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晋北地区土地沙化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晋北地区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形势严峻.分析了晋北地区土地沙化的现状及动态变化,论述了晋北地区土地沙化形成的干旱、多风、丰富的沙物质三大自然因素和人口压力、不合理的工农业活动两大人为因素,提出了晋北地区土地沙化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沙化过程对土地质量影响很大,沙化过程动态监测是了解沙化过程的有效途径之一。以1991年、2001年和2011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来源,通过荒漠化差值指数法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格林滩绿洲20年间沙化土地进行动态监测及分析。结果表明:Albedo-NDVI特征空间荒漠化监测模型对于沙化土地分级便捷可行; 1991年至2011年间格林滩绿洲重度沙化土地和中度沙化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轻度沙化土地和非沙化土地有所增加;中度沙化土地和重度沙化土地之间相互转化,且与其他类型土地之间也存在相互转移,主要转出为轻度沙化土地。研究区东部林地面积明显增加,南部和北部中度沙化土地逐渐转为轻度沙化土地,研究结果对当地生态恢复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GIS支持下,利用TM卫星遥感影像提供的信息以及非遥感信息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研究区景观生态类型和生态环境现状数据资料,利用景观生态学模型获得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指数,对比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域两个典型的风蚀沙化和风水两相侵蚀沙化地区一一石质低山丘陵区和黄土丘陵区的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典型地段土地沙化和景观格局特征(特别是农田景观)与人类活动强度密切相关;生态建设是目前以及将来防止土地进一步沙化,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保证呼和浩特市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宏观控制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和微观实施生态工程建设同步进行是遏止土地沙化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卫星遥感技术在河北坝上土地沙化调查中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坝上西部地区土地沙化的调查研究。对调查区的土地沙化现状及沙化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地沙化治理对策。通过多时相对比研究,得出了坝上西部地区土地沙化总体向轻、缓方向微弱发展、局部加剧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对土地沙化危害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沙化土地植被恢复的方法,提出了植苗造林在沙化土地植被恢复中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脆弱和趋于恶化的西部生态 占我国国土面积50%以上的西部和北部地区, 降水量稀少, 而且季节分配不均, 受到严重缺水的威胁, 这是造成西部经济滞后的一个重要根源。近20年来全球荒漠化面积已占陆地面积的25%.我国西部荒漠化的土地以每年300万亩的速度扩大。据估计每年因风沙危害导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亿元。年复一年地陷入干旱的生态危机, 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河流断流、土地沙化、沙尘暴频发、湖泊湿地萎缩、草地退化、森林锐减、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忧虑。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沙漠化发展的预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内蒙古地区人口牲畜和沙漠化土地面积的预测模型及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研究了内蒙古地区沙漠化土地发展的原因、趋势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防止沙化、改善生态环境的设想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川西北地区沙化土地现状、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凡隆  黎治福  岳鹏 《科技信息》2007,(22):294-295
本文依据监测资料对川西北地区沙化土地现状、变化趋势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川西北沙化土地包括了6大类型,面积达74.50万hm2。川西北沙化土地年增长率为3.4%,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是增长速度最快的沙化土地。沙化成因可归纳为自然因素、有害生物因素、人为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4类。  相似文献   

9.
杨玲 《安徽科技》2007,(2):30-31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在探析"三农"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有人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不在农业本身,"如果欲支农,功夫在农外",要"跳出农业看农业".诚然,我国人多地少,在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即使边际收益为零,也得继续投入而不可能被替代,因为任何资本投入增加都导致成本增加.一方面,土地的要素投入不仅不可能增加,而且考虑到人口增加、城镇占地、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等因素,土地实际正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加,劳动力的投入不可能减少.  相似文献   

10.
对金昌市设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的条件做了分析,分别介绍了金昌市两个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的现状以及建设情况,最后对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的生态效益监测从指标、方法和评估方面做出了深刻分析。  相似文献   

11.
 据统计 ,自去年3月以来 ,我国连续发生了12次大范围的沙尘暴、浮尘和扬沙等恶劣天气 ,与往年同时期相比 ,其发生的时间之早、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 ,都是近50年来所罕见的。这就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人们再也不能对这种自然灾害熟视无睹、高枕无忧了。由土地沙化所引起的“沙患” ,实际上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就当前而言 ,土地沙化是我国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不断加剧的沙尘暴和土地沙化扩展更使得生态环境问题雪上加霜 ,吞噬着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 ,成为西部大开发中需要迫切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甘肃省第五次荒漠化普查本底数据,以敦煌市2009-2014年沙化土地变化情况,分析该区域沙化土地现状和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敦煌市沙化土地在局地间有所逆转,程度有所减轻,植被覆盖率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沙化土地为研究对象,按照甘肃省林业厅发布的《甘肃省第四次荒漠化与沙化监测技术规程》和《甘肃省第五次荒漠化与沙化监测技术规程》的分类标准,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利用甘肃省第四次(2009年)和第五次(2014年)沙化监测数据,在现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凉州区2009-2014年区间内沙化土地监测数据进行了数据分析和对比研究,评价了凉州区土地沙化现状、分析了其动态变化及沙化形成并恶化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陈玉琴 《甘肃科技》2009,25(10):1-2
通过对山丹县土地沙化现状、沙化成因、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实施封山育林育草、沙区土地开发、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工程、森林资源管护、全民动员参与治理等治理对策与措施,为有效遏制河西地区土地沙化趋势、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提供了祥实的数据资料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2008年、2014年及2018年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TM影像光谱波段的谱间差异和最佳的波段组合建立基于光谱知识的沙化图地信息提取模型。利用模型分别提取沙特吉赞省2008年、2014年及2018年沙化土地信息,对提取的沙化土地信息开展数据处理及分析,进而判断沙特吉赞省近10年的沙化土地情况。  相似文献   

16.
新疆艾比湖地区土地沙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艾比湖地区近50年来气候变化对比和对近5年的气候水文等因素实地调查,通过与新疆北疆地区50多年的温湿度及其他其自然因素比较,进行该地区土地沙化的实地检测与对比分析,认为人为因素在土地沙化过程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青海省沙漠化土地主要集中的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长江源区和黄河源沙化现状、沙化对自然的影响、沙化的成因、治理措施进行综述.为青海省的沙漠化治理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综合防治、高原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疆荒漠化土地分布及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介绍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区别,以及土地荒漠化的评价指标,从而确定新疆土地荒漠化的种类和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具体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土地沙化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也给社会经济也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而北京北部洪积区的沙化问题更是危害着首都的环境.因此研究北京市主要洪积区的沙化现状对促进地区环境改善,缓解经济和环境的矛盾,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利用2007年北京市SPOT-5影像对北部主要洪积区的沙化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GIS研究分析手段,可以看出在北京不同的土地类型和坡度上沙化的不同分布,针对其分布现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20.
祁连山西段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的干旱区,生态地质环境脆弱,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地质环境的变化.本文重点分析了对区内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土地沙化、盐渍化和植被退化现状的成因,并对区内的生态地质环境进行了适宜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