论"的叙事方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其实,唐传奇中"史才""诗笔""议论"并存,表现的是中国小说叙事还不成熟时期的特点,它们的存在表明了小说文体正努力从对其他文体的依附中独立出来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冰心前期散文文体特征及其意义的研究而言,评论界对冰心40年代影响较大的散文集<关于女人>的具体研究显得较为薄弱,尤其是对于<关于女人>的文体属性存在很大争议.本文认为从文体特征上看<关于女人>属于小说化散文,它和冰心早期写人的散文化小说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叙述方式、话语特点等方面均有本质不同.本文同时通过分析<关于女人>文本特有的"性别错位言说"的叙述方式,以及吸收小说化的优点,指出其文体在现代散文文体自觉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蕊 《河南科技》2006,(10):43-44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信息突飞猛进、技术产业日新月异的时代。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显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导致了全球性的文化趋同现象,造成对原有文化的破坏,传统文化出现了危机。受到当今国际主义设计思潮的影响,诸多地域和不同的民族具有了同一张文化面孔,丧失了本民族的特征。如同国内外的许多设计师将“现代主义”、“极少主义”、“高技术主义”奉为设计原则一样,这是一种错误的趋势。世界之所以多姿多彩,正是由于不同的民族背景、不同的地域特征、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历史时期所遗留的文化而造成世界的多样性。因此,现代年历设计该如何在从外来文化中汲取有益成分的同时,依然保持住中华民族“自我”的形象,把民族文化与时尚文化巧妙结合起来?现代年历设计又该如何确立既契合现代科技发展、又能彰显本土文化特色的形式风格和设计理念?这些已经成为设计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早期现代主义产品形态变化的主要特点,对产品形态从物质基础与审美观念两个层面加以观照,并进行详尽地对比分析。通过这一时期产品形态的对比,试图从社会变革、艺术观念、技术与生产以及理念形态与功能实现的结合点等方面,来阐释早期现代主义这一特定时期产品形态变化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小说经历的一场革命,实际上是在小说创作冲,对故事的反叛到更深层面认同的过程。小说创作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故事。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随西方现代派文学思潮的涌入,荒诞小说及其观念渐被一部分作家理解和接受,并与中国新时期文化语境结合,出现了中国式的荒诞派小说。从小说的荒诞到荒诞的小说,新文本对小说史的进驻,构成文艺学有待研讨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林白小说:女性欲望的叙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十年代女性写作中,林白小说将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这就是林白小说对于女性欲望的叙事:女性欲望的主题、女性欲望的情节结构方式、女性欲望式流转语言,一个“女性欲望横流的世界”,还异传统写作对女性欲望的取消,也不同于一般女性写作欲望的空缺或遮遮掩掩流露,在林白小说中,女性写作以其欲望本体的形式呈现空前自由。将林白小说置于中国女性写作话语成长序列,中国女性文学从男性话语场独立而出的绰约姿态就凸现出来。一八十年代张洁的女性写作强调大人是人而不是“性”,“女人”作为中心价值其社会价值成为作者表达重心,而在社…  相似文献   

20.
嘲讽是简·奥斯丁小说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在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嘲讽贯穿始终,在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和情节发展中运用得淋漓尽致并有其鲜明的特色。作者运用对比、夸张、描写等多种手法,或明嘲,或暗讽,以喜剧性的形式,揭露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