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通报》1977,22(1):36-36
1966年Seeley和Crouse研究以二甲苯为稀释剂的氯化三烷基甲铵(N-263、Aliquat-336)对于63种金属萃取吋,报道了由盐酸—氯化锂或盐酸介质中萃取铂族金属的数据。1968年Campbell报道了氯化三烷基甲铵对钯和铑的萃取和反萃。他们的数据都是放射剂量测得的。从电解镍的阳极泥和砷铂矿的处理溶液中提取铂族金属,都是在盐酸或氯化物介质中。鉴于此萃取剂对于铂族金属有较好的萃  相似文献   

2.
倪哲明 《科学通报》1963,8(5):55-55
用N-苯甲酰-N-苯基胲(以下简称为BPHA)的三氯甲烷或异戊醇溶液能从强酸性溶液中萃取钛。在有机相中的钛-BPHA络合物呈黄色,仅能作分离毫克量钛之用。我们找出将硫氰酸铵加到酸性溶液中,即能提高钛的萃取率和增加有机相的颜色,这有利于萃取后随即测定萃取液的光密度。  相似文献   

3.
龚钰秋 《科学通报》1986,31(1):28-28
在金的萃取化学研究中,人们对醇、醚、酮、酯和胺类萃取剂研究较多。在含磷酰基的萃取剂中研究得最多的要算磷酸三丁酯,还有烷基膦氧化物、芳香膦氧化物虽有用于铀、铌和钽等三元混配络合物的固体合成,但用于金的萃取及相应络合物的制备方面还未见报道.本文以TPPO为萃取剂,苯为稀释剂,从盐酸溶液中萃取金,用多种物理化学方法确定了  相似文献   

4.
早在1927年,Imre 已报导了利用乙醚在硝酸溶液中萃取(?)(Ⅳ)的试验,得到了良好结果。此后又有许多学者如 Bock、Gryder、Wylie 及等人继续进行了研究,证明大约在5—8N的硝酸溶液中以等体积乙醚萃取,(?)的萃出率可达到90—95%左右。此外,Warf 采用磷酸三丁酯萃取硝酸(?)铵,也有利用硝基甲烷及各种醇类作(?)的萃取者,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弋昌厚 《科学通报》1979,24(4):160-160
前文中曾概述二-(2-乙基己基)磷酸(HDEHP)萃取法分离测定~(90)Sr的进展,研究过HNO_3—HDEHP—甲苯体系中萃取分离~(90)Sr的子体产物~(90)Y,并制定了环境样品中~(90)Sr的分析程序。鉴于采用庚烷或己烷作稀释剂具有萃取后澄清较快,可以避免甲苯的挥发性和毒性的实际意义,有必要进一步加以研究。但以往的研究,从HCl溶液中萃取~(90)Y,在浓HCl条件  相似文献   

6.
包昌年 《科学通报》1983,28(22):1367-1367
中性有机磷萃取剂可从盐酸溶液中萃取分离镓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它们具有良好的萃取性能,所以,对此类萃取体系的机理研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Diamond和Tuck曾讨论了磷酸三丁酯(TBP)自盐酸溶液中萃取三价金属离子的一般机理。按Mazonska测定结果,镓是以萃合物HGaCl_4·2TBP形式进入TBP有机相的。三辛基氧化膦(TOPO)萃镓的  相似文献   

7.
陈滇 《科学通报》1973,18(3):124-124
与溶剂萃取有关的化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是配合目前大量进行的液液萃取平衡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补充。陈滇和Irving先后观察到用水杨酸与中性磷酸酯联合萃取稀土金属时,有协同效应产生。Sinha接着制备了组成为Ln(HSal)_3。2TBP的协萃络合物,并对该络合物进行了光谱研究。  相似文献   

8.
高小霞 《科学通报》1963,8(7):53-53
钼的催化波原有三种:即Mo(Ⅵ)—H_2O_2(硫酸或磷酸緩冲溶液)、Mo(Ⅳ)—HClO_4和Mo(Ⅲ)—HNO_3;由于催化电流远大于钼的正常扩散电流,可利用它来測定微量的钼。我們在研究钛的催化波时发現钼与氯酸鉀有双峯的催化电流。1962年邓家祺和汪乃兴在硫酸酒石酸溶液中得到Mo—KClO_3单峯的催化波。最近Kolthoff和Hodara报导了钼对氯酸鈉、高氯酸鈉和硝酸鈉还原的催化波。所以到目前为止钼的催化波共有四种。我們研究了这四种催化波的性质、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9.
陈国达 《科学通报》1959,4(12):398-398
地台区是一个“稳定”区,是由属于活动区的地槽区“僵化”转变而成的。长时期以来,在旧的地貭学观念中,人們都认为它是地壳发展的最后形式。可是,由于苏联学者在近年所作的发現,我們已經认識到,有些地台区并不是生成以后就下再变化,而是曾經重新活动过。根据作者的研究,这种現象在中国是特别显著,并見于世界上其他許多地方,它实系一种相当普遍、相当突出的現象。凡地台区当其建立完成,經过或长或短的“稳定”阶段以后,又重新获得了高度的活动性,出現了显然  相似文献   

10.
倪哲明 《科学通报》1962,7(11):46-46
N-苯甲酰-N-苯基羟胺已用于钒、铌、钛、鈨、镧、铀和钍的萃取。本工作报告从强酸性溶液中用此试剂的氯仿溶液萃取微克量钨的主要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胡之德 《科学通报》1964,9(11):1004-1004
前人曾研究用各种有机溶剂萃取硒和碲,但硒、碲共存时的萃取分离似尚少见。因此,我们研究了在不同稀释剂存在下用 TBP 萃取硒、碲溴化物的行为,试图从中寻求硒、碲共存时的分离方法和良好的稀释剂。首先,在不同稀释剂中固定 TBP 浓度为10%,于不同浓度的溴化钠介质中分别对硒(四价)和碲(四价)进行萃取,然后比色测定有机相或水相的含量,并计算硒和碲的萃取度,其结果见图1及图2。其次,固定溴化钠的浓度为5N,改变 TBP  相似文献   

12.
马端德 《科学通报》1957,2(16):498-498
乙烯吡啶聚合物过去研究較少,現有报导大都是作为聚电介質而研究其溶液性質。对于乙烯吡啶单体的聚合作用研究得更少。通常乙烯吡啶的聚合方法是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發剂,在較高的温度(高于60℃)进行聚合,此时聚合产物常为稠黏的厚浆,分  相似文献   

13.
徐友宣 《科学通报》1992,37(4):334-334
用萃取光度或萃取荧光法研究稀土-桑色素(Mor)络合物已有一些报道,认为只能在弱酸性条件下形成不太稳定的络合物。用电分析化学方法研究稀土-桑色素络合物尚未见报道。我们在乙二胺(en)-KCl底液中得到了该体系的络合吸附波,研究了过程的机理并用于测定发光材料中的钆。  相似文献   

14.
吕忠恕 《科学通报》1963,8(4):62-62
植物地下貯藏器官的組織切片,在通气条件下保溫一个时期以后,它的呼吸作用常常比完整器官高出数倍以上。切片在生理的“陈化”之后的呼吸升高現象,与新鮮切片对呼吸的刺激作用根本不同,Laties称前者为誘导呼吸。近年来誘导呼吸現象已在馬鈴薯块茎、胡蘿卜根、甜菜根及菊苣根等器官中发現。对于誘导呼吸的性貭也有很多研究。但是直到目前为止,誘导呼吸現象只在植物的地下貯藏器官中发現,地上器官是否也有类似现象,尚未見有人报道。作者在过去两年中  相似文献   

15.
杨友麒 《科学通报》1963,8(12):62-62
(一) 在多元液体中新汽相的发生和长大过程与純液体中的有本貭不同。現有的准数综合式都沒有反映溶液沸騰的特殊性,对溶液沸騰給热是不适合的。溶液中的汽泡形成和长大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始导热控制阶段和扩散控制阶段。在第一阶段,汽泡长大是靠分子导热传过的热量使內层溶剂分子汽化,这一过程基本与Plesset-Zwick之模型相  相似文献   

16.
呂犹龍 《科学通报》1959,4(16):511-511
根据現有关于半导体,特別是閃鋅矿族半导体电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实驗材料,可以告訴我們这样一个概念:半导体是一种具有共价键(大多数半导体)和飽和原子价的物貭。对具閃鋅矿結构的半导体有意識的研究,首先是在苏联开始的。高留諾娃在从事由約飞院士建議的关于灰錫的研究中,发現在低溫条件下,白錫轉变为稳定的灰錫可借助于InSb或CdTe作为“引发剂”而实現。于是在1950年即使她們确信:按格里姆(H.G.Grimm)及索末菲(A.Sommerfeld)規則形成具閃鋅矿結构的化合物,不仅在結构上与Ⅳ6族相似,且在原子间的化学鍵型間  相似文献   

17.
現代物理的重大发現一直对許多化学領域起着革命性的作用。理論和实驗物理的新观点,原子和分子結构的揭露,使我們能够洞察化学現象的內部世界。目前出現了一門新学科——化学物理学,即化学过程物理学;它的主要任务是探討分子內部联結原子的化学鍵的性貭,研究化学过程的詳細机理,建立在化学反应中出現的許多現象的內在規律。  相似文献   

18.
施士元 《科学通报》1958,3(9):274-274
有序化現象及馬氏体回火过程的研究表示,在晶体中原子的微观运动存在着一些几率的假設可以說明这些实驗数据。如果在金属或合金的晶体中原子从一个位置跳到另一个位置果真有一定的几率,則由于晶体是在三維空間中以晶胞为单位沿三方向平移而重复的特征,我們盼望这种原子的躍迁会有一定的频率。既有一定的頻率,則在周期性的外界作用之下就会有可能發生共振吸收現象。現在原子躍迁几率随温度而变,它和温度有温度的倒数的負指数关系,因之躍迁的頻率也遵从类似的温度关系。于是如果外界作  相似文献   

19.
胡之德 《科学通报》1981,26(11):703-703
二甲酚橙(XO)试剂已广泛用于分析化学中,但XO与铟形成络合物的萃取性能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在pH为2.8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中,铟与XO形成的红色络合物,在硫酸钠存在下,可定量地为高分子胺N-263甲苯溶液所萃取。有色络合物在有机相可稳定29小时以上,最大吸收在600nm处。用等克分子连续变化法,克分子比法和斜率比法证明被萃络合物的组成为  相似文献   

20.
地震工程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現代地震学大約有百年的历史。它是从地震現象的記載开始,进而用仪器探測,以后又与弹性力学、地貭学相結合逐步发展起来的。地震学虽然起源于人类抗御地震災害的要求,但最初的研究是着重于认識地震現象的規律,以及探測地球内部构造的奥妙,却很少涉及在工程建設中如何抗御地震的問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