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这是一座刚刚在荷兰落成的人体大厦,它其实是一个博物馆。专门用来为参观者提供有关人体构成和功能机理的科普知识。由于大厦内部的结构也都是完全按照人体的器官和组织构成来设计制造的,因此你可以直接走入  相似文献   

2.
人体组织工程师一直在不断努力,力图为透析患者在实验室里造出一个完全由患者自身细胞而来的新肾脏,这样患者就不用苦苦等待捐赠者的器官,况且患者的免疫系统还可能对捐赠器官产生排异。同样地,糖尿病患者也在等着移植科学家在实验室制作出胰腺组织,从而使自己的身体获得再造胰岛素的能力。但人体组织工程研究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3.
, 《科学大观园》2013,(15):6-7
纽约这座不夜城能够变成一座"不死城"吗?俄罗斯亿万富翁和媒体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认为可以。不久前,伊茨科夫将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还有一些机器人——召集到纽约,讨论如何让人类的大脑在脱离身体后仍然能够存活。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人类便可通过将大脑植入机器人的方式实现永生。  相似文献   

4.
赵瑾 《科学大观园》2007,(24):66-68
疾病总是悄悄地侵蚀着人类的身体,让我们的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就轰然崩溃。然而,一项发现却将扭转这种局势:早在病症出现的数年之前,我们的血液中就会出现某些自身抗体,对它们进行检测,可以准确预知患病几率!今后,我们做完体检,便可得到一份详尽的疾病预测报告,还可以从医生那里得到建议,防止疾  相似文献   

5.
免疫是指机体对感染有抵抗能力而不患疫病或传染病,即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如白血球、巨噬细胞等)及免疫活性分子(如抗体、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组成,它们在机体抵抗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免疫力低使机体容易受到各种病菌的感染,而过高的免疫反应则可以诱发机体的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此,适当的免疫力对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机体维持一定的免疫能力,以及对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的过程中,都需要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各种…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1,(3):14-15
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一辆汽车,那么肺就像汽车引擎,让人体通过呼吸氧气来获得生命的燃料;肝脏和肾脏好比机油滤清器,及时清除体内代谢的废物残渣,延长发动机的寿命;胃就像油箱,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经过口腔的粗加工后,先进入胃部消化吸收;而肠道可以看成汽车排气管,经过胃部"加工"的食物,进入肠道进行二次处理后,再排出体外。然而,像汽车一样,如果我们的内脏没有被好好保  相似文献   

7.
正女性寿命长,其实是病原体自身存活的策略。《自然-通讯》杂志的这篇文章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发现,病原体之所以认男不认女,跟男女之间体质的差异无关,而是它们提高自身存活概率的策略。答案很简单,因为女性不仅可以跟男性一样,将病原体传递给其他人群,还可以通过生孩子把病原体传播给子女,这对于病原体的存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2,(7):16-16
糖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素,经人体吸收之后马上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以供人体能量。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再转化为人体之所需。对于男性来说,如果在健身的同时,多吃点糖类的食物,会不会对身体好呢?  相似文献   

9.
<正>怀孕时为何发生妊娠糖尿病?人体受孕以后分泌的激素在人体组织外周有抵抗胰岛素的作用,随着孕周的增加,特别是在怀孕24至28周时会达到高峰,体内的激素使得身体更难利用胰岛素,因此胰腺需要产生更多的胰岛素才能满足需要。对于多数准妈妈来说,这并不是问题,因为胰岛素的需要增加了,自身的胰腺就会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但当你的胰腺功能不能满足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时,准妈妈的血糖水平就会升得  相似文献   

10.
正说起“第六感”,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与对未来预判相关的“直觉”,但科学上指的第六感则是人类的本体感觉,即人体自身的空间感。这种第六感帮助我们在缺乏视觉帮助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凭借对于空间的感觉协调我们的身体——例如蒙着眼走路等。尽管科学家在先前的研究中已经找到了于第六感的相关基因——PIEZ02,但还是缺乏人体的研究素材,所有的相关研究都  相似文献   

11.
正T细胞可以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侵害,但一项在小鼠身上进行的研究表明,T细胞也可能是加速衰老的元凶。而通过阻断细胞引起的炎症或增加关键代谢分子的供应,可以减轻小鼠体内一些与衰老相关的症状,该研究思路可能使老年人受益。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科学》。该研究是"把代谢、炎症和衰老直接联系在一起的绝佳结果"。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免疫学家凯丽·奎恩表示"他们做的工作非常彻底",足以证明小鼠迅速老化是T细胞导致的。  相似文献   

12.
<正>就像生活垃圾需要及时清理一样,人体内产生的废弃物也不能放任堆积。通常认为,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可以称为"毒"。一旦毒素在体内堆积过多,就会导致呼吸、消化、泌尿等多系统疾病。按照排出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毒素大体分为气毒、汗毒、宿便、尿毒、脂毒、血毒和痰毒七种,并分别针对它们制订不同的排毒方案。气毒气毒可源于"外来"或"内生"。外来通常指我们呼入的受到污染的空气,一个人每天会吸入1000多升空气到肺中,许多细菌、病毒、粉尘等有害物质也随之进  相似文献   

13.
正暗物质的表面却完全不同,它不与核力或者电磁力相互作用,它不会与其他粒子或者自身发生碰撞,它只经历一种引力作用,这是当前所知唯一对暗物质发挥作用的力量。那如果你的身体里所有粒子都被转化为暗物质粒子,你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地球上的我们是由正常物质构成——大部分是原子形式。在亚原子等级,人体原子核通过强核力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元素周期表中大量元素能够稳定共存在人体之内。电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3,(13):17-17
夏天体内湿气重,容易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等问题。因此,防“湿”是关键。防止湿气人体,可以从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入手。下面介绍的9个妙招,让湿气远离我们的睦康的身体。  相似文献   

15.
<正>一项新研究首次量化了长跑和自行车等耐力运动不可逾越的"上限",同时发现,怀孕的代谢量与一场超级马拉松相似。马拉松运动员似乎有使不完的劲,然而事实证明他们最大的障碍恰恰是自己的身体。新研究首次量化了长跑和自行车等耐力运动不可逾越的"上限",同时发现,怀孕的代谢量与一场超级马拉松相似。长期以来,生理学家和运动员都对人体自身的极限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社会上兴起了“排毒”热,因而我们有必要了解什么是人体中的“毒”,排毒是否可以美容。专家认为,各种对身体的细胞、组织、器官有损害的物质都可称之为“毒”。中医说,宿便的毒素是万病之源。西医说,人体内脂肪、糖、蛋白质等物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肠道内食物残渣的腐败产物是体内毒素的主要来源。还有由外部环境带入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化工制品、药物以及被污染的大气、水等。我们处在体内外毒素的包围之中。人体的许多器官都具有化解毒素的能力,例如肝脏是解毒的重要器官,血液中的有毒物质经过肝脏一系…  相似文献   

17.
在具身关系中技术"延展"还是"并入"身体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能引起"身体所有权"的变化,工具的"身体所有权"即工具不再是附着在身体上的单纯的物体,而是退回到身体的感觉运动装置。身体图式的开放性能够阐释身体与工具的耦合中导致运动和感官能力的变化,但会丧失朝向他人开放的可能性。人的"虚拟身体"作为一种从潜能到现实的可能性的天然倾向,能够糅合"身体图式"与"身体意象",兼顾感官、社会、文化的维度,可以为技术具身问题开启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理论维度。  相似文献   

18.
所谓“人体毒素”,泛指对人体有不良影响的物质,其来源主要有两个:一种为正常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废物;另一种为环境中的各种污染在体内的沉积.人体虽对这些“毒素”有解毒能力,但这种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它与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营养状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几类食物,可以帮助人体提高或保持自身的“解毒”功能.  相似文献   

19.
你知道为什么我们剪指甲的时候不会觉得疼吗?为什么我们不会像小婴儿一样"吐奶"?为什么绝经后妇女容易骨质疏松?为什么老年人容易患冠心病?要是长了膀胱结石,医生会做些什么操作将它去除,它将通过什么途径排出体外?面部的"危险三角区"是如何得名的?我们身体内的血液是如何流走的?心脏是如何迸射血液的,其具体路径是什么?这些看似简单却一下子让人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从日常科普到生活中常见疾病,在《DK透视眼百科·人体》这本书里,你都可以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虚拟人国内关键技术和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多学科联合的研究工作中,早期的任务,首先要攻克人体切片建模的有关技术.本文介绍我们已解决的人体切片建模关键技术,已在设备改装、切削精度、动脉显示、人体材料遴选、标本预处理等方面取得有创新改进的成果.我们已准备了"虚拟中国人I号"的标本材料,完成了预切削有关技术的调试,预计于2003年可以将"虚拟中国人I号"数据集工作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